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52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运营商推广的数字校园系统只是包含Web应用和短信应用,没有支持数字校园平台的移动通信终端,由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开发和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功能越来丰富,借助移动通信终端上快速提高的上网速度,可以方便实现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和数字校园平台紧密结合,目前定位业务要么是GPS要么是基站定位业务,而基于应用层的基站定位只是简单的按照三角定位技术来实现,且都是基于应用层的基站ID号来识别,定位精度低,GPS定位虽然精度高,但只能实现室外定位。通过融合两种定位技术,结合统一的页面呈现技术,进而实现定位精度的提高和定位业务的统一管理。鉴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基于应用层的基站ID号来识别,定位精度低,GPS定位虽然精度高,但只能实现室外定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包括数字校园终端,所述数字校园终端包括显示器和输入设备,所述显示器与输入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数字校园终端电性输出连接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分别电性输出连接串行接口模块和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输出连接远程服务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输入连接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输入连接报警器,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性输入连接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电性输入连接信号收集模块,所述信号收集模块电性输入连接定位模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通话设备。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优选的,所述输入设备包括登录界面,且登录界面分为班级交流社区、班级投票区、班级课程安排区、个人作业区、个人考勤区和个人成绩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将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上网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与数字校园终端交互,实现获取数字校园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各项操作,实现即时通信,在线编辑,群发信息,接受和查看信息,而且还实现一键报警,向数字校园终端发起报警信息,同时上报所处的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数字校园终端、2显示器、3输入设备、4无线收发模块、5串行接口模块、6移动终端、7远程服务终端、8驱动模块、9报警器、10数据分析模块、11信号收集模块、12定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支持登录数字校园平台的定位装置,包括数字校园终端1,所述数字校园终端1包括显示器2和输入设备3,所述显示器2与输入设备3电性连接,所述数字校园终端1电性输出连接无线收发模块4,所述无线收发模块4分别电性输出连接串行接口模块5和移动终端6,所述移动终端6电性输出连接远程服务终端7,所述移动终端6电性输入连接驱动模块8,所述驱动模块8电性输入连接报警器9,所述无线收发模块4电性输入连接数据分析模块10,所述数据分析模块10电性输入连接信号收集模块11,所述信号收集模块11电性输入连接定位模块12。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6包括存储器和通话设备,所述移动终端6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所述输入设备3包括登录界面,且登录界面分为班级交流社区、班级投票区、班级课程安排区、个人作业区、个人考勤区和个人成绩区。

工作原理:数字校园终端1连接到移动终端6和远程服务终端7,用户通过输入设备3进行操作,实现数字校园终端1的登录功能,移动终端6保证实现正常通话,信息交互,信息存储的基础模块,定位模块12拥有独立的第三方硬件芯片,通过信号收集模块11接收移动终端6的控制指令实现自动收集基站信息和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10和无线收发模块4连接到移动终端6,计算自身位置并提供自身经纬度信息,远程服务终端7通过移动终端6的指令与数字校园终端1进行通信,获取的信息并经过处理后提交移动终端6,同时根据移动终端6的要求发送特定格式,用来交互的数据信息,触发报警器9则启动报警进程,并把报警信息提交到数字校园终端1,同时启动定位模块12中获取当前的位置信息上报数字校园终端1,数字校园终端1返回确认信息到移动终端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