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基于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服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820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基于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服务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互网,具体地说是一种构建基于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服务的方法,属于交互网领域。



背景技术:

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得到了长足发展:更快的处理速度,更便捷可随身携带的屏幕,更人性化的交互界面,有效的操控体验更流畅的画面。

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随时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更逼真的效果成为可能。同时意味着更大的文件制作、传输、存储成为可能,流媒体服务也在高比率的压缩算法下提供高质量的媒体。

移动互联网网络基础近几年得到很大的改变,可以支持更大的文件传输,具备更快的传输速度,传输半径更广泛,覆盖地域更宽广。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在技术及业务层面的既有亮点,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构建基于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服务的方法,快速响应,具有便捷扩展,易于建造,富有成效,充分敏捷,与传输高效性、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标准性、先进性、高效性、开放性、实用性、可管理性、灵活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平台,包括统一门户系统、业务应用层、业务管理层、系统管理层和数据底层;

1、统一门户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支持业务应用层、业务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以及未来第三方平台的接入;

1.1统一门户系统为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平台内各个应用以及管理模块提供集中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以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的目标,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用户登录的统一管理,实现一次登录,各系统间自由切换的良好体验;

统一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整合各应用内容。用户登录门户后,可以进入业务应用系统浏览和使用共享的媒体素材;可以进入业务管理系统监控业务,查询各类报表;还可以进入系统管理界面进行各类监控和管理;

统一门户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通过开发标准接口,实现现有以及未来第三方应用子系统的接入;

统一门户系统包含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组织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应用管理、认证管理和同步管理等功能模块。用户可通过统一门户系统,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按其所分配的权限,去访问对应的系统内各项应用服务;

统一门户系统为各类应用和用户提供查询、注册更新、认证、同步等服务,通过相关接口,与各类业务应用、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以及未来第三方应用实现系统对接。

2、业务应用层:作为媒体资源交换中心,实现各子业务系统的媒体数据交换,支持多种数据交换形式;

2.1编目模块:在素材文件传输同步之前系统能够对文件进行分类编目,比如分为: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也可以按照稿件题材分为时政、体育、娱乐、财经等。系统同时提供对素材文件添加标签和附加详细描述功能,素材文件的编目信息与素材文件同步传输及分类存储;

2.2传输同步模块:系统采用优化后的UDP高效传输协议,通过设定,系统可将需要同步的文件自动同步到预先设定的目录;为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可根据传输任务的优先级分配传输带宽;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传输的任务日志,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系统支持断点续传功能;

用于解决大数据量远距离传输的瓶颈,可以使用较低带宽实现专线传输速度,实现传输速率最大化。解决了TCP传输效率低下,UDP不能稳定传输的弊端。

TCP协议采用“加性增乘性减”的拥塞控制和“单通道”传输模式,TCP出现丢包时,通过降低50%发送频率以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然后逐渐增加发送频率,以逐渐达到适合的发送速率,因此,TCP也可以理解为公平性谦让型传输协议。另外,TCP采用单通道传输模式,一个数据包发送后,必须等待对方应答后,才会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效率低下。

加速协议采用非公平性“加性增加性减”的高效拥塞控制和“多通道”传输模式,当产生丢包时,传输频率减1而不是降低50%,少量丢包并不影响传输速度。同时,使用多数据通道,发送和接收采用两个独立线程并发工作。接收器负责丢包应答处理,发送器则以最大速率进行发送,实现高效传输。

2.3共享模块:用户将需要共享的素材上传到指定共享目录下;系统具有任务提醒功能,当共享存储下出现新的共享文件后系统会以邮件方式通知用户下载;系统支持断点下载功能;系统采用优化后的UDP高效传输协议,提供用户下载及共享文件;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共享、下载的任务。记录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并提供日志记录;

用户通过上传模块将素材上传到Web共享系统,Web共享系统连接各个节点的存储,并可查看、预览、下载素材。在Web共享系统中用户可浏览各个节点存储中的内容素材并且用户可跟根据权限来预览、下载Web共享系统中各个存储节点素材文件。

在Web共享系统中可查看各个节点的存储、带宽情况,并且在系统中可以查看各个节点正在进行的共享任务。系统管理员可根据共享任务的重要级别对正在进行的任务进行控制。控制包括速度控制及启停控制。

当共享任务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将共享的信息以邮件方式发送给目标接收者。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共享、下载的任务,记录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并提供日志记录。

2.4检索模块:分类查找:系统提供用户可根据文件类型和题材类型检索功能; 按时间查找:系统提供按时间及时间段来查找素材,并支持按时间排序显示;关键词查询:系统提供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功能;用户名查找:系统提供按传输共享任务的用户名进行查找的功能;高级查询:系统提供按文件名称、文件类型、文件大小、上传时间等高级查询及组合查询条件查询;

用户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检索功能对素材文件进行检索。系统将各个节点的素材内容在文件索引服务器上生成索引文件。当用户进行查询操作时程序只需要对文件索引服务器进行访问,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并提高了了系统维护升级的效率。

检索功能包括分类查询、排序查询、关键字查询、时间段查询、用户名查询、高级查询功能。系统支持常规检索及高级检索方式,文件索引服务器为检索功能提供可靠、高效的检索服务。

3、业务管理层:作为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取数据,以监控界面、数据报表和图形报表的形式体现;

3.1业务监控:数据采集:采集各个节点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传输共享信息及文件的大小、类型等素材信息;系统提供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类型进行分类显示;用户可查看素材的详细信息,如节点名称、文件类型、传输时间、文件条数、文件大小;用户可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各个节点的传输素材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

业务监控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浏览、统计分析功能。用户根据需求将素材文件上传到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的监控程序自动获取上传文件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Web服务器。

业务通知接收模块接收Web服务器的信息后,发送给数据统计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在屏幕监控设备中进行显示。

3.2数据报表:系统内置报表模板功能,用户可根据客户端IP地址、 文件信息、服务器地址等生成报表模板;用户可根据素材文件信息生成报表,也可以根据脚本语言生成报表;系统提供报表预览功能,用户可在打印及报表生成前预览报表;系统可以将报表以xlsx和CSV文件方式导出并可以直接打印;可选择饼状图展示、柱状图展示、曲线图展示等展示方式;所有报表和图形化展示结果都可导出;

系统将用户所有的传输、共享操作、操作结果都记录到数据集成服务中,并提供数据库API接口。外部程序可通过调用API接口读取相关操作记录数据。

数据统计模块通过调用API接口来实现报表模板功能、自定义报表模板及模板预览功能。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将从数据统计模块中得到的数据根据用户需求生成xlsx或CSV文件,并支持文件打印功能。

统计结果可按照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图形化方式展示,展示结果可保存或导出。

4、系统管理层:作为网络数据管控中心,可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对节点的管理和资源的调度、对用户以及权限的管理;

4.1节点管理:节点注册:系统管理员根据节点的部署情况,将节点的信息添加到节点管理中;可在节点管理中对节点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节点控制实现对节点网络情况、传输任务等进行控制,如调整传输任务的速度,调整传输任务优先级;目录管理:管理员可对节点素材的存储路径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可对节点的传输任务进行查询,如正在进行的传输任务、已完成任务、失败的任务;

系统管理员可对节点的硬件设备、带宽、用户进行管理,可管监控节点硬件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设备的状态,可控制在节点上传输任务使用的带宽情况,并可对节点上的用户进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对节点正在传输的任务进行管理。

4.2设备监控:设备监控系统组件包括:网络设备性能监控、网络故障管理、服务器性能监控管理、应用程序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日志监控管理、数据库运行状态和性能监控、存储系统性能监控管理,通过节点状态监控,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和系统运行趋势;监控系统可方便、清晰地展现整个传输系统节点的运行状态和相应告警信息,帮助运维管理人员方便定位系统问题,直观快速的诊断和分析问题; 设备监控系统根据管理需求,按照被管理节点的类型及其属性,定时采集相关性能数据,如主机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设备端口利用率、端口错误率、端口丢包率、端口流量,应用程序当前状态、资源占用率、响应速度。所采集数据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供统计、分析使用;

各个节点服务器通过软件服务监控、服务器资源占用、网络资源占用模块使用SSH、TELNET、SNMP协议将数据收集到设备监控中心;设备监控中心将数据分析汇总,并提供设备添加、数据采集、报表统计、状态通知接口供第三方程序调用;

添加设备接口:支持手工添加和自动扫描添加,可以手工绘制设备拓扑图,也可自动生成拓扑图;

数据采集接口:通过SNMP、SSH、TELNET等协议,对各节点主机设备、网路设配、链路状态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内容包括:主机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进程状态等;

报表统计接口:根据数据采集接口获得的数据,报表统计接口根据用户报表模板要求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供管理员统计分析系统状态;

状态通知接口:发现系统状态异常时,状态通知接口可通过邮件发送方式给系统管理员。管理员可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定位故障、排除故障。

4.3资源调度:链路自适应:系统根据当前节点的带宽情况,自动调整带宽的使用量,充分利用节点的带宽;用户可对传输任务设置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任务系统会自动分配较多的带宽;管理员可对当前节点的带宽资源进行分配,设置带宽阀值,也可根据时间来设定带宽使用量;管理员可对当前节点的存储资源进行管理,根据用户传输量灵活分配存储资源;

系统管理员通过存储调度、优先级调度、带宽智能调度来控制各个节点传输时的使用情况及带宽情况。

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库需与统一门户用户库保持一致性;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及权限的修改、删除、添加;系统提供用户查询和修改功能;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分组及可对组进行修改、删除、添加、分配权限等操作;为提高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的可扩性、维护性、安全性等。该模块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应用层、接口层、数据层。

应用层为业务管理系统、网络管系统和第三方系统提供用户登录、注册等功能,并可通过接口和第三方应用系统做用户的同步功能。

接口层为应用层提供用户、用户组、角色的添加、删除、编辑的基本功能接口。业务、网络管理系统可调用接口层提供的功能接口对用户基信息、权限等进行操作。

为了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用户使用体验。数据层对用户组、角色类型、权限组进行分类存储,从而提高程序的读写速度,以及对日续后升级提供最底层的业务数据。

5数据底层

5.1加密:每个传输作业开始之前,使用标准的安全Shell(SSH)建立一个安全、加密的会话;一旦安全会话通道建立后,传输终端验证使用基于互动密码或公钥的SSH的安全验证机制;传输过程具备内置的完整安全性,安全模型包括的会话加密、传输端点安全认证和对每个发送的数据块进行完整性验证;

加密分为文件加密和链路加密两种方式:链路加密只在传输过程中加密,链路加密采用标准的HTTPS标准;协议加密和 RSA加密算法。文件加密是永久加密,采用AES加密,将文件存储在硬盘上避免被窃取。将链路和文件加密后进行传输,传输到目标节点后再按上述加密方式进行解密。

5.2存储:存储系统支持本地存储和网络存储两种方式;系统自动为用户映射存储目录,并可为其分配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恢复:数据盘使用了RAID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各节点支持本地存储和网路存储;数据盘使用RAID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自动为用户分配存储目录;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业务需求动态来调节用户的存储空间。

5.3接口:系统应提供升级和扩展接口,方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系统应预留第三方调用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系统数据库应提供接口,方便其他系统读取数据;系统提供用户同步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用户同步;

传输共享交互系统接口分为三类:系统扩展接口、第三方调用接口、数据库接口。

系统扩展接口:考虑系统扩展性,系统预留主要功能的对外接口,便于系统扩展。

第三方调用接口:提供与第三方系统对接的接口,包括被调用接口和入向接口,如消息传递接口。

数据库接口:系统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的对外接口,实现全球传输共享平台与平集团各子系统数据库间的批量数据转换操作。通过数据库接口既可以实现从其它数据库内导入存储数据,也可以实现向其它应用数据库导出数据。

以上三类接口均使用基于XML的WebService标准接口规范定义和实现,全球传输共享平台将接口能够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功能进行WSDL描述后,其他系统或模块能够通过网络来访问接口,使用相关应用服务。Web Service接口既可以接受从其它应用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对外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互联网传输链路,使跨洲际长距离的大文件传输交互变为可能,传输过程可控,传输带宽最大化。流程设计符合广电行业和新媒体行业用户的业务流程,为融媒体的发展提供一种优质高效的传输服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编目逻辑结构图

图2 传输同步逻辑结构图

图3 共享逻辑结构图

图4 检索逻辑结构图

图5 加密逻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平台,包括传输共享应用系统和传输共享网络两部分;

传输共享应用系统提供统一门户,用户通过此系统进行高效、安全传输和共享,管理员可对全球各传输节点和终端用户进行统一管理;

传输共享网络为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系统的网络层,为传输共享交互应用系统提供网络链路支撑,保障全球各节点间互联互通;

系统从逻辑结构上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为:网络环境、数据素材库、业务支撑层、统一门户和用户接入层,各层间通过SOA结构规范进行衔接,实现各层、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功能调用;

一、网络环境:由互联网、企业专网、IDC网络构成,为用户接入服务和素材传输共享服务提供网络层的支撑;

二、数据素材库:利用专用存储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节目素材存储、用户信息和传输共享信息的存储管理提供支撑;

三、业务支撑层:提供标准接口,以便统一门户系统通过接口与数据信息进行通讯,并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时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障数据安全;

四、统一门户:统一门户为系统的核心业务展现层,通过角色权限分配为普通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应用功能、业务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通过统一认证,用户单点登录一次,即可登录各应用子系统;

五、用户接入:支持PC、笔记本电脑、手机、智能终端等跨平台跨终端的接入服务。

网络架构设计主要包括:建设交互网平台中心;逐步通过构建各个重点地区以覆盖全球的传输节点、通过中心对其实现通信和管理;构建网络链路与网络传输、共享的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用户可利用移动终端、PC等通过浏览器即可进行素材的全球传输交互工作。

1统一门户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支持业务应用层、业务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以及未来第三方平台的接入;

2业务应用层作为媒体资源交换中心,实现各子业务系统的媒体数据交换,支持多种数据交换形式;

3业务管理层作为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取数据,以监控界面、数据报表和图形报表的形式体现;

4系统管理层作为网络数据管控中心,可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对节点的管理和资源的调度、对用户以及权限的管理。

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和公用、私有多种文件传输协议。

1统一门户系统

1.1统一门户系统为全球传输共享交互网平台内各个应用以及管理模块提供集中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以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的目标,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用户登录的统一管理,实现一次登录,各系统间自由切换的良好体验。

统一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整合各应用内容。用户登录门户后,可以进入业务应用系统浏览和使用共享的媒体素材;可以进入业务管理系统监控业务,查询各类报表;还可以进入系统管理界面进行各类监控和管理;

统一门户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通过开发标准接口,实现现有、以及未来第三方应用子系统的接入;

统一门户系统包含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组织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应用管理、认证管理和同步管理等功能模块。用户可通过统一门户系统,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按其所分配的权限,去访问对应的系统内各项应用服务;

统一门户系统为各类应用和用户提供查询、注册更新、认证、同步等服务,通过相关接口,与各类业务应用、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以及未来第三方应用实现系统对接。

2业务应用层

2.1编目模块:在素材文件传输同步之前系统能够对文件进行分类编目,比如分为: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也可以按照稿件题材分为时政、体育、娱乐、财经等。系统同时提供对素材文件添加标签和附加详细描述功能。素材文件的编目信息与素材文件同步传输及分类存储;

2.2传输同步模块:系统采用优化后的UDP高效传输协议;通过设定,系统可将需要同步的文件自动同步到预先设定的目录;为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可根据传输任务的优先级分配传输带宽;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传输的任务日志,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系统支持断点续传功能;

用于解决大数据量远距离传输的瓶颈,可以使用较低带宽实现专线传输速度,实现传输速率最大化。解决了TCP传输效率低下,UDP不能稳定传输的弊端。

TCP协议采用“加性增乘性减”的拥塞控制和“单通道”传输模式,TCP出现丢包时,通过降低50%发送频率以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然后逐渐增加发送频率,以逐渐达到适合的发送速率,因此,TCP也可以理解为公平性谦让型传输协议。另外,TCP采用单通道传输模式,一个数据包发送后,必须等待对方应答后,才会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效率低下。

加速协议采用非公平性“加性增加性减”的高效拥塞控制和“多通道”传输模式,当产生丢包时,传输频率减1而不是降低50%,少量丢包并不影响传输速度。同时,使用多数据通道,发送和接收采用两个独立线程并发工作。接收器负责丢包应答处理,发送器则以最大速率进行发送,实现高效传输。

2.3共享模块:用户将需要共享的素材上传到指定共享目录下;系统具有任务提醒功能,当共享存储下出现新的共享文件后系统会以邮件方式通知用户下载;系统支持断点下载功能;系统采用优化后的UDP高效传输协议,提供用户下载及共享文件;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共享、下载的任务。记录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并提供日志记录;

用户通过上传模块将素材上传到Web共享系统,Web共享系统连接各个节点的存储,并可查看、预览、下载素材。在Web共享系统中用户可浏览各个节点存储中的内容素材并且用户可跟根据权限来预览、下载Web共享系统中各个存储节点素材文件。

在Web共享系统中可查看各个节点的存储、带宽情况,并且在系统中可以查看各个节点正在进行的共享任务。系统管理员可根据共享任务的重要级别对正在进行的任务进行控制。控制包括速度控制及启停控制。

当共享任务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将共享的信息以邮件方式发送给目标接收者。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共享、下载的任务,记录包括文件名,传输时间、文件大小、网络延时等信息,并提供日志记录。

2.4检索模块:分类查找:系统提供用户可根据文件类型和题材类型检索功能; 按时间查找:系统提供按时间及时间段来查找素材,并支持按时间排序显示;关键词查询:系统提供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功能;用户名查找:系统提供按传输共享任务的用户名进行查找的功能;高级查询:系统提供按文件名称、文件类型、文件大小、上传时间等高级查询及组合查询条件查询;

用户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检索功能对素材文件进行检索。系统将各个节点的素材内容在文件索引服务器上生成索引文件。当用户进行查询操作时程序只需要对文件索引服务器进行访问,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并提高了了系统维护升级的效率。

检索功能包括分类查询、排序查询、关键字查询、时间段查询、用户名查询、高级查询功能。系统支持常规检索及高级检索方式,文件索引服务器为检索功能提供可靠、高效的检索服务。

3业务管理层

3.1业务监控:数据采集:采集各个节点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传输共享信息及文件的大小、类型等素材信息;系统提供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类型进行分类显示;用户可查看素材的详细信息,如节点名称、文件类型、传输时间、文件条数、文件大小;用户可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各个节点的传输素材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

业务监控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浏览、统计分析功能。用户根据需求将素材文件上传到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的监控程序自动获取上传文件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Web服务器。

业务通知接收模块接收Web服务器的信息后,发送给数据统计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在屏幕监控设备中进行显示。

3.2数据报表:系统内置报表模板功能,用户可根据客户端IP地址、 文件信息、服务器地址等生成报表模板;用户可根据素材文件信息生成报表,也可以根据脚本语言生成报表;系统提供报表预览功能,用户可在打印及报表生成前预览报表;系统可以将报表以xlsx和CSV文件方式导出并可以直接打印;可选择饼状图展示、柱状图展示、曲线图展示等展示方式;所有报表和图形化展示结果都可导出;

系统将用户所有的传输、共享操作、操作结果都记录到数据集成服务中,并提供数据库API接口。外部程序可通过调用API接口读取相关操作记录数据。

数据统计模块通过调用API接口来实现报表模板功能、自定义报表模板及模板预览功能。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将从数据统计模块中得到的数据根据用户需求生成xlsx或CSV文件,并支持文件打印功能。

统计结果可按照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图形化方式展示,展示结果可保存或导出。

4系统管理层

4.1节点管理:节点注册:系统管理员根据节点的部署情况,将节点的信息添加到节点管理中;可在节点管理中对节点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节点控制实现对节点网络情况、传输任务等进行控制,如调整传输任务的速度,调整传输任务优先级;目录管理:管理员可对节点素材的存储路径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可对节点的传输任务进行查询,如正在进行的传输任务、已完成任务、失败的任务;

系统管理员可对节点的硬件设备、带宽、用户进行管理,可管监控节点硬件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设备的状态,可控制在节点上传输任务使用的带宽情况,并可对节点上的用户进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对节点正在传输的任务进行管理。

4.2设备监控:设备监控系统组件包括:网络设备性能监控、网络故障管理、服务器性能监控管理、应用程序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日志监控管理、数据库运行状态和性能监控、存储系统性能监控管理,通过节点状态监控,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和系统运行趋势;监控系统可方便、清晰地展现整个传输系统节点的运行状态和相应告警信息,帮助运维管理人员方便定位系统问题,直观快速的诊断和分析问题; 设备监控系统根据管理需求,按照被管理节点的类型及其属性,定时采集相关性能数据,如主机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设备端口利用率、端口错误率、端口丢包率、端口流量,应用程序当前状态、资源占用率、响应速度。所采集数据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供统计、分析使用;

各个节点服务器通过软件服务监控、服务器资源占用、网络资源占用模块使用SSH、TELNET、SNMP协议将数据收集到设备监控中心;设备监控中心将数据分析汇总,并提供设备添加、数据采集、报表统计、状态通知接口供第三方程序调用;

添加设备接口:支持手工添加和自动扫描添加,可以手工绘制设备拓扑图,也可自动生成拓扑图;

数据采集接口:通过SNMP、SSH、TELNET等协议,对各节点主机设备、网路设配、链路状态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内容包括:主机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进程状态等;

报表统计接口:根据数据采集接口获得的数据,报表统计接口根据用户报表模板要求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供管理员统计分析系统状态;

状态通知接口:发现系统状态异常时,状态通知接口可通过邮件发送方式给系统管理员。管理员可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定位故障、排除故障。

4.3资源调度:链路自适应:系统根据当前节点的带宽情况,自动调整带宽的使用量,充分利用节点的带宽;用户可对传输任务设置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任务系统会自动分配较多的带宽;管理员可对当前节点的带宽资源进行分配,设置带宽阀值,也可根据时间来设定带宽使用量;管理员可对当前节点的存储资源进行管理,根据用户传输量灵活分配存储资源;

系统管理员通过存储调度、优先级调度、带宽智能调度来控制各个节点传输时的使用情况及带宽情况。

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库需与统一门户用户库保持一致性;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及权限的修改、删除、添加;系统提供用户查询和修改功能;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分组及可对组进行修改、删除、添加、分配权限等操作;为提高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的可扩性、维护性、安全性等。该模块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应用层、接口层、数据层。

应用层为业务管理系统、网络管系统和第三方系统提供用户登录、注册等功能,并可通过接口和第三方应用系统做用户的同步功能。

接口层为应用层提供用户、用户组、角色的添加、删除、编辑的基本功能接口。业务、网络管理系统可调用接口层提供的功能接口对用户基信息、权限等进行操作。

为了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用户使用体验。数据层对用户组、角色类型、权限组进行分类存储,从而提高程序的读写速度,以及对日续后升级提供最底层的业务数据。

5数据底层

5.1加密:每个传输作业开始之前,使用标准的安全Shell(SSH)建立一个安全、加密的会话;一旦安全会话通道建立后,传输终端验证使用基于互动密码或公钥的SSH的安全验证机制;传输过程具备内置的完整安全性,安全模型包括的会话加密、传输端点安全认证和对每个发送的数据块进行完整性验证;

加密分为文件加密和链路加密两种方式:链路加密只在传输过程中加密,链路加密采用标准的HTTPS标准;协议加密和 RSA加密算法。文件加密是永久加密,采用AES加密,将文件存储在硬盘上避免被窃取。将链路和文件加密后进行传输,传输到目标节点后再按上述加密方式进行解密。

5.2存储:存储系统支持本地存储和网络存储两种方式;系统自动为用户映射存储目录,并可为其分配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恢复:数据盘使用了RAID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各节点支持本地存储和网路存储;数据盘使用RAID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自动为用户分配存储目录;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业务需求动态来调节用户的存储空间。

5.3接口:系统提供升级和扩展接口,方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系统应预留第三方调用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系统数据库提供接口,方便其他系统读取数据;系统提供用户同步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用户同步;

传输共享交互系统接口分为三类:系统扩展接口、第三方调用接口、数据库接口。

系统扩展接口:考虑系统扩展性,系统预留主要功能的对外接口,便于系统扩展。

第三方调用接口:提供与第三方系统对接的接口,包括被调用接口和入向接口,如消息传递接口。

数据库接口:系统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的对外接口,实现全球传输共享平台与平集团各子系统数据库间的批量数据转换操作。通过数据库接口既可以实现从其它数据库内导入存储数据,也可以实现向其它应用数据库导出数据。

以上三类接口均使用基于XML的WebService标准接口规范定义和实现,全球传输共享平台将接口能够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功能进行WSDL描述后,其他系统或模块能够通过网络来访问接口,使用相关应用服务。Web Service接口既可以接受从其它应用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对外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