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耳机及声音播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68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耳机及声音播放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用途耳机及声音播放系统。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通过耳机连接智能终端等设备,可以收听音乐、广播等声音。但现有耳机的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耳机及声音播放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用途耳机,包括:

头带;

通过所述头带相连接的两个耳壳;

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耳壳中的两组扬声器;

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两组扬声器其中一组连接的第一音频芯片;

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两组扬声器中另一组扬声器连接的第二音频芯片;

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连接,用于储存声音文件的储存模块;

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连接,用于与外部声源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左声道连接部、右声道连接部,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连接,所述左声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连接,所述右声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音频芯片连接;

所述耳壳内设置有卷线器,所述耳壳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耳壳外,所述连接线一端缠绕在卷线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卡设在所述通孔外。

进一步的,所述耳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子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边缘设置有多个卡块,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第二音频芯片、两组扬声器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滤波的低通滤波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低通滤波器滤波后的声音信号放大的放大器。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耳壳内,用于为所述多用途耳机供电的电池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上,与所述电池模块相连接的连接接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连接接口还与所述储存模块相连接,用于将外部声音文件通过所述连接接口导入所述储存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麦克风连接部,所述耳壳上设置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麦克风连接部相连接,所述麦克风收录的声音通过所述连接端子上的所述麦克风连接部传输至外部设备。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耳壳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相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蓝牙模块。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声音播放系统,包括上面所述的多用途耳机和与所述多用途耳机相连接的声音播放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耳壳中设置相互独立的两个音频芯片,两个音频芯片可以独立的的进行声音文件的处理,并通过各自相连接的扬声器进行声音的播放。这样,两个独立的音频芯片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相同的声音文件,使得耳壳中的扬声器播放相同的声音。并且两个音频芯片可以在同一时间播放不同的声音文件,使耳壳中的两组扬声器播放不同的声音,实现同一时间收听两种声音的播放效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通过连接端子可以与外部声源进行连接,使得多用途耳机不仅可以播放本体声音文件,还可以对外部声源进行播放,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耳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耳机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耳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用途耳机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标:101-头带;102-耳壳;103-扬声器;104-第一音频芯片;105-第二音频芯片;106-储存模块;107-连接端子;108-低通滤波器;109-放大器;110-连接接口;111-蓝牙模块;1021-凹槽;1071-卷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耳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头带101、两个耳壳102、两组扬声器103、第一音频芯片104、第二音频芯片105、储存模块106和连接端子107。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头带101可以将耳机固定在用户的头部,头带101的具体尺寸和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多用途耳机被用户佩戴时,两个耳壳102罩在用户的耳部,耳壳102上可以设置软质材料,提供佩戴耳机的舒适性。

两组扬声器10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耳壳102中。扬声器103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

第一音频芯片104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中,与所述两组扬声器103其中一组连接。第二音频芯片105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中,与所述两组扬声器103中另一组扬声器103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独立的音频芯片,两个音频芯片可以采用现有的音频芯片,例如可以采用Essence的相关音频芯片。第一音频芯片和第二音频芯片用户对声音文件进行处理并输出声音信号。并且第一音频芯片104与一组扬声器103连接,第二音频芯片105与另一组扬声器103连接,使得两组扬声器103可以独立的接收声音信号并播放。

储存模块106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连接。储存模块106内可以存储有待播放的声音文件,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可以从储存模块106中读取同一声音文件进行播放,这样两组扬声器103中就可以同时播放同一声音,例如同一首音乐。并且由于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的相互独立,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可以读取不同的声音文件,并分别输出至两组扬声器103中。例如,第一音频芯片104可以读取歌曲A,并在一组扬声器103中播放歌曲A,同时第二音频芯片105可以从储存模块106中读取歌曲B,并在另一组扬声器10 3中播放歌曲B。这样,就实现了在一副耳机的两个扬声器10 3中播放两首不同歌曲,满足希望同时收听两首歌曲的人群需要。

连接端子107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上,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连接,用于与外部声源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07包括左声道连接部、右声道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端子107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连接,所述左声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连接,所述右声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音频芯片105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壳102上还设置了连接端子107,通过该连接端子107可以将多用途耳机与外部声源进行连接,连接端子107的具体规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6.35mm插头,也可以是3.5mm插头。一般情况下,采用3.5mm插头,且其插头可以满足OMTP标准(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开放移动终端平台组织),或者满足CTIA标准(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插头的具体标准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连接端子107上至少具有左声道连接部和右声道连接部。

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多用途耳机实现对本地储存模块106中的声音文件进行播放,还可以使用连接端子107与外部声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对外部声音的播放。并且,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上使用不同的播放软件同时打开两个文件进行播放,且可以通过设置使其中一个软件播放的声音仅通过左声道播放,另一软件播放的声音仅通过右声道播放。这样,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用途耳机,使用连接端子107与移动终端连接后,通过左声道播放的声音通过连接端子上的左声道连接部传输至第一音频芯片104。同理,通过右声道播放的声音通过连接端子上的右声道连接部传输至第二音频芯片105。并且由于第一音频芯片104与一组扬声器103连接,第二音频芯片105与另一组扬声器103连接,这样一组扬声器103就可以播放第一个软件播放的声音,而另一组扬声器103就可以播放另一个软件播放的声音。即通过该多用途耳机实现了同时收听两种声音的效果,实现对声音的分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并且,如果外部声源在同一时间仅播放一种声音,例如一首歌曲,通过该连接端子与外部声源连接后,可以通过两个独立的音频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音频芯片分别连接的扬声器进行播放,使得该多用途耳机也可以实现对外部声源的播放。并且由于设置了独立的两个音频芯片,对外部声源的声音信号的处理相互独立,不会互相干扰影响,声音信号的还原度更高,失真率也更低,实现更好的播放效果。

此外,如图4所示,所述耳壳102内设置有卷线器1071,所述耳壳102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端子107设置在所述耳壳102外,所述连接线一端缠绕在卷线器107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连接端子107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07卡设在所述通孔外。

通过在耳壳102上设置通孔,在耳壳102内设置卷线器1071,可以将与连接端子107连接的连接线的一端缠绕在卷线器1071上,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与连接端子107连接。连接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卷线器1071可以在不使用连接线时,将连接线卷入耳壳内,此时由于通孔仅可容纳连接线穿过,连接端子会卡在通孔外。当需要使用连接端子107与外部声源设备连接时,利用连接端子107向外抽拉,将连接线从卷线器1071上抽出。卷线器1071可以采用自动卷线器,在连接线抽出后,卷线器卡死,不会收回,在需要将连接线回收时,向外抽拉一定长度的连接线,使卷线器的卡死状态解除,由于自动卷线器内卡死状态解除后,会由于内部弹性势能的释放而将连接线收回。使得不使用连接端子107时,连接线会缠绕在耳壳中的卷线器上,更方便收纳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耳壳102中设置相互独立的两个音频芯片,两个音频芯片可以独立的的进行声音文件的处理,并通过各自相连接的扬声器103进行声音的播放。这样,两个独立的音频芯片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相同的声音文件,使得耳壳102中的扬声器103播放相同的声音。并且两个音频芯片可以在同一时间播放不同的声音文件,使耳壳102中的两组扬声器103播放不同的声音,实现同一时间收听两种声音的播放效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通过连接端子107可以与外部声源进行连接,使得多用途耳机不仅可以播放本体声音文件,还可以对外部声源进行播放,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此外,如图5所示,为了固定连接端子107,在所述耳壳10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子107相匹配的凹槽1021,所述凹槽1021边缘设置有多个卡块,所述连接端子107通过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凹槽1021中。连接端子107在不使用时,可以使用卷线器1071将连接线收回耳壳中,并将连接端子107卡设在该凹槽中,实现对连接端子107的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为使播放的声音效果更好,该多用途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第二音频芯片105、两组扬声器103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滤波的低通滤波器108。

低通滤波器108可以采用现有的低通滤波元件,可以将较高频率的信号滤除,提高耳机的低频播放效果。

此外,还包括与所述低通滤波器108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低通滤波器108滤波后的声音信号放大的放大器109。放大器109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放大元件,可以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提高声音的播放效果。

此外,多用途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内,用于为所述多用途耳机供电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为耳机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

此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上,与所述电池模块相连接的连接接口110。所述连接接口110还与所述储存模块106相连接,用于将外部声音文件通过所述连接接口110导入所述储存模块106。通过连接接口110可以为电池模块充电或者向储存模块106中导入文件。

此外,所述连接端子107还包括麦克风连接部,所述耳壳102上设置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麦克风连接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麦克风收录的声音通过所述连接端子107上的麦克风连接部传输至外部设备。

现有的智能移动终端一般都包括蓝牙芯片,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该多用途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耳壳102中,与所述第一音频芯片104和第二音频芯片105相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蓝牙模块111。通过蓝牙模块111可以与智能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实现无线声音播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声音播放系统,包括上面所述的多用途耳机和与所述多用途耳机相连接的声音播放装置。声音播放装置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音乐播放器等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