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2297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音箱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音箱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移动设备可以通过app控制无线音箱中播放的音乐。

目前,播放器软件能够实现用户睡眠之后自动关闭,其实现方法如下:用户自己设定倒计时播放时间,当达到倒计时的播放时间后,播放器停止播放当前音乐。然而,采用倒计时停止播放音乐的方式,应用于用户睡眠的场景并不是特别合适,一方面,用户很难准确的估计自己的入睡时间,如果设定时间太短,可能在用户完全入睡之前,播放器已经停止播放音乐,此时,用户还要再次找到相应的列表项目进行播放;另一方面,如果设定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影响用户入睡的情况,不具人性化设计。

现有技术中,文献cn106028223a提出了智能音箱的控制方法,通过智能音箱输出预设提醒声音;所述智能音箱判断在预设第一时间内是否接收到响应所述预设提醒声音的回复声音;如果在预设第一时间内接收到响应所述预设提醒声音的回复声音,则判定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所述智能音箱继续播放当前音乐;如果在预设第一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响应所述预设提醒声音的回复声音,则判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关闭所述智能音箱。上述方法能够判断出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以控制智能音箱的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且个性化的睡眠模式。

然而,上述方法也存在许多缺陷,首先,这种单纯依据语音指令控制音箱关闭的方式并未考虑到用户的实际生活需求,例如,用户在白天或者通常精神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并不会由于休息而关闭音箱,此时如果反复提醒用户并要求用户反馈没有进入睡眠状态的语音指令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在没有接到反馈信息情况下立即关闭音箱的方法会导致用户使用环境立即安静下来,从而影响用户正常进入睡眠状态,也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更不人性化。

综合以上分析,现有技术当中并未提出一种智能音箱主动检测并识别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进而实现音箱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用户手持终端与所述智能音箱的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物钟信息;所述生物钟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用户的睡眠时间与睡眠时长;

s2,根据所述生物钟信息及当前时间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6;

s3,向所述用户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5;

s4,识别所述反馈信息的内容,如果为睡眠,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为继续播放,则进入步骤s6;如果无法正确识别,则则进入步骤s5;

s5,基于所述用户设定的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将当前音量下调一档,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不为零音量,则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所述步骤s2;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为零音量,则判定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关闭所述智能音箱;

s6,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并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所述步骤s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经过一个或多个预定时长的延时后,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所述提示信息为继续播放,则记录所述用户反馈所述提示信息的时间,并将所述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

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同时监测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是否为用户设定的音量,如果是,则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

如果否,则将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值设置为所述用户设定的音量值,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发出语音控制指令,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关闭智能音箱,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睡眠指令,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同时将发出所述睡眠指令的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5中所述预定时长为在特定的时间长度范围内的任意值,每次循环的所述预定时长为不同值。

本发明首先基于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睡眠时间,并仅仅在睡眠时间内主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外被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了判断次数,提高了语音提示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在用户未反馈或者未正确反馈语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正在进入睡眠,此时逐渐降低音箱的音量,以不断调整适应用户入睡过程中对环境声音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用户进入睡眠,是一种人性化的改进。最后,为了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本发明设置了特定时间范围内的随机时长,从而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音箱,所述智能音箱与用户手持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音箱包括如下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物钟信息;所述生物钟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用户的睡眠时间与睡眠时长;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钟信息及当前时间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时间,如果是,则执行第二判断模块,如果否,则执行第二执行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如果是,则执行第三判断模块,如果否,则执行第一执行模块;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反馈信息的内容,如果为睡眠,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为继续播放,则执行第二执行模块;如果无法正确识别,则执行第一执行模块;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定的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将当前音量下调一档,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不为零音量,则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执行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为零音量,则判定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关闭所述智能音箱;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并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执行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经过一个或多个预定时长的延时后,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所述提示信息为继续播放,则记录所述用户反馈所述提示信息的时间,并将所述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具体包括:

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同时监测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是否为用户设定的音量,如果是,则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

如果否,则将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值设置为所述用户设定的音量值,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发出语音控制指令,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关闭智能音箱,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睡眠指令,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同时将发出所述睡眠指令的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执行模块中所述预定时长为在特定的时间长度范围内的任意值,每次循环的所述预定时长为不同值。

本发明首先基于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睡眠时间,并仅仅在睡眠时间内主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外被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了判断次数,提高了语音提示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在用户未反馈或者未正确反馈语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正在进入睡眠,此时逐渐降低音箱的音量,以不断调整适应用户入睡过程中对环境声音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用户进入睡眠,是一种人性化的改进。最后,为了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本发明设置了特定时间范围内的随机时长,从而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用户手持终端与所述智能音箱的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物钟信息;所述生物钟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用户的睡眠时间与睡眠时长;所述用户手持终端可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所述智能音箱用于接收所述用户手持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并进行播放。例如,用户a是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钟,睡眠时长为8个小时到早上6点钟;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生物钟信息,在用户手持终端与智能音箱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到与该用户对应的生物钟信息。

s2,根据所述生物钟信息及当前时间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时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6;

s3,向所述用户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5;例如,当前时间为晚上11点钟,由于当前时间处于用户a的睡眠时间即晚上10点钟到早上6点钟;则向所述用户a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优选的,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例如,“该休息啦”“您睡觉了吗”等;优选的,所述用户反馈的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

s4,识别所述反馈信息的内容,如果为睡眠,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为继续播放,则进入步骤s6;如果无法正确识别,则则进入步骤s5;例如,用户反馈的语音信息中有睡眠、休息等关键词,则判断为用户要睡觉了,此时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用户反馈的语音信息中有继续、不要停等关键词,则判断为用户不想休息,此时进入步骤s6。

s5,基于所述用户设定的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将当前音量下调一档,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不为零音量,则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所述步骤s2;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为零音量,则判定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关闭所述智能音箱;上述下调音量而不是直接关闭音箱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误操作,即,用户简短的打盹等行为;另一方面则是逐渐适应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因为人体逐渐进入睡眠状态过程往往需要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在此期间突然的安静反而会打扰人体进入真正的睡眠状态;因此,这里采用逐渐降低音量的方法同时兼顾了以上两种实际需求。

s6,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并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所述步骤s2。这种循环检测一方面可以间断的提醒用户尽快休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次判断错误造成的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经过一个或多个预定时长的延时后,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所述提示信息为继续播放,则记录所述用户反馈所述提示信息的时间,并将所述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此时,用户的精神状态较好,更新系统的生物钟信息以提高判断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

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同时监测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是否为用户设定的音量,如果是,则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这种判断是为了维持用户对智能音箱的已设定音量的使用体验。

如果否,则将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值设置为所述用户设定的音量值,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如果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则由于经过前述时间与循环过后,智能音箱的音量可能已经被调小,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用户对智能音箱的正常音量的使用体验,因此,此时需要恢复用户设定的音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发出语音控制指令,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关闭智能音箱,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睡眠指令,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同时将发出所述睡眠指令的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除了前述用户被动接受智能音箱的反馈指令,用户也可以采用这种主动控制音箱的操作,而这种主动的控制指令也反映了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尤其是在晚上的使用场景中;此时,更新该用户对应的生物钟信息同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5中所述预定时长为在特定的时间长度范围内的任意值,每次循环的所述预定时长为不同值。例如,所述特定的时间长度为10分钟,以1分钟为最小单位,第一次循环的预定时长可以为3分钟,第二次循环的预定时长可以为除3分钟以外的1-2、4-10中的任意值,以此类推,在此不做赘述。这种时间长度设置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而且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首先基于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睡眠时间,并仅仅在睡眠时间内主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外被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了判断次数,提高了语音提示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在用户未反馈或者未正确反馈语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正在进入睡眠,此时逐渐降低音箱的音量,以不断调整适应用户入睡过程中对环境声音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用户进入睡眠,是一种人性化的改进。最后,为了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本发明设置了特定时间范围内的随机时长,从而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音箱,所述智能音箱与用户手持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音箱包括如下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物钟信息;所述生物钟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用户的睡眠时间与睡眠时长;所述用户手持终端可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所述智能音箱用于接收所述用户手持终端发送的音频信号并进行播放。例如,用户a是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钟,睡眠时长为8个小时到早上6点钟;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生物钟信息,在用户手持终端与智能音箱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到与该用户对应的生物钟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钟信息及当前时间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时间,如果是,则执行第二判断模块,如果否,则执行第二执行模块;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如果是,则执行第三判断模块,如果否,则执行第一执行模块;例如,当前时间为晚上11点钟,由于当前时间处于用户a的睡眠时间即晚上10点钟到早上6点钟;则向所述用户a发送睡眠提示信息,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反馈所述提示信息;优选的,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例如,“该休息啦”“您睡觉了吗”等;优选的,所述用户反馈的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反馈信息的内容,如果为睡眠,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为继续播放,则执行第二执行模块;如果无法正确识别,则执行第一执行模块;例如,用户反馈的语音信息中有睡眠、休息等关键词,则判断为用户要睡觉了,此时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用户反馈的语音信息中有继续、不要停等关键词,则判断为用户不想休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定的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将当前音量下调一档,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不为零音量,则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执行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下调后的音量值如果为零音量,则判定所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关闭所述智能音箱;上述下调音量而不是直接关闭音箱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误操作,即,用户简短的打盹等行为;另一方面则是逐渐适应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因为人体逐渐进入睡眠状态过程往往需要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在此期间突然的安静反而会打扰人体进入真正的睡眠状态;因此,这里采用逐渐降低音量的方法同时兼顾了以上两种实际需求。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并经过预定时长的延时后返回执行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这种循环检测一方面可以间断的提醒用户尽快休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次判断错误造成的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经过一个或多个预定时长的延时后,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所述提示信息为继续播放,则记录所述用户反馈所述提示信息的时间,并将所述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此时,用户的精神状态较好,更新系统的生物钟信息以提高判断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具体包括:

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同时监测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是否为用户设定的音量,如果是,则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

如果否,则将所述智能音箱的音量值设置为所述用户设定的音量值,维持所述智能音箱的工作状态。如果判定所述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则由于经过前述时间与循环过后,智能音箱的音量可能已经被调小,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用户对智能音箱的正常音量的使用体验,因此,此时需要恢复用户设定的音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用户是否发出语音控制指令,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关闭智能音箱,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如果所述语音控制指令为睡眠指令,则关闭所述智能音箱,同时将发出所述睡眠指令的时间更新到所述生物钟信息中。除了前述用户被动接受智能音箱的反馈指令,用户也可以采用这种主动控制音箱的操作,而这种主动的控制指令也反映了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尤其是在晚上的使用场景中;此时,更新该用户对应的生物钟信息同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执行模块中所述预定时长为在特定的时间长度范围内的任意值,每次循环的所述预定时长为不同值。例如,所述特定的时间长度为10分钟,以1分钟为最小单位,第一次循环的预定时长可以为3分钟,第二次循环的预定时长可以为除3分钟以外的1-2、4-10中的任意值,以此类推,在此不做赘述。这种时间长度设置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而且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首先基于用户的生物钟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睡眠时间,并仅仅在睡眠时间内主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在睡眠时间外被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了判断次数,提高了语音提示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在用户未反馈或者未正确反馈语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正在进入睡眠,此时逐渐降低音箱的音量,以不断调整适应用户入睡过程中对环境声音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用户进入睡眠,是一种人性化的改进。最后,为了避免设置固定的循环检测时长带来的用户反复设置与调整该时长的不便,本发明设置了特定时间范围内的随机时长,从而提高了循环检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生成机器,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的指令创建了用于实现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法。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