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823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互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用户由于经常出海,所以需要使用到公共的卫星网络,然而卫星网络与岸基网络在同等网络带宽的情况下,岸基网络无论是稳定信,还是使用的费用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船舶上没有设置自动的网络切换系统,因此,船舶在出海和靠岸时都需要手动来切换网络接入方式,这样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用户在船舶临时靠岸的过程中经常忘记进行网络切换,导致网络使用成本的增加,提高了用户的开支。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包括网络信号发射基站和宽带网络卫星,所述网络信号发射基站通信连接岸基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宽带网络卫星通信连接卫星信号接收模块,且岸基信号接收模块和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均设置在船舶的顶部,所述岸基信号接收模块和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均连接信号切换模块,所述岸基信号接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强度检测模块,且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信号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还连接有调制解调器,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连接交换机,且路由器的输出端还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交换机连接有多个无线热点。

优选的,所述岸基信号接收模块为5G室外天线。

优选的,所述宽带网络卫星与地面关口站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切换模块、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控制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均设置在控制箱中,且控制箱设置在船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无线热点通过数据线与交换机连接,且无线热点分布在船舶上的各个网络接入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来实时的检测岸基网络信号的强度,并通过设置的信号切换模块,可根据检测到的岸基网络信号的强度来自动切换网络接入方式,有效的节约卫星带宽资源,进而节约带宽费用,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网络信号发射基站、2宽带网络卫星、3岸基信号接收模块、4卫星信号接收模块、5信号切换模块、6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控制器、8调制解调器、9路由器、10交换机、11无线热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船舶用卫星陆地网络互切系统,包括网络信号发射基站1和宽带网络卫星2,宽带网络卫星2与地面关口站通信连接,网络信号发射基站1通信连接岸基信号接收模块3,岸基信号接收模块3为5G室外天线,该天线为三轴卫星天线,可多角度接受卫星信号,宽带网络卫星2通信连接卫星信号接收模块4,且岸基信号接收模块3和卫星信号接收模块4均设置在船舶的顶部,岸基信号接收模块3和卫星信号接收模块4均连接信号切换模块5,岸基信号接收模块3还连接有信号强度检测模块6,且信号强度检测模块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连接,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信号切换模块5连接,信号切换模块5还连接有调制解调器8,调制解调器8连接路由器9,路由器9连接交换机10,且路由器9的输出端还与控制器7连接,路由器9在岸基网络连接成功后,对岸基网络连接的时间进行计时,当计时时间达到路由器9在策略中指定的切换时间时,路由器9将网络切换信号发送至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信号切换模块5将网络切换至岸基网络,信号切换模块5、信号强度检测模块6、控制器7、调制解调器8、路由器9和交换机10均设置在控制箱中,且控制箱设置在船舶的内部,交换机10连接有多个无线热点11,无线热点11通过数据线与交换机10连接,且无线热点11分布在船舶上的各个网络接入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系统优先使用网络信号发射基站1提供的网络信号,此时系统通过5G室外天线与岸基网络连接,当船舶在海上时,信号强度检测模块6无法检测到岸基网络信号,控制器7控制信号切换模块5将网络切换至由宽带网络卫星2所提供卫星网络,当船舶接近码头能检测到岸上提供的网络信号并连接成功后,当时间达到路由器9在策略中指定的切换时间时,控制器7控制信号切换模块5断开卫星网络,并切换到岸基网络,当船舶离开码头检测不到岸基网络后,网络自动切换回卫星网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