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549发布日期:2019-01-16 06:2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位跟踪信号(phase-trackingreferencesignal,ptrs)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5g)将支持低频和高频的全频段接入。这里的低频可为频率低于6ghz的载波;所述高频可为频率不低于6ghz的载波。然而,高频的相位噪声问题非常突出。5g专门引入ptrs,用于相位噪声、载波频偏、多普勒偏移的估计和补偿。然而还未限定具体如何进行ptrs发送,以及如何简便发送所述ptrs,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ptrs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如何发送ptrs及如何简便发送ptrs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相位跟踪信号ptrs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中,包括:

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其中,所述l为正整数;所述n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相位跟踪信号ptrs的传输,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中,包括:

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其中,所述l为正整数;所述n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包括:

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

其中,所述m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且不小于所述n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相连,用于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会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首先,ptrs的发送利用现有的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不用专门为ptrs配置天线端口,减少了天线端口的配置个数,简化了发送所述ptrs的第一通信设备的天线端口配置操作,具有ptrs发送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ptrs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ptrs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ptrs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trs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中,包括:

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其中,所述l为正整数;所述n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为基站,则接收所述ptrs的通信设备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ue,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为基站。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ue。这里的基站可为演进型基站(enb),也可以为下一代基站(gn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会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首选选择出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在利用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这里的所述特定参考信号可为已有的参考信号,例如,与信道的解调相关的dmrs、用于信道状况测量的csi-rs及用于信道探测的srs。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参考信号可为现有的任意一种参考信号,例如,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s-rs)等参考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即所述ptrs是不同于所述特定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参考信号,同样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的参考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所述ptrs,提升所述ptrs在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接收状况,方便后续的相位噪声估计、载波频偏估计及多普勒偏移等估计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特定参考信号的传输状况,来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端口为预先定义的一个逻辑概念,所述天线端口与天线单元具有映射关系,例如,一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天线振子;该天线端口还可以包括限定对应于天线振子的天线参数的描述信息。所述天线参数可包括:预编码矩阵等。这里的预编码矩阵可用于对应的天线振子进行波束赋形,一旦天线振子完成了波束赋形之后,则该天线振子发送波束的波束方向等就确定了。

故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用于ptrs的发送,不用专门为ptrs配置对应的天线端口,降低了ptrs发送之前所需的信息处理操作,简化了第一通信设备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具体可包括:

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

其中,所述l为正整数;所述m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且不小于所述n的正整数。故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的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的n个天线端口进行发送,一方面不用专门为ptrs配置对应的天线端口,降低了ptrs发送之前所需的信息处理操作,另一方面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发送ptrs,这样确保了接收所述ptrs的接收质量,可以顺利进行后续相位噪声估计和补偿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传输状况最佳的天线端口,可为信道质量高于阈值的天线端口,可为l个天线端口中信道质量排序最靠前的天线端口,相对于随机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显然可以确保ptrs的传输质量。

显然,本实施例中所述ptrs的发送,不仅具有发送简便的特点,还同时具有传输效果佳的特点。

选择m个传输状况最佳的天线端口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选方式:

可选方式一,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利用所述l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特定参考信号;

发送ptrs的步骤可为步骤s102,具体可包括:

基于所述l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特定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选择信道状况最佳的所述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用于发送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

故在发送所述ptrs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先利用l个天线端口发送特定参考信号;

获取l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特定参考信号的信道状况信息,这里的信道状况信息可是利用l个天线端口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的接收状况确定的,所述接收状况,可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所述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及接收强度等信息。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之后,生成所述信道状况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况信息上报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会根据自身检测的信道状况参数,对l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状况参数进行排序,将排序作为所述信道状况信息上报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总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所述信道状况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所述信道状况信息的具体内容也有多种,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之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信道状况信息,首先筛选出m个信道质量最佳的天线端口,这里的m可为预先设定的静态值,也可以是动态确定的动态值。例如,第一通信设备预先得到一个确定比值c,所述m等于所述c*l,则此时所述m的具体取值动态的决定于所述l。

在不同的场景,所述ptrs的发送需求不一样,当确定出m个天线端口之后,将从这m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进行ptrs的发送。这里的n可为小于或等于所述m的正整数。例如,所述m=4,则所述n的取值可为0、1、2或3。

可选方式二: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3:测量第一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其中,所述l个天线端口对应于第二信道,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具有互易性;

发送ptrs的步骤可为步骤s104,具体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选择信道状况最佳的所述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发送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

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信道是具有一定的互易性的,例如,当前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可以测量用户设备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获得上行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再基于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将与各下行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直接作为下行信道的下行信道状况信息,作为m个传输状况最佳的天线端口的选择依据,来选择m个天线端口。

再比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用户设备,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基站发送的dmrs等特定参考信号确定出下行信道的信道状况之后,在进行上行ptrs的发送时,可以基于下行信道与上行信道的互易性,直接基于下行信道的信道状况信息,选择出m个传输状况较佳的天线端口,并最终从m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上行ptrs。所述上行ptrs为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ptrs,在一些场景中所述ptrs还包括下行ptrs,所述下行ptrs为基站发送用户设备的ptrs。

针对不同的传输场景,所述ptrs的发送不同,以下提供几种可选方式:

第一种:

所述ptrs的发送,可包括:

针对单发送面板的单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场景,利用所述m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同时发送所述ptrs。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使用同样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ptrs,这样的话,第二通信设备就会从m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天线振子上接收到所述ptrs,增加了空间分集,增加了第二通信设备的接收质量。

在一个发送面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天线振子。针对单发送面板为一个用户设备提供多输入和多输出的传输场景,则直接利用m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ptrs。在本实施例场景中由于一个时刻,一个发送面板用于一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则每一个所述发送面板独立波束赋形。一个发送面板赋形之后发送的1个或多个波束,不与其他发送面板共同形成一个波束。

第二种:

所述ptrs的发送,可包括:

针对单发送面板的单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场景,利用小于所述m的n个天线端口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同时发送所述ptrs。

在本种方式中为了降低ptrs的复杂度,则可以选择对应用户设备的对应的发送面板通过独立波束赋形,选择少于m个天线端口的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所述ptrs。例如,当所述m=8,所述n可为1至7,优选可为1或2。

第三种:

所述ptrs的发送,还包括:

针对多发送面板的单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且单个发送面板独立波束赋形的传输场景,选择一个发送面板对应的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这种传输场景下,多个发送面板可用于与一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这里的发送面板可为基站的发送面板。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发送面板都采用独立波束赋形,采用独立波束赋形,则两个发送面板发送的波束不会合成一个波束,被用户设备视为一个联合波束所接收。

在这种传输场景,选择这多个发送面板对应的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发送所述ptrs。这里的m等于或小于所述n。若选择m时,以采用最大空间分集提升ptrs在第二通信设备的接收质量。在一些场景下,也可以采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第四种:

所述ptrs的发送,还包括:

针对多发送面板的单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且多个发送面板联合波束赋形的传输场景,选择联合波束赋形的多个发送面板对应的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用户设备同时对应于多个发送面板,且这些发送面板是联合波束赋形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送面板的联合波束赋形,可为:多个发送面板使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中的不同部分进行波束赋形。所述独立波束赋形可为:不同发送面板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波束赋形。

在本实施例中联合波束赋形,多个发送面板形成的波束会通过一定的相位处理,形成一个波束发送到第二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是一个由多个发送面板共同发送的联合波束。

可选地,在发送ptrs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指示信令,其中,所述指示信令,用于向接收所述ptrs的第二通信设备显性和/或隐性指示所述特定参考信号和所述ptrs的关联关系;

所述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包括: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可选地,如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送ptrs之前,先通过所述指示信令的发送,告知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和ptrs发送的关联关系,然后方便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所述关联关系接收所述ptrs,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也会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发送所述ptrs,以确保第二通信设备对所述ptrs的成功接收。

所述特定参考信号与所述ptrs的关联关系体现在:发送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可为发送所述特定参考信号中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性指示可为:直接在所述指示信令中携带有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明确指示了所述关联关系。

在所述隐性指示可为:所述关联关系与所述指示信令中的某些特定字段的内容具有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是预先被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所共知的。若第一通信设备确定了发送的特定参考信号与ptrs发送的关联关系之后,可以通过指示信令中携带其他内容的特定字段隐性的告知第二通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显性指示和隐性指示两种方式。例如,关联关系中的一部分通过指示信令显性指示,另一部分通过指示信令及对应关系进行隐性指示。

例如,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时,所述指示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mac控制单元、下行控制信息dci及用户设备下行授权调度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rrc信令,macce、dci及各种下行控制信道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向终端指示所述关联关系。

再例如,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用户设备时,所述指示信令为上行控制信息。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用户设备时,则所述指示信令可为uci等向基站指示所述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开销,会直接基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公知的预设选择策略,选择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这样就不用进行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发送ptrs天线端口的协商了。具体如,所述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包括:

根据预设选择策略,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例如,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选择策略,可为预先被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所公知的,例如,所述预设选择策略可为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预先协商的,或基于核心网网元配置确定的。这样在具体进行ptrs发送时,不再另行指示关联关系,而是基于预设选择策略从m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进行ptrs的发送。在具体实现时,第二通信设备也是基于所述预设选择策略,确定出接收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从而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接收所述ptrs。

例如,所述根据预设选择策略,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包括:

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天线端口号较小或较大的所述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可选地,例如,从传输质量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天线端口号较小或较大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例如,对第一次筛选出的l或m个天线端口,基于天线端口号进行排序,例如,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在完成排序之后,基于排序从中选择出n个天线端口号较小的天线端口进行发送,或选择天线端口号较大的n个天线端口进行所述ptrs的发送。基于天线端口号的选择n个天线端口的ptrs发送,同时是在n小于m或l时进行的。若n等于m或l,则不用进行天线端口号的排序,直接利用m或l个天线端口作为ptrs的天线端口,将所述ptrs映射到这m或l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天线振子上进行发送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选择策略,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还可包括:

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以轮询方式选择所述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这里的轮询可为,第一次发送所述ptrs选择l个天线端口中的第0至第n-1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下一次则选择l个天线端口中的第n-1至第0或第0至第n-1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后续的发送也以此类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选择策略还用于第二通信设备确定接收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会根据预设选择策略确定出接收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并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接收所述ptrs,从而简化ptrs的接收。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预设选择策略,选择n个天线端口,还可包括:

从传输质量最佳的m或所有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在发送所述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发送状况信息高于指定阈值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

进一步地,不同的传输场景对传输质量要求不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包括:

选择传输状况评估值大于当前传输场景的信道状况评估阈值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场景可包括:单发送面板的单用户设备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场景、多发送面板的单用户设备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场景和/或针对多发送面板的单个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场景。

所述传输状况评估值可包括csi或接收功率或接收强度等可以衡量传输信道的传输状况的各种参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状况评估值越大,则表示所述传输状况越好,故选择传输状况评估值大于当前传输场景的信道状况评估阈值的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会对应的基于所述预设选择策略,确定出接收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从而可以从对应的天线端口上接收所述ptrs,从而可以简化所述ptrs的接收和/或解调。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会从m或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天线端口号较小或较大的n个天线端口来接收所述ptrs,或者选择传输状况评估值大于信道状况评估阈值的n个天线端口来接收所述ptrs。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位跟踪信号ptrs的传输,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中,包括:

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其中,所述l为正整数;所述n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

这里的第二通信设备为与前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对应的对端设备。若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则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则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

第一通信设备从l个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接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ptrs,则第二通信设备从l个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ptrs。

可选地,所述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包括:从接收特定参考信号的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n个天线端口接收ptrs;其中,所述m为不大于所述l的正整数且不小于所述n的正整数。

同样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先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出传输状况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再从m个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采用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接收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例如,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天线端口号较小或较大的所述n个天线端口接收所述ptrs;

从所述l个天线端口中以轮询方式选择所述n个天线端口接收所述ptr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可以接收指示信令,确定出所述ptrs的天线端口;所述指示信令可为rrc信令、macce、dci或下行授权调度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时,所述指示信令可为uci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指示信令,并根据所述指示信令,获得显性和/或隐性指示的特定参考信号和ptrs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l个天线端口中选择n个天线端口接收所述ptrs。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110,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20,与所述收发器相连,用于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技术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所述收发器110可对应于具有数据传输的收发天线或收发阵列等。前述的发送面板为所述收发器110的组成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20可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用处理器(ap)、可编程阵列(plc)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基站,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时。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可以组成移动通信系统,通过上述步骤的执行,一方面简便的实现了ptrs的发送,另一方面确保了第二通信设备对所述ptrs的接收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及计算机程序。这里的计算程序可为被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第二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ptrs的传输方法。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为只读存储介质、闪存、移动硬盘、光盘或磁带等各种存储介质,可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具体示例:

示例1:

本示例提出了一种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的将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和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联合调度发送的方法。关键在于:

对于单个或多个发送面板的单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su-mimo)的传输场景,自适应的选择最佳的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与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的联合发送。该传输场景,可包括:发送面板的独立波束赋形和发送面板之间联合赋形。

对于下行:

基站根据信道质量索引(channelqualityindex,cqi),例如,通过终端反馈获得,和/或根据信道互易性而利用上行信道估计值的某些特性,(比如利用上行的srs等已有的参考信号,将获得的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的特征值大小),仅在信道状态信息(比如sinr和/或信道特征值)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上进行s个天线端口的ptrs发送。(1≤m≤最大下行dmrs天线端口数,1≤s≤基站所使用的本地振荡器数量)。这里所指的信道状态信息(sinr和/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可以是比如设置某一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的门限,该门限以上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为最好。这里的本地振荡器数量可为所述基站应用于该传输场景的振荡器的个数。这里的本地遮挡器为第一通信设备中,用于进行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转换的器件,射频信号可为直接在传输信道中传输的无线信号。

以下分别讨论下行每一种传输场景的具体实施细节。

1)针对单发送面板的su-mimo的传输场景:

单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与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联合发送。如果选择m>1,而若基站仅包括1个本地振荡器,则仅需发送一个ptrs,此时为了增加该ptrs的空间分集,可以在m个天线端口的同一时频资源上发ptrs。

2)针对多发送面板的su-mimo的传输场景:

多发送面板独立波束赋形(多个本地振荡器):每个发送面板有一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且与该发送面板上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联合发送。由于每个发送面板可能的支持调制编码方式(mcs)不一样,因此每个发送面板上的m个天线端口可能也不一样。

3)针对多发送面板的su-mimo,发送面板联合赋形(多个本地振荡器)的传输场景:与上述2)中的独立波束赋形类似,但需额外考虑发送面板之间的相位差。

对于上行:

ue根据csi-rs等参考信号计算出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或利用其某些特性,仅在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信号与信号和干扰之和的比(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的发送m个dmrs的天线端口上进行s个天线端口的ptrs发送(其中1≤m≤最大上行dmrs天线端口数,1≤s≤用户终端所使用的本地振荡器数量)。这里所指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可以是比如设置某一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的门限,该门限以上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为最好。所述s的取值等于通信设备所包括的多有本地振荡器的个数,或应用于对应传输场景的本地振荡器的个数。

1)针对单发送面板的su-mimo(一个本地振荡器)的传输场景:

单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与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联合发送(如果选择m>1,而s=1,且在m个天线端口上利用同一时频资源上发ptrs,可以达到空间分集的效果)。

2)针对多发送面板的su-mimo的传输场景:

多发送面板独立波束赋形(多个本地振荡器),每个发送面板至少配置有一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且与该发送面板上的m个发送dmrs等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联合发送。由于每个发送面板可能的支持mcs不一样,因此每个发送面板上的m可能也不一样(因为各发送面板的信道质量可能不一样,因此相应的sinr等的要求也不一样)。

3)针对多发送面板的su-mimo的传输场景,发送面板联合赋形(多个本地振荡器):与上述2)中的独立波束赋形类似,但需额外考虑发送面板之间的相位差。

进行波束赋形时,可包括单个发送面板的独立波束赋形,和多个发送面板的联合波束赋形。

对于下行:

基站根据cqi(通过上行反馈获得)和/或根据信道互易性而利用上行信道估计值的某些特性,仅在信道状态信息(比如sinr)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上进行s个发送ptrs天线端口的传输(其中1≤m≤最大下行dmrs天线端口数,1≤s≤基站所使用的本地振荡器数量)。这里所指的信道状态信息(sinr和/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可以是比如设置某一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的门限,该门限以上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为最好。

1)单发送面板的多用户的多输入输出(mu-mimo)的传输场景:

每个下行ue需对应一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且该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与该ue所对应的发送dmrs等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中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对应。

2)针对多发送面板的mu-mimo的传输场景:

一个发送面板支持一个用户设备,即发送面板的独立波束赋形,该情况与单发送面板的mu-mimo类似。

3)针对多发送面板的mu-mimo的传输场景:

所有发送面板联合传输,即发送面板联合赋形,与独立波束赋形类似,但需额外考虑发送面板之间的相位差,在本示例中通过多个发送面板之间的赋形时需要注意相位差的处理,从而可以将不同传输面板在同一时间发送的使用的同一频率资源的波束合成一个联合波束,被ue接收。

对于上行:

ue根据csi-rs等参考信号计算出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或利用其某些特性,仅在信道状态信息(例如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的发送m个dmrs的天线端口上进行s个发送ptrs天线端口的传输(其中1≤m≤最大上行dmrs天线端口数,1≤s≤用户终端所使用的本地振荡器数量)。这里所指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sinr和/或信道特征值等)最好,可以是比如设置某一sinr或信道特征值等的门限,该门限以上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为最好。

1)假设每个用户一个本地振荡器,与之相关联的一个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与分配给每个用户的正交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中的m个最好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进行传输。

例如:假设总共有l个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其中最好的m个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已经根据基站或用户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从l个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中选择出(1≤m≤l),并且,假设用户终端仅有1个本地振荡器,因此仅需要1个传输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则一种可能的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和传输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联合设计表/编码表如下所示:

例1:

1个ptrs使用dmrs等发送特定参考信号传输质量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同时发送。通常1个本地振荡器对应于1个ptrs天线端口。

在本例中1个ptrs对应于1个ptrs天线端口,该ptrs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参数,采用传输发送dmrs的最佳的m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参数一致。

显然,在上述表格中,1个ptrs天线端口对应于m个dmrs天线端口,该1个ptrs天线端口会使用m个dmrs天线端口发送所述ptrs。

例2:

1个ptrs的天线端口仅与1个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相关联发送,这里以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0为例(注,也可以是其它的传输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

在本例中,1个ptrs天线端口仅对应于1个dmrs天线端口,则显然在发送ptrs时仅会利用1个dmrs的天线端口进行发送。

例3:

1个ptrs的天线端口仅与q(2≤q≤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相关联发送,这里以q=2为,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0和1为例(注,也可以是其它的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

在本例中,1个ptrs天线端口对应于2个dmrs天线端口,则发送ptrs时会利用2个dmrs天线端口进行发送。

下行通过rrc信令和/或macce和/或dci和/或uegrant等下行信令,显性和/或隐性和/或显性加隐性的方式通知用户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和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关联方式。

上行通过uci等上行信令,显性和/或隐性和/或显性加隐性的方式通知基站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和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关联方式。

关联方式,实质上是指示dmrs等发送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与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固定以由小到大的顺序(即在所有的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中,以天线端口0,1,2,….m-1固定对应所述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即在所有的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中,以天线端口m-1,m-2,m-3,…,0固定对应所述最好的m个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放置在所有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中(或其它固定的方式),在进行ptrs发送时,即基站或用户设备可以在固定的发送dmrs天线端口位置去寻找/读取所需的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参数即可,就不用利用信令进行指示了,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信令指示的开销。

下行发送csi-rs的天线端口与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以及上行发送srs的天线端口与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与前述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与发送pt-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类似。

在不同的传输场景都设置有最优门限,方便根据具体的传输场景选择合适的门限(对应于前述的阈值),从而选择合适的天线端口进行ptrs的发送,以确保ptrs的传输质量。

为了降低实现复杂度或开销,可以将上述要点1或要点2中的m(1≤m≤最大下行或上行dmrs天线端口数)设置为固定的某一数值,比如1或2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