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343阅读:6569来源:国知局
骨传导扬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减小外漏音的双振动片骨传导扬声器。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通过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吵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骨传导扬声器正是基于骨传导的声音传导方式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电声转换器件,由于骨传导声音清晰,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还不会损伤人们的耳膜,因此骨传导扬声器在耳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骨传导扬声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谐振峰,振动的同时会和与骨传导扬声器连接的壳体部件产生共振,而包围骨传导扬声器壳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腔体,封闭腔体面积相对骨传导扬声器更大,会把振动放大,而放大的振动与空气产生共振,会产生漏音,这样就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比如在听音乐时周围的人也能听到,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或者在接听电话时,周围的人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无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体验的可减小外漏音的双振动片骨传导扬声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及固定安装在外壳中的u型铁,所述u型铁内设置有一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音圈,所述连接架的上部中心设置有一通孔柱体,所述通孔柱体上穿设固定安装有第一振动片和第二振动片,且所述第二振动片与外壳之间形成一封闭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动片和第二振动片之间还设置有一隔音片,所述通孔柱体从下向上依次穿过第一振动片的中心孔、隔音片的中心孔和第二振动片的中心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柱体的侧面设置有卡槽,当通孔柱体穿过第二振动片中心孔后,铆钉对应卡置于所述卡槽中可将第二振动片与所述连接架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音圈对应固定在所述定位槽中,且所述音圈的音圈线对应从通孔柱体中依次穿过第一振动片的中心孔、隔音片的中心孔和第二振动片的中心孔。

优选地,所述u型铁内还固定有一磁铁,该磁铁上设置有一华司,且所述磁铁及华司均位于所述音圈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振动片上设置有若干热熔柱,且所述第二振动片通过所述热熔柱与所述外壳热熔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振动片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固定在外壳中。

本发明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采用了两片振动片,减少了共振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漏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佩戴时的减少了震动感,使得佩戴更加舒适,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骨传导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骨传导扬声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骨传导扬声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标识说明:u型铁10、磁铁20、华司30、音圈40、音圈线41、连接架50、柱体51、卡槽511、铆钉52、第一振动片60、隔音片70、第二振动片80、热熔柱81、外壳90、填充层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小外漏音的双振动片骨传导扬声器,其主要包括有磁路部分、第一振动片组合机构和第二振动片。其中通过磁路部分最外围的定位槽可将第一振动片组合机构以激光点焊的方式固定住,之后再将第二振动片粘接在第一振动片组合机构的顶端。

磁路部分包括u型铁10、磁铁20和华司30,并由这三部分形成一个闭回路的磁体。其中u型铁10安装在外壳90中,u型铁10的中心有个固定槽,磁铁20位于u型铁10中心的固定槽中,而华司30对应粘接在磁铁20上,从而使u型铁10、磁铁20和华司30形成—个闭回路的磁体。

第一振动片组合机构包括音圈40、连接架50、第一振动片60和隔音片70。其中连接架50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音圈40的上部分对应位于所述定位槽中,并通过胶水粘接固定,音圈40的下部分对应位于u型铁10内,且其底部不与u型铁10接触,而华司30和磁铁20位于音圈40内。

连接架50的上部中心设置有一个通孔柱体51,通孔柱体51上从下向上依次穿设固定安装有第一振动片60、隔音片70和第二振动片80,其中通孔柱体51的上端凸出于第二振动片80的中心孔,而且在凸出的通孔柱体51侧面设置有卡槽511(见图3),当通孔柱体51穿过第二振动片80中心孔后,通过铆钉52对应卡置于所述卡槽511中可实现将第一振动片60、隔音片70和第二振动片80与所述连接架50固定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音圈40的上端部分音圈线41可以对应从通孔柱体51的中心通孔穿过,并可以依次穿过第一振动片60的中心孔、隔音片70的中心孔和第二振动片80的中心孔。连接到具体的外部设备。

第一振动片60的中心孔对应穿到通孔柱体51中,并用胶水将第一振动片60夹紧固定。第二振动片80由五金材质或者塑胶材质制作,并局部挖空,可根据需要做各种形状,内部挖空区域也可以做各种形状,其中心孔对应穿在通孔柱体51中,可通过铆钉52固定。

以上对本发明骨传导扬声器结构原理进行的描述,下面将其根据具体生产出的不同产品分别结合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4、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片80上设置有若干热熔柱81,通过所述热熔柱81与所述外壳90热熔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在第二振动片80与外壳9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

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片尽可能的挖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挖空第二振动片的不同位置及面积。减少共振和减少外漏音。而由于第二振动片与外壳之间热熔形成一个整体,且形成封闭腔体,因此第二传振片客观上减少了整个骨传导扬声器与外壳的接触面积,对应也减少了骨传导的外漏音。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片80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固定在外壳90中,其对应在第二振动片80于外壳90之间形成一个填充层91,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在第二振动片80与外壳9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

同样地,第二振动片尽可能的挖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挖空第二振动片的不同位置及面积。减少共振和减少外漏音。而由于第二振动片与外壳之间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封闭腔体,因此第二传振片客观上减少了整个骨传导扬声器与外壳的接触面积,对应也减少了骨传导的外漏音。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双振动片结构,且将两个振动片的中间部分尽量挖空,且在第二振动片与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体,使第二传振片与外壳尽量小面积的局部连接,减少了第二振动片本身的有可能的共振面积,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振动,减少外漏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