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设备及其金属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01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金属后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及其金属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手机的外观及手感要求越来越高。手机金属后盖不仅拥有独特的金属光泽和手感,并且具有耐磨抗压、导热性能好、价格相对玻璃陶瓷廉价等各项优点。故无论从手机厂商还是手机用户的角度,大面积采用金属的手机后盖都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早在功能机时代,许多手机制造厂家就已开始使用金属材质,如今市场上的外观设计热点仍是金属机身。各大手机厂商在金属机身设计上,不断追逐提升金属占比。但是金属机身的引入,特别是全金属后盖,会对天线造成影响,大大降低手机信号强度。所以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全金属后盖的手机。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金属后盖多为三段式,主要是在手机金属后盖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采用填充有塑料、人眼可见的缝隙将天线区域分割成上天线辐射体、接地处理后的后盖中部和下天线辐射体,从而将天线辐射体与接地金属中部后盖隔离,保证天线正常工作。而该方式在视觉上将全金属后盖分割成上下三段,破坏了全金属后盖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及其金属后盖,该金属后盖既可降低天线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减小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又可在视觉上获得与全金属后盖外观一致的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以及位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至少一条间隔体;所述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间距均在预定的阈值范围,所述阈值范围为人眼不易识别的宽度范围;所述隔离体为金属导电材质,且与所述金属体为同一颜色。

其中,所述阈值范围为不大于0.1mm。

其中,所述间隔体之间和所述间隔体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且所述间隔体与所述金属体为同一材质。

其中,所有所述间隔体的宽度之和、所有相邻的所述间隔体之间的间距之和、所述间隔体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之和,三者相加之和等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间距。

其中,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

其中,所述阈值范围不小于0.05mm。

其中,所述间隔体的宽度为0.5mm-1.5mm;可选的,所述间隔体的宽度为1mm。

其中,所述间隔体平行于所述金属体,且平行于、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金属后盖中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移动金属后盖。

以上方案,采用至少一条与金属后盖的金属体颜色相同、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间隔体将金属后盖分割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且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相邻的金属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范围。其中,间隔体的设置,可减小耦合电容,从而降低天线辐射时自身的电磁损耗,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若设置多条间隔体,电路上等效于串联多个电容,总电容值变小,天线辐射效率提高,当间隔体的条数足够多,总电容减小到一定值之后,天线可实现正常工作,获得优良信号。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金属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人眼不易识别的范围,视觉上呈现的效果类似于拉丝线条;间隔体与金属后盖的金属体颜色相同,整个金属后盖在视觉上呈现一体化效果。另外,由于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金属体之间的间距在人眼不易识别的范围,且间隔体与金属后盖的金属体颜色相同,故间隔体无论设置为平行于、垂直于或倾斜于金属后盖的中轴,整个金属后盖均可呈现一体化效果,在视觉上获得与全金属后盖外观一致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至少一条与金属后盖的金属体颜色相同、具有导电性能的间隔体将金属后盖分割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且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相邻的金属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范围,既可减小天线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降低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又可在视觉上获得与全金属后盖外观一致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使金属后盖上间隔体的位置设置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涵盖的两种移动设备金属后盖与某一传统移动设备金属后盖的回波损耗曲线图。

其中:101-金属体、102-间隔体、201-金属体、202-间隔体、30-后盖、31-左侧面、32-右侧面、33-顶面、34-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限。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101,可选地,其中一个金属体101为接地金属体,另一个金属体101为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

所述两个金属体101之间设置有11条间隔体102;且所述间隔体102为金属导电材质,且与所述金属体101为同一颜色;所述间隔体102之间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间距,且所述间距均在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范围。其中,所述间隔体102的条数还可设置为1条或1条以上的其他多条。

由于所述间隔体102的颜色与所述金属体101的颜色相同,且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均在人眼不易识别的范围,整个金属后盖可在视觉上呈现一体化的效果;通过多条所述间隔体102将所述金属后盖分割开,且所述间隔体102之间以及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均具有一定间距,电路上等效于串联多个电容,总电容值变小,从而减小天线辐射时自身的电磁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降低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

若所设置的所述间隔体102的条数足够多,总电容小到一定值,可进一步确保天线正常工作,移动设备可获得优良信号。

一般而言,人眼能够识别的间隔宽度在0.1mm以上,0.1mm或者0.1mm以下的间隔宽度人眼不易识别。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均可设置为不小于0.1mm,采用该种设置方式,在视觉上类似于拉丝线条,人眼不易识别,所述间隔体102又与所述金属体101颜色相同,整个金属后盖在视觉上呈现一体化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纳米注塑技术在所述间隔体102之间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填充绝缘材料(如塑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调整电容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金属后盖的牢固度和提升整体的美观度。另外,从生产上考虑,若所述间隔体102与所述金属体101为同一材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更便于生产。

本实施例中,所有所述间隔体102的宽度之和、所有相邻的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之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之和,三者相加之和等于所述两个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若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间隔体102的宽度相等,且假定所述两个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均为l2;所述间隔体102的条数为n,所述间隔体102的宽度为l3,则l1、l2、l3和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l1-l2)/(l2+l3)。根据该关系式可知,只要限定l1、l2、l3和n中以任意三个参数,则可由以上关系式推出剩余参数值;例如,对所述两个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l1、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l2以及所述间隔体102的宽度l3进行限定后,即可根据以上关系式得到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条数n。

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体102平行于所述金属体101,且垂直于所述金属后盖的中轴;除此之外,所述间隔体102还可设置为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金属后盖中轴。因为所述间隔体1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1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101之间的间距在人眼不易识别的范围,且所述间隔体102与所述金属体101颜色相同(甚至两者的材质可相同),无论所述间隔体102设置为如上的何种形式,整个金属后盖均可以呈现一体化的效果。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金属后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金属后盖,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201,其中一个金属体201为接地金属体,其余两个金属体201为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金属体位于所述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

此外,所述接地金属体也可不设置在所述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如设置在所述金属后盖的上部或下部;所述金属体201也可包括两个连通接地的接地金属体和一个天线辐射体,对所述接地金属体和所述天线辐射体的位置不作限定,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此外,所述金属后盖还可设置为包括三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金属体201,所述金属体201中包括接地金属体和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金属体可为一个或多个,若所述接地金属体为多个,则所述多个接地金属体连通接地,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对所述接地金属体和所述天线辐射体的位置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金属体201之间均设置有7条间隔体202,所述间隔体202为金属导电材质,且与所述金属体201为同一颜色;所述间隔体20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2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201之间的间距在预定的阈值范围,所述阈值范围为人眼不易识别的宽度范围,如0.1mm或者0.1mm以下为人眼一般不易识别的间距,而由于技术工艺的限制,所述阈值范围一般不小于0.05mm。另外,所述间隔体202的条数还可设置为1条或1条以上的其他多条。通过以上形式的设置,可使整个金属后盖在视觉上呈现一体化的效果,并且减小天线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减小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甚至可通过足够多条间隔体202的设置,减小耦合电容,从而提高天线的性能,使移动设备获得优良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纳米注塑技术在所述间隔体202之间和所述间隔体2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201之间填充绝缘材料(如塑料);从而调整电容,提升整理牢固度和美观度。另外,所述间隔体202与所述金属体201可采用相同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有所述间隔体202的宽度之和、所有相邻的所述间隔体202之间的间距之和、所述间隔体202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201之间的间距之和,三者相加之和等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201之间的间距。考虑到所述移动设备金属后盖的整个结构,所述间隔体的宽度可限制在0.5mm-1.5mm的范围,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体202的宽度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体202平行于所述金属体201,且垂直于所述金属体后盖的中轴。另外,所述间隔体202也可设置为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金属后盖的中轴。无论所述间隔体202设置为如上的何种形式,整个金属后盖均可以呈现一体化的效果,在视觉上获得与全金属后盖的外观一致的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设备包括后盖30、左侧面31、右侧面32、顶面33、底面34;其中,所述后盖30为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金属后盖。由于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中的金属后盖所设置的间隔体与金属体颜色相同,且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相邻的金属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范围,故本发明移动设备的后盖在视觉上可呈现一体化的效果,并且可减小天线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降低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

申请人专门针对本发明所涵盖的其中两种金属后盖与一种传统三段式金属后盖进行了天线仿真试验。

该试验中所采用的本发明的其中一种金属后盖(a)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所述金属体包括一个接地金属体和两个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金属体位于所述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分别设置有39条间隔体,所述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所述间隔体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为0.1mm(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所述间隔体与所述金属体的颜色和材质均相同,所述间隔体的宽度为1mm,且所述间隔体之间和所述间隔体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填充有塑料。

该试验中所采用的本发明另一种金属后盖(b),相比前一种金属后盖,差别仅在于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分别设置有29条间隔体。

该试验中所采用的传统三段式金属后盖(c)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所述金属体包括一个接地金属体和两个天线辐射体,所述接地金属体位于所述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所述接地金属体与所述天线辐射体耦接;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为1.5m(人眼可识别的间距),相邻的所述金属体之间填充有塑料。

采用以上三种金属后盖进行天线仿真试验,得到三种金属后盖(a、b、c)的回波损耗曲线图如图4所示;其中,a表示间隔条数为39条,且间隔体之间和间隔体与相邻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为0.1mm的本发明一试验金属后盖的回波损耗曲线;b为间隔条数为29条,且间隔体之间和间隔体与相邻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为0.1mm的本发明另一试验金属后盖的回波损耗曲线;c为无间隔体,且相邻金属体之间的间距为1.5m的传统三段式金属后盖的回波损耗曲线。

相对于试验中采用的传统三段式金属后盖,所采用的本发明两种试验金属后盖的区别特征在于:在金属体之间设置了39条(29条)与金属体颜色、材质相同的间隔体,且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相邻的金属体之间的间距采用人眼不易识别的0.1mm的间距,从而使整个金属后盖在视觉上不会被分割成三段,而呈现全金属后盖的外观。而由图4可知,本发明试验金属后盖通过以上区别特征设计,不仅可呈现全金属后盖的外观,而且天线也可实现正常工作。

综上可知,本申请金属后盖通过采用至少一条与金属后盖的金属体颜色相同、由金属导电材料构成的间隔体将金属后盖分割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体,且间隔体之间的间距和间隔体与相邻的金属体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人眼不易识别的间距范围,既可减小天线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降低金属后盖对天线的影响,又可在视觉上获得与全金属后盖外观一致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使金属后盖上间隔体的位置设置更为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