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跨洲际应用的北斗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98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跨洲际应用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控制装置(103)和用户操作装置(104);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完成卫星信号自动跟踪,接受控制装置(103)发出的控制指令,完成天线指向控制和实现链路收发功率自动调整;所述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通过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向北斗卫星发送定位通信申请完成北斗定位通信操作,并接受用户或其他装置的操作控制,遵照北斗通信协议收发北斗定位信息和短报文信息;所述控制装置(103),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实时自动生成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的控制指令,并向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发送指令;所述用户操作装置(104),提供人机操作交互界面,根据用户指令,执行北斗定位通信操作,或执行用户对所述北斗通信终端的设置和查询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包括抛物面天线体(1011)、伺服跟踪单元(1012)、功率放大器(1013)、低噪声放大器(1014)、发射信号程控衰减器(1015)和接收信号程控衰减器(1016);通过通用的RS232、RS485接口或RJ45接口与所述控制装置(103)进行数据通信,执行所述控制装置(103)的控制指令并完成相应操作;伺服跟踪单元(1012)根据控制指令执行选星动作;功率放大器(1013)、低噪声放大器(1014)、发射信号程控衰减器(1015)、接收信号程控衰减器(1016)根据控制指令完成信号增益或衰减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600-2500MHz,2100MHz频带增益不低于21dBi,1600MHz频带增益不低于16dB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包括北斗低噪声放大器(1021)、北斗功率放大器(1022)、北斗射频模块(1023)、北斗基带处理模块(10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所使用的频率及范围是1561±2MHz,其接收频率范围为2491.75MHz±4.08MHz,接收天线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发射频率范围为1615.68MHz±4.08MHz,发射天线极化方式为左旋圆极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03)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031)、数据存储单元(1032)、数据通信单元(1033),所述控制装置(103)可集成在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或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中;所述控制装置(103)用以控制所述北斗定位通信装置(102)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根据北斗RDSS信号和用户位置信息,通过优化算法产生对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的收发信号增益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调整收发信号增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03)用以生成所述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的收发信号增益控制指令的优化算法,以既知的北斗导航卫星的收发信号增益为基础,根据用户与北斗导航卫星的实时相对位置,通过链路功率计算生成优选收发信号增益;优化算法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地理格网方式不断积累记录用户位置与最优收发增益的经验数据,用以快速矫正根据北斗导航卫星收发信号增益、以及用户与卫星实时相对位置计算的理论收发信号增益控制参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操作装置(104),是移动平板终端或个人移动终端,或是集成了显示器、键盘、麦克、发音器的工业计算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03)与自适应抛物面天线装置(101)的信息交换是通过控制装置(103)内部的通用RS232、RS485接口或RJ45接口进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