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替换功能单元的模块化可穿戴智能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4137发布日期:2018-08-01 00:4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2日提交的乌克兰申请序列号a201500778、2015年2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210927、2015年5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167976、2015年12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273956和2015年12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274030的优先权。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前述申请的内容合并到本申请中。

本发明一般涉及模块化的电子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可穿戴模块化智能带装置,该装置包括多种功能或非功能性单元,或者具有多个模块,所述多个单元或模块皆可以电或机械地连接在一起来形成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智能型手表为用户提供与个人电子装置(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互动与连接的能力。智能型手表提供了无法进行扩充、升级或改变的专属功能集,且不允许用户每天或每周自行对其进行个人化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诸如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模块化电子装置。此种装置可以结合或者独立于智能型手机使用,且此种装置可以被穿戴于用户的手腕或其他身体部位上。举例来说,此种装置也可以被放置在前臂、脚踝或脖子上。在某些情况下,模块化智能带可以被附着到背包、行李或服装上。

模块化智能带可以包括多个耦接的模块。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的至少一个核心模块,以和/或者至少一个外围模块。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每一个具有设置在相对端的耦接器端以及接纳端,且所述耦接器端被接纳在相邻模块的接纳端中。所述多个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包括显示器,且所述多个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包括电池。

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可拆卸外部面板。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包括核心模块以及两个或多个外围模块,且所述多个外围模块彼此耦接,以形成连续环的智能带装置。至少一个核心模块可以包括触敏显示器。至少一个外围模块可具有电池,配置成提供电力给至少一个核心模块和/或至少一个外围模块。所述电池可以耦接到动能产生器,且电池配置成由动能产生器充电。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具有无线通信,配置成与电子装置耦接。

模块化智能带可以具有多个通信地耦接的模块,且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的至少一个模块。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设置在相对端上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相邻模块的第二端耦接。

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核心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外围模块,其中,所述核心模块可以具有处理器以及显示器。所述至少一个核心模块可以具有第一尺寸,所述至少一个外围模块可以具有第二尺寸,且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可拆卸外部面板。

所述多个模块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耦接,所述第一端具有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配置成卡扣配合到形成在相邻模块的第二端上的沟槽中。所述多个模块可以通过滑动连接耦接,所述第一端可具有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配置成与形成在第二端上具有对应形状的沟槽滑动接合。所述多个模块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端的插销以及形成在第二端上用于接收插销并与插销接合的孔洞耦接。

所述多个模块可通过设置在相对端其中一端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相邻模块的相对端另一端的第二电极电耦接。所述第一电极配置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抵靠接合,从而电耦接在所述多个模块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可以与插头及插孔连接器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为具有可以与收缩式插销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一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为具有可以与收缩式插销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4为具有可以与固定插销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一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5为具有可以与固定插销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6为具有可以与usb类型连接器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一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7a为具有可以与usb类型连接器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7b为具有可以与旋转电子组件耦接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8为模块耦接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等距视图;

图9为模块耦接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等距视图;

图10为模块耦接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1为具有一柔性组件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2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3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钩合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4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模块与第二模块耦接时的等距视图;

图16为图15中截面a-a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4的模块的俯视图;

图18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模块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9为图18的模块与第二模块耦接时的等距视图;

图20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模块的示例性第三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1为图20中的模块与第二模块耦接时的等距视图;

图22为图20中的模块与第二模块耦接时的等距视图;

图23a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扁平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3b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弯曲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4a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小型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4b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中型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4c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大型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5为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6a为具有设置在底部表面上的生物特征传感器的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6b为具有设置在顶部表面上的传感器的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6c为具有设置在顶部表面上的按钮的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7为模块与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8为模块与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29为模块与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30为模块与可拆卸面板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1为具有显示器的可拆卸面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2a为核心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2b为核心模块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2c为核心模块的示例性第三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3为具有包含核心模块与多个外围模块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4为具有包含核心模块与多个外围模块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5为具有包含核心模块与多个外围模块的多个模块的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示例性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6为模块化智能带装置的模块的示例性第三实施例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37为图36的模块与第二模块耦接时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时的简便与清晰,在适当的情况下,参考符号在不同附图中被重复使用来代表对应或类似的组件。此外,为了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更完整的了解,下文中针对许多具体的细节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中所述各个实施例也可以在不包括该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为了不模糊本文中相关的相应特征,并未对其他情况中的方法、步骤以及组件进行详细描述。附图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更好地说明细节与特征,特定部件的比例可能经过夸大。下文中的说明不应被当作对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限制。

下面,将先对关于下文中的几个名词进行定义。

术语“静态”被定义为缺乏运动、动作或改变。术语“动态”被定义为允许运动、动作或改变。术语“耦接”被定义为直接地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组件进行的非直接的连接等连接,并且不一定限制于物理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为物体永久性的连接,或者可释放的连接。术语“大致上”被定义为大致符合特定的尺寸、形状或其他“大致上”一词所修饰的文字,代表该组件不需非常精确。举例来说,大致上为圆柱形代表该物体相似于圆柱体,但其可以与真正的圆柱体有一个或多个偏差。术语“包括”代表“包括但不限于”;其具体为开放式的连接词,或代表文中所述组合、集体、系列或类似的名词具有开放式的成员。

虽然下文中针对构成模块化智能装置的被分类为核心模块与外围模块的功能单元进行描述,两种模块都可以利用类似的技术来实现模块化的设计,但其中分别容置不同的组件,如本说明书中以下的段落所述。

模块化智能带装置可以实施为核心模块与一个或多个外围模块耦接、多个外围模块、两个核心模块与多个外围模块耦接,或者可以为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

公端口与母端口包含了用以传递电力与数据的电子通路,同时也提供了使得模块能够与其他的模块连接或脱离的机制。本发明的装置可以被以封闭环的配置组装,或者也可以被以开放环的配置组装。

该些模块可以具有防水性,且两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可以被设计成可以防止水和/或其他污染物与公端口及母端口的现场终端接触。可以利用电子组件上的疏水奈米涂层来实现模块的防水性。也可以利用压缩于壳体的两半部分之间的密封垫圈或其他的机械密封件来实现防水性。两个模块之间的防水性,则可通过公端口和/或母端口上的环形或圆柱形密封件来实现,密封件确保水分和/或其他污染物不会进入连接处;或者,如果水分和/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的话,可以通过密封组件将连接处的终端独立分离。两个模块间的锁定机构压缩这些密封件并保持其效用。当被分离开时,这些模块必须要远离水及其他污染物,此外,在经过接触后,必须要对模块进行清洁与干燥。可以利用保护容器来存放未使用中的模块。

所述模块可以由单一材料或者多种材料制成。材料的选择应确保模块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应避免对电子组件产生干扰。模块的材料可以为如聚碳酸酯或abs等聚合物。模块的材料也可以为如铝合金或钛合金等金属。在模块中使用多种材料可以允许要使用的金属材料设置在非邻近于电子组件的位置处。使用的材料可以为非过敏性并且轻量化的材料。模块的材料可以被加工或成形,并且具有足以承受智能带正常使用而不会破裂的强度。该材料可以为无孔并具有防水性的材料,并且可以存在于正常的环境条件中。所述模块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成品与颜色供用户选择。成品可以为具有纹路、雾面或抛光的表面,并且可以具有单一或多种的颜色。模块的表面上可以印刷有贴图,或者可以具有蚀刻的标识。

各个模块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如led灯等硬件,或者可以具有供如移动通信用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模块使用的复杂的内部结构。模块化装置允许用户在购买装置时将装置个人化,并且具有可以仅通过增加或替换模块进行升级的能力,而不需要将整个装置替换掉。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或活动增加、移除、更换或替换个别的模块。

所述外围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心率(hr)监控器、一个或多个加速度计、一个或多个电池、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多个摄像机、一个或多个动能充电器、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话、蓝牙、无线保真(wifi)、如gsm的蜂窝通信、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

根据模块中所包含的电子组件,可能会需要对模块的设计进行小幅度的修改,举例来说,心率(hr)监控器需要能够与用户皮肤连接的线。开发者也可以对其中不包含有电子组件的空外围模块进行实验。当用户仅需要使用少数活跃的外围模块时,也可以在智能带装置中设置多个空的外围模块,由此节省电池寿命。空的外围模块可以做为允许通过其进行通信耦接的通路模块。

模块可以在任何时间替换,使得智能装置可以随着用户随时改变的需求以及快速进步的科技进化。钩合模块可以具有与其他的外围模块相同的外观,提供一定程度的尺寸调整性,并且可以将装置固定于用户的手腕。用户可以在装置在运行时将模块增加到组件中,或者将该些模块中的任何一者进行替换。

所述模块可以允许用户在购买时选择其所需要的电子装置的传感器。其次,用户可以在新的科技推出时、用户的兴趣与活动改变时或者在额外的资源出现时增加或替换模块。可以通过壳体将模块的外观个人化。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开放硬件平台形式取得开发者的外围模块,由此让开发者群体对其自行的构思进行实验。可以将sdk与mdk提供给开发者,由此让开发者制造其自行的模块。

各个模块可以具有顶部面板或壳体为永久安装的设计,或者也可以具有顶部面板或壳体是由用户组装的设计,其中,后者可以确保让用户随时选择并替换装置外观的开放式设计。

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利用具有公端口与母端口的硬件壳体确保模块之间的机械与电连接。然而,硬件壳体包括两个公端口或两个母端口并配置成与相邻的模块机械与电连接的设计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

本发明可以通过额外的锁定机构来确保模块间的强力链接。各个模块可以在一端具有第一端口,并且在相对端具有与该第一端口兼容的第二端口。模块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端口。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模块化装置可以使模块自身包含整个装置,且其不具有任何用于连接模块的下层基底或条带。本发明可以通过模块间的连接端口来实现电力的传输以及机械刚性。

外围模块

图1-图13中示出了外围模块,以及形成一智能带装置的相关耦接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多个外围模块以开放式环或连续环的设置形成所述智能带装置。

图1图示了多个模块102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多个模块102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与相邻的模块耦接,由此形成智能带装置100。模块102可以在一端具有第一端口104,并且可以在相对端上设置有第二端口106。第一端口104可以是作为公端口的共轴插头108,且第二端口106可以是作为母端口的对应的插孔110。可以通过将一个模块102的第一端口104的中心线与相邻模块102的第二端口的中心线对齐,并通过将两个模块102互相靠近以及将第一端口104插入第二端口102中来完成耦接。上述的耦接可以在提供各个模块间的机械固定的同时提供电通信。

通过共轴连接器的使用,模块102可以绕着第一端口104与第二端口106的中心线旋转。当多个模块102被耦接在一起时,组装完成的模块可以环绕于用户的手腕、前臂或其他的身体部位,并且可以通过钩合模块(将在下文中描述)以封闭环带的形式固定。

图2图示了多个模块202的示例性第二实施例。智能带200可以包括多个具有可收缩的轴204的模块202。轴的尖端206用于传输电力与数据,并且也可以通过插入对齐的母端口208来维持链接的机械结构。轴204可以是第一端口,母端口208可以是第二端口。

轴204可以通过按钮机构210的致动进行收缩与释放。按压按钮机构210可以将尖端206从相邻模块202的母端口208中缩回,并且允许两个模块脱离。按压按钮机构210也可以通过将尖端206缩回以将母端口208与轴204对齐,由此允许两个相邻模块202进行耦接。因此,一旦母端口208与轴204对齐之后,便可以释放按钮机构,以允许尖端206延伸进入母端口208,并将模块202耦接在一起。

轴204可以为弹簧负载,并且可以基于所需的用途具有不同数量的电极或电触头。模块202可以绕着轴204的中心线旋转。

图3图示了多个模块302的示例性的第三实施例。智能带30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可收缩的轴304以及对齐的母端口306的多个模块302。所述多个可收缩的轴304可以由按钮机构308致动,由此允许相邻模块302的耦接与脱离,相邻模块302的耦接与脱离方式类似于上文中关于图2的说明。

图4中图示了多个模块402的示例性的第四实施例。智能带400可以包括通过共轴的轴404耦接在一起的多个模块402。每一个模块402可以具有从第一端延伸的中央突出部406,以及从第二端延伸的至少一个边缘突出部408。可以通过将共轴的轴404插入从一个模块402的第一端延伸的中央突出部406,并且将轴404插入从相邻模块402的第二端延伸的至少一个边缘突出部408,将两个相邻的模块402耦接在一起。共轴的轴404因而可以从一侧将模块链接在一起并且机械地将模块402固定。轴404可以包含有用于在两个连接的模块402之间传输电力与数据的电杆。模块402可以绕着轴404的中心线旋转。

图5图示了多个模块502的示例性的第五实施例。智能带500可以包括由共轴的轴504耦接在一起的多个模块502。第一端可以具有两个突出部506,而第二端可以具有三个突出部508,所述三个突出部508配置成与相邻的第一端的突出部506联锁接合。共轴的轴504可以将模块502的第一端与相邻的模块502的第二端固定。

图6图示了多个模块602的示例性的第六实施例。智能带600可以包括各具有公端口604以及母端口606的多个模块602,其中,公端口604与母端口606设置在相对端。公连接器604可以包括微usb端口608,但其并不限于此。公端口604与母端口606可以被设置在模块602的不同侧。模块602可以为静态的模块,但其必须够小并且具有足够的曲度,使用户能够将其穿戴在手腕上。

图7a图示了智能带装置700的第七实施例。模块702可以为动态的模块,当公端口708被设置在枢轴构件704上,并且通过额外的插销706将公端口708与两个模块702固定在一起时,模块702可以相对于公端口708旋转。公端口708可以被配置成被相邻模块702的对应的母端口710接纳。

公端口708可以包括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任何数量的电杆,用以传输电力与数据。枢轴构件704端部与模块702内部的电子组件的电连接可以通过扁平电缆或其他种类的柔性电缆来完成,由此提供防水的装置,并且内部连接不会暴露于外部环境。也可以通过将母端口710或公端口708设置在枢轴构件704上来将模块设置为动态的模块,或者,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将其设置为动态的模块。枢轴构件704也可以内建于模块702中,并且不需要通过额外的插销706进行组装。

图7b图示了智能带装置750的第八实施例。智能带装置750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的通信地耦接的模块752。通信地耦接的模块752可以具有设置于模块752一端的枢轴构件754、多个电杆或电极758,以及设置于另一端具有对应电杆或电极756的静态组件。枢轴构件754以及所述多个电杆758可以相对于模块弯折,并且在与相邻模块的静态组件及对应电杆756耦接时允许一定幅度的动作。由枢轴构件754所提供的动作幅度允许智能带装置750在形成连续环时、大致变成直线状时或者在其之间形成任何配置时能够继续作用。

当将一个模块752的对应电杆756插入相邻的模块752的枢轴构件754中时,产生对齐。静态组件上的对应电杆756可以为弹簧负载的接触插销的形式,而枢轴构件754可以为配合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垫片的形式。pcb垫片可以通过从枢轴构件754的插销连触头插入的电缆与模块中其他的电子组件耦接,或者,可以利用枢轴构件754与模块752之间的小型集电环耦接。在转动与静态组件间的锁定机构760将两个模块752固定在一起,并且两个模块间的密封垫圈762确保装置对水与污染物的抵抗性。

图8-图10中图示了模块900的示例性实施例。模块间的电与机械连接可以被独立分离为单独的组件。电连接由单一或多层的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902以及一弹簧负载插销904阵列所构成,其中,柔性印刷电路902从模块900的一侧向外延伸,弹簧负载插销904阵列设置在模块900的相对侧,且模块900可以由柔性聚合物包覆成型。柔性印刷电路902或公端口可以被压入相接的模块900的腔室906或母端口中,且弹簧负载插销904设置于腔室906中。柔性印刷电路902包括与弹簧负载插销904对齐的圆形的(或其它形状的)接触垫片908,所述多个垫片在之后会形成相邻模块900之间的电连接。

fpc902也可以为刚性的柔性电路,其中,包含接触垫片的印刷电路部分为刚性的部分。公端口与母端口上用于传输电力和/或数据的电杆、弹簧负载插销904与接触垫片90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任何其它数量。柔性的公端口通过以在智能带的使用期间中弯曲不损坏导电轨道的指定数量的弯曲周期的可接受的半径,可以在允许模块900相对于彼此旋转时仍然可以完成连接。

fpc902可以是具有导电引线的扁平柔性电缆(flatflexiblecables,ffcs)的形式,导电引线根据需要暴露以与弹簧负载插销904连接。ffc可以与包含接触垫片908的刚性pcb连接。模块与刚性pcb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ffc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电连接器来达成。柔性的公端口与母端口可以具有锥形的形状,使得公端口不能从第一方向滑入母端口中,而仅能从第二方向插入母端口,如此一来,可以防止公端口与母端口上非对齐的电杆在插入过程中互相接触。

公端口与母端口的柔性聚合物超模具(overmould)之间的压合可以确保公端口在装置运作时不会松脱,或者,可以利用分开的机构将公端口稳固固定。公端口可以被轻松的拆卸下来,由此简化用户拆卸模块的过程。柔性的公端口也可以为设置在可弯曲的柔性臂部上的公微usb(或其他的连接器)或其他类似的公连接器,其中,公微usb可以被插入至相邻模块的母usb端口中。公端口的柔性臂部可以被稳固地固定在模块上,或者,柔性臂部可以被设计成当两个模块相对彼此旋转时会收缩进模块中。

柔性臂部可以为简单的施加有必要的折痕的扁平fpc,或者,fpc可以被设计为线圈、缩放仪(pantograph)形状或任何其他提高柔性以及自由度的几何形状,使得在弯折时柔性臂部上的应力可以减到最小。

如图10所示,模块900的机械连接包括栓销机构910。金属栓销910(或其他合适的具有足够符合预期的负载强度的材料)设计为具有平坦部分,平坦部分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腔室912,并且被插入至模块900的插槽之中。通过内建在模块900之中的弹簧柱914,栓销910的动作受限于平坦部分916的长度。

在锁定位置,栓销910被完全推进模块900中,而弹簧柱914的弹簧负载滚珠轴承会于平坦部分916的一端释放进入腔室中。当要移除栓销时,可以在推动其一端时施加足够的力量以压缩滚珠轴承,由此使得滚珠轴承从腔室912中释放出来并且可以沿着平坦部分916移动。

在完全开启位置,滚珠轴承抵达平坦部分916的另一端并且延伸进入腔室912中。在此位置,邻接的模块可以与栓销910对齐,而栓销910接着可以被插入至两个模块的插槽中,由此将两个模块机械链接。栓销机构防止栓销910被错放位置,但其也可以被省略,并且用自由滑动的插销来作为简化的替代。如果有合适的安装方法的话,可以将插销直接穿过电连接器设置,以将模块固定并防止模块轻易脱离。移除插销将因此同时将电与机械连接器释放。作为替代的方案,可以将小型的收缩式插销设置在模块的两个臂部上来取代完整长度的插销,且收缩式插销可以由按钮机构释放。

图11图示了具有刚性相对端部分1102、1104以及柔性中央部分1106的模块1100。柔性中央部分1106可以具有合适于其他模块的长度,或者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长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带装置具有位于手腕顶部的核心模块以及位于手腕底部的外围模块。模块间是通过位于核心模块右手边的柔性材料以及其左手边的柔性材料所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不用作下方条带或基底,而是做为装置的主体的一部分。

图12中图示了智能带装置模块的连接器1200的放大图。模块可以由连接端口1202固定在一起,并且可以将数据、时钟信号以及电力传输给彼此。连接器端口1202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电杆。电杆确保模块间的电力与数据传输。可以使用多个不同或相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如图1、图11、图13、图32a、图32b以及图32c中所示,连接器1200可以被设置在模块的第一端。至少如图1所示,连接器1200可以被设置在模块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中的任一端,并且配置成可以由设置在相邻模块上的对应端口接纳。连接器可以提供相邻模块的机械与电耦接。虽然关于附图12示出并记载了圆柱形的连接器,本发明的模块可以利用任何能够传输数据与电力的已知的可拆卸耦接部件来进行通信耦接。

举例来说,在四电杆的设计中,两个电杆可以用于电力传输,而另外两个电杆可以用于串联数据传输,其中,传输使用的协议可以包括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或usb等协议,但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并不限于此。

在五电杆的设计中,两个电杆可以用于电力传输,而另外三个电杆可以通过串联数据协议进行串联数据传输,所述串联数据协议可以包括串联外围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spi),但其并不限于此。五电杆的连接也可以包括利用两个电杆传输电力、两条线用于串联数据传输协议并利用另外的一条线进行模拟数据传输,或作为中断线或使能线。

六电杆的连接器可以包括用于传输电力的两个电杆以及用于传输数据的四个电杆。该些电杆可以以平行协议配置设置,或者以两种不同的串联协议设置。根据所使用的协议,连接器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电杆。可以使用多种串联、平行或模拟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3图示了具有两个部分的钩合模块1300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多个模块可以形成为连续环形状,以允许其被固定于用户上。钩合模块1300可以被用来协助将连接的模块固定于或脱离用户的手腕。串联总线可以允许连接为连续环的模块间需要设置钩合部1302的位置存在有不连续性。钩合部1302因而可以为不具有电组件的被动组件。钩合模块1300可以具有公端口1310以及母端口1308,其中,可以分别于装置一端接收一模块的公端口1300,并且于装置另一端接收一模块的母端口1308。钩合部1302允许装置进行尺寸调整,并且与间隔模块兼容,以让装置能够更适合被戴在用户的手腕上。

钩合模块1300将装置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时必要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钩合部1302可以为箱与舌片的形式,其中钩合模块1300的一部分包括舌片1306,而另一部分则包括供舌片1306插入的沟槽1304。钩合模块1300也可以为折迭式的钩合部,其中钩合部1302的一部分定位在并锁定于钩合部1302第二部分的柱体上。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钩合部130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一部分上的一闩扣,且该闩扣可以被横向插入至钩合部的另一部分中。钩合模块1300可以是基于使用在手表上的已知机构。在某些的钩合部种类中,可以按下按钮打开条带,或者可以利用足够的力来分离钩合部。钩合部可以由两个柔性的条带组成,所述条带由位于装置各端的连接器端口所接纳,并且可以利用插销或其他机制固定。钩合部的材料为可加工或可成型的材料,并且具有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下重复加载与卸除而不会断裂的足够强度。钩合部的材料可以为无孔、防水并且能够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存在的材料。钩合部可以具有或不具有与其他的外围模块类似的外观,并且可以由或可以不由相同的材料所制成。

由于各个硬件模块包含内建的公端口与母端口,装置部件的数量会减少,以简化用户的使用经验。除此之外,电子组件有可能会被错放或受到伤害的数量也较少。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具有更良好的机构刚性、坚固性以及防水性。模块的设计可以确保各个模块间形成完全可穿戴的装置的连接之间彼此协同,由此防止模块在钩合部被开启以外的情况中脱离。

模块链接

图14-图22图示了通信地耦接包含外围模块与核心模块(将在下文中参照图32a、图32b以及图32c说明)的多个模块的各个实施例。多个模块之间的通信耦接允许模块分享如数据、处理电力、电池以及显示器功能等特征。本发明中的通信耦接配置成允许模块以任意的顺序或配置耦接,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模块替换。

图14-图17图示了具有独立的机械与电连接器组件的模块1400与模块连接器1402的示例性实施例。模块1400可以包括两个弹簧负载插销1404,内建在从模块壳体1400延伸出来的两个臂部1406中,用以锁定相邻模块1450(显示于图15中)的腔室。电连接器1408是由包覆成型的柔性印刷电路(fpc)所组成,其一端设置有由相同的相邻模块1450的端口1412接收的外露的触头1410。需要通过单一的连接动作将两个模块机械与电耦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模块1400也可以被设计成其臂部内建有弹簧偏压按钮1414,且弹簧负载插销1404内建于相邻模块1450的壳体中。在此实施例中,臂部1406可以从模块1400的第一端向外延伸,并且通过将臂部1406与弹簧负载插销1404对齐而将臂部1406锁定至相邻模块1450的第二端中。

如图17所示,供模块1400的臂部1406插入的腔室1418可以具有渐缩的形状,如此一来,当臂部1406插入时,腔室内部的弹簧负载插销1404便会受到压缩。

再次参照图14-图15,当在锁定位置时,弹簧负载插销1404被释放进入腔室1418中的对齐孔洞中,以将模块1400与模块1450耦接与锁定。当要释放模块时,按下模块壳体1400外部臂部1406插入处的弹簧负载按钮1414来致动臂部中的弹簧负载插销1404,由此允许模块分离。

模块之间的机械耦接可以支持使用中以及任何意外发生时所产生的负载(例如,张力或扭力以及任何因擦损或掉落所产生的冲击负载),并且同时让模块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使得模块链可以紧密环绕手腕。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机械耦接大约可以承受至少60牛顿(n)的张力以及60n的扭力。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些模块可以相对彼此旋转多达80度。动作幅度可以由机械连接器中的定位停止梢所限制,以避免柔性电连接器被过度弯折。

电连接器具有由在任一侧设置有刚性部分的柔性部分所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一部分是固定在模块1400的一侧,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从模块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被插入到相邻模块1450的端口中。固定端利用暂时的固定方式固定(例如、如螺丝等固定件)或者以永久的方式连接(例如,如黏着式的化学性结合,或者如焊接或模塑成形等机械结合),且其在模块中使用但不限于设置于pcb上并且与连接器上的接触垫片对齐的扁平弹簧触头与pcb电连接。可以被插入相邻模块1450中的外露端1402也是刚性的,且其具有可以被插入至相邻模块1450的端口中的外露的接触垫片1410,其中,接触垫片与设置在相邻模块中的pcb上的平坦弹簧触头接触,而平坦弹簧触头可以通过多次连接与拆离事件重复加载。刚性部分1416中位于连接器两侧的接触垫片1410使用fpc桥接在一起,且施加于其上的柔性超模具也同样连结在一起并且覆盖刚性部分的表面的一部分。

如图16所示,为了将模块密封而不让水、灰尘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在靠近刚性部分1416的超模具中可以包括o型环结构1420,其中,当连接器插入相邻模块1450的端口中时,o型环结构1420由模块壳体1400在连接器的固定端以及在连接器的外露端压缩。电连接器可以为非负载的支承结构,并且可以受到弯折使得模块可以紧密围绕用户的手腕、前臂、脖子或其他身体部分。

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在柔性部分上可以具有纽结以使得弯折更为方便,并且在其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以在插入时锁定位置,由此防止该些模块在相对彼此旋转时产生任何滑动。柔性部分可以承受多次的弯折,并且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间不会损坏。

请参照图18与图19,模块1800可以将机械与电连接器组件整合到单一连接器1806中,由此只需要单一的连接动作进行连接。电组件由fpc所组成,而机械组件则是为在各端包括收缩式插销1808圆柱弹簧杆1804的形式。连接器1806可以具有柔性中间部分1810以及刚性部分1812,其中,刚性部分1812的任一侧设置有外露的触头1814。刚性部分1812中的接触垫片1814使用fpc桥接在一起。连接器的一端通过暂时的固定(例如、如螺丝等固定件)或者以永久的方式连接(例如,如黏着式的化学性结合,或者如焊接或模塑成形等机械结合)被固定在模块的一侧,且其使用但不限于设置于pcb上并且与连接器1806的接触垫片1814对齐的扁平弹簧触头与模块中的pcb电连接。配置成插入至相邻模块1850上的端口的连接器1806与设置在该模块中的pcb上的扁平弹簧触头对齐,由此将两者电耦接。端口端1816也同样包含有弹簧杆,并且是内建在刚性部分1812中。相邻模块上的端口具有渐缩的形状,以在连接器插入时使得弹簧杆中的插销受到压缩,并且接着在与模块壳体中的孔洞对齐时释放,由此将两个模块机械耦接在一起。可以按压壳体外侧的弹簧负载按钮1802来推动插销,由此让模块1800与模块1850可以再次分离。整个连接器结构必须能够承受负载,而柔性部分可以允许模块之间彼此弯折,由此让模块链可以紧密环绕手腕。

图20-图22图示了可滑动耦接的模块2000。可滑动模块2000可以同时实现机械与电耦接,且模块2000具有由fpc包覆成型且各端设置有两个刚性部分的形式。第一端2002可被固定在模块2000的一侧,且其使用但不限于安装在板上与连接器2006的接触垫片2004对齐的扁平弹簧触头与模块中的pcb永久电连接。第一端2002在刚性部分2006上可以具有触头2004,刚性部分2006可以通过插入相邻模块2050的沟槽2008中与相邻模块2050连接。

如上文中参照图14-图19所记载的,具有按钮释放2010的锁定机构防止连接器2006在模块2000与模块2050被往平行于连接方向拉动时彼此脱离。按钮释放2010可以利用j型槽作用,以使得最初向内的力固定连接器,而第二次向内的力释放连接器。连接器2006与沟槽2008的形状或端口的形状,防止模块2000与模块2050在连接后被往横向于连接方向的方向拉动分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连接器2006可以具有但不限于t型形状2012或者泪滴的形状。当连接后,连接器2006的柔性部分2014允许模块相对于彼此弯折,使得模块链可以紧密环绕手腕或其他类似的身体部分。整个连接器2006可以承受负载,并且可以在产品使用寿命期间承受多次的连接、拆接以及弯折循环。

模块可以包含有分离的锁定机构,以防止两个连接好的模块容易分离。如上文中所述,锁定机构可以直接被实施在公端口与母端口之间。将公端口推进母端口时会使其与止动销接合,由此将公端口锁定。可以通过中间的力量将其中一模块拉离另一模块,或者可以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来释放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也可以通过旋转机构来接合,在利用这种方式接合时将两个模块互相保持垂直,并且将其中一模块的公端口插入另一模块的母端口后以特定角度转动其中一模块。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模块仍然可以绕着连接器的中心线在限定的角度范围中转动,使得模块化智能带可以紧密环绕用户的手腕或其他身体部位。锁定机构还可以具有与公端口与母端口同心设置的环型套部,其可以在两个模块连接在一起时与弹簧负载止动销联锁。所述联锁套部可以密封连接处以防止水和/或其他污染物进入。

锁定机构也可以为内建于模块壳体中的外部组件,例如,设置在其中一模块上的旋转振片,其可以折叠并且锁定于另一模块的端部上。振片在接合时不限制模块的转动,并且可以通过中间的力将其抬起并释放。

锁定机构还可以为公端口与母端口外部的弹簧负载止动销。当两个模块耦接在一起时,其中一模块中的止动销会被接合,以将连接的模块固定。当要将两个模块分开时,可以按压释放按钮。使用外部的机构可以加强耦接的强度,并且可以防止任何负载落于公端口与母端口上。

设计特点

图23与图24图示了模块关于形状与尺寸的各个设计特点。周边模块可以被配置为任何方便耦接的形状或尺寸。

图23a与图23b图示了具有不同外部形状的示例模块2300、2350。模块的设计可以为扁平模块2300或是弯曲模块2350,或者,其也可以为柔性的设计,使得可以根据环境与模块上感生的应力而同时采用扁平模块2300与弯曲模块2350的设计。对于弯曲模块来说,可以采用人体工学的设计以使得用户穿戴时更为舒适。模块2350可以由如橡胶或硅等柔性材料制成,由此增进舒适度。

模块2300、2350可以由多层材料制成。模块内部的硬件可以被设置于平面的pcb上,或是设置在柔性的pcb上。模块可以具有一致的剖面区域,或者可以具有随着长度改变的剖面区域。模块上设置有公端口与母端口的端部可以具有圆角,以确保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模块可以绕着连接器的轴心旋转而不会受到限制。不同的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曲度。模块的其他边缘可以经过圆角或切角处理,以增进外观设计的美感。

图24a、图24b与图24c中图示了示例间隔模块2400。不同的用户会需要不同尺寸的间隔模块2400以适应环绕于身体部位的连续环。较小尺寸的模块将使得用户能够在手腕上实现智能带装置的更好的配合。为了改善配合,间隔模块可以在完整模块的一部分中使用,例如,1/4尺寸的模块2402、1/2尺寸的模块2404以及3/4尺寸的模块2406,供用户适当选择。间隔模块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并包含电气连接,使得它们可以连接在智能带装置中的任何模块之间。间隔模块还可以形成钩合部的一部分(图13),在这种情况下,电连接不需要在其中,但它们仍然需要与智能带装置的其他模块中使用的连接类型兼容的公端口和母端口。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模块2402、2404、2406可以是用作穿过模块的虚拟模块。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模块2402、2404、2406可以是具有电池、心率监测器或其它特征的功能模块。

模块壳体/面板

图25-图31中图示了模块用的可替换壳体或面板的各种实施例。壳体在各个模块中的替换性可以允许用户根据其心情、衣着、外观、天气或活动来改变智能带的材料、颜色或整体外观。

图25图示了模块2500的分解图。模块2500可以由两个部分2502、2504所组成,所述两个部分2502、2504配置成利用暂时固定件组装在一起,或使用包括但不限于黏着剂永久固定。

图25-图31图示了具有可替换壳体或面板的模块的各个实施例。

图26a、图26b与图26c中图示了外围模块的壳体的各个实施例。外围模块2600可以为心率监控器2602,且其在下部具有开口,用于对用户的生物特征进行量测。外围模块2600可以为麦克风,具有用于捕获音频和消除噪音的开口。外围模块2600可以为摄像机2604,摄像机2604的镜片设置在模块的壳体表面上,用于捕捉图像和/或视频。外围模块2600也可以为可重复编程的按钮2606、额外的电池,或者包含用于输入sim卡的gsm单元。根据特定电子组件的价格、尺寸及受欢迎程度,可能可以将多种特征组装进单一模块中。所有的电子组件都是安装在其各自的pcb上,各个pcb组装在模块中并且与公端口与母端口接线连接。

图27与图28中图示了模块化可穿戴智能带模块2700,其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壳体封装。在下壳体2702中,可以安装有与模块预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gps、心率监控器或额外的电池)相关的电子组件,并且利用可以被黏着接合于(或其它化学接合于)下壳体的内层将壳体密封,由此完全防止水及其他污染物进入。下壳体2702也包含了公、母的连接器组件与端口。上壳体2704、外壳或面板可以为模块2700的第二部分,并且可以利用暂时的连接方法安装于下壳体2702上。在此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包括舌片2706与沟槽2708,其中,可以通过将外壳与下壳体的插槽对齐来安装外壳并将其沿着沟槽滑动来将其固定。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外壳2704可以保有耦接配置,用以接收设置于其上并且与第一外壳耦接的第二外壳。

连接点可以在下壳体2702的顶部表面上,或者可以在上部外壳被设计成包覆模块的侧边时位于下壳体2702的侧边。连接可以为任何其他类似的方法,如包含外壳2704可以滑入的轨道并且接着锁定,于轨道的端部利用机械压合或利用弹簧负载机制的方法、或利用磁性连接(永久磁铁)的方法,或者同时采用上述的方法。在利用上述的方法时,外壳仅能在模块分离并且与模块化可穿戴智能带分离时拆卸下来。当连接时,两个模块之间的接近度可以避免其壳体被拆卸下来。

图30中图示了模块化壳体2900,壳体2900具有使用固定件2906安装在下壳体2904上的外壳2902,其中,固定件2906包括但不限于螺丝。外壳2902可以被垂直地放置在下壳体2904上,并且通过锁紧螺丝2906(圈固在下壳体中)来将两个部分固定在一起。

如图29与图30所示,下壳体2904可以具有绕着其内外围组装并紧靠壳体2902的o型环2908或其他类似的密封结构,当壳体2902通过螺丝被固定至下壳体2904上时,o型环2908会被压缩并密封模块。智能带的核心模块的壳体2902可以利用上述的方法安装。壳体2902也可以具有整合式天线2910,用以与外围模块耦接并加强模块2900的外部传播。

图31中显示了模块化可穿戴智能带在其上具有显示器3102的模块3100。壳体可以具有开口,且其可以具有从壳体向外突出的传感器,如(但不限于)摄像机与led灯模块(参见图26a、图26b与图26c)。外壳可以为主动或被动的外壳。主动外壳可以通过在外壳安装于下壳体上时对齐的接合接触垫片与设置在下壳体中的电子组件电耦接。主动外壳具有延伸相关模块,例如gps或gsm模块的天线的能力。可以利用雷射直接成型(laserdirectstructuring,lds)来将天线实施在外壳291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主动外壳可以通过薄型显示器技术在其表面上形成可穿戴智能带的额外的显示器3102,所述薄型显示器技术可以包括电子墨水(electronicink,eink)显示器3102,但其并不限于此。这些外壳可以通过当外壳被安装在下壳体上时对齐的接合接触垫片与下壳体电耦接。外壳可以显示通知或其他由用户设定的信息,或者经由自定义的图像作为单纯的美观功能。主动外壳在其内表面的外围设置有额外的密封结构,由此防止接触垫片外露于水及其他污染物。

在装置的整个预期使用寿命期间中,都可以对外壳进行替换与取代。可替换的外壳使得用户可以完全将其模块化可穿戴智能带在功能与外观方面个人化。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的壳体,包括金属、塑料以及如木头等有机材料。也可以提供各种具有不同颜色与表面处理的上述材料,且每一种可替换的外壳都与下壳体兼容。外壳与下壳体的连接方法设计成为可以承受用户在正常情况的常规使用,并且能够承受整个智能带或模块发生如擦损或掉落等意外的情形。用户可以在任何的时间点将多于一个外壳与各个模块耦接,并且将外壳的顺序互换以展示最外面的外壳的材料、色彩或特征。此种设置可以避免用户需要随身携带并追踪没有使用的外壳壳体。

核心模块

图32-图35中图示了核心模块以及构成智能带装置的相关外围模块的各个实施例。核心模块可以是智能带的中央构件,用以提供中央处理电力,并且在某些情况中提供显示能力。核心模块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围模块通信地耦接,以扩充智能带装置的功能。

图32a、图32b及图32c图示了核心模块3200的示例性实施例。核心模块3200可以在美观、工程设计、锁定机构、防水性与材料选择方面实现与外围模块相同的特征与设计技术。核心模块3200可以具有设置在相对侧的第一端口3206与第二端口3208,用以与相邻模块进行耦接。

核心模块3200可以大于外围模块并且包括微控制器,此外,核心模块320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显示器与电池,以及可以选择性地包括传感器或天线。微控制器系将包括cpu、存储器以及其他合适的电子组件。微控制器可以包含无线通信技术,例如使其可以与其他兼容的装置连接的蓝牙技术,其中所述兼容的装置可以为用户的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以及/或者使其可以与无线网络连接以联机上网的wi-fi技术。微控制器也可以包含有振动组件,以在收到包括电话、电子邮件或低电力等通知时警示用户。核心模块3200可以具有用于进行通话并使用语音命令的整合麦克风,并且具有用于进行简单的手势控制功能以及健身追踪应用的加速度计。核心模块3200可以具有单一或多个的按钮、旋转拨盘、滑动开关(弹簧负载或其他的形式)或上述组件的组合,以让用户与装置进行互动。核心模块3200可以具有nfc芯片,以提供但不限于快速与具有nfc功能的装置配对的能力,其中,具有nfc功能的装置可以为用户的智能型手机。

可以通过装置本身,或通过智能型手机等与装置连接的用户的电子装置将用于与外围模块互动的应用程序安装于核心模块3200上。核心模块与装置所连接的外围模块互相输送数据、时钟信号与电力。核心模块的处理器可以对连接的外围模块传送要求,而外围模块会通过执行其要求的功能作为响应,并且将相关的数据传送回处理器。对于包含显示器的核心模块来说,处理器接着会将数据传送到显示器并且通过视觉反馈给用户。处理器还可以将数据发送到通过蓝牙,wi-fi或通过物理连接(如果可用)连接的用户的个人设备。

连接的核心模块3200与外围模块不需要构成完全封闭的电子回路。在装置平坦打开且模块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或者,在装置封闭环绕于手腕上并且在电模块间具有如钩合部等非电组件的情况下,装置都仍然可以继续运作。核心模块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围模块连接的情况下独立使用。核心模块可以通过与足够的间隔模块连接被固定到手腕上。可以通过条带模块在不需要外围模块的情况下将核心模块固定于用户的手腕上。上述的条带可以利用相关的专属连接器与核心模块连接。条带的材料可以为可加工或可成型的材料,并且具有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下重复加载与卸除而不会断裂的足够强度。条带的材料可以为无孔、防水并且能够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存在的材料。

核心模块3200可以具有不同的显示器种类、形状与尺寸。显示器可以是能够显示彩色或单色的方形显示器3202,并且可以为触摸式或非触摸式的屏幕。如图32b中所示,方形显示器可以具有弯曲的外表面。如图32c所示,显示器可以为能够显示彩色或单色的圆形显示器3204,并且可以为触摸式或非触摸式的屏幕。显示器3202、3204可以采用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lcd)或发光二极管(led)的技术(或是上述技术的变化)。显示器可以为触摸式或非触摸式的电子纸显示器。显示器3202、3204可以为简单的具有最低限度功能的led屏幕。因此,核心模块3200以及显示器的选择可以由用户根据其对于装置的功能与电池寿命的需求而自行决定。

核心模块3200中的微控制器可以基于显示器选择。核心模块3200可以不配备有显示器,因而适合配备有低处理电力的微控制器。这种配置有能力应对来自传感器外围模块的数据的处理,并将其通过蓝牙或wi-fi传送至用户的智能型手机或其他的个人装置上供用户观看。

具有单色显示器、简单的led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的核心模块3200,可包含具有中等处理能力微控制器,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显示功能菜单以及提供用户简化的接口。

具有彩色的触摸或非触摸屏的核心模块3200,可以包含具有高处理能力的微处理器,以进行如拨打与接听电话、图像处理及提供用户功能丰富的接口等高端功能。外围模块可以与任何一种核心模块配合,并且可以具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

核心模块3200可以配备有整合电池与电池管理电路。电池的种类可以为锂离子、锂离子聚合物、镍金属氢化物,或任何其他适合用于可穿戴装置并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池寿命与最小的充电时间的电池。可以通过将额外的电池外围模块连接到核心模块来延长装置的电池寿命,且各个电池外围模块会具有其各自的管理电路,以将各个电池外围模块与装置剩余的模块整合。核心模块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充电端口,所述多个充电端口可以为通过磁性方式与充电线连接的扁平电触头阵列的形式,或者,可以为usb端口的形式。核心模块也可以具有用于感应式充电的所需组件。当核心模块与剩余的外围模块分离时,电池亦可以通过用于模块间的连接的连接器充电。

图33-图35中图示了与多个外围模块耦接的核心模块的不同实施例。如图33-图35所示,智能带在其一端可以具有第一端口3312、3412、3512,并且在相对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二端口3314、3414、3514。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可以与相邻的模块耦接或者与彼此耦接,以提供连续环。

如图33所示,对健身追踪有兴趣的用户可以选择包含简单led显示器的核心模块3302,由此延长电池寿命并且确保装置在户外的可视性。包含有加速度计、陀螺仪及地磁仪以更精准地进移动检测以追踪日常活动的运动模块3304,用于追踪路径与计算步伐的gps模块3306,用于随时聆听音乐的mp3模块3308,以及用于测量脉搏的红外线心率监控器模块3310可以做为外围模块连接,由此打造极致的个人训练器。

如图34所示,对健行有兴趣的用户可以选择包含有电子纸显示器的核心模块3402,由此延长电池寿命并且确保装置在户外的可视性。用于将装置的寿命最大化的额外的电池模块3404、3406,用于监控环境的环境模块3408,以及用于绘制地图的gps模块3410可以做为外围模块连接,由此打造极致的健行者伙伴。

如图35所示,对商务中心应用有兴趣的用户可以选择包含有彩色触摸屏的lcd显示器的核心模块3502,用于更有效率的管理通知。用于快速访问及授权付款的具有nfc/rfid芯片的非接触式模块3504,用于提供gsm连接性的sim卡模块3506,闪存模块3508,以及用于提供额外安全性的指纹模块3510可以做为外围模块连接,由此打造极致的个人助理。

虽然图33-图35图示了核心模块与外围模块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示例,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施为任何核心模块与外围模块的组合。

图36与图37中图示了用于通信地耦接两个相邻的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6与图37所示,机械与电连接器可以被结合为单个连接器,因而只需要通过单次动作便能完成耦接。模块3600可以包括具有fpc3602的电组件,而机械组件可以为设置在fpc3602的任一侧的两条装有弹簧的金属3604。所述连接器可以为单一的构件,其一端设置有可以被插入至一相邻模块3650的母端口3608中的外露触头3606,其另一端可以永久地被固定于模块上并且使用弹簧触头阵列3610或其他方式与模块的pcb电耦接。连接器可以于弯折点3612处具有一弯折部,由此在允许模块相对彼此弯折的同时增进装置的耐用性。金属条不仅使得模块可以机械连接,同时也加强了连接器结构整体的强度。当连接器被插入到相邻模块中时,位于连接器端部的装有弹簧的金属被压缩并配合进入其输入孔中(输入孔的高度略小于金属未压缩的高度)。输入孔在其内表面上具有用以与弹簧金属接合的内唇部3614。当完全插入之后,连接器的触头与所连接的模块pcb的触头对齐,且装有弹簧的金属会松弛到原始的形状并与内唇部3614接合,由于装有弹簧的金属的运动会受到模块壳体的内部限制,已经连接的模块便不会被拉分离。当要释放模块时,需要按下位于模块底部的软性按钮3616,再次压缩装有弹簧的金属,使得装有弹簧的金属可以通过输入孔并从输入孔中移除。

在阅读上文中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后应当能够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并且应当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或牺牲其优点的条件下能够对实施例的内容作出各种改变,本文中所叙述的示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或示例性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