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174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闹钟可以说是现有移动终端必备的功能,不仅能用来提醒用户起床,还能用于日程及备忘录提醒。大多数移动终端中的闹钟是设置为单一的铃声提醒模式或者铃声与振动的结合提醒模式,无法自主切换,单调且容易使用户厌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移动终端设置有闹钟专用铃声库,使闹钟第一次响铃时,使用铃声库内的第一铃声,第二次响铃时,使用铃声库内的第二铃声,往后依次类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闹钟提醒模式单一的问题,但仍然未摆脱传统闹钟模式的束缚,闹钟提醒模式仍然限定于铃声提醒模式及铃声与振动的结合提醒模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闹钟提醒模式较为单一,被限定于铃声提醒模式及铃声与振动的结合提醒模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包括:

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所述的操作指令包括:关闭及延迟;

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包括:穿戴设备提醒模式、第二移动终端短信提醒模式及第二移动终端来电提醒模式;

所述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之前还包括步骤:

预先设置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或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及闹钟启动其他应用的权限。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还包括:

预先设置第三闹钟模式,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之后还包括步骤:

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

进一步地,所述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之后还包括步骤:

若闹钟被延迟且达到第三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三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该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所述的操作指令包括:关闭及延迟;

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或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及闹钟启动其他应用的权限;

所述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包括:穿戴设备提醒模式、第二移动终端短信提醒模式及第二移动终端来电提醒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第三闹钟模式,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

若闹钟被延迟且达到第三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三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该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本发明使得闹钟提醒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移动终端的响铃模式及响铃并振动模式,而是拓展至可使用其他设备辅助提醒的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并且由于先后两次使用不同的闹钟提醒模式,解决了用户长时间使用单一模式易产生厌烦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0、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穿戴设备提醒模式、第二移动终端短信提醒模式及第二移动终端来电提醒模式。

所述穿戴设备提醒模式是指:移动终端通过连接并在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发送信号至穿戴设备,而后穿戴设备通过振动、响铃、微电刺激、亮光、闪光或晃动等方式提醒用户的提醒模式。所述穿戴设备可以具有一固定结构,用于当电子设备处于固定状态时能够维持该设备和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表带、项圈等。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是指具有腕带式结构的检测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项圈等等。对应的,所述腕带式结构所对应的身体部位可以是指用户的手腕、脖颈、脚腕等身体部位。

而在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设备内可具有至少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心率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可检测用户是否仍处于睡眠状态,所述重力传感器可检测用户是否有起床动作等,然后穿戴设备可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移动终端。而移动终端可在接收检测结果后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比如,设定有一用于提醒用户起床的闹钟,当移动终端通过穿戴设备提醒用户起床后,穿戴设备将检测用户是否仍处于睡眠状态,还是已醒但未起床,还是正在起床,然后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用户正在起床状态时,可自行关闭闹钟,以免打扰用户,使用户厌烦。

第二移动终端短信提醒模式,是指在达到闹钟提醒条件时,移动终端发送短信至另一移动终端即第二移动终端的提醒模式;同理,第二移动终端来电提醒模式,是指在达到闹钟提醒条件时,移动终端拨打电话至另一移动终端即第二移动终端的提醒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都需要闹钟具有相应的权限,比如连接穿戴设备的权限、自动发送短信的权限及自动拨打电话的权限。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的连接可以是提前人为连接好的,也可以是在达到闹铃提醒条件前一定时间(提前1分钟或30秒等)或者在达到闹铃提醒条件时由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穿戴设备的。当然,优选方案为后者,相较于提前人为连接,自动连接的方案更为节省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电量及运行资源,而且更为方便,免去了用户自行连接的麻烦。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无线或蓝牙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除穿戴设备及第二移动终端外,其他设备还可以是具有叫醒功能的枕头及床等用品,比如具有晃动功能的枕头、能够播放音乐的枕头、能够大幅度或小幅度摇摆的床等,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设备必须具备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功能。

s200、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所述的操作指令包括:关闭及延迟。

s300、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与第二闹钟模式不同,即如果第一闹钟模式采用响铃模式的话,则第二闹钟模式将采用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最佳的方案是第一闹钟模式与第二闹钟模式中至少有一个采用其他设备提醒模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内响铃与振动是闹钟较长采用且一直未有突破的提醒模式,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闹铃必然采用响铃模式、振动模式或响铃并振动模式。因此,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他设备提醒模式突破了现有的技术偏见。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还包括:预先设置第三闹钟模式,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

第三闹钟模式与第二闹钟模式不同是为了相邻的两次闹钟提醒采用不同的模式,也就是说,第三闹钟模式可以采用与第一闹钟模式相同的模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之后还包括步骤: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

所述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之后还包括步骤:若闹钟被延迟且达到第三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三闹钟模式提醒用户。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其中,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0,以及与所述处理器10连接的存储器20;

所述存储器20存储有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该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所述的操作指令包括:关闭及延迟,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或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及闹钟启动其他应用的权限,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所述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包括:穿戴设备提醒模式、第二移动终端短信提醒模式及第二移动终端来电提醒模式,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第三闹钟模式,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三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进一步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再次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关闭闹钟或延迟闹钟,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若闹钟被延迟且达到第三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三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实施例三

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该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程序被处理器10执行时实现所述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预先设置第一闹钟模式及第二闹钟模式,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所述第二闹钟模式为响铃模式、振动模式、响铃并振动模式或其他设备提醒模式,且所述第一闹钟模式不同于第二闹钟模式;当闹钟达到提醒条件时,根据所预设的第一闹钟模式提醒用户,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若所接收操作指令为延迟或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操作指令,且闹钟达到第二次提醒条件,则根据所预设的第二闹钟模式提醒用户。使得闹钟提醒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移动终端的响铃模式及响铃并振动模式,而是拓展至可使用其他设备辅助提醒的其他设备提醒模式,并且由于先后两次使用不同的闹钟提醒模式,解决了用户长时间使用单一模式易产生厌烦感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