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间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50040发布日期:2018-12-05 17:24阅读:16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间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同频组网时,小区间干扰抑制和干扰协调是提高频谱效率的重要技术。

基站侧的智能天线技术通过检测用户的空间特性,对干扰方向进行零陷,可以有效抑制邻小区用户的上行干扰;而构造对特定方向具有零陷作用的下行波束,则可以降低下行方向对邻小区用户的干扰。

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是指,基站侧收集周边干扰源的信息,基站间进行交互和协调,通过功率分配和资源调度等手段,避免小区间的干扰。

智能天线技术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有效结合,对于多天线系统的组网效率至关重要。采用智能天线进行干扰抑制的效果,依赖于用户与邻小区干扰用户的空间特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小的用户对,可通过零陷技术进行干扰抑制和消除,反之,该用户对需要通过基站间资源协调以避免干扰。

大规模组网时用户的位置具有随机性,如果采用固定的相关系数门限将潜在的干扰用户群区分为干扰抑制用户集和干扰协调用户集,则不能动态适用网络变化。相关系数门限设置越小,需要进行干扰协调避让的用户数增加,基站间的数据交互增多,资源分配也受较大约束;相关门限设置越大,则有大量干扰用户需通过智能天线进行干扰抑制,导致本用户有效方向上的增益受影响。

针对以上缺陷,希望提出一种小区间动态的干扰抑制和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实时的空间与链路特性,动态调整干扰抑制用户集和干扰协调用户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区间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周期性获取干扰用户的空间特性,根据基站用户与干扰用户的空间相关系数和空间相关系数门限,将干扰用户划分为干扰抑制用户集和干扰协调用户集,所述干扰用户包括上行干扰源和下行被干扰目标;

基站在资源调度时,对所述干扰协调用户集中的所有用户进行资源避让;

对于基站用户占用的每份时频资源,在上行方向上,根据所述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所有上行干扰源的空间特征,进行上行干扰抑制;在下行方向上,优选所述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部分用户进行下行干扰抑制,并将所述干扰抑制集中的剩余用户划入所述干扰协调用户集,然后统计所述干扰协调用户集的所有用户和所述干扰抑制用户集的所有用户与基站用户的空间相关系数,根据统计结果调整所述空间相关系数门限。

优选的,上述进行上行干扰抑制具体为:根据所述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所有上行干扰源的空间特性,采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算法构造上行合并权值,对上行干扰进行抑制。

优选的,上述进行下行干扰抑制具体为:根据基站用户的实时空间特性和实时链路特性对所述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下行被干扰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根据优先级将下行被干扰目标逐个添加至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算法中,构造具有多方向干扰抑制特性的波束赋形权值,一旦新的波束赋形权值在基站用户方向的增益损失超过设置门限,则撤销最后一次所述添加,仅对已添加的所有下行被干扰目标进行下行干扰抑制。

优选的,上述调整所述空间相关系数门限具体为:取干扰协调用户集中的所有用户与基站用户的空间相关系数的最小值corrcoord,取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所有用户与基站用户的空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corrnull,如果corrcoord<corrnull,则不修改所述空间相关系数门限,否则将所述空间相关系数门限修改为(corrcoord+corrnull)/2。

优选的,基站通过周期性测量获取干扰用户的空间特征及链路信息,通过基站间信息交互获取干扰用户的资源调度信息。

本发明以不影响用户方向多天线增益为前提,优选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部分用户进行干扰抑制,对其余用户进行干扰协调,其优势在于可以对干扰抑制用户集和干扰协调用户集进行动态调整,能够动态适应网络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01,基站周期性获取周边干扰用户的空间特性。

组网时,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为潜在的干扰用户,包括上行干扰源和下行被干扰目标。基站通过周期性测量获取干扰用户的空间特征及链路信息,通过基站间信息交互获取干扰用户的资源调度信息。

102,根据本基站内用户与邻小区干扰用户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系数门限,将干扰用户划分为干扰抑制用户集和干扰协调用户集。

103,对干扰协调用户集的用户进行资源协调避让。

基站在调度其每个用户时,需协调本基站和邻基站的资源调度,对干扰协调用户集中的所有用户的资源进行避让。

104,根据实时的空间特性和链路特性对干扰抑制用户集进行优先级排序,优选部分用户进行干扰抑制。

对于用户占用的每份时频资源,基站根据周期维护的用户的干扰抑制用户集,以及本站和邻站的资源调度信息,获取上行干扰源和下行被干扰目标的信息。具体干扰抑制过程如下:

在上行方向,根据所有上行干扰源的空间特性,采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算法构造上行合并权值,对上行干扰进行抑制。

在下行方向,根据本基站用户的实时空间特性,同时考虑路损等链路因素,对干扰抑制用户集中的下行被干扰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根据优先级将被干扰目标逐个添加至mvdr算法中,构造具有多方向干扰抑制特性的波束赋形权值,一旦新的波束赋形权值在本基站用户方向的增益损失超过门限,则撤销最后一次添加,仅对已添加的所有下行被干扰目标进行下行干扰抑制。

105,将干扰抑制集中未参与赋形权值计算的剩余用户重新划入干扰协调用户集,在下次资源调度时进行资源协调避让,然后统计当前干扰协调用户集的所有用户和当前干扰抑制用户集的所有用户与本基站用户的空间相关系数,根据统计结果调整步骤102的空间相关系数门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假设网络中存在用户a、b、c、d,其服务基站分别为同频相邻基站a、b、c、d。用户a的上下行链路受到邻基站用户b、c、d上下行链路的干扰,且其下行链路会干扰邻基站用户b、c、d。在该情形下,上述干扰抑制与干扰协调联合的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通过上行测量,基站a周期性获取邻基站用户b、c、d的空间特性;

2,根据用户a的空间特性,分别计算用户a与b、c、d的空间相关系数,假设分别为0.2、0.6和0.1,假设a与c的空间相关系数大于空间相关系数门限(0.5),a与b、d的相关系数小于空间相关系数门限(0.5),则b、d构成a的干扰抑制用户集,c构成a的干扰协调用户集;

3,基站a与邻基站c进行资源调度协调,对用户a和用户c的资源进行相互避让;

4,基站a在上行方向,根据空间特性,对用户b和用户d进行干扰抑制;

5,下行方向,基站a根据空间特性、发射功率和路损,估计用户a的下行链路对用户b和d的干扰功率。假设a和b,a和d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corr1(0.2)和corr2(0.1)。基站a到用户b和d的路损分别为pl1(90db)和pl2(95db),基站侧发送功率为pt(0dbm),基站天线数nantbs(8),则用户b和d受到的下行干扰估计如下:

pwrintfb=pt+20log10(nantbs)-pl1+20log10(corr1)=-86dbm

pwrintfd=pt+20log10(nantbs)-pl2+20log10(corr2)=-97dbm

6,由于pwrintfb>pwrintfd,则用户b优先级比用户d优先级高,首先根据用户a和b的空间特性,构造对b方向进行抑制的mvdr权值wgt1,计算该权值在用户a方向的增益损失,如果损失小于门限(4db),则继续将d的空间特性添加至mvdr算法中,构造对b和d方向都有抑制的权值wgt2,计算该权值在用户a方向的增益损失,如果损失超过门限(4db),则采用wgt1作为用户a的发送权值,并将d划入干扰协调集,下次资源调度需协调其与用户a的资源相互避让。此时,干扰协调集用户c、d与用户a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6和0.1,取最小值corrcoord=0.1,干扰抑制集用户b与用户a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2,取最大值corrnull=0.2,由于corrcoord<corrnull,则不修改空间相关系数门限,仍为0.5,否则设置新门限为(corrcoord+corrnull)/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