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系统及其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034发布日期:2018-11-14 00:5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系统与方法,特别涉及网络管理系统及其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于现有的基于物联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如整合式照明系统或中央空调系统)中,是由控制主机负责管理所有连网装置(如具有连网能力的感测器、风扇或照明装置)的状态。

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循序图。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如管理员)欲于网络管理系统中新增未注册的连网装置14时,用户须先将电子装置12(如笔记本电脑)连接连网装置14(步骤s100),再经由电子装置12输入设定操作(步骤s102)来设定连网装置14(步骤s104)。并且,连网装置14于设定完成后可回传通知至电子装置12(步骤s106)。

于连网装置14设定完成后,用户须接着操作电子装置12来经由网络连接远程的控制主机10(步骤s108),并于建立连接后经由电子装置12输入注册操作(步骤s110)来向控制主机10注册新的连网装置14(步骤s112)。

最后,于注册完成后,控制主机10可与已设定的连网装置14建立连接并对连网装置14进行监控管理(步骤s114)。

于现有的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中,当使用者欲新增未注册的连网装置14时,除了对连网装置14进行设定外,还必须手动向控制主机10注册连网装置14,而使得新增工作费时费力。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可有效缩减未注册的连网装置的新增时间并简化未注册的连网装置的新增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及其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可使连网装置自动向控制主机进行注册。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揭露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程序、连网装置及控制主机。计算机程序用以安装于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产生设定数据,并对外发送设定数据,其中设定数据包括网络识别数据及用户识别数据。连网装置在接收设定数据后依据设定数据产生注册数据,依据网络识别数据连接通讯网络,并经由通讯网络对外发送注册数据,其中注册数据包括用户识别数据、连网装置的装置识别数据及位置识别数据。控制主机连接通讯网络,在接收注册数据后依据用户识别数据确定分类信息,对装置识别数据进行注册以将装置识别数据对应至分类信息及位置识别数据并记录对应关系。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揭露一种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包括连网装置、控制主机及用以安装于电子装置的计算机程序,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电子装置产生设定数据,并发送设定数据至连网装置,其中设定数据包括网络识别数据及用户识别数据;连网装置依据设定数据产生注册数据,其中注册数据包括用户识别数据、连网装置的装置识别数据及位置识别数据;依据网络识别数据连接通讯网络,并经由通讯网络发送注册数据至控制主机;控制主机依据用户识别数据确定分类信息;及,对装置识别数据进行注册以将装置识别数据对应至分类信息及位置识别数据并记录对应关系。

本发明通过令连网装置自动向控制主机进行注册,可有效省却用户的手动注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循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网装置的架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循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监控画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效果,但并非作为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管理系统,所述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用来执行一种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下面简称为注册方法),可令连网装置于设定完成后自动向控制主机进行注册,而可省却使用者的手动注册操作。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网装置的架构图。

本发明的网络管理系统(如云端运算系统、整合式照明控制系统、感测网络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或其他包括多个连网装置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主机2、一个或多个连网装置4及计算机程序300。

计算机程序300(如应用程序或连网装置4的驱动程序)安装于电子装置3(如智能型手机、穿戴式装置、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个人计算机)的存储器32中,并于被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执行后可与网络管理系统的其他装置进行互动以协助电子装置3的用户对欲新增的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电子装置3可包括用以储存数据的存储器32、用以连接通讯网络5的第一连接模块34、用以连接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模块36、用以输出/输入信息的人机接口38(如触控屏幕、喇叭、按键、指示灯或其他输出输入组件)及用以控制电子装置3并电连接上述组件的处理器30。

于一实施例中,存储器32为非暂时性储存媒介,计算机程序300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当处理器30执行前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时,可与连网装置4或控制主机2进行互动来实现本发明的注册方法。

再请参阅图2,各连网装置4(如具有连网能力的智慧感测器、智慧风扇、智能照明装置或其他物联网装置)为网络管理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各连网装置4于完成设定与注册后可经由通讯网络5(如因特网或局域网络)连接远程的控制主机2,并接受控制主机2的监管与控制,或与控制主机2进行数据传输(如上传感测数据、接收风速控制指令或照明控制指令)。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连网装置4可包括第一连接单元402、第二连接单元404、存储单元408及电连接上述单元的处理单元400。第一连接单元402用以连接通讯网络5。第二连接单元404用以连接电子装置3。存储单元408用以储存数据。处理单元400用以控制连网装置4。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的第二连接模块36与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是有线连接模块(如usb连接器/端口、rj45连接器/端口或其他有线连接模块),并通过电缆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的第二连接模块36与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是无线连接模块(如wi-fi传输器、蓝芽传输器、zigbee传输器、音波传输器、红外线传输器或其他无线传输器)。

于一实施例中,通讯网络5可为wi-fi网络、以太网络或因特网或其他具有高速传输特性的通讯网络,电子装置3的第一连接模块34及连网装置4的第一连接单元402为支持前述通讯标准的连接模块。

更进一步地,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可建立与前述通讯网络5不同类型的异质网络,并通过异质网络来连接电子装置3的第二连接模块36。前述异质网络可为wi-fi直连网络、蓝芽网络或zigbee网络或其他具有小传输范围特性的个人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wpan),第二连接模块36与第二连接单元404为支持前述通讯标准的连接模块。

于一实施例中,通讯网络5的传输速度大于前述异质网络的传输速度。更进一步地,前述异质网络的通讯标准不兼容于通讯网络5的通讯标准,即通讯网络5与异质网络是不同类型而无法互连的通讯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于前述实施例中,由于通讯网络5及异质网络为不同类型的通讯网络,电子装置3及连网装置4必须同时设置不同类型的两种网络模块(一种为第一连接模块34及第一连接单元402,另一种为第二连接模块36与第二连接单元404)方可同时连接通讯网络5及异质网络,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若通讯网络5及异质网络为相同类型的通讯网络(如皆为wi-fi网络)时,电子装置3及连网装置4可仅设置单一网络模块。(如仅设置第一连接模块34及第一连接单元402)。

于一实施例中,连网装置4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至处理单元400的感测单元406。感测单元406可为环境感测器(如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焓值计或其他环境感测器),而可感测所在环境的当前的环境状态(如温度、湿度、亮度、焓值或其他感测讯号)。并且,处理单元400可将所感测的环境状态数字化为感测数据,并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将感测数据上传至控制主机2。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单元406是人员侦测器(如摄影机、pir感测器、超音波感测器、热影像仪或其他人员侦测器),可侦测用户是否进入或离开所在环境,并于侦测到用户进入或离开环境时发出/停止发出对应的触发讯号。并且,处理单元400可在收到触发讯号时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通知控制主机2。藉此,连网装置4可于环境无人时自动停止侦测,而可有效节省电力消耗。

于一实施例中,连网装置4用以调整所在环境状态(如温度或亮度)。具体而言,连网装置4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至处理单元400的功能单元410(如风扇或灯具)。处理单元400可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自外部接收控制参数,并依据所收到的控制参数控制功能单元410的运转状态(如风扇转速或照明强度)以调整所在环境的环境状态(如温度或亮度)。

于一实施例中,连网装置4还包括电连接至处理单元400的遥控单元412。遥控单元412是预先与外部的遥控器(图中未示出)配对完成,并可自所述遥控器接收所述控制参数。

又请一并参阅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架构图。于本实施例中,控制主机2可包括接口服务器20、数据库22及服务伺服器24。接口服务器20、数据库22及服务伺服器24分别为独立伺服器,可经由网络(如内部网络或通讯网络5)相互连接,或经由电缆(如以太网电缆、光纤电缆、串行传输线、usb传输线或其他具有数据或讯号传输能力的电缆)相互连接。并且,接口服务器20、数据库22及服务伺服器24可设置于相同或不同地点,不加以限定。

服务伺服器24用以供用户(如管理员)对网络管理系统的多个连网装置4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当用户操作电子装置3来连接服务伺服器24后,服务伺服器24可回传监控仪表板(dashboard)数据至电子装置3来使电子装置3依据监控仪表板数据绘制图形用户界面。接着,用户可经由所绘制的图形用户界面来对服务伺服器24进行操作,以取得连网装置4的运作状态与当前设定,并可变更连网装置4的设定。

于一实施例中,服务伺服器24可包括分析模块240、注册模块242、修改模块244、监控模块246及输出控制模块248。分析模块240用以对连网装置4进行分类并确定对应的分类信息。注册模块242用以依据分类信息对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进行注册。修改模块244用以对已注册的连网装置4的注册数据进行修改。监控模块246用以对已注册的连网装置4进行监视控制。输出控制模块248用以依据用户需求产生输出数据(如图11所示的监控画面),并回传至电子装置3。

值得一提的是,虽于本实施例中,各模块240-248是设置于服务伺服器24中,但不以此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各模块240-248亦可设置于接口服务器20或数据库22。

数据库22用以储存各连网装置4的注册数据。于一实施例中,数据库22可直接设置于接口服务器20或服务伺服器24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即接口服务器20或服务伺服器24同时具有数据库的功能。

接口服务器20用以提供函式库转译功能。具体而言,程序函式库(library)的各个功能指令(method)通常是用来实现低阶或简单的功能(如读取单笔数据、写入单笔数据、输出单笔数据或绘制单一图形等等),当开发者欲开发用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功能的程序时,必须使用(call)大量前述功能指令,而大幅增加程序复杂度与开发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于本实施例中,接口服务器20为应用程序接口(api)服务器,可解析并执行所收到的指令。具体而言,开发者可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api指令,各api指令是用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不同功能。接着,开发者确定可实现各高阶或复杂功能的多个功能指令,并将所确定的多个功能指令对应至各api指令,并记录前述api指令与功能指令间的对应关系。

藉此,开发者于后续编写程序时,可直接使用简洁的api指令来实现高阶或复杂的功能,而不需使用大量且复杂的前述功能指令,而可大幅降低程序复杂度与开发难度。

为使接口服务器20可正确理解前述api指令,于本实施例中,接口服务器20包括解析模块200。解析模块200用以控制接口服务器20在收到各api指令时,依据前述api指令与功能指令间的对应关系对所收到的api指令进行解析,以获得对应此api指令的多个功能指令。接着,接口服务器20或服务伺服器24可执行前述多个功能指令来实现对应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解析模块200、分析模块240、注册模块242、修改模块244、监控模块246及输出控制模块248可为软件模块或硬件电路模块,不加以限定。当前述模块200、240-248为软件模块时,各伺服器20-24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为非暂时性储存媒介并记录有对应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当各伺服器20-24的处理器(图中未示出)执行前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时,可实现对应的模块的功能。

又请同时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循序图。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注册方法可由图1至图5所示网络管理系统来加以实现。本实施例的注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经由第二连接模块36连接欲新增且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

以建立有线连接为例,用户可将缆线(如usb缆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模块36及第二连接单元404。

以建立无线连接为例,用户可操作电子装置3的人机接口38来输入连接操作(如输入配对码或联机密码)来使第二连接模块36与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建立无线连接。更进一步地,电子装置3的第二连接模块36是与连网装置4的第二连接单元404建立前述异质网络的连接。

步骤s202:处理器30产生设定数据,并经由步骤s200中所建立的连接发送设定数据至连网装置4。具体而言,于连接建立后,用户可操作电子装置3的人机接口38来输入设定操作(如输入通讯网络5的联机信息及/或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使处理器30依据设定操作产生对应的设定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设定数据包括网络识别数据。举例来说,于第一连接单元402已连接通讯网络5(以wi-fi网络为例)时,处理器30可直接将当前使用的通讯网络5的连接信息(如通讯网络5的ssid及连接密码)作为前述网络识别数据。于另一例子中,处理器30则可将用户所输入的连接信息做为前述网络识别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设定数据可包括用户识别数据。举例来说,处理器30可将用户所输入的身份信息(如用户的所属公司的名称或代码,或个人识别码)做为前述用户识别数据。于另一例子中,于用户已登入电子装置3的计算机程序300时,处理器30可将用户登入时所使用的身份信息做为前述用户识别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设定数据可包括位置识别数据。举例来说,电子装置3可包括电连接至处理器30的定位装置(图中未示出,如gps定位器或室内定位装置),定位装置感测电子装置3所在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或所在区域),处理器30可将所感测的位置信息作为前述位置识别数据。

步骤s204:连网装置4的处理单元400依据所收到的设定数据进行设定。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0可依据设定数据的网络识别数据、用户识别数据及/或位置识别数据进行初始化设定(如依据网络识别数据设定用于通讯网络5的连接参数(如ssid、连接密码及/或通讯协议),依据用户识别数据设定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及/或依据位置识别数据决定当前时间等等)。

步骤s206:于设定完成后,处理单元400可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基于前述通讯网络5的连接参数连接通讯网络5,并经由通讯网络5连接控制主机2以进行通讯。

步骤s208:处理单元400产生注册数据,并经由通讯网络5将所产生的注册数据发送至控制主机2。

于一实施例中,注册数据包括用户识别数据、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及位置识别数据。具体而言,连网装置4的存储单元408中储存有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如装置标识符(deviceid)、硬件地址(macaddress)或独立标识符(uid),此装置识别数据通常是唯一的。处理单元400是封装所收到的设定数据的用户识别数据及位置识别数据与储存于存储单元408装置识别数据以产生注册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连网装置4可包括电连接处理单元400的定位单元(图中未示出,如gps定位器或室内定位装置),处理单元400可经由定位单元取得所在的位置信息并作为注册数据的位置识别数据。或者,处理单元400可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通过通讯网络5进行定位(如依据所连接的路由器的位置及/或网络延迟来决定所在的位置信息)。

步骤s210:控制主机2经由分析模块240依据所收到的注册数据确定分类信息。具体而言,数据库22中可储存有多个不同的键信息(键信息为数据库中多个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字段),控制主机2是依据注册数据的用户识别数据查询数据库22来确定此用户识别数据所对应的键信息,并将所决定的键信息作为分类信息。

以用户识别数据为用户所属公司的名称或代码为例,数据库22中可记录有多个不同公司的名称或代码(即键信息)。控制主机2是选择与用户识别数据相符的公司的名称或代码(如相同的名称或代码)作为分类信息。

以用户识别数据为用户的个人识别码(如身份证字号或员工编号)为例,数据库22中可记录有多个不同公司的名称或代码(即键信息),并记录有各公司的多个员工的个人识别码。控制主机2是依据用户识别数据决定其所属公司,并将所决定的公司的名称或代码作为分类信息。

步骤s212:控制主机2经由注册模块242依据注册数据及所确定的分类信息对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进行注册。具体而言,控制主机2是将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即注册数据的装置识别数据)对应至所确定的分类信息及注册数据的位置识别数据并将对应关系记录于数据库22以完成注册。

更进一步地,控制主机2是基于所确定的分类信息来关联注册数据的装置识别数据及注册数据的位置识别数据,并将关联后的数据记录于数据库22以完成注册。藉此,本发明可自动进行连网装置4的注册。

步骤s214:控制主机2于注册完成后可经由通讯网络5发送注册完成通知至电子装置3以通知用户连网装置4已完成注册。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2于注册完成后还可经由通讯网络5对注册完成的连网装置4进行监控测试(如发送测试指令并判断连网装置4是否可正确执行测试指令)。

本发明通过令连网装置4自动向控制主机2进行注册,可有效省却用户的手动注册操作。

又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300为用于监控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相较于图6所示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本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步骤s202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于执行计算机程序300后经由人机接口38接受用户的登入操作,依据登入操作产生登入信息(如用户账号及密码),并于登入信息通过验证后自动登入用户账号。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是经由通讯网络5将登入信息传送至控制主机2进行验证,并于控制主机2收到验证通过讯息时登入用户账号。

步骤s32:处理器30于经由人机接口38接受用户的新增连网装置操作后,可取得网络识别数据及对应当前的用户账号的用户识别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可依据用户账号(如员工编号或员工邮件地址)经由通讯网络5向控制主机2查询对应的用户识别数据(如公司名称或代码)。

步骤s34:处理器30依据所取得的网络识别数据及用户识别数据产生设定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还可从存储器32或控制主机2取得默认的运转参数,并将运转参数加入设定数据。藉此,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于初始化后可直接依据运转参数运行,而不需用户手动设定运转参数。

步骤s36:处理器30经由第二连接模块36连接异质网络,并经由异质网络发送所产生的设定数据至连接异质网络的未注册的连网装置4。

藉此,本发明可依据用户身份自动产生对应的设定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身份(如不同的用户账号)来登入计算机程序300,并且,不同身份是分别对应不同权限等级,各用户于登入后仅可执行对应权限等级的操作。

更进一步地,处理器30先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是否具有新增连网装置的权限,并于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具有新增连网装置的权限时才执行步骤s32-s36。并且,当处理器30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不具有新增连网装置的权限时,可经由人机接口38发出通知或发送警告至控制主机2。藉此,本发明可有效阻却无权限的用户新增连网装置4。

又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8,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连网装置4为具有感测功能(如环境感测、人员侦测或监测网络),而可于注册完成后经由感测单元406持续感测感测数据,并可定期传送所感测的感测数据至控制主机2。相较于图6所示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本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于连网装置4注册完成(步骤s212)后还包括用以实现同步功能的以下步骤。

步骤s40:连网装置4的处理单元400经由感测单元406持续或间续地感测连网装置4的当前状态(如功能单元410的运转状态)、所在环境的环境状态(如环境中是否有人、环境温度、湿度或空气质量)或与通讯网络5之间的连接状态(如当前的网络地址、网络质量或连接延迟),并在每次感测后产生对应的一笔感测数据。

步骤s42:处理单元400判断预设的同步条件是否满足。具体而言,用户可预先设定一组或多组同步条件并储存于存储单元408。处理单元400于连网装置4开机运行后,会持续判断是否任一同步条件满足。

若任一同步条件满足,则处理单元400执行步骤s44。否则,处理单元400再次执行步骤s40。

于一实施例中,同步条件可为预设的时间点(如每天上午八点进行同步)、预设的时间区间(如每十小时进行同步)、预设的事件(如在每次动态网络地址变更时进行同步,于存储单元408所储存的感测数据达到预定笔数或存储单元408的可用空间小于预设值时进行同步,或侦测到人员进入/离开时进行同步)。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0可于判断连续的多条感测数据之间的变动幅度大于预设值(如连续的两笔感测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或连续的十笔空气质量之间的最大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判定同步条件满足并进行同步。

相较于每次感测后直接进行同步,本发明于同步条件满足时才对多条感测数据进行同步,可有效降低第一连接单元402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频率,进而节省电力消耗。

于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0亦可在每次感测后直接进行同步。

步骤s44:处理单元400依据累积感测的一笔或多条感测数据产生同步数据。于一实施例中,同步数据包括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藉由将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加入同步数据,本发明可使控制主机2可正确识别各笔同步数据所对应的连网装置4,而不会造成同步错误。

步骤s46:处理单元400经由第一连接单元402通过通讯网络5发送所产生的同步数据至控制主机2。

更进一步地,控制主机2在收到同步数据后可依据同步数据的装置识别数据来将同步数据对应记录于数据库2(如先将同步数据与装置识别数据进行关联,再记录于数据库2)。

步骤s48:处理单元400判断是否结束感测(如用户关闭感测功能或连网装置4被关闭)。

若处理单元400判断结束感测,则结束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否则,处理单元400再次执行步骤s40。

又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9,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网络管理系统还提供修改所有权功能,可修改已注册的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相较于图6所示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本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于连网装置4注册完成(步骤s212)后还包括用以实现修改所有权功能的以下步骤。

步骤s50: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于执行计算机程序300后经由人机接口38接受用户的登入操作,依据登入操作产生登入信息(如用户账号及密码),并于登入信息通过验证后自动登入用户账号。

步骤s52:处理器30于经由人机接口38接受用户的修改所有权操作后可依据修改所有权操作产生对应的修改数据。接着,于产生修改数据后,处理器30经由第一连接模块34发送所产生的修改数据至控制主机2。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修改数据包括新的位置识别数据。具体而言,处理器30可经由定位装置获得当前的位置信息并作为新的位置识别数据。或者,前述修改所有权操作包括选择新位置的操作。处理器30依据前述操作产生新的位置识别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修改所有权操作是选择欲变更所有权的连网装置4,并选择变更所有权后的新用户。前述修改数据包括欲修改的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及新用户的用户识别数据。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先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是否具有修改所有权的权限(如具有管理员权限),并于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具有修改所有权的权限时才接受修改所有权操作并产生修改数据。并且,当处理器30判断当前的用户账号不具修改所有权的权限时,可经由人机接口38发出通知或经由通讯网络5发送警告至控制主机2。藉此,本发明可有效阻却无权限的用户修改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

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30经由第二连接模块36发送所产生的修改数据至欲变更所有权的连网装置4,再由连网装置4经过通讯网络5转传所收到的修改数据至控制主机2。藉此,即使电子装置未连接通讯网络5,亦可对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进行修改。

更进一步地,前述修改所有权操作可不选择欲变更所有权的连网装置4(即发送至连网装置4的修改数据不包括装置识别数据)。连网装置4在收到修改数据后,会自动将自身的装置识别数据加入修改数据再进行转传。通过欲变更所有权的连网装置4自动将装置识别数据加入至修改数据并进行转传,本发明可有效避免用户误选错误的连网装置,而误修改错误的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此外,本发明还可进一步避免无权的使用者(即不具有连网装置4的管理权限的使用者)任意修改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

步骤s54:控制主机2经由分析模块240依据修改数据的新的用户识别数据确定新的分类信息。

步骤s56:控制主机2经由修改模块244依据修改数据及所确定的新的分类信息对欲修改所有权的连网装置4进行所有权修改。具体而言,控制主机2是将连网装置4的装置识别数据(即修改数据的装置识别数据)所对应的分类信息替换为新的分类信息,并将所对应的位置识别数据替换为新的位置识别数据以完成所有权修改。藉此,本发明可有效修改已注册的连网装置4的所有权及设置位置。

又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于本实施例中,网络管理系统还提供监控连网装置功能,可对连网装置4进行监视或控制。相较于图6所示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本实施例的自动注册连网装置的方法于连网装置4注册完成(步骤s212)后还包括用以实现监控连网装置功能的以下步骤。

步骤s60: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于经由人机接口38接受用户的监控操作后可依据监控操作产生对应的监控指令,其中前述监控操作是用来命令控制主机2执行特定的监控功能(如回传所有连网装置4的状态)。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是先经由第一连接模块34连接控制主机2的服务伺服器4。服务伺服器4经由输出控制模块248产生并回传监控仪表板数据至电子装置3。电子装置3的处理器30依据所收到的监控仪表板数据绘制图形用户界面,经由人机接口38显示所绘制图形用户界面,并经由图形用户界面接受前述监控操作。

步骤s62:处理器30经由第一连接模块34发送所产生的监控指令至控制主机2。

于一实施例中,监控指令是api指令,处理器30是经由第一连接模块34及通讯网络5发送监控指令至控制主机2的接口服务器20。

步骤s64:接口服务器20经由解析模块200解析所收到的监控指令以获得用以实现监控功能的函式库的多个功能指令。接着,接口服务器20将多个功能指令发送至服务伺服器24。

步骤s66:服务伺服器24依次执行多个功能指令来实现对应的监控功能。

以监控指令是搜寻符合特定条件(如所有权属于特定用户)的连网装置4为例。服务伺服器24依次执行多个功能指令来搜寻数据库22以获得对应的搜寻结果,再经由输出控制模块248依据搜寻结果产生输出数据。最后,经由通讯网络5回传所产生的输出数据至电子装置3显示。

藉此,本发明可有效地对连网装置4进行监控。

又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监控画面示意图。于本例子中,监控指令是搜寻所有权为“company1”的所有连网装置4。

于本例子中,接口服务器20解析监控指令为多个功能指令。服务伺服器24依次执行多个功能指令来依据搜寻条件(所有权为“company1”的连网装置)搜寻数据库22以获得符合条件的三笔记录(即连网装置device1、连网装置device2及连网装置device3),并可进一步取得三台连网装置的位置识别信息(于本例子中分别为台北、东京与纽约)。

接着,服务伺服器24可依据各连网装置的位置识别信息于地图上分别标记各连网装置device1、device2与device3的设置位置60-62,并绘制用以表示前述三笔记录的表格。

最后,服务伺服器24将标记后的地图及表格作为输出数据传送至电子装置3显示。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符号说明

10…控制主机

12…电子装置

14…连网装置

2…控制主机

20…接口服务器

200…解析模块

22…数据库

24…服务伺服器

240…分析模块

242…注册模块

244…修改模块

246…监控模块

248…输出控制模块

3…电子装置

30…处理器

32…存储器

300…计算机程序

34…第一连接模块

36…第二连接模块

38…人机接口

300…计算机程序

4…连网装置

400…处理单元

402…第一连接单元

404…第二连接单元

406…感测单元

408…存储单元

410…功能单元

412…遥控单元

5…通讯网络

60-62…设置位置

s100-s114…注册步骤

s200-s214…自动注册步骤

s30-s36…设定步骤

s40-s48…感测及同步步骤

s50-s56…修改步骤

s60-s66…监控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