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266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智能硬件兴起的今天,Wi-Fi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作为与手机进行数据传输通道时,手机一方面需要与智能设备通过Wi-Fi相连,另一方面,又需要同时与因特网互联,虽然针对每一种确定的设备,都有特定的连接方式,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复杂的设置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手机通过Wi-Fi与智能设备相连,当由于智能设备的Wi-Fi连接模式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式切换时,手机与智能设备的无线连接会断开,这样会造成数据丢失或者连接状态失控。并且在智能硬件设备中,通常不能指定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手机是什么操作系统,以及当前与因特网连接的连接模式,这就需要在设备中,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连接操作说明,但很多用户缺乏连接操作说明上描述的专业知识,从而出现连接过程复杂且不易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智能设备包括第一蓝牙单元和第一无线Wi-Fi单元;移动终端包括第二蓝牙单元和第二无线Wi-Fi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无线Wi-Fi单元具有无线双模式;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根据智能设备的第一蓝牙单元与移动终端的第二蓝牙单元的蓝牙协议,建立蓝牙通信,传输控制信息;若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Wi-Fi 单元未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根据控制信息,第一无线Wi-Fi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Wi-Fi单元设定相应的第一无线连接模式进行连接;若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Wi-Fi单元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根据控制信息,第一无线Wi-Fi单元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或者,移动终端启动无线双模式,根据控制信息,第一无线Wi-Fi单元(112)与第二无线Wi-Fi单元设定相应的第二无线连接模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蓝牙通信传输控制信息具体用于:传输控制信号与控制数据;第二无线Wi-Fi单元未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时,根据控制信号,第一无线Wi-Fi单元的连接模式设定与所述第二无线Wi-Fi单元相应的第一无线连接模式;第二无线Wi-Fi单元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时,根据控制信号,第一无线Wi-Fi单元与第三方Wi-Fi热点进行连接;根据控制数据,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所在的因特网进行数据传输;或者,通过控制信号,移动终端启动无线双模式,使第一无线Wi-Fi 单元与第二无线Wi-Fi单元设定相应的第二无线连接模式。

进一步的,控制数据包括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MAC地址和IP的地址;根据设备信息,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Wi-Fi单元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Wi-Fi单元通过Wi-Fi相连并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当第一无线Wi-Fi单元与第二无线Wi-Fi单元设定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进行连接时,移动终端通过蜂窝移动网络与因特网相连。

进一步的,当第一无线Wi-Fi单元与第二无线Wi-Fi单元均与第三方 Wi-Fi热点进行连接时,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与因特网相连。

进一步的,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Wi-Fi单元的连接模式包括接入点AP 连接模式、直接Direct连接模式和客户端STATION连接模式;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Wi-Fi单元的连接模式包括客户端STATION连接模式和直接Direct连接模式;第一无线连接模式包括接入点AP连接模式与客户端 STATION连接模式相对应的AP-STATION连接模式;第二无线连接模式包括直接Direct连接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基于蓝牙控制智能硬件和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模式,以实现移动设备同时与智能设备和因特网的连接,让用户在常规操作下实现手机同时与智能硬件和因特网的连接,从而提升了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连接系统的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连接系统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

图5为图1系统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该无线连接系统100包括:智能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

智能设备101包括蓝牙单元111和无线Wi-Fi单元112,无线Wi-Fi 单元112的连接模式包括接入点AP(Access Point)连接模式、直接Direct 连接模式和客户端STATION连接模式。其中,智能设备101可以是智能相机。

移动终端102包括蓝牙单元121和无线Wi-Fi单元122,无线Wi-Fi单元 122的连接模式包括STATION连接模式和Direct连接模式,且无线Wi-Fi单元122具有双模式特点,即支持两种不同的连接模式同时工作;移动终端102 具有蜂窝移动业务,如3G或4G网络,可通过蜂窝移动网络与因特网相连;也可以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与因特网相连;其中,第三方Wi-Fi热点可以是路由设备,具有AP连接模式;移动终端102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Android系统、IOS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

系统中移动终端102和智能设备101通过蓝牙单元121与蓝牙单元122 的连接实现蓝牙通信,传输控制信息;通过无线Wi-Fi单元112与无线Wi-Fi 单元122连接实现无线通信,传输大容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102和智能设备101进行业务操作,也就是说,该系统可以由智能设备101作为主控设备,也可以由移动终端102 作为主控设备;智能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之间通过蓝牙通信实现二者之间的状态同步和控制信息传输。

下面以移动终端102作为主控设备简述其工作过程:

移动终端102根据自身的无线Wi-Fi单元122的连接模式,初始化无线 Wi-Fi单元122的连接模式;移动终端102的蓝牙单元121通过蓝牙协议与智能设备101的蓝牙单元111连接,建立蓝牙通信传输控制信息。

若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未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通过蓝牙通信传输相应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101的无线Wi-Fi单元112设定与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对应的连接模式,建立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2通过自身的蜂窝移动业务与因特网相连,从而实现移动终端102 与智能设备101同时与因特网相连;若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 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通过蓝牙通信传输相应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 101的无线Wi-Fi单元112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与因特网相连,实现移动终端102与智能设备101同时与因特网相连。

由于智能设备101作为主控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过程中由智能设备101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工作进程,因此这里不再赘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基于蓝牙控制智能硬件和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模式,以实现移动设备同时与智能设备和因特网的连接,让用户在常规操作下实现手机同时与智能硬件和因特网的连接,从而提升了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

下面将移动终端102作为主控设备,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系统的工作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连接系统的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如图2所示,

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没有连接任何热点,通过蓝牙协议将智能设备101的蓝牙单元111与移动终端102的蓝牙单元121连接,实现蓝牙通信,并通过蓝牙通信移动终端102向智能设备101发送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101的无线Wi-Fi单元112由默认的AP连接模式转换为 Direct连接模式,同时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由默认的 STATION连接模式转换为Direct连接模式,使移动终端102与智能设备101 以Direct的连接模式连接,也就是说,此时移动终端102无法通过无线 Wi-Fi单元122连接到因特网202上,根据移动终端102的蜂窝无线通信业务的特点,移动终端102自动开启自身的蜂窝无线通信业务,通过蜂窝移动网络与因特网202相连,从而实现移动终端102在与智能设备101相连的同时与因特网202相连。

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102上对智能设备101进行控制操作,实现数据传输,同时也可以通过蜂窝移动登陆因特网201。其中,控制信息包括控制信号和控制数据,其中,控制数据包括智能设备101的设备信息以及第三方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加密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连接系统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连接到第三方Wi-Fi 热点301。由于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的默认连接模式是 STATION连接模式,第三方Wi-Fi热点301的默认连接模式是AP连接模式,因此二者以AP-STATION连接模式相连。通过蓝牙协议将智能设备101的蓝牙单元111与移动终端102的蓝牙单元121连接,实现蓝牙通信;移动终端102通过与第三方Wi-Fi热点301的无线通信通道,获取第三方Wi-Fi 热点301的信息,如登陆密码、用户名等信息,并将该信息与控制信号通过蓝牙通信传递给智能设备101,控制智能设备101的无线Wi-Fi单元112 由默认的AP连接模式转换为STATION连接模式,使第三方Wi-Fi热点301 与智能设备101以AP-STATION的连接模式连接。移动终端102通过蓝牙通信,获取智能设备101的设备信息,根据该设备信息或智能设备101的其它特征信息,移动终端102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301所在的因特网302 中寻找智能设备101,使智能设备101与移动终端102在因特网302中相连,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

此时,移动终端102除了可以继续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301连接因特网302以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热点301在因特网302内访问智能设备 101(图中标记为虚线)。其中,智能设备101的设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MAC地址或IP的地址。

图4为图3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102 通过无线Wi-Fi单元122连接到第三方Wi-Fi热点401。移动终端102启动无线Wi-Fi单元122的双模式功能。由于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的默认连接模式是STATION连接模式,第三方Wi-Fi热点301的默认连接模式是AP连接模式,因此二者以AP-STATION连接模式相连。通过蓝牙协议将智能设备101的蓝牙单元111与移动终端102的蓝牙单元121 连接,实现蓝牙通信。通过蓝牙通信移动终端102向智能设备101发送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101的无线Wi-Fi单元112由默认的AP连接模式转换为Direct连接模式,同时移动终端102的无线Wi-Fi单元122由默认的 STATION连接模式启动为STATION和Dierect双模式,其中STATION模式仍然与第三方Wi-Fi热点301相连,移动终端102与智能设备101以Direct 的连接模式相连,也就是说,此时智能设备101通过移动终端102与因特网402相连。

此时,移动终端102除了可以继续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401连接因特网402以外,还可以通过蓝牙通信向智能设备101传输控制信息。

在智能硬件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实现蓝牙配对后,根据蓝牙通信特性,只要二者蓝牙单元均处于开启未连接状态,且相互靠近到可相互检测的距离时,智能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会通过蓝牙单元自动连接,实现智能硬件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之间的操作系统与Wi-Fi连接状态检测,以及状态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设备101和移动终端102可以同时关闭无线 Wi-Fi单元而开启蓝牙单元,当二者之间需要进行大数据量交互时,通过蓝牙控制开启二者的无线Wi-Fi单元连接,完成大数据量交互后再关闭 Wi-Fi,从而系统实现低功耗,通过基于蓝牙控制智能硬件101和移动终端 102的Wi-Fi连接模式,以实现移动终端102同时与智能设备101和因特网的连接,让用户在常规操作下实现手机同时与智能硬件和因特网的连接,从而提升了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无线连接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根据蓝牙协议,与智能设备建立蓝牙通信,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S502、识别是否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若未与第三方Wi-Fi 热点连接,则进入步骤S503;若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则进入步骤S505;

步骤S503、通过蓝牙通信的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设定对应的Wi-Fi 连接模式,进入步骤S504;

步骤S504、通过蜂窝移动网络将智能设备与因特网相连;

步骤S505、通过蓝牙通信的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与第三方Wi-Fi 热点相应的无线连接模式,进入步骤S506。

步骤S506、智能设备通过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与因特网相连。

其中,步骤S506还包括:根据蓝牙通信获取的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智能设备在因特网中相连。

如图6所示,在步骤S502中若与第三方Wi-Fi热点连接时,还可以进入步骤S601:启动无线连接双模式,进入步骤S602;步骤S602:通过蓝牙通信的控制信息,控制智能设备设定相应的连接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基于蓝牙控制智能硬件和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模式,以实现移动设备同时与智能设备和因特网的连接,让用户在常规操作下实现手机同时与智能硬件和因特网的连接,从而提升了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