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249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话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使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话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电话机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终端设备,电话机中的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现有的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包括电话线输入端和集成电路。现有的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体积较大且成本过高,不适用于产品不断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趋势,且现有的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中的集成电路较为复杂,当发生故障时检测维修十分的不方便。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的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一种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与所述稳压二极管正极电性连接的电话线输入模块、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负极电性连接的三极管、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的电压输入端以及设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输入模块之间的控制器模块,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和所述电压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特性为所述三极管提供偏置电流,使得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中的高压铃流信号转化为所述控制器模块的IO可识别信号,进而达到振铃检测的效果,通过所述第一电阻的设计,起到了阻碍降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流的作用,使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工作在允许范围之内,以确保所述三极管和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工作的可靠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二电阻的设计,起到了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放大转换成了电压放大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和记数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模块的IO可识别的信号,所述记数控制器用于记录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次数。进一步地,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内设有整流电路。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有接地电阻,所述接地电阻用于防止所述三极管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大于60V。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采用NPN型三极管。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模块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控制器模块16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模块16a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稳压二极管10电话线输入模块11第一电阻12三极管13第二电阻14电压输入端15控制器模块16,16a接地电阻17地线18信号接收器21记数控制器22蜂鸣器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稳压二极管10、与所述稳压二极管10正极电性连接的电话线输入模块11、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10负极电性连接的三极管13、与所述三极管1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的电压输入端15以及设于所述三极管1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输入模块11之间的控制器模块16,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与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11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12,所述三极管13和所述电压输入端15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14,所述三极管13的发射极接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稳压二极管10的设计,当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中电压变化幅度不大时,通过所述稳压二极管10的稳压特性,使得所述三极管13不会发出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模块16,当所述电话振铃检测电路100中的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11输入高压振铃信号时,导致所述稳压二极管10被击穿,使得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电流饱和导通,进而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模块16。其中,所述三极管13采用NPN型三极管,通过所述三极管13的特性,可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中的高压转换成可以根据所述电压输入端15调整的高电平的隔离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11内设有整流电路,通过所述整流电路的设计将电话线中电话线信号的交流电变换成近似直流电,再将变换成直流电的所述电话线信号输入到所述稳压二极管10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连有接地电阻17,所述接地电阻17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地线18相连,通过所述接地电阻17的设计,防止了所述三极管13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动作,进而提高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二极管10的击穿电压大于60V,由于当电话来电时,所述电话线输入端11会产生90V/25Hz,1秒续、4秒断的高压铃流电信号,所以所述电话线铃流电信号峰值90V电压可以将击穿电压为60V的所述稳压二极管10击穿,进而触发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起到铃流检测的效果。请参阅图2,为图1中控制器模块16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信号接收器21和记数控制器22,当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11发出振铃信号时,所述信号接收器21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模块16的IO可识别的信号,而所述记数控制器22用于记录所述信号接收器21接收到的信号的次数,进而通过所述记数控制22记录的数据直接反应了所述电话线输入模块11发出的振铃次数。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稳压二极管10的击穿特性为所述三极管13提供偏置电流,使得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中的高压铃流信号转化为所述控制器模块16的IO可识别信号,进而达到振铃检测的效果,通过所述第一电阻12的设计,起到了阻碍降低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电流的作用,使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电流工作在允许范围之内,以确保所述三极管13和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工作的可靠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二电阻14的设计,起到了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中的电流放大转换成了电压放大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电话机待机时电话线上只有48V直流电压,当电话来电时,所述电话线输入端11会产生90V/25Hz,1秒续、4秒断的高压铃流电信号,导致所述稳压二极管10被击穿,使得所述三极管13的基极电流饱和导通,进而将高压铃流信号转化为所述控制器模块16的IO可识别信号;当电话机正常通话时由于电话线两端电压较低,所述稳压二极管10不会击穿,使得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不工作,本实施例的优点是体积小且成本低,满足了用户的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需求,且本实施例电路简单,当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的电子元件器发生故障时,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的检修方便且快捷,进而提高了所述电话机振铃检测电路100的实用性。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模块16a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控制器模块16a还包括蜂鸣器23,所述蜂鸣器23与所述信号接收器21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23采用分压式蜂鸣器接在所述信号接收器21的两端。具体的,当所述控制器模块16a中的所述信号接收器21第一次接收到振铃信号时,所述信号接收器21会向所述蜂鸣器23发出电信号,所述蜂鸣器23接收到所述信号接收器21发出的电信号时开始工作,发出蜂鸣声提示操作人员振铃检测流程的开始,然后通过手动的对所述蜂鸣器23进行关闭,当所述信号接收器21再次接受到振铃信号时,由于已经关闭了所述蜂鸣器23,所述蜂鸣器23不发出蜂鸣声。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蜂鸣器23的设计完善了振铃检测流程的数据且提高了振铃检测流程的准确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