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337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拍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突出拍照的主体,首先识别出图像中的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并对拍照的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然而,在拍照时,如果前景的亮度不合适,可能导致虚化处理后的图像中主体不突出,比如,如果拍照的主体位于暗光场景下时,会导致成像效果较差,亮度非常低,细节较为模糊,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后,仍不能突出拍照主体,图像处理后的视觉效果较差。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图像处理的视觉效果,采用不同的曝光参数进行拍照获取多帧图像,并对多帧图像进行合成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然而,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合成计算上还是在获取多帧图像的拍照过程中,都需要大量时间,导致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较低。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根据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根据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所述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所述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所述第二前景区域与所述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根据所述景深信息对所述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所述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拍摄模块,用于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所述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所述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所述第二前景区域与所述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信息对所述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所述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申请还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而,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由此,提高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和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三角测距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双摄像头景深获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背景虚化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图片的生成过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等具有双摄像头的硬件设备。该穿戴式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

步骤102,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该景深信息用以确定出图像中的前景区域和后景区域,因此,该景深信息可以为具体精确的数值,也可以是数值范围,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可以获取到能够区分出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的景深信息,控制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同时进行拍照的第一曝光时间可以相对较短,在具体实施设置过程中,该第一曝光时间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摄像头的感光性设定,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越大、摄像头的感光性越强,第一曝光时间可以设置的越短。

其中,在对拍摄的主体聚焦后,在主体所在的焦点区域之前和之后一段人眼容许的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范围为景深。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人眼分辩景深主要是依靠双目视觉分辨景深,这与双摄像头分辨景深的原理一样,主要是依靠如图2所示的三角测距的原理实现的,基于图2中,在实际空间中,画出了成像对象,以及两个摄像头所在位置or和ot,以及两个摄像头的焦平面,焦平面距离两个摄像头所在平面的距离为f,在焦平面位置两各摄像头进行成像,从而得到两张拍摄图像。

其中,p和p’分别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拍摄图像中的位置。其中,p点距离所在拍摄图像的左侧边界的距离为xr,p’点距离所在拍摄图像的左侧边界的距离为xt。or和ot分别为两个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在同一平面,距离为b。

基于三角测距原理,图2中的对象与两个摄像头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z,具有如下关系:

基于此,可以推得其中,d为同一对象在不同拍摄图像中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差。由于b、f为定值,因此,根据d可以确定出对象的距离z。

需要强调的是,上面的公式是基于两个平行的相同摄像头来实施的,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比如在上图两个摄像头计算景深中总有一部分场景不能相交,因此实际的为了景深计算两个摄像头的fov设计会不一样,其中,主摄像头是用来取实际图的主图像的,副摄像头获取的副的图像主要是用来参考计算景深,基于以上分析,副摄像头的fov一般会大于主摄像头,但是即使是这样如图3所示,距离较近的物体依然有可能不同时在两个摄像头获取图像当中,经过调整的计算景深范围的关系如下公式所示:

即可根据调整后的公式,计算主图像的景深范围等。

当然,除了三角测距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计算主图像的景深,比如,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针对同一个场景拍照时,场景中的物体距离摄像头的距离与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成像的位移差、姿势差等成比例关系,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这种比例关系获取上述距离z。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通过主摄像头获取的主图像以及副摄像头获取的副图像,计算出不同点差异的图,这里用视差图表示,这个图上表示的是两张图上相同点的位移差异,但是由于三角定位中的位移差异和z成正比,因此很多时候视差图就直接被用作景深图。

进一步地,在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后,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合成获取合成图像,应当理解的是,合成图像包含的信息与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有关,当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的拍摄视角一样时,合成图像中包含了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拍摄的当前场景图像,合成图像中图像信息更加丰富,当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分别为广角摄像头和长焦摄像头时,合成图像中即包含视野较大的背景信息,又包含了比例较大的拍摄主体的图像信息。

步骤103,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

具体而言,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的方式不同,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种示例:

可获取拍摄的相关参数,以根据拍摄摄像头的公式计算目标区域中焦点区域之外的图像区域的景深信息。

在本示例中,可获取拍摄摄像头的容许弥散圆直径、光圈值、焦距、对焦距离等参数,从而根据公式:第一前景区域景深信息=(光圈值*容许弥散圆直径*对焦距离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容许弥散圆直径*对焦距离)计算出第一前景区域,根据第一前景区域分离出第一前景区域,并根据公式背景区域景深信息=(光圈值*容许弥散圆直径*对焦距离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容许弥散圆直径*对焦距离)计算出合成图像中背景区域景深信息。

第二种示例:

根据双摄像头分别获取的合成图像的景深数据信息确定焦点区域之外的图像区域的景深地图,根据景深地图确定焦点区域之前的第一前景区域和焦点区域之后的背景区域。

具体而言,在本示例中,由于两个摄像头的位置并不相同,因而,两个后置摄像头相对与拍摄的目标对象具有一定的角度差和距离差,因此二者获取的预览图像数据也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举例而言,对于拍摄目标对象上的a点,在摄像头1的预览图像数据中,a点对应的像素点坐标为(30,50),而在摄像头2的预览图像数据中,a点对应的像素点坐标为(30,48),a点在两个预览图像数据中对应的像素点的相位差为50-48=2。

在本示例中,可预先根据实验数据或者摄像头参数建立景深信息与相位差的关系,进而,可根据合成图像中各像素点在两个摄像头获取的预览图像数据中的相位差查找对应的景深信息。

举例来说,对于上述a点对应的相位差2,如果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查询到对应的景深为5米,则目标区域中a点对应的景深信息为5米。由此,可得到合成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即获取焦点区域之外的图像区域的景深地图。

进而,在得到焦点区域之外的图像区域的景深地图后,可进一步确定焦点区域之前的图像区域的第一前景区域景深信息,以及焦点区域之后的背景区域景深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后,为了便于进一步对第一前景区域的处理等,还可针对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行标记,比如,标记第一前景区域为fore_gt,标记背景区域为back_gt。

步骤104,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的图像中,可能对拍摄主体曝光不精确,比如,在暗光场景中拍照时,由于第一曝光时间较短从而导致图像成像效果较差,拍摄主体的图像不够清晰,因而,为了获取拍摄主体对应的图像较为清晰的图像,根据当前场景亮度进行再次曝光拍摄。

具体地,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比如通过终端设备中的亮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进而,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

其中,上述预设阈值用以判定当前拍摄场景的亮度是否较低,避免由于摄像头由于感光性的限制,无法针对感光性较差的场景拍摄出拍摄主体清晰度较高的图像,该预设阈值与摄像头的感光性有关,终端设备的感光性越高,该预设阈值越高。

具体而言,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比较获知拍摄场景的亮度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预设算法和亮度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其中,第二曝光时间大于第一曝光时间,也就是说,当获知当前拍摄的场景亮度较低时,采用预设算法和亮度确定出时间较长的第二曝光时间,以通过增加进光量等来提高成像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算法可以是预先根据大量实验数据设定的、包含场景亮度和第二曝光时间的关系的数学公式,或者,预设算法也可以是根据大量实验数据设置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深度学习的模型输入为当前场景的亮度,输出为第二曝光时间,或者,该预设算法也可以是包含当前场景亮度和第二曝光时间的对应关系的列表,从而,在获取到当前场景的亮度后,可以查询列表中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第二曝光时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比较当前场景的亮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则表明当前场景亮度在摄像头清晰成像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启动普通拍照模式,直接将预设的与普通拍照模式对应的曝光时间作为第二曝光时间。

步骤105,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

步骤106,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

具体地,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根据当前场景亮度进行曝光获取的第二主图像中的前景区域的图像较为清晰,此时,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可以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个场景中,当利用合成图像中标记的第一前景区域fore_gt坐标位置,标记出第二主图像的坐标位置fore_gt2,将fore_gt和fore_gt2图像采用高动态范围图像计算的方式完成图像融合,得到最终的前景图像。

其中,在本申请中,根据第二曝光时间仅仅拍摄第二主图像,即可获得前景区域较为清晰的主图像,第二次曝光仅仅启用了一个主摄像头,即通过主摄像头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节省了功耗,且如果主摄像头为光学防抖的镜头,即通过ois光学防抖镜头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则使得第一主图像和第二主图像在进行图像融合时的像素对齐更加准确,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成像效果较好,图像细节丰富细腻。

进一步地,根据景深信息对所述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该目标图像中前景突出,视觉效果较好。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需要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因此仅仅针对两次曝光后的获得的合成图像和第二主图像的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相对于融合整张合成图像和第二主图像计算量大大减少,且由于第二次曝光后得到的第二主图像得到的图像质量较高,能够在后期虚化时,突出前景区域中的拍摄主体,另外,直接根据第一次曝光得到的背景区域的图像进行虚化处理,避免了背景因为融合带来新的噪声。

其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实现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示例说明如下:

第一种示例:

如图5所示,步骤106包括:

步骤201,根据景深信息确定背景区域不同区域的虚化强度。

应当理解的是,将背景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虚化强度的确定,避免根据曝光时间较短的第一曝光时间确定的主图像和副图像中的像素点获取的景深信息不够精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背景区域中不同区域的多个像素点的景深信息的分布概率等确定出对应区域的景深信息,进而,确定出不同区域的虚化强度。

步骤202,根据虚化强度对背景区域不同区域进行高斯模糊处理。

具体地,根据景深信息确定背景区域不同区域的虚化强度,根据虚化强度对背景区域不同区域进行高斯模糊处理,使得背景区域的景深信息越大,背景区域的景深信息越高,虚化程度越大,达到了虚化的渐变感。

第二种示例:

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出背景区域后,如果背景区域的场景信息较为复杂,比如像素点含量较多,或者颜色分量超过一定值,则为了更加突出拍摄主体,可以对背景区域进行背景替换,如图6左图所示,当拍摄人物a时,如果图像的背景区域较为复杂,则如图6右图所示,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使得处理后的目标图片中,不仅人物a突出,而且背景区域不会过于复杂,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双次曝光的方式,利用短曝光获取深度图像分割前景和背景区域,再通过场景识别,控制第二次曝光的时间,第二次曝光采用单个镜头,与第一次曝光分割的前景区域进行hdr融合,突出主体,降低噪声,提高暗光环境下图像的清晰度,且对第一次曝光得到的背景区域处理只针对第一帧图像做背景虚化,减少运算量,提高实时性,仅仅通过两次曝光即可获得高动态范围图像,不需要获取多次曝光再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而,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由此,提高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和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拍摄模块100、获取模块200、确定模块300、生成模块400和处理模块500。

其中,拍摄模块100,用于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

获取模块200,用于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

确定模块300,用于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

拍摄模块100,还用于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拍摄模块100具体用于在比较获知亮度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算法和亮度确定所述第二曝光时间,其中,第二曝光时间大于第一曝光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拍摄模块100具体用于在比较获知亮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启动普通拍照模式,将预设的与普通拍照模式对应的曝光时间作为第二曝光时间。

生成模块400,用于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

处理模块500,用于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也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图像处理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根据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第一主图像和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根据景深信息确定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而,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根据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第二前景区域与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根据景深信息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由此,提高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效率和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中,计算机设备为包括包含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及运行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的任意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上述计算机设备中还包括图像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电路可以利用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实现,可包括定义isp(imagesignal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管线的各种处理单元。图8是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各个方面。

如图8所示,图像处理电路包括isp处理器1040和控制逻辑器1050。成像设备1010捕捉的图像数据首先由isp处理器1040处理,isp处理器1040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以捕捉可用于确定和/或成像设备10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图像统计信息。成像设备1010(照相机)可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透镜1012和图像传感器1014的摄像头,其中,为了实施本申请的背景虚化处理方法,成像设备1010包含两组摄像头,其中,继续参照图8,成像设备1010可基于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同时拍摄场景图像,图像传感器1014可包括色彩滤镜阵列(如bayer滤镜),图像传感器1014可获取用图像传感器1014的每个成像像素捕捉的光强度和波长信息,并提供可由isp处理器1040处理的一组原始图像数据。传感器1020可基于传感器1020接口类型把原始图像数据提供给isp处理器1040,其中,isp处理器1040可基于传感器1020提供的主摄像头中的图像传感器1014获取的原始图像数据和副摄像头中的图像传感器1014获取的原始图像数据计算景深信息等。传感器1020接口可以利用smia(standardmobileimagingarchitecture,标准移动成像架构)接口、其它串行或并行摄像头接口或上述接口的组合。

isp处理器1040按多种格式逐个像素地处理原始图像数据。例如,每个图像像素可具有8、10、12或14比特的位深度,isp处理器1040可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收集关于图像数据的统计信息。其中,图像处理操作可按相同或不同的位深度精度进行。

isp处理器1040还可从图像存储器1030接收像素数据。例如,从传感器1020接口将原始像素数据发送给图像存储器1030,图像存储器1030中的原始像素数据再提供给isp处理器1040以供处理。图像存储器1030可为存储器装置的一部分、存储设备、或电子设备内的独立的专用存储器,并可包括dma(directmemoryaccess,直接直接存储器存取)特征。

当接收到来自传感器1020接口或来自图像存储器1030的原始图像数据时,isp处理器1040可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如时域滤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1030,以便在被显示之前进行另外的处理。isp处理器1040从图像存储器1030接收处理数据,并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原始域中以及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处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输出给显示器1070,以供用户观看和/或由图形引擎或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进一步处理。此外,isp处理器1040的输出还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1030,且显示器1070可从图像存储器1030读取图像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存储器1030可被配置为实现一个或多个帧缓冲器。此外,isp处理器1040的输出可发送给编码器/解码器1060,以便编码/解码图像数据。编码的图像数据可被保存,并在显示于显示器1070设备上之前解压缩。编码器/解码器1060可由cpu或gpu或协处理器实现。

isp处理器1040确定的统计数据可发送给控制逻辑器1050单元。例如,统计数据可包括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闪烁检测、黑电平补偿、透镜1012阴影校正等图像传感器1014统计信息。控制逻辑器1050可包括执行一个或多个例程(如固件)的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一个或多个例程可根据接收的统计数据,确定成像设备1010的控制参数以及的控制参数。例如,控制参数可包括传感器1020控制参数(例如增益、曝光控制的积分时间)、摄像头闪光控制参数、透镜1012控制参数(例如聚焦或变焦用焦距)、或这些参数的组合。isp控制参数可包括用于自动白平衡和颜色调整(例如,在rgb处理期间)的增益水平和色彩校正矩阵,以及透镜1012阴影校正参数。

以下为运用图8中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通过主摄像头根据预设的第一曝光时间拍摄第一主图像,同时通过副摄像头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时间拍摄副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获取景深信息,并对所述第一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进行合成获取合成图像;

根据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合成图像中的第一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

检测拍摄场景的亮度,根据所述亮度和预设阈值确定第二曝光时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时间拍摄第二主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前景区域的坐标信息获取所述第二主图像的第二前景区域,并将所述第二前景区域与所述第一前景区域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

根据所述景深信息对所述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处理,进而将所述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前景区域和经过虚化处理后的背景区域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被执行时,使得能够执行如上述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