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4879发布日期:2018-06-02 01:2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真伪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技术高速进步的大环境下,各种能够篡改照片的软件、APP高度发达,我们已经进入有图无真相的狂热时代,进入假照片、P图无比泛滥的世界。假照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几乎所有摄影比赛、作品征集等活动都充斥着造假照片。有的比赛后来通过旁证揭穿照片造假,如我国某摄影大赛特等奖——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照片造假,台湾岛内摄影大赛金奖——银河灯塔造假事件,令举办方尴尬不已。

2)新闻出版也是重灾区,严重影响了国家、政府、媒体的公信力。

3)社交平台更是造假照片泛滥,人际交往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4)另外,企业管理、商业活动中也有大量涉及远程、异地照片拍摄的相关工作,都可能被造假。

5)社会活动中大量需要照片取证的情况,人们难以分辨真假,公平正义没有得到必要的保证。

用户既有主动生产、保留、分享真实照片的需求,同时用户也有要求对方提供真实照片的需求。所以,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简便易行,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真实照片服务的工具和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及系统,解决目前照片造假泛滥,而缺乏有效的规避方式,致使比赛的公平性、媒体的公信力、人际交往的信任度等等大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照片在第一时间生成时的内容信息,并将所述内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记录;

步骤2:用户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并将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所述服务器中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服务器中存在有与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一致的内容信息,则证明所述待鉴定照片为原生照片,否则为修改后的照片。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1:对第一时间生成的照片进行扫描,得到表示所述照片的内容信息的字符串数据;

步骤1-2:将步骤1-1得到的字符串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中记录。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密步骤:先采用加密算法对获取到的照片内容信息进行加密,再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记录。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嵌入步骤: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以图像边框的方式嵌入该照片中。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根据用户发出的上传请求,将嵌入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的照片上传至服务器中存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按其每个字符的二进制表示写入该照片的图像边框,且1表示黑色,0表示白色,或者1表示白色,0表示黑色。

一种原生照片鉴定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互通,所述客户端用于生成照片,并第一时间获取该照片的内容信息,通过所述客户端将获取到的照片内容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记录;所述客户端还用于上传照片,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

所述服务器端用于记录所述客户端上传的照片的内容信息,接收所述客户端上传的待鉴定照片,并获取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将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服务器端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给出鉴定结果。

一种原生照片鉴定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互通,所述客户端用于生成照片,并第一时间将生成的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还用于上传照片,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

所述服务器端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上传的第一时间生成的照片,获取该第一时间生成的照片的内容信息并记录;接收所述客户端上传的待鉴定照片,并获取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将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服务器端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给出鉴定结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web管理后台,所述web管理后台用于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将鉴定结果反馈至所述web管理后台。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户端集成有拍照功能,客户端在照片拍摄完成后第一时间获取照片的内容信息,并将获取的内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记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加密信息嵌入照片数字图像中并上传平台,通过检查主动嵌入的信息来鉴定照片的完整性、原创性,如果对图片进行了修改,即使一个点(像素)的修改,加密信息将无法提取或者提取的加密信息就有相应变化,从而能够极为准确地判断出照片是否被修改过,以达到降低造假几率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以图像边框的方式嵌入该照片中,生成的图像边框与照片的像素内容精密吻合,第三方在破解出本发明的算法之前,无法获得图像边框与照片内容的对应关系,当网络处于离线状态时,我们在用户端即可通过尝试加密信息是否能够提取成功或者提取到的加密信息是否有变化,来初步判断照片是否被修改过。

(3)本发明通过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按其每个字符的二进制表示写入该照片的图像边框,且1表示黑色,0表示白色,或者1表示白色,0表示黑色,这样即可在照片的边框位置得到二维码,一来,客户端可实现对照片是否原生做出初步判断,有效提高原生照片的鉴定效率;二来,二维码形式的图像边框设计使原生照片有别于一般的照片,提高原生照片的辨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生照片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照片在第一时间生成时的内容信息,并将所述内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记录;

步骤2:用户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并将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所述服务器中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服务器中存在有与所述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一致的内容信息,则证明所述待鉴定照片为原生照片,否则为修改后的照片。

可以理解的是,照片在第一时间生成时的状态为其最原始的状态,也是其最真实的状态,未经过任何的修改,我们把这种照片也称作原生照片,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获取照片本身内容信息的方式,实现对原生照片的第一时间锁定,即是说,在照片生成后的第一时间,使照片内容信息与照片本身形成唯一对应关系,照片内容信息就好比是照片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照片内容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算法来实现,比如MD5算法、Sha-1算法、Sha384算法、Sha512算法、HmacSha256算法,以HmacSha256算法为例,首先通过HmacSha256算法对表示照片内容的像素点进行扫描,可以是逐行、隔行、间隔等等任意方式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以字符串的形式呈现,该字符串与该照片一一对应,并且唯一,两张照片只要有一个像素点的差异,扫描得到的字符串就是不同的。扫描得到的字符串直接上传至服务器中,服务器中有对应的数据库来存储原生照片的内容信息所对应的字符串。而在鉴定图片的时候,用户先将待鉴定图片上传到服务器中,服务器同样采用HmacSha256算法对待鉴定图片进行扫描,得到待鉴定图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检索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是否有与待鉴定图片的字符串相同的字符串,若有,则证明该待鉴定图片为原生图片,未被修改过;反之,则不是原生图片,该待鉴定图片被修改过。

为了防止字符串在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获,本实施例进一步可对字符串先进行加密,再将加密后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记录,这样,即使上传的字符串信息被截获,对方在不知道加密算法的情况下,同样无济于事,这样的截获没有任何的意义,即使有人想通过截获字符串信息的方式来造假,那么就需要破解加密算法以及前面的扫描算法,这样的造假成本远远超过了照片鉴定本身,因此,通过设置加密步骤,能够进一步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照片鉴定效率,本实施例可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以图像边框的方式嵌入该照片中,生成的图像边框与照片的像素内容精密吻合,第三方在破解出本发明的算法之前,无法获得图像边框与照片内容的对应关系,因此,当第三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照片的边框进行修改后,本发明对修改后的照片按原来的算法解密时,就会出现无法提取或者提取到的加密信息有相应变化,此时,就能证明该照片已经被修改过,不是原生照片。具体地,当网络处于离线状态时,我们在用户端即可通过尝试加密信息是否能够提取成功或者提取到的加密信息是否有变化,来初步判断照片是否被修改过。

另外,为了方便以后获取或者调用原生照片,本发明可根据用户发出的上传请求,将嵌入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的照片上传至服务器中存储,将用户上传的加密原生照片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来存储,便于后期调取使用。这样设计后,不用每张原生照片都上传至服务器,而是根据用户本身的需求有选择的上传,由此可减轻服务器的存储负担,同时也使用户具有更自主的选择权。

本实施例可采用如下方式来得到照片的图像边框:将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按其每个字符的二进制表示写入该照片的图像边框,且1表示黑色,0表示白色,或者1表示白色,0表示黑色,这样即可在照片的边框位置得到二维码,也就是说,加密后的照片内容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图像边框,这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该照片的相关信息,包括该照片是否是原生照片的判断,比如我们将本发明应用到某一摄影比赛中,要求选手提供的照片必须为原生照片,那么,当一位选手提交的参赛照片连二维码图像边框都没有,由此可以认定该照片并非原生照片;或者,选手提交的参赛照片有二维码边框,但是扫描出来的内容与加密信息不一致,那我们也可以认定该照片并非原生照片。因此,采用这样的设计,在客户端即可实现对照片是否原生做出初步判断,有效提高原生照片的鉴定效率;另外,二维码形式的图像边框设计还能使原生照片有别于一般的照片,提高原生照片的辨识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采用第一种结构来实现原生照片鉴定,具体包括: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互通,客户端用于生成照片,并第一时间获取该照片的内容信息,通过客户端将获取到的照片内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记录;客户端还用于上传照片,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用于记录客户端上传的照片的内容信息,接收客户端上传的待鉴定照片,并获取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将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服务器端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给出鉴定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客户端可以是手机中的APP,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中的应用,还可以是智能相机中的应用,只要能够产生数码照片并可导出或者上传照片的智能终端,均可作为本发明的客户端载体,以手机APP为例,当用户通过手机APP自带的拍照功能生成照片后,手机APP会第一时间对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扫描,扫描的对象是照片的数字化点阵,即照片内容,扫描之后得到代表该照片内容信息的字符串,该字符串具有唯一性,手机APP第一时间将字符串上传至服务器记录,即存储于服务器专门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存储着所有原生照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鉴定照片是否为原生照片时,通过手机APP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采用相同的扫描方式对待鉴定图片进行扫描,得到与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然后检索服务器存储原生照片字符串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有与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一致的字符串,如果有,则证明该待鉴定照片为原生照片,反之则不是原生照片,服务器将鉴定结果反馈至手机APP,完成照片鉴定。同理,对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相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其工作方式和原理与手机APP类似,因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结构通过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成本较低的原生照片鉴定工具和平台,对照片提供方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能够满足用户主动生产、保留、分享真实照片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用户要求对方提供真实照片的需求,从而有效遏制假照片泛滥的态势,让社会回归到公平正义。

另外,本发明也可采用第二种结构来实现原生照片鉴定,具体包括:

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互通,客户端用于生成照片,并第一时间将生成的照片上传至服务器端;客户端还用于上传照片,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用于接收客户端上传的第一时间生成的照片,获取该第一时间生成的照片的内容信息并记录;接收客户端上传的待鉴定照片,并获取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将待鉴定照片的内容信息与服务器端记录的照片的内容信息进行比对,给出鉴定结果。

第一种结构与第二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结构是在客户端对原生照片进行扫描得到该原生照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而第二种结构是客户端第一时间将原生照片直接上传至服务器端,在服务器端对原生照片进行扫描并得到该原生照片的内容信息对应的字符串,一个是在前端处理,一个是在后台处理,前端处理就不用将原生照片或者说所有原生照片(部分可根据用户请求上传)上传至服务器端,从而降低服务器端的存储压力;而后台处理的话,即使照片在上传过程中被截获,对于截获方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web管理后台,web管理后台用于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鉴定结果反馈至web管理后台,相对于一般的手机APP、智能终端应用等客户端而言,本发明还可通过网页将待鉴定照片上传至服务器端,然后服务器端鉴定后,将鉴定结果反馈至web管理后台,完成鉴定,从而使本发明的上传路径并不只局限于手机APP、智能终端应用等,拓宽了本发明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