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2392发布日期:2018-12-19 05:2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互联网学习平台。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技术使得空间上的距离不断缩小,使得教学资源数据的共享更加方便。将课堂教学、讲座、会议等现场的音视频内容,甚至集成演示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文体,存储于连接了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上,借助于点播和直播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在线或回顾这些教学内容。借助于日益普及的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通过各种互联网用户能够方便的开展网上教学、远程教学、课堂直播等。网上直播和录播系统,通常要录制教学、讲座、会议的视频、音频、以及演示的内容,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交互配合。

cn103685186a(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公开了一种云教育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云教育终端,所述云教育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信息通讯,所述云服务器用来存储教育用资源数据,根据云教育终端的请求向发起请求的云教育终端下发课件数据,所述云教育终端,用来根据用户输入,向云服务器发起课件数据的下载和存储,其中包括通过用户id和用户认证码对云教育终端进行认证。

cn103956081a(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教学方法,包括获取所有的教学信息,存储所述所有的教学信息,对所述所有的教学信息进行碎片化处理,生产碎片化处理后的知识切片,根据时间点信息对应的知识切片进行分类处理,便于还原、定位和检索,提高远程教学的效率。

cn102881191a(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公开了一种支持智能终端设备的自主备课及互动教学系统,包括教师课堂终端、学生课堂终端和课堂服务器,所述课堂服务器与教师课堂终端和学生课堂终端连接,用于从所述备课服务器获取所述教学信息,并分别发到所述教师课堂终端和所述学生课堂终端。

cn103514772a(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3g通信的双屏多线程教育交互产品,包括终端服务器1、校级服务器2、教师终端3和多个学生终端,通过学生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校教学资源数据,查看、下载各种教学资源数据和教学应用,教师还能控制互联网中的学生终端,比如全班同步到教材某一页,全班同步进入随堂练习,全班学生终端锁死,黑屏等控制手段。

cn103685186a(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公开了一种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包括接收单元,用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收云教育终端发送的课件更新请求;解析单元,用来解析所述课件更新请求,获取云教育终端需要的课件信息;所述课件更新请求通过xml文件发送,解析单元解析所述xml文件,获得课件信息,所述课件信息包括: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时间、数据大小等;存储单元,用来存储教育用资源数据和云终端管理数据,所述教育用资源数据包括课件内容;发送单元,用来云教育终端下发课件数据;以及管理单元,用来通过控制命令管理与之连接的云教育终端;所述发送单元还用来发送管理控制命令;控制命令会通过xml文件传送,比如服务器会发送一个delete命令给终端,要求终端删除一个课程内容,或者发送一个update命令给终端,要求终端更新某一个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设备管理功能;所述控制命令包括:锁定或解锁课件及游戏、删除或提前更新课件等等。

通过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互联网教学领域,一直在关注和强调是教学资源数据的共享技术,包括教学资源数据的制作(比如课程录制),以及上传、下载、更新,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无论实时还是事后,在本领域中还没有提出对于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分级管理的技术方案,也就是没有提出通过对于教学资源的下载和使用进行管理,并且建立与用户和学习关联的技术方案。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使得用户既可以自主开展学习,又可以按照规则顺序进行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教学服务器10、用户终端20和通信服务设备30;

所述教学服务器10,用于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分级、存储和管理;

所述用户终端20,通过通信服务设备30与教学服务器10建立连接,将用户的下载请求提交给教学服务器10,所述教学服务器10接受用户的下载请求,对下载请求涉及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级进行判断之后,确认是否将教学资源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20;

所述教学服务器10可以是远程服务器或者云端服务器。所述通信服务设备30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设备。

所述教学服务器10包括分级单元101,其中,

所述分级单元101,用于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分级和管理,并根据分级情况,将相应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的添加下载权限属性和在用户终端20上的使用顺序属性;

所述分级情况包括录制课程级、拓展学习级,还比如可以分为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课外辅导级教学资源数据、教学娱乐级教学资源数据等。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优先分级最高,教学娱乐级教学资源数据优先分级最低。所述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通常是学习平台录制的教师课堂讲授课程。

对于所述录制课程级的教学资源数据,用户可以自主下载,下载后须优先学习,

对于所述拓展学习级的教学资源数据,用户不能自主下载,下载后须完成所述优先学习后才能进行学习。

所述教学服务器10还包括存储单元102和发送单元103,其中,

所述存储单元102,用于对经过所述分级单元101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按照分级不同存储在不同数据库中,

所述发送单元1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下载请求,根据所述下载请求涉及的教学资源的分级情况,判断是否将所述下载请求发送到第三方用户,

对于录制课程级,无需发送到第三方用户,直接将教学资源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20,

对于拓展学习级,将所述下载请求的待确认信息发送给第三方用户,得到所述第三方用户的许可确认信息之后,再根据所述下载请求将教学资源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20。

所述第三方用户是与所述用户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对于进一步的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当收到下载请求时,会将下载请求提交给比如作为第三方用户的家长用户批准,有时候需要进行付费,才能产生实质确认。作为第三方用户,无论是教师用户还是家长用户,还是其他别的第三方用户,是事先通过账号id等信息进行关联的,比如一个教学班的用户可以与本班的教师用户进行关联,一个用户可以与自己的家长用户进行关联,这些关联关系也存储在教学服务器10的存储单元102。

所述发送单元103在向所述第三方用户发送下载请求的待确认信息时,进一步将附加信息一起发送,

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提交下载所述教学资源数据请求的人数、请求的比率、已经获得批准的人数、已经获得批准的比率。

所述第三方用户为教师用户或者家长用户,所述许可确认信息包括同意信息和/或付费信息。优选的,第三方用户设置条件式许可,也就是比如,在一段时间内,或者某个时间点,同意下载或者购买某教学资源数据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和/或人数比率达到一定比率,就许可下载。对于需要付费的教学资源数据,可以提交预付款,待条件满足要求后,许可生效后,再发生实际付费操作。

对于经过所述第三方用户付费后许可下载的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所述用户终端20记录所述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的使用信息,并将所述使用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反馈给所述第三方用户。可选的是,不但跟踪或者记录付费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跟踪和记录所有学习资料的学习情况,这种跟踪或记录通过用户终端20的功能单元即可实现。所述使用信息主要是学习的时间、次数、学习效果或结果(比如涉及测试题的测试结果、涉及语音问答的语音记录、文字记录等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所述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如果用户在下载后一定时间周期内没有进行学习,所述第三方用户可以提交退费请求,在从所述教学终端20获得所述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被删除的确认信息之后,所述教学服务器10执行退费操作。

所述用户终端20获得不同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之后,根据分级情况,在不同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之间建立学习顺序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学习顺序关联关系,用户在完成优先学习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学习之后,才能进入拓展学习级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学习。

使用本发明的学习平台,用户只需要执行学习计划,无需要关心付费的问题,而下载教学资源数据时,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提交请求,而教师或家长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会提供这方面的判断,帮助学生选择合适教学资源数据。

现有技术中,对于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对于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级管理,分级下载,关联学习,这样的发明构思还没有发现。本发明的学习平台,通过对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级管理,包括预先分级、分别存储、下载许可等,实现了教学资源数据下载的管理以及使用的关联和顺序,从而提升了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引导用户围绕核心学习任务下载和使用教学资源数据,提高了学习平台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资源数据下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进一步的,对于已经完成核心学习的用户,通过资料分级管理实现了奖励性学习和课堂拓展。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在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和

图2是本发明的教学服务器10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用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教学服务器10、用户终端20和通信服务设备30,所述教学服务器10,用于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所述用户终端20,通过通信服务设备30与教学服务器10建立连接,根据用户的下载请求,从教学服务器10上将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下载到用户终端20上。所述用户终端20从教学服务器10下载教学资源数据时,需要得到与所述用户关联的第三方用户的许可。

也就是说,基于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级管理,在用户请求下载教学资源数据之后,需要许可才可以进行,使得用户,特别是没有分辨力的用户,教师和家长可以时时刻刻的关爱和呵护,彼此间建立深刻的互动,课外学习/复习不再是用户自己的事情,教师和家长要参与到其中,帮助这些用户对于下载的内容进行把关。现有技术中,对于教学资源数据的管理没有区分管理的方案,对于下载和使用也没有建立对应的关联管理方案。

所述用户终端20可以是这样的装置,其包括:处理器、网络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智能操作系统;所述用户终端上可以设有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各种拓展类设备和配件的多种数据接口;所述智能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android及其改进、ios,在其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软件,实现在智能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和应用程序商店/平台的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终端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的硬件设备。用户终端20可以是学生用户使用的终端,也可以是教师使用的终端,还可以是家长使用的终端,只要相应的终端安装有软件客户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id和密码登陆,并获得相应的权限。

所述用户终端20通过rj45/wi-fi/蓝牙/2g/3g/4g/g.hn/zigbee/z-ware/rfid等连接方式连接到互联网络,并借助互联网连接到其它的终端或其它电脑及设备,通过1394/usb/串行/sata/scsi/pci-e/thunderbolt/数据卡接口等多种数据接口或者总线方式,通过hdmi/ypbpr/spdif/av/dvi/vga/trs/scart/displayport等音视频接口等连接方式,来连接各种拓展类设备和配件,组成了一个会议/教学设备互动系统。带有软件形式的声音捕捉控制单元和动作捕捉控制单元,或通过数据总线板载硬件形式的声音捕捉控制单元和动作捕捉控制单元,来实现声控和形控功能;通过音视频接口连接显示/投影单元、麦克风、音响设备和其它音视频设备,来实现显示、投影、声音接入、音视频播放,以及数字或模拟的音视频输入和输出功能;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摄像头、麦克风、电子白板、rfid读取设备,实现影像接入、声音接入、电子白板的使用控制和录屏,rfid读取功能,并通过相应的接口可接入和管控移动存储设备、数字设备和其它设备;通过dlna/igrs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来实现的包括多屏设备之间的操控、互动和甩屏等功能。

在本发明中,处理器定义为包括但不限于:指令执行系统,如基于计算机/处理器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计算设备、或能够从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取得或获取逻辑并执行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的指令的硬件和/或软件系统。所述处理器还可以包括任意控制器,状态机,微处理器,基于互联网络的实体、服务或特征,或它们的任意其它模拟的、数字的和/或机械的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教学服务器10包括分级单元101、存储单元102和发送单元103,所述分级单元101用于对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分级,不同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的下载权限和在用户终端20上的使用顺序不同,比如有些教学资源数据只需要得到教师用户的批准,或者有些教学资源数据需要得到家长用户的批准,或者同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批准,在得到家长的批准时,有时候需要以付费确认的方式进行批准或许可。所述存储单元102用于经过所述分级单元101分级的教学资源数据按照分级不同分别进行存储,所述存储单元102可以是教学服务器自身的存储设备,也可以是教学服务器可以管理的网路或云端存储设备阵列等。所述发送单元1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下载请求,并将所述用户的下载请求的待确认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方用户,得到所述第三方用户的许可确认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用户的下载请求将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作为第三方用户,无论是教师用户还是家长用户,还是其他别的第三方用户,是事先通过账号id等信息进行关联的,比如一个教学班的用户可以与本班的教师用户进行关联,一个用户可以与自己的家长用户进行关联,这些关联关系也存储在教学服务器10的存储单元102。与现有技术的推送式发送不同,本发明根据用户的请求和第三方用户的许可情况,再根据所述用户的下载请求将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所述第三方用户,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是几个,需要得到他们的许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教学资源数据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录制课程、以及以ppt、文字、音频、视频、应用等形式存在的教学课程资料、教学文档资料、教学音频资料、教学视频资料、教学应用资料等等,所述教学应用包括辅助教学的游戏。所述教学资源数据的分级可以根据设定标准进行,比如可以分为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课外辅导级教学资源数据、教学娱乐级教学资源数据等。

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优先分级最高,教学娱乐级教学资源数据优先分级最低。所述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通常是学习平台录制的教师课堂讲授课程。用户在完成优先分级更高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必要学习并且通过测试之后,可以从优先分级更低的教学资源数据中选择进一步的学习,比如在完成必要的课堂复习并且测试合格之后,可以给予一定时间比如,30分钟的拓展学习时间。

当然,用户可以将30分钟的拓展学习时间进行累加,但是每次使用的时候,比如不能最多超过两个小时。奖励的所述娱乐时间可以与另一分级的特定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关联,也可以只关联到另一分级的具体教学资源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教学服务器10建立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与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当教学服务器10收到用户的下载请求之后,如果判断所述请求涉及的教学资源数据为拓展学习级的,首先检索用户的下载历史,确认是否已经下载了与所述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的关联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如果没有下载,首先提示用户先下载录制课程级教学资源数据,用户在完成录制课程级的下载之后,再将拓展学习级的请求提交给第三方用户确认。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发送单元103在向所述第三方用户发送下载请求的待确认信息时,进一步将附加信息一起发送给所述第三方用户参考,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提交下载某教学资源数据请求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率、已经获得批准的人数、已经获得批准的比率,使得第三方用户可以参考这些信息作出决定,是否确认下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方用户设置条件式许可,也就是比如,在一段时间内,或者某个时间点,同意下载或者购买某教学资源数据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和/或该人数比率达到一定比率,就许可下载。对于需要付费的教学资源数据,可以提交预付款,待上述第三方用户设置条件满足要求后,许可生效后,再发生实际付费操作。

对于经过所述第三方用户付费后许可下载的教学资源数据,所述用户终端20可以记录所述下载的教学资源数据的使用信息,并将所述使用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反馈给所述第三方用户。

在一个示例中,不但跟踪或者记录付费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跟踪和记录所有学习资料的学习情况,这种跟踪或记录通过用户终端20的功能单元即可实现。所述使用信息主要是学习的时间、次数、学习效果或结果(比如涉及测试题的测试结果、涉及语音问答的语音记录、文字记录等)等方面的信息。当第三方用户获得学习信息之后,如果发现付费记载的信息从未进行学习,第三方用户可以发送删除信息,也就是说,对于经过付费许可下载的拓展学习级教学资源数据,如果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进行学习,所述第三方用户可以提交退费请求,教学服务器10在从所述教学终端20获得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被删除的确认信息之后,完成退费。在一个示例中,对于下载请求没有被批准的,返回没有被批准的原因,以及,进一步的,可以包括被批准或未被批准的比率等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终端20还可用于接收用户的上传指令,并根据上传指令将教学资源数据的学习记录上传至教学服务器10,并由教学服务器10将学习记录转发给第三方用户。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示例中,录制课程级的教学资源数据可以是由用户使用用户终端20的课程录制单元201自主录制形成的。所述课程录制单元201可以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声音、画面和操作动作进行录制并存储在用户终端20,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录制课程级的教学资源数据。当生成这样的教学资源数据之后,将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属性信息上传至教学服务器10存储,并与教师用户录制的同样名称的教学资源数据建立关联关系,以标记所述针对同一教学过程形成的不同的教学资源数据之间的关系。当用户请求下载这样的教学资源数据时,学习平台首先提示用户的用户终端20上已经有了个性化的同样的教学资源数据是否还需要下载公共的教学资源数据,这时用户可以进行选择。如果用户选择本地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数据,就将这样的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三方用户,由第三方用户进行确认,如果第三方用户许可之后,用户可以使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数据进行学习。所述课程录制单元201包括用户终端20以及与用户终端20连接的各种多媒体课堂录制设备。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旨在使得本发明的精神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概括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