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99014发布日期:2018-08-04 15:1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具体地,涉及用于上行免授权(UL grant-free)传输机制中的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5G)移动通信定位于频谱效率更高、速率更快、容量更大的无线网络,其频谱效率相比第四代(4G)移动通信需要提升5~15倍。面向频谱效率提升5~15倍的需求,已经提出了新的多址接入方式,即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MA技术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传输,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技术实现正确解调。虽然接收机的复杂度有所提升,但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随着芯片处理能力的增强,NOMA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此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对第五代(5G)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规划,包括三大方向: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eMTC)。其中,eMBB主要针对人与人之间通信的体验性能等的提升,mMTC和eMTC针对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但mMTC主要针对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eMTC主要针对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此外,针对5G移动通信,3GPP也已经在研究上行免授权传输方案。上行免授权传输是指终端设备的待发送信号准备就绪后可立即进行上行传输,而不需要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以及接收来自基站的上行调度授权。上行免授权传输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减少与调度请求和上行调度授权相关的信令开销,(2)减小由于调度请求和上行调度授权导致的传输时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行免授权传输机制提供了重传和ACK/NACK反馈方案。特别地,本发明适用于mMTC场景中的上行免授权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为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分别配置不同的资源;以及生成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不同的资源与所述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以及生成资源分组信息,所述资源分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资源组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组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网络设备执行的通信方法,包括: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生成资源分组信息并将所述资源分组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资源分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资源组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组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组来确定所述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资源分组信息来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以及针对所述上行传输的一次传输,在确定的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组中选择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针对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反馈信号;将所述多个反馈信号布置在单个时频域资源上以反馈至所述多个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映射信息,从包括多个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中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上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消息对应的反馈信号,其中,所述多个反馈信号是针对由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在内的多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多个消息的反馈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与针对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所述多个反馈信号在所述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针对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反馈信号;将针对每个通信设备的反馈信号包括在针对所述通信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以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针对上行免授权传输场景设计了用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的资源配置以及ACK/NACK反馈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没有上行授权的情况下根据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来识别传输次数,以及能够高效地向大量终端设备反馈ACK/NACK。

附图说明

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对传输资源进行分组的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选择用于重传的资源的两种方案。

图4示出了针对图2所示的方案的信令交互流程。

图5示出了针对图3所示的方案的信令交互流程。

图6A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资源。

图6B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ACK/NACK反馈方案所使用的资源。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的ACK/NACK反馈方案的主要信令交互流程。

图8A和8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式映射以及相应的反馈信号组。

图9示出了针对图8A-8B所示的显式映射的一个信令交互流程。

图10示出了针对图8A-8B所示的显式映射的另一个信令交互流程。

图11A至11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隐式映射以及相应的反馈信号组。

图12示出了针对图11A-11C所示的隐式映射的一个信令交互流程。

图13示出了针对图11A-11C所示的隐式映射的另一个信令交互流程。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行数据包传输资源和相应的反馈信号组传输资源之间的关系。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7示出了作为终端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框图。

图18示出了作为基站的一个示例的eNB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计算机硬件的示意性配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mMTC场景下,终端设备长时间处于非连续接收(DRX)状态,偶尔地激活以发送少量数据。然而,由于系统中存在的终端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在同一时间处于激活状态的终端设备的密度仍然非常大,理论上可达106个/km2。因此,在mMTC场景下采用NOMA技术的情况下的上行免授权传输的目标是用尽可能小的开销和时延来完成大量非频发的小数据包。

在现有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重传机制中,基站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中包含2比特的冗余版本(RV),RV的顺序是0、2、3、1,依次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初传和各次重传。然而对于上行免授权传输机制来说,由于不存在上行调度授权,因此需要设计新的方案以使得基站能够识别接收到的上行信号是初传还是第几次重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对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包括初传和各次重传)配置不同的资源,然后基站根据所识别的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来确定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具体地,基站可以将传输资源划分为多个资源组,使各个资源组分别对应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然后终端设备针对某一次传输,在相应的资源组中选择资源来进行上行传输,基站根据检测到的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组来确定传输次数。所述上行传输包括数据业务传输以及控制信息传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中,传输资源可以包括物理资源和签名(signature)资源。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时频域资源(如时间-频率资源块)、码域资源以及空间域资源等。签名资源可以包括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和/或映射图案、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空间维度、功率维度等等。

从实现复杂度和时间上的灵活性考虑,可以采用在频域上进行资源分组的方式。以下将主要以频域资源分组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示例,通过对上述多种资源进行分组都可实现本发明的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对频域资源进行非均匀分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将频域资源划分为f1、f2、f3、f4四个频带(四个资源组),分别用于上行信号的初次传输以及第一至第三次重传。各个频带的带宽彼此不同,即各个资源组包含的资源量不同,因此称为非均匀分组。频带f1用于初次传输。优选地,相比于用于重传的资源组,可以为用于初次传输的资源组配置较多的资源。例如,在本示例中为频带f1配置较大的带宽。由于初次传输中包含全部系统信息和部分校验位,通过为初次传输配置较多的资源可以减小初次传输时的冲突概率,并且可以减少成功传输所需的平均传输次数。随着传输次数的增加,为相应的资源组配置减少的资源量。如图1所示,用于第一至第三次重传的频带f2、f3、f4的带宽小于频带f1的带宽,并且逐渐递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示出了将频域资源划分为四个资源组,但资源组的数目并不限于四个。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假设基站所服务的多个终端设备各自支持的最大重传次数分别为M1,M2,…,Mn,则基站可以将资源组的数目M确定为等于各个最大重传次数中最大的一个,即M=max{M1,M2,…,Mn}。此外,虽然图1示出了为初次传输和第一至第三次重传分别配置了包含不同资源量的四个资源组,但各个资源组所包含的资源量也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在非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情况下,用于初次传输和重传的资源量是相同的。

基站在划分资源组之后生成资源分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将资源分组信息广播给小区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该资源分组信息指示多个资源组与上行传输的多次传输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基站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负载、信道质量、业务优先级中的一个或多个来配置资源组。例如,基站可以根据上述因素来改变资源组的数目,资源组的划分方式、每组中包含的资源量等等。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优先级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资源组。例如,当网络负载较小并且信道质量较好时,初传成功的概率较大,因此可以为用于初传的资源组配置更多的资源,相应地,用于重传的每个资源组中包含的资源量可以减少。此外,基站可以采用半静态的方式来配置资源组。

在涉及频域资源的分组时,优选地可以采用跳频的设计,以提高抗干扰性能和抗衰落性能。如图1所示,用于初次传输以及第一至第三次重传的频带f1-f4在频域上不是顺序排列,而是跳变的。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资源分组信息后可以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的各个资源组。对于初次传输,终端设备在所确定的用于初传的资源组中选择资源,以发送上行信号。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该资源组中随机地选择资源以用于上行传输。

对于重传资源的选择,终端设备可以在相应的资源组中随机地选择传输资源,或者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在相应的资源组中选择传输资源,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这两种方案。在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假设在频域上对传输资源进行分组,并且假设划分了四个资源组R0-R3,其分别对应于初次传输以及第一至第三次重传。

首先参见图2,假设两个终端设备UE1和UE2在资源组R0中选择了同一个时间-频率资源块B0来进行初次传输。在初传没有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设备UE1在资源组R1中随机选择了资源块B1来进行第一次重传,而终端设备UE2在资源组R1中随机选择了资源块B2来进行第一次重传。资源块B1和B2是由终端设备UE1和UE2在用于第一次重传的资源组R1中随机选择的,虽然在图2中被示出为资源组R1中的两个不同资源块,但也可以是同一资源块。类似地,如果第一次重传失败,终端设备UE1和UE2将各自在用于第二次重传的资源组R2中随机选择资源进行传输。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传输失败后,终端设备不是在用于下一次传输的资源组中随机地选择资源来进行重传,而是在相应资源组中包括的某些可用资源中选择用于重传的资源。如图3所示,仍然假设两个终端设备UE1和UE2在资源组R0中选择了同一个时间-频率资源块B0来进行初传。在初传没有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设备UE1首先根据来自基站的资源关联信息在用于第一次重传的资源组R1中确定可用的传输资源,并且得到可用资源块B1,B2,B3,B4。然后,终端设备UE1在可用资源块B1-B4中随机地选择某一资源块(例如资源块B1)以用于第一次重传。

资源关联信息可以由基站生成,并通过PBCH广播给终端设备。资源关联信息指示用于某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组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与用于上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信号的上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与本次传输将使用的资源之间具有关联性,本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只能从与上一次传输使用的资源相关联的资源中选择,而不能任意选择。在图3的示例中,根据基站所配置的资源关联信息,资源组R0中的资源块B0与资源组R1中的资源块B1-B4相关联,其中资源块B1-B4在频域上位置相同,并且包括连续的多个时域位置。因此,资源块B1-B4是终端设备UE1进行第一次重传时可用的资源。

在图3的示例中,由于终端设备UE2在初传时与终端设备UE1使用了相同的资源块B0,而根据资源关联信息,资源块B0与资源组R1中的资源块B1,B2,B3,B4相关联,因此终端设备UE2也从可用资源块B1-B4中随机选择用于第一次重传的资源块,例如资源块B3。

图3还示出了在初次传输时使用与资源块B0不同的另一个资源块B0’的终端设备UE3和UE4。类似于终端设备UE1和UE2,在初传不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设备UE3和UE4也各自在资源组R1中与资源块B0’相关联的可用资源块B1’,B2’,B3’,B4’中随机选择用于第一次重传的资源。以相同的方式,当第一次重传失败后,各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资源关联信息,在用于第二次重传的资源组R2中确定用于第二次重传的可用资源,并进而在可用资源中选择某一资源来进行第二次重传。

此外,如果多个终端设备之间具有关联性,那么用于该多个终端设备的初传和重传的传输资源也可以具有关联性。例如,如果多个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的业务优先级,那么该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以均等的机会选择用于初传的资源。

图2所示的随机选择重传资源的方案的优点在于信令开销相对较小。然而,与图2所示的方案相比,图3所示的按照预定规则选择资源的方案由于缩小了可供终端设备使用的资源的范围,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基站盲检的复杂度。

图4示出了针对图2所示的方案的信令交互图。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UE与基站gNB在步骤S410进行常规的随机接入过程。随后,基站gNB在步骤S420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多次传输的多个资源组,并且生成指示多次传输与多个资源组的对应关系的资源分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10和S420的执行不限于图中所示的顺序,而是可以交换顺序来执行。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430将生成的资源分组信息通知(例如,广播)给终端设备UE。终端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组信息可以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的各个资源组,如步骤S440所示。针对具体的某一次传输,终端设备UE可以在所确定的资源组中随机选择资源进行上行传输,如步骤S450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460通过识别终端设备UE进行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组,可以确定该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在基站gNB和终端设备UE的通信过程中,例如在终端设备UE进行多次重传的情况下,步骤S450和步骤S460可以重复地进行。此后,如步骤S470所示,当例如信道质量等发生改变时,基站gNB可以重新配置资源组,并生成更新的资源分组信息。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480将更新的资源分组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UE,终端设备UE根据更新的资源分组信息来确定更新的资源组,从而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具体细节与步骤S440-S460相同,故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针对图3所示的方案的信令交互图。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UE与基站gNB在步骤S510进行常规的随机接入过程。随后,基站gNB在步骤S520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的多个资源组并生成资源分组信息,此外基站gNB还生成资源关联信息。与图4类似地,图5中的步骤S510和S520的执行顺序也可以交换。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530将生成的资源分组信息和资源关联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UE。终端设备U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组信息确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各次传输的各个资源组,并且可以根据资源关联信息确定用于下一次传输的可用资源,如步骤S540所示。针对具体的某一次传输,终端设备UE可以在所确定的资源组的可用资源中随机选择特定资源来进行上行传输,如步骤S550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560通过识别终端设备UE进行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所在的资源组,可以确定该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在基站gNB和终端设备UE的通信过程中,例如在终端设备UE进行多次重传的情况下,步骤S550和步骤S560可以重复地进行。此后,如步骤S570所示,当例如信道质量或网络负载等发生改变时,基站gNB可以在重新设置资源分组信息和/或资源关联信息,并在步骤S580将更新的资源分组信息和/或资源关联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UE。也就是说,除了资源分组信息之外,资源关联信息也可由基站半静态地配置。随后,终端设备UE根据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来确定新的资源组和新的可用资源,从而进行后续的上行传输,具体细节与步骤S540-S560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反馈方案。图6A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ACK/NACK反馈信号所占用的资源。在传统的LTE系统中,基站在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上发送针对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如图6A所示,PHICH在时域上只占用一个下行子帧的第一个或前三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的频率资源也是稀疏分布的。因此,用于PHICH的传输资源很有限。然而在mMTC场景下,由于终端设备的数量巨大,同一时刻进行上行传输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也非常多,相应地基站需要发送大量的ACK/NACK反馈给各个终端设备。在此情况下,PHICH很难满足基站发送大量ACK/NACK信号的资源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两种新的ACK/NACK反馈方案,包括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反馈ACK/NACK的方案和通过单个反馈信令来集体反馈ACK/NACK的方案。

作为第一种方案,基站可以经由PDCCH,而不是PHICH,来向终端设备发送ACK/NACK反馈信号。由于PDCCH可用的传输资源远远多于PHICH,因此使用PDCCH可以解决用于反馈ACK/NACK的资源不足的问题。图6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此种方案的资源占用情况。如图6B所示,PDCCH被分配以大量资源,并且不再保留PHICH,由PHICH占用的资源也被分配给PDCCH。因此,基站可以有充裕的资源来发送针对大量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优选地,基站可以在经由PDCCH传输的针对每个终端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增加1比特,并利用该比特来指示针对该终端设备所发送消息的应答(ACK或NACK)。

作为第二种方案,基站可以利用单个时频域资源将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集体地反馈至多个终端设备。或者说,基站可以通过单次反馈信令传输来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针对该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而无需针对每一个终端设备通过一个反馈信令来反馈ACK/NACK。特别地,此种方案适用于采用NOMA技术的mMTC场景下的上行免授权传输。

图7示出了根据此种方案的主要信令交互流程。如图7所示,在步骤S710多个终端设备UE向基站gNB发送了多个消息,基站gNB在步骤S720针对该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730根据预定的映射信息将所生成的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合并为一组,并在步骤S740以反馈信号组的方式向该多个终端设备UE反馈ACK/NACK。作为该方案的一个示例,多个终端设备UE可以使用相同的传输资源(例如时频域资源)向基站gNB发送消息。作为本方案的另一个示例,基站可以在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上传输反馈信号组。

ACK/NACK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即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反馈信号的数目,可以是固定的。例如,该长度可以被设置为等于基站所能服务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即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另一方面,ACK/NACK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也可以是变化的,并且可以由基站根据小区内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可能缩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终端设备对ACK/NACK反馈信号组进行解码的复杂度。

在通过反馈信号组来反馈针对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能够确定在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组所包括的多个反馈信号中哪一个是针对自身所发送消息的反馈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两种反馈映射方案,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图8A和8B分别示出了第一种映射方案以及相应的反馈信号组。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的标识符(ID)与针对该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这也被称为显式映射。如图8A所示,终端设备UE1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一比特,这意味着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一比特是针对终端设备UE1的ACK/NACK反馈信号。类似地,终端设备UE2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二比特,终端设备UE3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三比特,等等。根据该显示映射,可以得知反馈信号组中的各个比特分别是针对哪个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

根据图8A所示的映射关系而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号组如图8B所示。在图8B所示的示例中,假设终端设备UE1、UE3、UE5使用同一时频域资源向基站发送了消息,因此基站根据图8A所示的映射关系,将针对这三个终端设备的三个ACK/NACK反馈信号分别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即,分别放置在第一、第三、第五比特上。例如,图中的“1”可以表示肯定应答ACK,“0”可以表示否定应答NACK。此外,假设终端设备UE2和UE4之前并未向基站发送消息,因此基站没有生成针对终端设备UE2和UE4的ACK/NACK反馈信号。终端设备UE2和UE4由于未向基站发送消息,因此即使接收到该反馈信号组,也不会去读取与其相对应的位置上的数据,因此基站在该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上可以放置任意的数据(“0”或“1”)。

针对上述显式映射方案,图9示出了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流程。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假设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固定,且等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

如图9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910基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来确定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且生成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指示各个终端设备UE的ID与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各个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920通过PBCH向小区中各个终端设备UE广播ACK/NACK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在步骤S930向各个终端设备UE发送生成的映射信息。然后,当如步骤S940所示小区中的一些终端设备UE使用相同的传输资源向基站gNB发送消息后,基站gNB在步骤S950针对接收到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并且在步骤S960根据映射信息来生成包含该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具体地,基站gNB根据映射信息所指示的对应关系,将针对发送了消息的每个终端设备UE的ACK/NACK反馈信号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该终端设备UE的ID对应的位置上。而对于那些没有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基站gNB在与其ID对应的位置上放置任意的数据。此外,如果小区中现存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未达到能够接入的最大数目,即小于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则基站gNB在反馈信号组中没有终端设备与其对应的位置上也放置任意数据。由此,基站gNB可以生成反馈信号组。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970将生成的反馈信号组发送至小区中的每一个终端设备UE。在步骤S980,先前发送了消息的终端设备UE根据通过步骤S930接收到的映射信息以及通过步骤S970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组,能够获得针对自身的ACK/NACK反馈信号。而先前未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即使接收到反馈信号组,也不会对其进行处理。

特别地,当有新的终端设备UE接入小区时,基站gNB在与其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之后,可以向该终端设备UE通知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与该终端设备UE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然后,该新接入的终端设备UE可以参与到图9的步骤S940-S980的流程中。此外,当有终端设备UE离开小区时,基站gNB可以将反馈信号组中与离开的终端设备UE对应的位置分配给未来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有新的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情况下,基站仅为该终端设备分配反馈信号组中的相应位置,而不改变其它现有终端设备的位置映射关系。同样,在有终端设备离开小区的情况下,基站仅释放与该终端设备对应的位置,而不影响其它终端设备的位置映射关系。以此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有终端设备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少用于重新配置的信令开销。

关于显示映射方案,以上已经参考图9描述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的信令流程,以下将结合图10来描述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可变的情况下的信令交互流程。

如图10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1010基于小区中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相应地生成映射信息。例如,基站gNB可以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设置为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再加上一定调整值,该调整值可以基于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其用于为将来一定时间段内要接入小区中的终端设备预留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生成的映射信息指示各个终端设备UE的ID与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各个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020向当前接入小区的各个终端设备UE广播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在步骤S1030向各个终端设备UE发送生成的映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0中示出了基站gNB分别在步骤S1020和步骤S1030中向各个终端设备UE通知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映射信息,但是基站gNB也可以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映射信息一起通过一个信令发送至各个终端设备UE。

当如步骤S1040所示,小区中的一些终端设备UE分别向基站gNB发送消息之后,基站gNB在步骤S1050针对接收到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并且在步骤S1060根据映射信息来生成包含该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具体地,基站gNB根据映射信息所指示的对应关系,将针对发送了消息的每个终端设备UE的ACK/NACK反馈信号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该终端设备UE的ID对应的位置上。而对于没有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基站gNB在与其ID对应的位置上放置任意的数据。由此,基站gNB可以生成反馈信号组。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070将生成的反馈信号组发送至当前接入小区的每个终端设备UE。在步骤S1080,先前发送了消息的终端设备UE根据通过步骤S1030接收到的映射信息以及通过步骤S1070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组,能够获得针对自身的ACK/NACK反馈信号。而先前未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即使接收到反馈信号组,也不会对其进行处理。

然后,例如经过一段时间,小区中接入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基站gNB再次基于小区中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新的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相应地生成新的映射信息,如步骤S1090所示。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100和S1110向当前小区中接入的各个终端设备UE通知新的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新的映射信息。随后的流程与步骤S1040-S1080类似,故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基站gNB可以基于当前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周期性地配置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相应的映射信息。用于重新配置的周期例如可以根据终端设备UE的接入的变化频度来确定。由于当前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可能小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UE的最大数目,因此与图9所示的示例相比,本示例中的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可能会缩短,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对ACK/NACK反馈信号组进行解码的复杂度。

特别地,在基站gNB已经确定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且生成映射信息之后有新的终端设备UE接入小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所确定的反馈信号组中已经包含为该新的终端设备UE预留的位置,因此基站gNB在与该终端设备UE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之后,可以向其通知当前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为其分配的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站gNB可以在当前反馈信号组中为该终端设备UE分配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它现有终端设备的位置映射关系,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有终端设备的影响,从而减少信令开销。随后,该新接入的终端设备UE可以参与到图10的步骤S1040-S1080的流程中。

以上已经描述了作为第一种反馈映射方案的显式映射方案,以下将结合图11A-11C来描述第二种反馈映射方案。在该方案中,对终端设备分配的签名(signature)与针对该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这也被称为隐式映射。

如图11A所示,终端设备UE1-UE5分别被预先分配了不同的签名,例如,对终端设备UE1分配签名“000”,对终端设备UE2分配签名“001”,等等。图11B示出了终端设备UE1-UE5的签名与针对终端设备UE1-UE5的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终端设备UE1的签名“000”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一比特,这意味着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一比特是针对终端设备UE1的ACK/NACK反馈信号。类似地,终端设备UE2的签名“001”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二比特,终端设备UE3的签名“010”对应于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三比特,等等。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签名以及该隐式映射,可以得知反馈信号组中的各个比特分别承载针对哪个终端设备的ACK/NACK反馈信号。

根据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对应关系而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号组如图11C所示。在图11C所示的示例中,假设终端设备UE1、UE3、UE5使用相同时频域资源向基站发送了消息,因此基站根据这三个终端设备的签名与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针对终端设备UE1、UE3、UE5的三个ACK/NACK反馈信号分别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其相对应的位置上,即分别放置在第一、第三、第五比特上。假设终端设备UE2和UE4之前未向基站发送消息,因此基站在该反馈信号组中的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上放置任意的数据(0或1)。由此可见,在该隐式映射方案中,不是将终端设备与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直接对应,而是经由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签名来进行映射。

以下结合图12来描述隐式映射方案中的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假设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固定,且等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

如图12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1210基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数目来确定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且生成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指示对各个终端设备UE分配的签名与针对各个终端设备UE的各个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220通过PBCH向小区中的每个终端设备UE广播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在步骤S1230向每个终端设备UE通知为其分配的签名以及生成的映射信息。当如步骤S1240所示小区中的一些终端设备UE使用相同的传输资源向基站gNB发送消息之后,基站gNB在步骤S1250针对接收到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并且在步骤S1260根据映射信息来生成包含该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具体地,基站gNB根据映射信息所指示的对应关系,将针对发送了消息的每个终端设备UE的ACK/NACK反馈信号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该终端设备UE的签名相对应的位置上。对于没有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基站gNB在与其签名相对应的位置上放置任意的数据。如果小区中现存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小于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则基站gNB将反馈信号组中没有签名与其对应的位置设置为任意数据。由此,基站gNB可以生成反馈信号组。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270将生成的反馈信号组发送至小区中的每一个终端设备UE。在步骤S1280,先前发送了消息的终端设备UE根据通过步骤S1230接收到的签名和映射信息以及通过步骤S1270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组,能够获得针对自身的ACK/NACK反馈信号。而先前未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即使接收到反馈信号组,也不对其进行处理。

特别地,当有新的终端设备UE接入小区时,基站gNB在与其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为其分配签名,并且在随机接入过程后向该终端设备UE通知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UE的签名与针对该终端设备UE的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随后,该新接入的终端设备UE可以参与到图12的步骤S1240-S1280的流程中。此外,当有终端设备UE离开小区时,基站gNB可以将反馈信号组中与离开的终端设备UE的签名相对应的位置分配给未来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有新的终端设备接入小区或者有终端设备离开小区的情况下,基站仅对映射信息中与该变化的终端设备有关的部分进行配置,而不改变与其它终端设备有关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减少用于重新配置的信令开销。

关于隐式映射方案,以上已经参考图12描述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的信令流程,以下将结合图13来描述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可变的情况下的信令交互流程。

如图13所示,基站gNB在步骤S1310基于小区中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相应地生成映射信息。例如,基站gNB可以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设置为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再加上一定调整值,该调整值可以基于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其用于为将来一定时间段内要接入小区中的终端设备预留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所生成的映射信息指示用于各个终端设备UE的签名与针对各个终端设备的各个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320向当前接入小区的各个终端设备UE广播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在步骤S1330向各个终端设备UE通知为其分配的签名以及生成的映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3中示出了基站gNB分别在步骤S1320和步骤S1330中向各个终端设备UE通知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映射信息,但是基站gNB也可以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映射信息一起通过一个信令发送至各个终端设备UE。

此后,如步骤S1340所示,小区中的一些终端设备UE分别向基站gNB发送消息,基站gNB在步骤S1350针对接收到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并且在步骤S1360根据映射信息来生成包含该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具体地,基站gNB根据映射信息所指示的对应关系,将针对发送了消息的每个终端设备UE的ACK/NACK反馈信号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该终端设备UE的签名对应的位置上。而对于没有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基站gNB在与其签名对应的位置上放置任意的数据。由此,基站gNB可以生成反馈信号组。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370将生成的反馈信号组发送至当前接入小区的每个终端设备UE。在步骤S1380,先前发送了消息的终端设备UE根据通过步骤S1330接收到的签名和映射信息以及通过步骤S1370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组,能够获得针对自身的ACK/NACK反馈信号。而先前未发送消息的终端设备UE即使接收到反馈信号组,也不会对其进行处理。

然后,例如经过一段时间,小区中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基站gNB再次基于小区中当前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终端设备数目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新的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生成新的映射信息,如步骤S1390所示。然后基站gNB在步骤S1400和S1410向小区中当前接入的各个终端设备UE通知新的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和新的映射信息。随后的流程与步骤S1340-S1380类似,故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基站gNB可以基于当前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周期性地配置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相应的映射信息。由于当前接入小区的终端设备UE的数目可能小于小区中能够接入的终端设备UE的最大数目,因此与图12所示的示例相比,本示例中的ACK/NACK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可能缩短,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对ACK/NACK反馈信号组进行解码的复杂度。

特别地,在基站gNB已经确定了反馈信号组的长度并且生成映射信息之后有新的终端设备UE接入小区的情况下,基站gNB在与该终端设备UE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中为其分配签名,并且在随机接入过程之后,可以向其通知当前反馈信号组的长度以及与其签名相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站gNB可以在当前反馈信号组中为该终端设备UE分配ACK/NACK反馈信号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它现有终端设备的位置映射关系,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有终端设备的影响,从而减少信令开销。随后,该新接入的终端设备UE可以参与到图13的步骤S1340-S1380的流程中。

在ACK/NACK反馈机制中,还需要考虑同一终端设备UE已经在不同的传输资源上发送了多个上行数据包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确定在不同资源上传输的多个数据包和基站针对该多个数据包而发送的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用于传输每个上行数据包的资源和用于传输针对该数据包的反馈信号组的资源之间具有固定关系,并且这一固定关系可以被基站预先规定并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通知给终端设备。从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固定关系在相应的资源上检测到与其发送的数据包相对应的反馈信号组,进而能够在相应的反馈信号组中获得针对该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信号。

图14示出了上行数据包传输资源和相应的反馈信号组传输资源之间的固定关系的一个示例。如图14所示,假设某一终端设备利用不同的资源分别发送了第一数据包D1、第二数据包D2和第三数据包D3。规定与第一数据包D1对应的第一反馈信号组A1(即,第一反馈信号组A1中包含针对第一数据包D1的ACK/NACK反馈信号)将在以下资源上传输:该资源在频域上占据与发送第一数据包D1的物理资源块(PRB)相同的PRB,在时域上位于发送第一数据包D1的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子帧,其中例如每个PRB可以是12*15KHz=180KHz。。以相同的方式,可以根据发送第二数据包D2的资源来规定与其对应的第二反馈信号组A2的传输资源,以及根据发送第三数据包D3的资源来规定与其对应的第三反馈信号组A3的传输资源。

通过预先规定上行数据包传输资源和相应的反馈信号组传输资源之间的关系,终端设备能够容易地在相应的资源上检测到与其发送的各个数据包相对应的各个反馈信号组。需要说明的是,图14仅是示出了这种固定关系的一个具体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根据实际要求而设计出各种方案以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与各个数据包对应的反馈信号组。

以下结合图15和图1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和终端设备的功能架构。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如图15所示,基站1500包括处理单元1510,存储单元1520以及收发单元1530。存储单元1520用于存储处理单元1510执行处理时所需的数据以及通过执行处理而生成的数据等,并且可以存储由处理单元1510执行的程序。收发单元15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

处理单元1510进一步包括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资源关联信息生成单元1512,传输次数确定单元1513,映射信息生成单元1514以及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515。

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确定用于上行数据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随着数据的重传次数的增加,相对应的资源组中包括的资源量减少。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可以基于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时频域资源、码域资源、空间域资源等等来确定多个资源组,并且可以利用跳频来确定多个资源组,以提高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然后,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生成用于指示多个资源组与数据的各次传输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资源分组信息,以经由收发单元1530发送至终端设备。

此外,当网络负载或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可以重新配置资源组,例如改变资源组的数目或每个资源组中包括的资源量,并且生成更新的资源分组信息以发送至终端设备。

资源关联信息生成单元1512设置用于上行数据的某一次传输的资源与用于该数据的上一次传输的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并且生成资源关联信息以经由收发单元1530发送至终端设备。此外,资源关联信息生成单元1512可以根据网络负载或信道质量的改变来重新设置该关联性,并且生成更新的资源关联信息。

传输次数确定单元1513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时,通过识别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资源组来确定该上行数据的传输次数。特别地,由资源组确定单元1511生成的资源分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520中,传输次数确定单元1513可以参考所存储的资源分组信息来确定上行数据的传输次数。

映射信息生成单元1514生成映射信息以经由收发单元1530发送至终端设备,该映射信息指示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所处的位置与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的映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520中。此外,根据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的变化,映射信息生成单元1514可以重新设置该映射关系,并且生成更新的映射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515针对来自每个终端设备的消息生成ACK/NACK反馈信号。所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号将通过针对该终端设备的DCI中附加的1个比特来承载。因此,可以通过在PDCCH上传输的DCI将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515针对多个终端设备在相同资源上发送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并且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520中的映射信息,将针对每个终端设备的ACK/NACK信号放置在反馈信号组中与该终端设备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形成包含该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所生成的反馈信号组将经由收发单元1530发送至该多个终端设备。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如图16所示,终端设备1600包括处理单元1610,存储单元1620以及收发单元1630。存储单元1620用于存储处理单元1610执行处理时所需的数据以及通过执行处理而生成的数据等,并且可以存储由处理单元1610执行的程序。收发单元1630包括天线,用于向基站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

处理单元1610进一步包括资源组确定单元1611,资源选择单元1612和反馈信号确定单元1613。

终端设备1600经由收发单元1630从基站接收资源分组信息和/或资源关联信息,所接收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620中。资源组确定单元1611根据接收的资源分组信息来确定用于数据的初传和重传的各个资源组。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针对数据的某一次传输,资源选择单元1612首先选择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组,然后在所选择的资源组中随机选择资源以发送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针对数据的某一次重传,资源选择单元1612首先选择用于该次重传的资源组,然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620中的资源关联信息以及上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在所选择的资源组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可用资源,然后在所确定的可用资源中随机选择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

此外,当终端设备1600经由收发单元1630向基站发送消息之后,可以从基站接收针对该消息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号(包括在反馈信号组中)以及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指示包括终端设备1600在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和相应的ACK/NACK反馈信号在反馈信号组中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的反馈信号组和映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620中。

反馈信号确定单元1613根据映射信息,从包括多个ACK/NACK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中与终端设备1600对应的位置上获取与终端设备1600发送的消息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号。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该网络侧设备或基站也可以包括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另一方面,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例如可以被实现为通信终端设备(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设备(诸如汽车导航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设备,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设备。此外,该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以下结合图17以智能电话作为一个示例来描述终端设备的实现。

图17示出了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如图17所示,智能电话2500包括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存储装置2503、外部连接接口2504、摄像装置2506、传感器2507、麦克风2508、输入装置2509、显示装置2510、扬声器2511、无线通信接口25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2515、一个或多个天线2516、总线2517、电池2518以及辅助控制器2519。

处理器25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25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25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25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25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25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2500的接口。

摄像装置25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25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25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25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25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25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25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25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2511将从智能电话25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25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25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2513和射频(RF)电路2514。BB处理器25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25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5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是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2513和RF电路25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513和多个RF电路2514。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5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513或单个RF电路25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2512还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2513和RF电路2514。

天线开关25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25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25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25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25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7所示,智能电话25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516。但是,智能电话25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516。

此外,智能电话25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2516。在此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25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2515。

总线2517将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存储装置2503、外部连接接口2504、摄像装置2506、传感器2507、麦克风2508、输入装置2509、显示装置2510、扬声器2511、无线通信接口2512以及辅助控制器2519彼此连接。电池2518经由馈线向智能电话2500的各个部件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25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25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7所示的智能电话2500中,终端设备的收发装置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2512实现。终端设备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2501或辅助控制器2519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由辅助控制器2519执行处理器2501的部分功能而减少电池2518的电力消耗。此外,处理器2501或辅助控制器25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2502或存储装置2503中存储的程序而执行终端设备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以下结合图18以eNB作为一个示例来描述基站的实现。

图18示出了eNB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如图18所示,eNB 2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310以及基站设备2320。基站设备2320和每个天线2310可以经由射频(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23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23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eNB 23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310。例如,多个天线2310可以与eNB 23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8示出eNB 2300包括多个天线2310的示例,但是eNB 23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310。

基站设备2320包括控制器2321、存储器2322、网络接口23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2325。

控制器23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23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23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23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23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23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23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23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23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23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2320连接至核心网23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23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2323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23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23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23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无线通信接口2325所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23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以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23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2310来提供到位于eNB 23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23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2326和RF电路2327。BB处理器23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2321,BB处理器23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23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23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23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23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3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3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3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2326可以与eNB 23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3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2327。例如,多个RF电路23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8示出无线通信接口23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2326和多个RF电路23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3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326或单个RF电路2327。

在图18所示的eNB 2300中,基站设备的收发装置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2325实现。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2321执行。例如,控制器23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322中的程序而执行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设备或单元仅是逻辑意义上的,并不严格对应于物理设备或实体。例如,本文所描述的每个单元的功能可能由多个物理实体来实现,或者,本文所描述的多个单元的功能可能由单个物理实体来实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部件、元素、步骤等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而是也可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例如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部件、元素、步骤等,或者与其相结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每个设备或单元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包括在软件中的程序可以事先存储在例如每个设备或单元的内部或外部所设置的存储介质中。作为一个示例,在执行期间,这些程序被写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且由处理器(例如CPU)来执行,从而实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本发明包括这样的程序代码和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图19是示出了根据程序执行本发明的方案的计算机硬件的示例配置框图。

在计算机1900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901、只读存储器(ROM)1902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903通过总线1904彼此连接。

输入/输出接口1905进一步与总线1904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905连接有以下组件:以键盘、鼠标、麦克风等形成的输入单元1906;以显示器、扬声器等形成的输出单元1907;以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形成的存储单元1908;以网络接口卡(诸如局域网(LAN)卡、调制解调器等)形成的通信单元1909;以及驱动移动介质1911的驱动器1910,该移动介质1911诸如是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计算机中,CPU 1901将存储在存储单元1908中的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905和总线1904加载到RAM 1903中,并且执行该程序,以便执行上述处理。

要由计算机(CPU 1901)执行的程序可以被记录在作为封装介质的移动介质1911上,该封装介质以例如磁盘(包括软盘)、光盘(包括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来形成。此外,要由计算机(CPU 1901)执行的程序也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

当移动介质1911安装在驱动器1910中时,可以将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905安装在存储单元1908中。另外,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由通信单元1909来接收程序,并且将程序安装在存储单元1908中。可替选地,可以将程序预先安装在ROM 1902或存储单元1908中。

要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根据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可以是并行地执行处理或当需要时(诸如,当调用时)执行处理的程序。

以上已经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技术效果,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来限定。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被配置如下。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为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分别配置不同的资源;以及生成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不同的资源与所述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其上存储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为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分别配置不同的资源;以及生成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不同的资源与所述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以及生成资源分组信息,所述资源分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资源组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组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时频域资源、码域资源、空间域资源中的一个来确定所述多个资源组。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利用跳频来确定所述多个资源组。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网络负载、信道质量、业务的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来配置所述资源组的数目以及每个资源组中包括的资源量。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为所述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确定分别包含不同资源量的所述多个资源组。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识别所述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组;以及根据识别的资源组来确定所述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资源关联信息,所述资源关联信息指示用于某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组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与用于上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相关联。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网络负载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设置所述资源关联信息。

一种由网络设备执行的通信方法,包括: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生成资源分组信息并将所述资源分组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所述资源分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资源组与使用所述多个资源组的初传和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组来确定所述上行传输的传输次数。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资源分组信息来确定分别用于上行传输的初传和重传的多个资源组;以及针对所述上行传输的一次传输,在确定的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组中选择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在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组中随机地选择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资源关联信息,在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组中确定与用于上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相关联的资源,作为用于该次传输的可用资源,其中所述资源关联信息指示用于某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组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与用于上一次上行传输的资源相关联;以及在所述可用资源中随机地选择用于该次传输的资源。

一种用于与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针对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反馈信号;将所述多个反馈信号布置在单个时频域资源上以反馈至所述多个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包含所述多个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并且利用所述反馈信号组将所述多个反馈信号反馈给所述多个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针对每个通信设备,根据映射信息将针对所述通信设备的反馈信号布置在所述反馈信号组中与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上,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指示各个通信设备与针对各个通信设备的各个反馈信号在所述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映射信息,并且进行控制以将所述映射信息通知给所述多个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指示各个通信设备的标识符或签名与各个反馈信号在所述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反馈信号的数目是固定的。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反馈信号的数目等于能够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最大数目。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反馈信号的数目是变化的。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正在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数目,配置所述反馈信号组中包括的反馈信号的数目。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正在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数目,配置所述映射关系。

其中,用于发送所述反馈信号组的资源与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用于发送消息的资源之间具有固定关系。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映射信息,从包括多个反馈信号的反馈信号组中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上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消息对应的反馈信号,其中,所述多个反馈信号是针对由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在内的多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多个消息的反馈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映射信息指示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与针对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所述多个反馈信号在所述反馈信号组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用于与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针对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的多个消息,分别生成多个反馈信号;将针对每个通信设备的反馈信号包括在针对所述通信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以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