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导码的配置、识别方法及基站、终端、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3309发布日期:2019-01-05 10:08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前导码的配置、识别方法及基站、终端、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导码的配置、识别方法及基站、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中,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的服务小区可以支持多波束(beam)操作,每个波束都能接入ue。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lock)的信号质量,确定要接入的波束,进而可以基于相应系统消息中指示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选择要进行随机接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prach)资源及前导码(preamble)序列,并在所选择的prach资源上发送所选择的前导码序列。基站基于ue所用的prach资源及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可以确定ue所接入的波束,进而向ue传输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ue选择要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序列时,需要先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识别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由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中ue的服务小区是单波束操作,故无法采用与lte中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相同的信息内容来指示5g中ue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但是在5g中基站如何指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目前尚未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5g中基站如何向ue指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使得ue可以识别可用的前导码序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导码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终端配置前导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前导码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时,基于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包括: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子集的个数及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包括: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包括: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以及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总数信息,或者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与非竞争前导码的比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配置单元,适于为终端配置前导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发送单元,适于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适于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第一识别单元,适于当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时,基于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识别单元,适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识别单元,适于基于所述子集的个数及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第一识别单元,适于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第一识别单元,适于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以及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总数信息,或者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与非竞争前导码的比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前导码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前导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进而可以基于该前导码配置信息确定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基于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以及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确定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另一种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最终基于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识别出终端要接入的波束所对应的前导码的序列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lte系统中前导码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前导码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前导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前导码的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前导码的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前导码的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中,ue在完成小区搜索后,取得了下行同步,由此可以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之后,ue还需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小区建立上行同步之后,才能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其中,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步就是ue要通过prach发送前导码给基站。

在lte中,每个小区有64个可用的前导码序列,可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和非竞争随机接入。ue会选择其中一个(或由基站指定)在prach上传输。

参照图1,在lte中,基站可以通过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向ue指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其中,n1表示小区可用的竞争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简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n2表示小区可用的非竞争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简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其中,n2=(64-n1)。

由于lte中,ue的服务小区是单波束操作,故无法采用与lte中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相同的信息内容来指示5g中ue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但是在5g中基站如何指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目前尚未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码配置方法,由于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进而可以基于该前导码配置信息确定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基于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以及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确定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另一种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最终基于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识别出终端要接入的波束所对应的前导码的序列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码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为终端配置前导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

在具体实施中,终端向基站发送前导码序列前,基站可以先为该终端配置前导码配置信息,进而终端可以从基站配置的前导码配置信息中识别出要接入的波束所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并从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发送至基站,以继续后续随机接入过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可以为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也可以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为了更加方便、清楚地描述,采用第一前导码进行统一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以下实施例中第一前导码替换为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也可以替换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小区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划分为多个子集,具体如何设置每个子集不作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子集中可用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也就是每个子集中仅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前导码配置信息可以确定每个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并可以确定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所述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为所有波束共有。其中,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作限制。

比如,基站可以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共4个,每个子集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均为16个。由于小区可用前导码序列的总数n通常是固定的,因此,小区可用前导码序列的总数n与所有子集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总数(16*4)的差值,即n-16*4为小区可用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每个子集中也可以同时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及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指示每个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终端基于小区可用前导码序列的总数n,以及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和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即可获知每个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

比如,小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为128个,当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为4个,分别为子集1至子集4,其中,子集1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5个,子集2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4个,子集3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4个,子集4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5个,则子集1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128/4-5=27个,子集2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128/4-4=28个,子集3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128/4-4=28个,子集4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128/4-5=27个。

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基站除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外,还应指示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

以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为例,假设小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为128个,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中包含以下指示信息: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为4个,分别为子集1至子集4,子集1至子集4中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的数量分别为32、16、32及48个,子集1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5个,子集2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4个,子集3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4个,子集4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5个。

基于上述前导码配置信息,终端可以获知子集1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32-5=27个,子集2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16-4=12个,子集3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32-4=28个,子集4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48-5=43个。

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是否相同,可以通过协议预先约定,也可以在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中进行指示,具体终端如何获知每个子集中前导码的数据是否相同,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当每个子集同时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及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基站也可以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终端可以基于上述信息确定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的数量,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步骤22,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具体不作限制。比如,基站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由于lte中,ue的服务小区是单波束操作,故无法ue无法采用与lte中相同的前导码识别方法来识别前导码配置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但是在5g中ue如何识别前导码配置信息中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目前尚未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码识别方法,在接收到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导码配置信息时,可以采用预设的识别方式来识别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

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前导码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判断是否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非争前导码,每个子集中可以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也就是每个子集中仅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基站可以不用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每个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终端基于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即可确定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及非竞争前导码的分布情况。

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基站除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外,还应指示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终端基于上述信息可以确定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及非竞争前导码的分布情况。

关于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关于图2中示出实施例中前导码配置信息的描述进行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2,当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时,基于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且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时,基站可以按照小区级别划分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即将小区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被划分为多个子集,小区可用的前导码序列中除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外,剩余的即为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范围。

终端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在具体实施中,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确定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比如,参照图4,以所述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为n个为例,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个数为x个,子集1至子集x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分别为n1~nx。

假设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为子集2,则终端可以基于子集1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n1,确定子集2中前导码序列的起始索引为n1,基于子集1中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确定子集2中前导码序列的末尾索引为n1+y-1,得到子集2中前导码序列范围为[n1,n1+y-1]。当n1=n2=……=nx=y时,子集2中前导码序列范围为[y,2y-1]。

在具体实施中,当需要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时,终端还应从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内识别出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

具体地,终端可以基于所述子集的个数及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

比如,参照图4,终端可以先基于子集1至子集x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得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总数(n1+n2+……+nx),进而基于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以及所有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n确定所有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n-(n1+n2+……+nx),并从小区可用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得到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范围为[(n1+n2+……+nx),n-1]。当n1=n2=……=nx=y时,子集2中前导码序列范围为[x*y,n-1]。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为非竞争前导码且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终端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内首个前导码序列开始,依次连续确定各个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子集的个数及每个所述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在第一前导码为非竞争前导码且每个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终端识别前导码的方法进行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同时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基站可以按照子集级别划分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即将小区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划分为多个子集,每个子集中可以同时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以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为例,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均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在具体实施中,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进而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最终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比如,参照图5,当所述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为n个,且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个数为x个时,子集1至子集x中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均为n/x。若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为子集x,则终端可以计算得到第1至x-1个子集中前导码的总数为(x-1)n/x,进而确定第x个子集的起始索引为(x-1)n/x,末尾索引为n-1,对应的范围为[(x-1)n/x,n-1]。

当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均相同且均为y时,基于第x个子集的起始索引(x-1)n/x以及第x个子集内竞争前导码的数量y,可以确定第x子集内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x-1)n/x,(x-1)n/x+y-1],即[(x-1)n/x,n-n/x+y-1]。

当第x个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为y时,第x个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n/x-y。基于第x子集内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x-1)n/x,n-n/x+y-1],可以得到第x个子集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为n-n/x+y,末尾索引为n-1,第x个子集内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范围为[n-n/x+y,n-1]。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时,至少一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也可以为0。也就是说,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中,至少一个子集内的前导码序列可以均为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此时可以参照上述每个子集中同时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及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终端识别前导码序列的方法进行识别,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前导码为非竞争前导码时,至少一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也可以为0。也就是说,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中,至少一个子集内的前导码序列可以均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此时可以参照上述每个子集中同时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及非竞争前导码序列时,终端识别前导码序列的方法进行识别,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在每个子集中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先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以及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进而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最终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比如,参照图6,当所述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总数为n个,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个数为x个,子集1至子集x中可用的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分别为n1~nx时,若终端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为子集2时,则可以基于子集1中可用前导码的数量n1确定子集1的起始索引为n1,基于子集2中可用前导码的数量n2,确定子集2的末尾索引为n1+n2-1,由此得到子集2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为[n1,n1+n2-1]。

当子集2内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为y时,基于子集2的前导码序列范围为[n1,n1+n2-1],可以得到子集2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为n1,末尾索引为n1+y-1,子集2内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为[n1,n1+y-1],进而基于子集2内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以及子集2的前导码序列范围,确定子集2内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为n1+y,末尾索引为n1+n2-1,子集2内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为[n1+y,n1+n2-1]。

在具体实施中,在指示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时,基站可以直接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指示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总数信息,也可以指示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与非竞争前导码的比例信息。具体如何指示,不作限制。

具体如何通过将非竞争前导码划分为多个子集来为终端配置前导码,以及终端具体如何识别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可以参照上述通过将竞争前导码划分为多个子集的配置方法以及识别方法进行实施,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导码识别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基站共有8个同步信号块ssblock对应的波束来传输同步信号,小区可用的前导码总数为n=128,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且小区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对应的子集数量为4个。

在一种实施例中,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小区级别划分(如图4所示),每个子集均配置16个的可用竞争前导码,则每个子集的起始索引preamblesubsetindexj=(j-1)*16,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起始索引为16*4,具体每个子集中的可用的前导码索引范围如下:

preamblesubsetindex1:[0,15];

preamblesubsetindex2:[16,31];

preamblesubsetindex3:[32,47];

preamblesubsetindex4:[48,63];

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范围为[64,127]。

在另一种实施中,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小区级别划分,(如图4所示),每个子集配置不同数量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其中,子集1内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12,子集2内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24,子集3内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48,子集4内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16。

以preamblesubsetindexj表示第j个子集的起始索引,numberofra-preamblesj表示第j个子集中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则第j个子集的起始索引为末尾前导码序列索引为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起始索引为末尾前导码序列索引为n-1,由此可以获得每个子集中的可用的前导码索引范围如下:

preamblesubsetindex1:[0,11];

preamblesubsetindex2:[12,35];

preamblesubsetindex3:[36,83];

preamblesubsetindex4:[84,99];

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范围为[100,127]。

在又一实施例中,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以子集级别划分(如图5所示),每个子集包含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和非竞争前导码,每个子集内前导码的总数相同,即各个子集平分小区可用的前导码,由此得到每个子集中可用前导码总数为n/4=128/4=32。

除此之外,基站配置每个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以不同为例,子集1内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12,子集2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24,子集3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28,子集4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为16。

以preamblesubsetindexj表示第j个子集的起始索引,numberofra-preamblesj表示第j个子集中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则第j个子集的起始索引为(j-1)*n/x,末尾前导码序列索引为(j-1)*n/x+numberofra-preamblesj-1,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起始索引为(j-1)*n/x+numberofra-preamblesj,末尾前导码序列索引为j*n/x-1,由此可以获得每个子集中的可用的前导码索引范围如下:

子集1: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0,11],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12,31];

子集2: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32,55],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56,63];

子集3: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64,91],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92,95];

子集4: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96,111],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112,127]。

在另一实施例中,小区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以子集级别划分(如图6所示),每个子集中包含竞争前导码和非竞争前导码,且每个子集内前导码的总数不同。基站在前导码配置信息中配置每个子集内可用的竞争前导码数量与非竞争前导码数量的比例为3:1,其中,子集1内的可用的前导码数量为24,子集2内的可用的前导码数量为24,子集3内的可用的前导码数量为48,子集4内的可用的前导码数量为32。

以preamblesubsetindexj表示第j个子集的起始索引,numberofra-preamblesj表示第j个子集中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则第j个子集的起始竞争前导码索引为末尾竞争前导码索引为再根据总的前导码数量,能够推算出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具体可以获得每个子集中的可用的前导码索引范围如下:

子集1: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0,17],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18,23];

子集2: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24,41],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42,47];

子集3: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48,83],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84,95];

子集4: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96,119],非竞争前导码索引范围[120,127]。

在具体实施中,无论采用上述何种实施例中的方案,终端识别接入波束对应子集内的前导码序列后,当需要进行竞争随机接入时,可以从识别出的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内,选取一个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并发送至基站。

当需要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时,可以从识别出的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内,选取一个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并发送至基站。当然,在需要进行非竞争随机接入时,基站也可以从识别出的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内指定终端使用某一前导码序列,来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导码识别方法,基于前导码配置信息,采用相应的识别方式识别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可以更好地满足5g中随机接入过程的需要。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描述的步骤,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中方法对应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70,所述基站70可以包括:配置单元71以及发送单元72。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71,适于为终端配置前导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

所述发送单元72,适于将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71为所述终端配置的前导码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80,所述终端8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1以及第一识别单元82。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81,适于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包括:可用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各个波束对应的所述子集的标识信息以及每个所述子集中所述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或非竞争前导码;

所述第一识别单元82,适于当接收到前导码配置信息时,基于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采用预设的前导码识别方式,识别终端预先确定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序列范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均为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识别单元,适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80还包括:第二识别单元(未示出),适于基于所述子集的个数及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并从所述终端可用的前导码序列范围末尾倒序识别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范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集的前导码序列包括:所述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以及所述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序列。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第一识别单元82,适于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码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为竞争前导码;所述第一识别单元82,适于基于每个所述子集中所有可用的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以及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对应的子集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序列的数量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数量信息,并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末尾倒序识别可用的非竞争前导码的序列范围,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基于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以及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非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确定所述终端的接入波束对应的子集的中竞争前导码的起始索引及末尾索引。

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数量信息为: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第一前导码的总数信息,或者每个所述子集中可用的竞争前导码与非竞争前导码的比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前导码的配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前导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光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及终端的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可以分别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导码的配置方法及识别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