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2751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在手机原有的通讯功能基础上又集成了多种功能,典型的如数码拍照功能,越来越多人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拍照,市面上出现了可以临时夹持连接或套接到手机摄像头前方的附加镜头。但是其同一方向上只能设置单个附加镜头,无法同时配制不同功能的多个附加镜头,也不能顺应潮流与双摄像头手机适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双摄像头手机、可方便调用多种功能的附加镜头的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包括与手机适配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手机摄像头所在区域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可活动连接至少两组外接镜头组件的滑槽,所述外接镜头组件可循环移动至通孔的正对位置与手机摄像头配合工作。多组具备不同拍摄功能的外接镜头组件可以同时安置在滑槽内,通过外接镜头组件的上下左右滑动实现不同功能镜头的循环更换使用,一个手机壳就能满足多种不同的拍摄需求,无需将外接镜头取下进行更换,操作方便,也不会造成外接镜头组件的遗 失,无需另外配置外接镜头组件的收纳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内活动连接有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限位配合的定位推钮。所述滑槽设置为封闭结构,定位推钮的设置给外接镜头组件的装配和移动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也限制了多组外接镜头组件的随意活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推钮上设有与限位槽插接配合的滑行卡扣,该滑行卡扣上设有定位凸点,所述限位槽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可与所述定位凸点限位配合的凹槽。当定位凸点落入上侧的凹槽内时,定位推钮无法随意向下滑动;当定位凸点落入下侧的凹槽内时,定位推钮无法随意向上滑动,除非对定位推钮施加较大的外力推动其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座、设于该镜头座上的第一镜头;或所述外接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座、设于该镜头座上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水平相邻设置。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连体设置在镜头座上,且朝向同一方向设置,可以适配iphone7Plus等设有双摄像头的手机,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同时与手机上的两个摄像头配合进行拍摄。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座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滑槽适配的卡槽,该镜头座的底部设有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可卡设于上下相邻镜头座的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顶部形成与所述卡槽限位配合的凸沿,滑槽底部形成防止外接镜头组件脱离滑槽的限位凸缘。限位凸缘避免镜头 座从滑槽前方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凸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凸部。定位部为相邻两个凸起形成的凹槽结构,凸部卡设在该凹槽内,实现手机壳和镜头座的定位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等于镜头座的两倍宽度;凸沿上的凸部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与手机摄像头所在位置正对设置,另一个靠近滑槽的端部设置。其中两个外接镜头组件上下平行设置,当需要使用下方的外接镜头组件时,需要将初始位置处于上方的外接镜头组件向滑槽右方端部移动,再将下方的外接镜头组件向上移动,外接镜头组件可以循环移动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活动连接有三组外接镜头组件。不使用外接镜头组件时,可以将外接镜头组件滑向另一端和滑槽下方位置,从而给单独使用手机摄像头提供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一个手机壳可置放多个外接镜头,单独使用手机摄像头或手机摄像头和多个附加镜头中的任意一个结合使用之间切换方便、快速,拍摄情景多样化,拍摄效率高,无需另外配置附加镜头的收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推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8为外接镜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外接镜头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外接镜头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多镜头的手机壳,包括本体1,该本体1为与手机顶部的外形、大小适配的中空套体,其底部开设有可供手机顶端插入的开口,为了避免本体1损伤手机,也为了增加本体1与手机连接的稳固性,本体1两侧内壁上设有缓冲部,于本实施例中该缓冲部为橡胶垫结构,当然该缓冲部也可以是海绵垫或其他带有弹性的材质。本体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手机的摄像头及闪光灯所在区域正对设置的通孔11。通孔11外围的本体1外壁上设有供外接镜头组件插入的滑槽3。

如图8-11所示,外接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座41、固连在镜头座41上的第一镜头42和第二镜头43,第一镜头42和第二镜头43都朝向前方,且两者水平相邻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镜头座41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镜头。镜头座41的上侧和左右两侧凹陷形成卡槽411,顶部卡槽411内形成两处定位部413,定位部413为由一组从顶部卡槽411底面凸起的凸点结构组成的凹槽结构。镜头座41的底面向外形凸起形成限位凸部412,该限位凸部412可以刚好卡设在位于下方外接镜头组件的顶部卡槽内。

如图1-7所示,滑槽3为延伸整个周向设置的方形槽,滑槽3的上侧和左右两侧形成凸沿31,镜头座41上构成顶部卡槽411的其中一侧壁可以插入凸沿31与本体1外壁之间形成的滑槽3内。上侧凸沿31形成凸部311,当镜头座41与本体1装配时,该凸部311刚好卡设在定位部413内;滑槽3的右侧凸沿31也形成凸部311。滑槽3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防止镜头座41从滑槽3前侧脱出手机壳的限位凸缘32。

滑槽3的宽度大于等于镜头座41整体的两倍宽度,上侧凸沿31上的凸部311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与手机摄像头所在位置正对设置,另一个靠近滑槽3的右侧底端设置。

本体1上与滑槽3的中心下方正对位置开设有条形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形成凹槽121。限位槽12上连接有定位推钮5,定位推钮5的背面设置有滑行卡扣51,滑行卡扣5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卡爪,该卡爪可以插接入限位槽12内,插 入后卡爪端部的阶梯结构与限位槽12背面的台阶型卡槽限位配合。卡爪与限位槽12内壁接触的侧壁上凸起形成圆形定位凸点511,当施加外力将定位推钮5向上推动至定位凸点511落入上部的凹槽121内时,定位推钮5无法随意向下滑动;当施加外力将定位推钮5向下推动至定位凸点511落入下部的凹槽121内时,定位推钮5无法随意向上滑动。

于本实施例中,滑槽3内设置有三组外接镜头组件,分别是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及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装配时,先将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插入滑槽3内的左上方位置,此时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顶部卡槽的定位部与上侧凸沿的左侧凸部限位配合,滑槽3的左侧凸沿的上半部分卡入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左侧的卡槽内;再将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插入滑槽3内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的正下方位置,此时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底部的限位凸部412刚好卡设在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顶部卡槽内,滑槽3的左侧凸沿的下半部分卡入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左侧的卡槽内,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底部的限位凸部刚好卡设在滑槽3的限位凸缘32内;接着将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插入滑槽3内的右下方位置,此时滑槽3的右侧凸沿的下半部分卡入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右侧的卡槽内,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底部的限位凸部刚好卡设在滑槽3的限位凸缘32内;将定位推钮5插接入限位槽12内,并将定位凸点511落入限位槽12下侧的凹槽121内,定位推钮5的左侧壁与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相接触配合,其右侧壁与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相接触配合,完成整个装 配,此时可以将手机摄像头与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配合拍摄使用,当然上述外接镜头组件的装配顺序可作适应性改变。

当不需要使用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与手机摄像头配合拍摄使用,只需要使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拍摄时,施加外力将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向右推动,直至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顶部卡槽的定位部与上侧凸沿的右侧凸部限位配合。

当需要使用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与手机摄像头配合拍摄使用时,将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向上推动,直至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顶部卡槽的定位部与上侧凸沿的左侧凸部重合,再将定位推钮5向上推动直至定位凸点511落入限位槽12上侧的凹槽121内,此时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在滑槽3、定位推钮5的定位作用下被完全固定不会随意下移。

当需要使用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与手机摄像头配合拍摄使用时,将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移动至滑槽3的左下方位置,再将定位推钮5推动至下方,将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移动至滑槽3右下方位置,将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移动至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正上方位置,最后将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移动至手机摄像头正对位置配合使用,并将定位推钮5推动至上方实现定位。

重复上述循环移动第一外接镜头组件21、第二外接镜头组件22及第三外接镜头组件23的动作,实现三组外接镜头组件的更换。当然上述带有外接镜头组件的本体也可以作为其他手持终端设备的壳体之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