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8912阅读:1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群消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群消息就是发给每个群成员的。现有的群很多用于通知事情,通知事情一般通过在群里面发出消息,采用@所有人方式。目前有个缺点在于:消息发出后,由于群消息滚动很快,很多人并没有看到群消息。消息发出者也不能知道哪些人有收到群消息以及大家收到群消息的时间和顺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解决群消息通知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起客户端获取群成员的群消息公告指令和群消息;

发起客户端转发该群消息到服务器,所述群消息包括有群消息公告指令标记;

服务器判断到所述群消息包含有所述群消息公告指令标记时,转发所述群消息到所有群成员的客户端,在转发到除发起客户端的其他群成员客户端时附带有是否收到标记;

其他群成员客户端收到群消息后,显示群消息,并在判断到具有是否收到标记后在所述群消息处显示待确认功能界面;

其他群成员客户端获取其他群成员的确认收到操作,切换待确认功能界面为收到功能界面,并发送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到服务器;

服务器收转发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到发起客户端,发起客户端按照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改变收到指令对应群成员的标记并对群成员顺序编号,所述群成员的标记包含有收到顺序编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发起客户端获取对群成员的标记的操作指令,发起客户端在所述群成员的标记处显示收到时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发起客户端发送顺序编号和对应的群成员到服务器;

服务器转发顺序编号到对应的群成员客户端;

群成员客户端收到顺序编号后在所述群消息处显示顺序编号。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知人员可以方便实现通知,可以实时知道通知收到情况,而且收到人员可以方便实现信息的确认,发起人员可以看到群成员确认收到的顺序和收到时间,可以获群成员收到群消息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起客户端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非发起客户端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起客户端收到自身消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起客户端收到自身消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非发起客户端收到群消息动态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非发起客户端收到顺序编号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到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获知收到群消息顺序的方法,这个方法运用在多个群成员的客户端上。客户端的界面如图1所示,包含有主界面101,主界面内部包含四个区,为聊天信息显示区102,按键功能区103,消息输入区104和群成员列表区105。聊天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群成员的聊天信息,按键功能区用于提供一些群功能,如设置输入的聊天字体大小,颜色等。消息输入区用于输入群消息,按下enter键可以实现群消息发送到每个群成员。群成员列表区用于显示所有群成员,如图1有三个群成员,头像1,头像2,头像3。本发明首先在按键功能区提供一个群消息公告指令输入按钮113,群成员点击这个按钮可以实现群消息公告指令的触发。这个按钮点击后,可以在消息输入区的背景显示特定颜色(如红色)或者提示字符来提示群成员当前消息是公告消息。

本发明在应用时,首先定义要发起群消息公告的群成员的客户端是发起客户端,群成员点击按钮113,并在消息输入区输入公告消息后发送。发起客户端可以获取群成员的群消息公告指令和群消息。发起客户端转发该群消息到服务器,所述群消息包括有群消息公告指令标记。服务器用于与所有的群成员客户端互联网通信连接,实现群客户端消息的转发和功能控制。

服务器判断到所述群消息包含有所述群消息公告指令标记时,转发所述群消息到所有群成员的客户端,在转发到除发起客户端的其他群成员客户端时附带有是否收到标记;即发起客户端只会收到群消息并不会收到“是否收到标记”。“是否收到标记”是个功能指令,用于给其他客户端指令其收到的群消息是公告群消息并且需要进行是否收到响应。

其他群成员客户端收到群消息后,显示群消息,并在判断到具有是否收到标记后在所述群消息处显示待确认功能界面。如图2所示,这里的群消息处就是具有“是否收到标记”的群消息显示的地方。如图1的发起客户端的头像1的群成员输入的群消息是“下午三点开会”,而后图2的聊天信息显示区102就会显示这条群消息。由于图2的客户端是其他成员客户端,则这个消息周围就会显示待确认功能界面112,即在所述群消息处(群消息显示位置)显示待确认功能界面。在所述群消息在有新消息进来的时候,群消息会在聊天信息显示区102往上滚动显示,则待确认功能界面也会跟随这个群消息往上滚动,保持待确认功能界面显示在所述群消息处。待确认功能界面112是用于给其他群成员在收到群消息后确认该消息收到的操作界面。而发起客户端在收到群消息时,由于不带有“是否收到标记”,则其显示的就是如图3所示,没有待确认功能界面112,避免发起客户端还有确认是否收到的问题。对于是否是自身的客户端,群消息显示的侧可以是不同的,这样更容易区分。如图2是其他群成员收到发起客户端的群消息,可以显示在左侧。而如图3,发起客户端显示自身的群消息,可以显示在右侧。如果群消息显示有头像,则在非自身的群消息的头像可以显示在群消息左侧,自身群消息的头像可以显示在群消息右侧。

其他群成员看到这个群消息后,获知到群消息内容后,可以在待确认功能界面112处进行确认收到操作。其他群成员客户端获取其他群成员的确认收到操作,切换待确认功能界面为收到功能界面,并发送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到服务器。这里的收到指令包含有对应的群消息,以便于服务器对应到相应的群消息处,当前收到时间可以是群成员进行确认收到操作的时间。收到功能界面是与待确认功能界面不同的,用于区分是否已经发送了收到指令。如图2待确认功能界面是显示一个“收到”按钮,则收到功能界面就是就该“收到”按钮隐藏或者设置为灰色不可点击。如头像为2的群成员点击收到按钮的时间是10:52。

服务器收转发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到发起客户端,发起客户端按照收到指令和当前收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改变收到指令对应群成员的标记并对群成员顺序编号,所述群成员的标记包含有收到顺序编号。这里的标记用于标记群成员是否收到群消息,如图4所示,收到群消息后可以在头像处显示一个小的图像,这个图像里面包含有收到的顺序。如头像为2的用户第二个收到,则在其头像的标记115处显示有顺序编号为2的小标记图像,头像为3的显示有顺序编号为1的小标记图像,说明头像为3的群成员第一个收到群消息并确认。从而从发起客户端的群成员列表区105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群成员还未收到。而后对于没有确认收到群消息的其他成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通知,以确保其收到该群消息。这样,群消息发起者只要点击按钮并发送群消息,就可以在群界面上方便地看到哪个群成员没有收到,达到快速通知并且能快速知道通知结果是否被收到的效果,提高群消息通知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待确认功能界面为在所述群消息处周围弹出确认按钮;所述确认收到操作为点击所述确认按钮;所述收到功能界面为隐藏所述确认按钮。这样,只要用户收到后点击按钮就可以实现消息收到确认,提高了效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待确认功能界面为在所述群消息背景处显示动态图片;如显示颜色变化的动态图片等,这样可以提示用户该消息是需要确认的群消息。所述确认收到操作为在所述群消息处滑动,这种方式利用在触屏的掌上设备进行操作,其他群成员看到该群消息,只要滑动该群消息就可以了,避免了按钮不好点击的问题。在滑动收到后,所述收到功能界面为替换动态图片为静态图,如显示一个不变的颜色,群成员就可以知道该消息已经确认收到过了。

为了进一步方便提示用户进行操作,所述动态图片包含有由左向右滑动的箭头;如图5所示。图5左右两侧分别为动态显示的两个图像。可以看到群消息位置处的背景图片里面的箭头由左向右滑动,当然这个滑动是个循环过程,滑动到头后又会从左开始向右再次开始滑动,用户就可以知道该操作是左向右滑动操作,而后所述确认操作的滑动为从左向右滑动。这样大大方便用户在触摸屏上进行收到信息的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发起客户端获取对群成员的标记的操作指令,发起客户端在所述群成员的标记处显示收到时间。当发起客户端的群成员想看到详细的收到时间,可以点击所述群成员的标记处,就可以显示收到时间。如图4所示,发起客户端的群成员点击顺序编号为2的小标记图像,则在这个标记附近就会显示出收到时间的界面125,界面125显示为收到时间10:52。这样发起客户端的群成员可以方便地获知到某个已确认的群成员的收到时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发起客户端发送顺序编号和对应的群成员到服务器;服务器转发顺序编号到对应的群成员客户端;群成员客户端收到顺序编号后在所述群消息处显示顺序编号。如图6所示,是头像显示为2的群成员的显示界面,由于发起客户端会发送顺序编号给服务器,从而头像显示为2的群成员的客户端可以收到顺序为2的顺序编号,而后在群消息的后面可以显示2的小标识122。这样确认收到操作的群成员可以知道自身确认收到的顺序,从而可以提高大家进行确认收到操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消息确认的效率。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群消息公告指令的输入还可以是采用特殊符号进行,如采用$$或者&&等,这个可以进行预先设定,而后发起群消息的用户只要在群消息的前面输入该特殊符号,默认为触发该群消息公告指令。这样可以提高输入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