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94513发布日期:2018-06-05 03:39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AP是使用无线设备(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校园内部、园区内部以及仓库、工厂等需要无线监控的地方,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也有可以用于远距离传送,目前最远的可以达到30KM左右,主要技术为IEEE802.11系列。大多数无线AP还带有接入点客户端模式(APclient),可以和其它AP进行无线连接,延展网络的覆盖范围。AP模式,又称为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它由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工作站(STA)以及分布式系统(DSS)构成,覆盖的区域称基本服务区(BSS),其中AP用于在无线工作站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存和转发数据,所有的无线通讯都由AP来处理及完成。

目前无线AP与终端设备的连接是基于无线AP的模式不同而不同,无线AP的模式包括点对点模式、点对多点模式、主从模式、混合模式以及中继模式。无线AP点对点模式是点对点桥接模式,多用于两个有线局域网间,通过两台AP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实现两个有线局域网之间通过无线方式的互连和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有线网络的扩展,这种模式多应用于两个局域网距离并不很远,但由于中间的地带有阻碍,不方便布线连接的情况。无线AP点对多点模式是点对多点桥接模式,能够把多个离散的远程网络连成一体,通常以一个网络为中心点发送无线信号,其他接收点进行信号接收,其结构相对于点对点无线网桥来说较复杂,相对于点对点模式,每个AP都能对应更多的连接点,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两两互联结构,这种模式多应用于多个不便布线的建筑物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联。无线主从模式工作下的AP会被主AP看做是一台无线客户端,其地位就和无线网卡等。,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方便网管统一的管理子网络,AP客户端模式应用在室外的话,物理结构上象点对多点的连接方式。无线AP混合模式是在无线网络组建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如地形限制,距离的远近,使用网络的程度及模式的不同等,需要组建复杂的网络结构,采用多种网络组建模式混合使用才能达到要求,这种组网模式称之为无限混合模式。无线AP中继模式是无线AP在网络连接中起到中继的作用,能实现信号的中继和放大,从而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无线中继技术就是利用AP的无线接力功能,将无线信号从一个中继点接力传递到下一个中继点,并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从而构成多个无线中继覆盖点接力模式,最终达到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目的。但是,传统无线AP连接时,若对于用户连接数量多的情况会出现连接不稳定、掉线等情况,也无法解决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实现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加快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及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

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

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获取无线信号;

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度获取无线AP与终端的距离;

获取距离最短的无线AP,并获取距离最短的目标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

将距离最短的无线AP与终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的步骤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获取无线AP对应的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络域名;

根据网络域名依次发送DNS请求;

获取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并缓存DNS结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对无线AP对应节点服务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

建立虚拟网卡,获取虚拟网卡的局域网地址;

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

匹配转发服务器至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AP的连接系统,包括无线AP连接单元、DNS处理单元以及节点获取单元;

所述无线AP连接单元,用于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

所述DNS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

所述节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无线AP连接单元包括信号获取模块、距离获取模块、标识获取模块以及连接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线信号;

所述距离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度获取无线AP与终端的距离;

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距离最短的无线AP,并获取距离最短的目标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将距离最短的无线AP与终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DNS处理单元包括域名获取模块、请求发送模块以及缓存模块;

所述域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线AP对应的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络域名;

所述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域名依次发送DNS请求;

所述缓存模块,用于获取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并缓存DNS结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节点获取单元包括测速模块、虚拟网卡建立模块、配置模块以及匹配模块;

所述测速模块,用于对无线AP对应节点服务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

所述虚拟网卡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虚拟网卡,获取虚拟网卡的局域网地址;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

所述匹配模块,用于匹配转发服务器至终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无线AP连接的方法,通过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后连接无线AP,并获取网络域名,根据发送的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由速度较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连接终端,下次请求与该DNS请求一致时,直接返回匹配最高效的DNS,实现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加快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的响应速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网站域名且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AP的连接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无线AP连接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DNS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获取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企业客户且终端为AP终端时的无线AP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家庭用户且终端为AP终端时的无线AP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可以运用在智能分配AP连接终端的过程中,实现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加快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的响应速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AP的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S1、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

S2、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

S3、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1步骤,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1、获取无线信号;

S12、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度获取无线AP与终端的距离;

S13、获取距离最短的无线AP,并获取距离最短的目标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

S14、将距离最短的无线AP与终端连接。

对于上述的S11步骤,具体地,无线AP通过IEEE 802.11协议传输无线信号。

对于上述的S12步骤至S14步骤,通过终端连接无线AP的距离和信号的强弱来的方法来控制连接,并且实时根据信号的强弱和与无线AP的距离来提供连接的稳定性。根据的强弱对比来控制连接,同时无线AP和用户端通过信号定位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也进行与别的无线AP之间进行对比距离,当一个无线AP的信号比其他无线AP信号强而距离相对而言比较近,则将该无线AP连接终端,从而解决终端连接无线AP的稳定性。

另外,当信号一样,根据距离判断连接距离最近的无线AP;当距离一样,判断信号强弱连接信号最强的无线AP。

无线信号的强度单位dBm,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如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对于0.01m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og(0.01/1)=-20dBm。这个数值越大,表明信号越好。由于手机信号强度一般较小,折算成为dBm一般都是负数,所以根据这个数值可以判断出信号的强弱,从而进行对比选择。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2步骤,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的步骤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21、获取无线AP对应的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络域名;

S22、根据网络域名依次发送DNS请求;

S23、获取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并缓存DNS结果。

终端与无线AP连接后,用户使用网络的时,无线AP定时获取请求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站域名,根据网站域名发起DNS请求,缓存DNS结果,具体是获取域名、发送请求以及接收并缓存信息,获取域名时定时获取请求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站域名;发送请求时根据域名获取时获取到的网站域名依次发起DNS请求,然后进行排名;接收信息具体是接收DNS结果。通过无线AP的学习能力,在用户下次访问网站时匹配最高效的DNS,也就是匹配返回请求最快的DNS。

根据无线AP的学习特性,学习到访问常用网站的域名解析地址,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设置相匹配的DNS,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3步骤,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31、对无线AP对应节点服务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

S32、建立虚拟网卡,获取虚拟网卡的局域网地址;

S33、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

S34、匹配转发服务器至终端。

终端与无线AP连接后,在使用网络时,无线AP定时更新网络节点,具体是,在无线AP有部署节点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自身的所有节点服务器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也就是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和转发的服务器,传输至无线AP。此外,还需要在本地建立IP地址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启动该虚拟网卡后,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下次用户同样的请求可以直接推荐该转发服务器给用户,再启动虚拟网卡后通过抓包工具分析得到发送到该转发服务器的所有数据都是从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地址发出的“VPN技术”,而不是从物理网卡地址发出,通过查看路由表,被网络加速的用户当前所使用的转发服务器被增加到了路由表中,并指向了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地址,,保证节点的可用性,缓存网络节点。根据用户平时的上网习惯,匹配延时最小的网络节点(也就是上述的转发服务器)给终端。

终端连接上无线AP后,无线AP通过用户平时上网的习惯利用程序收集和记录用户的上网习惯,由无线AP匹配全国的网络节点,推荐最高效的网络节点,从而缩小网络延时,用户上网地址解析做本地缓存,根据无线AP的学习特性,学习到访问常用网站的域名解析地址,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设置相匹配的DNS。

当终端为客户终端时,一般在一个房间或者同层楼,所以一般位置相对较近,而且会有可能随时移动;当终端为AP终端时,多个终端分布在距离相等的位置(建议15M-25M),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考虑到无线信号的衰弱,建议在无线AP的10M-20M内连接,这个距离刚好在布置无线AP的距离,而且用户端不是固定的,有可能是移动的,所以当用户从距离和信号强弱来连接无线AP就能通过智能连接无线AP来控制用户连接稳定性,所以用户终端的位置其实不重要,主要看无线AP终端的位置来决定。由于无线AP是固定的,而且需要通过无线信号和距离来控制用户的连接性能,所以务必严格按照距离来安装无线AP(每个无线AP之间对等距离,这样效果会更好),通常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布置,一般建议15M-25M的距离,墙壁多的话可以考虑较近距离安装无线AP终端,空旷地方可以考虑较远一点(家庭用户),考虑到信号的覆盖问题可以选择距离远一点,以减小两个无线AP之间的信号干扰,无线AP拥有定位系统,所以后续会添加指示灯来确定2个无线AP之间安装的合适距离,这样方便用户安装。

上述的一种无线AP连接的方法,解决用户连接无线AP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网络连接、网络波动和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智能学习型的无线AP会提高AP的可拓展性、进化能力,无线AP可以实时的学习用户上网习惯,然后智能推荐网络节点和设置DNS,如果用户过多的话,还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来集中控制多个无线AP,以解决无线AP连接数瓶颈问题。

上述的一种无线AP连接的方法,通过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后连接无线AP,并获取网络域名,根据发送的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由速度较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连接终端,下次请求与该DNS请求一致时,直接返回匹配最高效的DNS,实现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加快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的响应速度。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AP的连接系统,其包括无线AP连接单元1、DNS处理单元2以及节点获取单元3。

无线AP连接单元1,用于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并连接无线AP。

DNS处理单元2,用于获取网站域名,发送请求并保存请求结果;

节点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无线AP的网络节点,并更新网络节点。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AP连接单元1包括信号获取模块11、距离获取模块12、标识获取模块13以及连接模块14。

信号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无线信号。具体地,无线AP通过IEEE 802.11协议传输无线信号。

距离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度获取无线AP与终端的距离。

标识获取模块13,用于获取距离最短的无线AP,并获取距离最短的目标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

连接模块14,用于将距离最短的无线AP与终端连接。

通过终端连接无线AP的距离和信号的强弱来的方法来控制连接,并且实时根据信号的强弱和与无线AP的距离来提供连接的稳定性。根据的强弱对比来控制连接,同时无线AP和用户端通过信号定位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也进行与别的无线AP之间进行对比距离,当一个无线AP的信号比其他无线AP信号强而距离相对而言比较近,则将该无线AP连接终端,从而解决终端连接无线AP的稳定性。

无线信号的强度单位dBm,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对于0.01m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og(0.01/1)=-20dBm。这个数值越大,表明信号越好。由于手机信号强度一般较小,折算成为dBm一般都是负数,所以根据这个数值可以判断出信号的强弱,从而进行对比选择。

当信号一样,根据距离判断连接距离最近的AP;当距离一样,判断信号强弱连接信号最强的的AP。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DNS处理单元2包括域名获取模块21、请求发送模块22以及缓存模块23。

域名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无线AP对应的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络域名。

请求发送模块22,用于根据网络域名依次发送DNS请求。

缓存模块23,用于获取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并缓存DNS结果。

终端与无线AP连接后,用户使用网络的时,无线AP定时获取请求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站域名,根据网站域名发起DNS请求,缓存DNS结果,具体是获取域名、发送请求以及接收并缓存信息,获取域名时定时获取请求DNS排名列表中预设数量的网站域名;发送请求时根据域名获取时获取到的网站域名依次发起DNS请求,然后进行排名;接收信息具体是接收DNS结果。通过无线AP的学习能力,在用户下次访问网站时匹配最高效的DNS,也就是匹配返回请求最快的DNS。

根据无线AP的学习特性,学习到访问常用网站的域名解析地址,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设置相匹配的DNS,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节点获取单元3包括测速模块31、虚拟网卡建立模块32、配置模块33以及匹配模块34。

测速模块31,用于对无线AP对应节点服务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

虚拟网卡建立模块32,用于建立虚拟网卡,获取虚拟网卡的局域网地址。

配置模块33,用于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

匹配模块34,用于匹配转发服务器至终端。

终端与无线AP连接后,在使用网络时,无线AP定时更新网络节点,具体是,在无线AP有部署节点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自身的所有节点服务器进行测速,获取速度最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也就是用于对数据进行接收和转发的服务器,传输至无线AP。此外,还需要在本地建立IP地址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启动该虚拟网卡后,配置路由表并指向虚拟网卡,由虚拟网卡发送数据,将数据缓存于转发服务器,下次用户同样的请求可以直接推荐该转发服务器给用户,再启动虚拟网卡后通过抓包工具分析得到发送到该转发服务器的所有数据都是从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地址发出的“VPN技术”,而不是从物理网卡地址发出,通过查看路由表,被网络加速的用户当前所使用的转发服务器被增加到了路由表中,并指向了该172开头的虚拟网卡地址,,保证节点的可用性,缓存网络节点。根据用户平时的上网习惯,匹配延时最小的网络节点(也就是上述的转发服务器)给终端。

终端连接上无线AP后,无线AP通过用户平时上网的习惯利用程序收集和记录用户的上网习惯,由无线AP匹配全国的网络节点,推荐最高效的网络节点,从而缩小网络延时,用户上网地址解析做本地缓存,根据无线AP的学习特性,学习到访问常用网站的域名解析地址,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设置相匹配的DNS。

当终端为客户终端时,一般在一个房间或者同层楼,所以一般位置相对较近,而且会有可能随时移动;当终端为AP终端时,多个终端分布在距离相等的位置(建议15M-25M),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考虑到无线信号的衰弱,建议在无线AP的10M-20M内连接,这个距离刚好在布置无线AP的距离,而且用户端不是固定的,有可能是移动的,所以当用户从距离和信号强弱来连接无线AP就能通过智能连接无线AP来控制用户连接稳定性,所以用户终端的位置其实不重要,主要看无线AP终端的位置来决定。由于无线AP是固定的,而且需要通过无线信号和距离来控制用户的连接性能,所以务必严格按照距离来安装无线AP(每个无线AP之间对等距离,这样效果会更好),通常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布置,一般建议15M-25M的距离,墙壁多的话可以考虑较近距离安装无线AP终端,空旷地方可以考虑较远一点(家庭用户),考虑到信号的覆盖问题可以选择距离远一点,以减小两个无线AP之间的信号干扰,无线AP拥有定位系统,所以后续会添加指示灯来确定2个无线AP之间安装的合适距离,这样方便用户安装。

上述的一种无线AP连接的系统,解决用户连接无线AP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网络连接、网络波动和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智能学习型的无线AP会提高AP的可拓展性、进化能力,无线AP可以实时的学习用户上网习惯,然后智能推荐网络节点和设置DNS,如果用户过多的话,还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来集中控制多个无线AP,以解决无线AP连接数瓶颈问题。

上述的一种无线AP连接的系统,通过获取无线AP的服务集标识后连接无线AP,并获取网络域名,根据发送的DNS请求返回的DNS结果,由速度较快的节点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连接终端,下次请求与该DNS请求一致时,直接返回匹配最高效的DNS,实现提高终端连接无线AP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加快网络波动、延时、网站访问过程中DNS的响应速度。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