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39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上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navtex(奈伏泰斯)----navigationtelex系统是通过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技术由海岸电台播发,并由船舶自动接收的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紧急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的系统。navtex系统由陆上msi提供部门、navtex播发台和船用navtex接收机组成。海上航行船舶按imo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设备的配备要求,必须安装navtex接收机,用以自动接收并打印航行海域海岸电台播发的海上安全信息。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增加,船舶gmdss--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中高频单边带通话及dsc-数字选择性呼叫信号年检也随之频繁,由于频率相近,这些信号对navtex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经常造成干扰;同时由于大气层的高噪声电平限制了中频带上发送的信息覆盖范围,navtex信号接收效果受昼夜时间、天气和季节的影响较为明显。

以上因素都会导致部分航行船舶无法及时收到所在海域的航行信息,报文的覆盖距离是否达到了海岸电台的履职要求,在覆盖范围内通信信号是否良好,报文是否收妥,误码率为多少,这些情况信息目前都较难收集,只有少数几次的随船测试数据,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给航行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迫切需要采用当前成熟的信息技术及无线电技术手段,对navtex的通信质量进行有效监测,为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及时发现播发问题,调整发信机部署策略,有效保证电台navtex覆盖范围内船舶及时收到航行警告信息,更好地为国内外船舶提供海上安全信息服务,保障船舶和船员的人命和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及时发现navtex航行警告信息播发问题进行相应调整,以保障船舶和船员的人命和财产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包括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和位于海岸电台周围各监测点上的接收监测终端,其中,所述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设有交换机、分别与交换机连接的服务器、客户监控pc、navtex打印机,所述客户监控pc设有网络通信状态模块、实时报文接收模块、历史数据查询模块、历史数据分析模块、navtex终端远程设置模块、navtex收发报文智能对比模块;所述接收监测终端设有navtex接收机、navtex天线、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navtex接收机和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连接以提供电能,所述navtex接收机与navtex天线连接,用于接收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发射的航行警告信息,并通过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利用海事内网将航行警告信息传送给交换机;而分别与交换机连接的服务器、客户监控pc、navtex打印机用于接收传送给交换机的航行警告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打印,从而验证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是否将航行警告信息发送成功,实现对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播发状况的实时监测,同时客户监控pc通过navtex终端远程设置模块设置每个监测点上navtex接收机的接收岸台、报文类型和接收频率,实现有选择的监测接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监测点位于以海岸电台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各方向上周围200-500公里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navtex接收机为专用接收机,根据海岸电台navtex规定的518k、486k和4209.5k的播发时间,三频自动切换,不需要手动切换频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navtex接收机与navtex天线通过同轴电缆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海事内网为198网段海事内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络通信状态模块用于设置各监测点网络通信参数,实时监测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机网络状况,对网络异常接收终端进行声光报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实时报文接收模块设有高误码率报文特殊颜色字体标识,并提供声音报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历史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各监测点navtex历史接收数据查询,对历史数据通过报文类型,发信台,频率等多重选择筛选查询,且历史数据保存时间大于10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历史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报文按频率、岸台、类型参数分别进行图表统计;对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报文按周、月、年时间参数进行统计并用图表直观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navtex收发报文智能对比模块用于对接收报文与发射报文进行不同监测点同一报文横向对比,以及不同时间段同一频率报文纵向对比,直观测算误码率。

本发明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通过将多个接收监测终端安装部署于海岸电台周围200-500公里范围内各个监测点,利用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收集各监测点接收到的navtex报文,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别横向纵向对比接收信息数据,分析统计收发误码率,及时发现navtex航行警告信息播发问题,调整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部署策略,有效保证电台navtex覆盖范围内船舶及时收到航警信息,更好地为国内外船舶提供海上安全信息服务,保障船舶和船员的人命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系统整体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包括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1和位于海岸电台周围各监测点上的接收监测终端2。其中,所述各监测点位于以海岸电台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各方向上周围200-500公里范围内。

所述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1设有交换机11、分别与交换机11连接的服务器12、客户监控pc13、navtex打印机14,所述客户监控pc13设有网络通信状态模块、实时报文接收模块、历史数据查询模块、历史数据分析模块、navtex终端远程设置模块、navtex收发报文智能对比模块。其中,所述客户监控pc13中的各模块说明如下:

所述网络通信状态模块用于:设置各监测站点网络通信参数;实时监测各站点navtex接收机网络状况;对网络异常终端进行声光报警。

所述实时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对各监测点navtex报文实时接收监控;对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报文报警;显示每一条接收到navtex报文的接收时间、发送岸台、报文类型、报文编号、发送频率、误码率及航告内容;高误码率报文特殊颜色字体标识,并提供声音报警。

所述历史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各监测点navtex历史接收数据查询;对历史数据通过报文类型,发信台,频率等多重选择筛选查询;且对历史数据保存时间大于10年。

所述历史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报文按频率、岸台、类型等参数分别进行图表统计;对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报文按周、月、年等时间参数进行统计,并用图表直观显示;

所述navtex终端远程设置模块用于:远程控制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机的接收岸台、报文类型、接收频率等参数;远程控制各监测点navtex接收机内部存储数据的过滤和数据输出;

所述navtex收发报文智能对比模块:兼容原有navtex播发原始报文格式;用于接收报文与发射报文进行智能对比,直观测算误码率;其中进行不同监测站点同一报文智能横向对比以及不同时间段同一频率报文纵向对比。

所述接收监测终端2设有navtex接收机21、navtex天线22、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23和电源模块24,所述navtex接收机21为专用接收机,根据海岸电台navtex规定的518k、486k和4209.5k的播发时间,三频自动切换,不需要手动切换频率。navtex接收机21对前一次广播接收过的报文,第二次广播时仍将接收,以便监控每次岸台发射质量。

所述电源模块24与navtex接收机21和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23连接以提供dc24v电能,所述navtex接收机21与navtex天线22通过同轴电缆连接,用于接收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发射的航行警告信息,并通过ip转换及远程控制器23利用198网段海事内网将航行警告信息传送给交换机22。

而分别与交换机11连接的服务器12、客户监控pc13、navtex打印机14用于接收传送给交换机11的航行警告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打印,从而验证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是否将航行警告信息发送成功,实现对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播发状况的实时监测。

同时客户监控pc13通过navtex终端远程设置模块设置每个监测点上navtex接收机21的接收岸台、报文类型和接收频率,实现有选择的监测接收。

本发明海岸用奈伏泰斯信息播发监测系统,包括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1和位于海岸电台周围各监测点上的接收监测终端2,通过将多个接收监测终端2安装部署于海岸电台周围200-500公里范围内各个监测点,利用海岸电台中控台监控端1收集各监测点接收到的navtex报文,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别横向纵向对比接收信息数据,分析统计收发误码率,及时发现navtex航行警告信息播发问题,调整海岸电台navtex发信机部署策略,有效保证电台navtex覆盖范围内船舶及时收到航警信息,更好地为国内外船舶提供海上安全信息服务,保障船舶和船员的人命和财产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