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68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屏组件的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带显示屏组件的终端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这些终端装置的显示模组的两侧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边框区域(如非显示的黑边或白边区域)。为了获得较高屏占比带来的视觉感受,用户期待终端装置的边框区域越来越窄,甚至达到无边框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显示模组装配方式制约着终端装置向无框架或者超窄框架的发展。例如:在现有终端装置的显示模组(如液晶显示模组)通常设置于框架(如前壳)上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前壳一般需设置一定宽度的台阶来达到一定的支撑强度,同时所述台阶上也需进一步设置有一定宽度的胶水或者胶带使得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前壳之间达到一定的固定强度,上述支撑强度与固定强度的要求均导致所述台阶的宽度无法减小,从而导致所述终端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宽度无法减小,难于满足用户对窄边框与无边框终端装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终端装置的边框区域较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框较窄甚至可达到无边框效果的终端装置。

一种终端装置,其包括显示屏组件、框架及壳体,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模组与盖板,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正面与位于相反一侧的背面,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正面一侧,所述背面通过第一粘结剂粘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背面包括显示模组粘接区与显示模组非粘接区,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用于设置所述粘结剂,所述背面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以外的区域为所述显示模组非粘接区。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包括条形粘接区域或环状粘接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包括沿所述背面相对两侧间隔设置的两个条形粘接区域或环设于所述背面四侧的矩形环状粘接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及与连接所述底板边缘的侧壁,所述底板用于承载所述显示模组,且所述粘结剂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背面之间从而将所述显示模组粘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侧壁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从而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框架与所述壳体固定于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台阶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方向看,所述台阶面与所述显示屏组件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后盖与连接固定于所述后盖边缘的边框,所述边框位于所述侧壁外侧且与所述侧壁卡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与后盖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内侧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台阶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方向看,所述台阶面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组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邻近所述显示屏组件的第一部分与沿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侧壁卡扣固定的卡勾部,所述卡勾部包括连接臂与勾部,所述连接臂包括邻近所述边框的外端面,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邻近所述边框的外端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方向看,所述第一部分的外端面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外端面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支撑部,所述盖板划分为对应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底面的非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通过第二粘结剂与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的底面的非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区域包括顺序设置且首尾相连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域与位于显示区域第三侧的第二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粘结剂对应的粘接区邻近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侧及第四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区域包括顺序设置且首尾相连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粘结剂对应的粘接区邻近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自发光式显示面板,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背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剂粘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触控模块,所述触控模块集成于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中或固定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述终端装置通过将显示模组的背面与框架通过第一粘结剂粘接,可以不使用台阶或者至少一侧不使用台阶处设置粘结剂,或者台阶设置较窄但通过较窄的台阶上的胶体与所述显示模组背面的第一粘结剂共同达到较好的粘接强度,使得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可以不使用台阶或者台阶设置为较窄,从而所述终端装置可以达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在所述显示模组背面设置粘结剂以粘接于所述框架上,节省所述框架的点胶宽度,改变传统显示屏组件的装配模式,提高屏占比,实现超窄边框或者无边框的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立体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盖板与显示屏组件背面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IV-IV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屏组件的终端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主要以手机为例作详细说明,但并不限于手机,还可以为前述的其他终端装置。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立体图,所述终端装置100为手机,其正面包括大致呈矩形的显示区域103,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3外围的非显示区域104。显示区域103为所述终端装置100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104对应的所述终端装置100内部包括显示屏组件112的布线区域以及遮蔽所述终端装置的其他元件(如按键模块、摄像头、闪光灯、距离传感器、听筒、麦克风、扬声器、耳机端口组件、数据端口组件等)的遮蔽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非显示区域104还可以设置有按键模块120与听筒组件130等元件,所述按键模块120与所述听筒组件130可以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105的下侧与上侧的非显示区域10。具体地,所述摄像头、闪光灯、距离传感器(图未示)与所述听筒可以均对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105的上侧的非显示区域104,所述麦克风、扬声器、耳机端口组件、数据端口组件等与所述按键模块120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105的下侧的非显示区域104。所述按键模块120用于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并输出相应的逻辑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模块120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用于识别指纹信息。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图2为如图1所示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如图2所示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显示屏组件背面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100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置的显示屏组件112、框架190、主电路板115、电池117及壳体160。所述框架190可以为前壳,其支撑并固定所述显示屏组件112。所述主电路板115与所述电池117可以设置于所述框架190与所述壳体160之间,且通过螺丝或粘结剂等固定于所述框架190或所述壳体160上。所述听筒组件130可以固定于所述框架190上侧的开口中,所述按键模块120可以固定于所述框架190下侧的开口中。

所述壳体160为后壳,其配合所述框架190固定所述主电路板115与电池117等元件,可以包括边框162与后盖164,所述边框162设置于所述框架190四周侧壁的外侧,所述后盖164远离所述显示屏组件112设置并与所述边框162四周连接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162与所述后盖164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材料相同(如金属或树脂),,但是,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162与所述后盖164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且通过所述框架190或粘结剂等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显示屏组件112可以包括盖板111与显示模组113。所述盖板111覆盖于所述显示模组113上,其可以包括透明基板与对应所述非显示区域104设置的遮蔽层(如油墨层),所述透明基板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树脂、玻璃、陶瓷或蓝宝石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理解,所述显示区域104与所述非显示区域104由所述盖板111的遮蔽层划分,所述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遮蔽层的区域即为非显示区域104,未设置遮蔽层的区域为显示区域105。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区域103可以包括顺序设置且首尾相连的第一侧51、第二侧52、第三侧53及第四侧5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域104环设于所述显示区域103外围,且所述非显示区域104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3第一侧51的第一非显示区23与位于显示区第三侧的第二非显示区域24。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13对应所述显示区域105设置。所述显示模组113包括邻近所述盖板111的正面(未标号)及与所述正面相背设置的背面20,所述显示模组113采用OCA贴合工艺将所述盖板111固定于所述正面上。具体地,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可以包括触控模块(如触摸薄膜),所述触控模块可以集成于所述所述显示模组113中或固定于所述盖板111与所述显示模组113之间,其用于接收外界的触控操作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坐标信息输出。所述显示模组113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即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或自发光式显示模组。当所述显示模组113为自发光式显示模组时,所述显示模组113可以包括自发光式显示面板(如OLED显示面板),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背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剂133粘接于所述框架190上,所述触控模块集成于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中或固定于所述盖板111与所述自发光式显示面板113之间。

所述背面20通过第一粘结剂133与第一粘结剂134粘接于所述框架19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剂133与第一粘结剂134可以均为胶带,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粘结剂133与第一粘结剂134还可以是胶水或者其他类型的粘结剂,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所述背面20包括显示模组粘接区21与显示模组非粘接区22,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21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粘结剂133与所述第一粘结剂134,所述背面20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21以外的区域为所述显示模组非粘接区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21包括沿所述背面20相对两侧间隔设置的两个条形区域,可以理解,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21也可以是环设于所述背面四侧的矩形环状粘接区域或者是环设于所述背面三侧的“门”形粘接区域,当然,也可以在所述背面20的中间区域也涂覆粘结剂,以增加所述背面20的粘接强度,或者,所述显示模组粘接区为X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11包括与所述显示模组113接触的底面,所述显示模组113邻近所述底面且通过粘结剂粘接于所述底面。所述底面的第一非显示区23与第二非显示区域24还设置第二粘结剂131与第二粘结剂132,且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132将所述底面的第一非显示区23与第二非显示区域24与所述框架190粘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第二粘结剂132可以不需要覆盖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3与第二非显示区域24的全部范围,如当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3与第二非显示区域24下方设置有所述按键模块120与所述听筒组件130等元件时,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第二粘结剂132应当避开所述按键模块120与所述听筒组件130等元件所在的区域,即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所述第二粘结剂132位于所述按键模块120与所述听筒组件130的外围。若所述终端装置100在所述盖板111覆盖在所述终端装置100的摄像头、闪光灯、距离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耳机端口组件、或数据端口组件上,则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所述第二粘结剂132位于所述摄像头、所述闪光灯、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所述耳机端口组件、或所述数据端口组件的外围,以避免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所述第二粘结剂132接触到上述原件。具体地,可以定义所述底面的第一显示区23与第二非显示区域24包括盖板粘接区与盖板非粘接区,所述盖板粘接区对应所述第二粘结剂131与第二粘结剂132所在位置,所述盖板非粘接区对应按键模块120与所述听筒组件130等元件(如摄像头、闪光灯、距离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耳机端口组件、数据端口组件等)所在位置。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11还可以包括贯穿所述盖板111厚度方向的两个开孔,所述两个开孔分别对应所述按键模块120、所述听筒组件130设置,用于将所述按键模块120、所述听筒组件130暴露出来,供用户操作或使用。

请参阅图4,图4为如图1所示的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IV-IV剖视图。如前所述,所述显示屏组件112、所述框架190、所述主电路板115及所述电池117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框架190环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所述主电路板115及所述电池117外围,所述显示屏组件112、所述主电路板115及所述电池117容置于所述盖板111、所述壳体160及所述框架190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显示屏组件112与所述框架190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一般认为所述安全距离为0.3毫米。

其中,所述框架190包括底板197及与连接所述底板197边缘的侧壁190a。所述底板197用于承载所述显示模组113,且所述第一粘结剂133与所述第一粘结剂134设置于所述底板197与所述背面20之间从而将所述显示模组112粘接于所述框架190上,所述侧壁190a用于与所述壳体160固定从而所述显示屏组件112、所述框架190与所述壳体160固定于一体。

所述侧壁190a包括第一部分191及第二部分192,所述底板197覆盖所述显示屏组件112的表面,所述第一部分191与所述底板197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的周边,所述第二部分192与所述底板197连接并沿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9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191显露于所述终端装置100的表面并围绕所述盖板111四周设置。

所述第一部分191还设置有台阶状的台阶部193,所述台阶部193设置有台阶面93,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的方向看,所述台阶面93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至少部分(如所述盖板)重叠。所述台阶部193还用于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所述终端装置100中,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理解,所述台阶部193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台阶部193还可以涂覆有粘结剂,用于将所述框架190与所述盖板111粘接于一体,以加强所述框架190与所述盖板111的固定强度。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部分192包括用于与所述侧壁190a卡扣固定的卡勾部195,所述卡勾部198包括连接臂194与勾部195,所述连接臂194包括邻近所述边框162的外端面43,所述第一部分191包括邻近所述边框162的外端面41,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的方向看,所述第一部分191的外端面41位于所述连接臂194的外端面43的外侧,此种设置有助于减小所述勾部195向外侧延伸的宽度,达到使所述侧壁190a的宽度较窄的目的,以达到窄边框或无边框。

进一步地,所述卡勾部195沿邻近所述壳体160的方向凸出,且相较于所述连接臂194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91设置,所述连接臂194与所述卡勾部195的公共表面为卡勾面196。所述壳体160包括边框162上设置有与用于所述卡勾部195卡扣配合的卡合部164,所述卡合部164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63的共用表面为扣合面165,所述卡合部164用于容置并固定所述卡勾部195,所述卡勾面196与所述扣合面165相抵接,以固定所述框架190,避免所述框架190上下震动。

所述电池117与所述壳体160之间采用第三粘结剂135与第三粘结剂136固定,与所述显示屏组件112的固定方式类似,所述电池117的电池粘接区25(图未示)为沿所述电池117的两侧间隔设置的两个条形区域,所述电池粘接区25(图未示)用于涂覆所述第三粘结剂135与第三粘结剂136。可以理解,所述电池粘接区25可以是覆盖所述电池117四周边缘的环形区域,也可以在所述电池117的中间区域也涂覆粘结剂,以增加所述背面20的粘接强度,所述电池粘接区还可以是X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的区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述终端装置100通过将显示模组113的背面与框架190通过第一粘结剂133、134粘接,可以不使用台阶或者至少一侧不使用台阶处设置粘结剂,或者台阶设置较窄但通过较窄的台阶上的胶体与所述显示模组背面的第一粘结剂共同达到较好的粘接强度,使得所述框架190的至少一侧可以不使用台阶或者台阶设置为较窄,从而所述终端装置100可以达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显示屏组件112通过在所述显示模组113背面设置粘结剂以粘接于所述框架190上,节省所述框架190的点胶宽度,改变传统显示屏组件112的装配模式,提高屏占比,实现超窄边框或者无边框的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视觉感受。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2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所述终端装置2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框架290未设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台阶部,此种设计有助进一步减小所述框架290的宽度,达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效果。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3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所述终端装置3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框架390处于盖板311与壳体360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框架390围设于所述主电路板315与所述电池317周边,所述显示屏组件312与所述壳体360直接相邻设置,并保留有安全间隙,更进一步部地,所述壳体360设置有台阶部363,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12的方向看,所述台阶部360的台阶面与所所述显示屏组件312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台阶部363可以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所述终端装置300中,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理解,所述限位台阶还可以涂覆有粘结剂,用于将所述盖板311与所述壳体360粘接于一体。

本实施方式将所述框架390完全包覆于所述终端装置300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精简了所述框架390的结构,减小了所述框架390占用的宽度尺寸,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优化了所述终端装置300的窄边框设计,提高了所述终端装置300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4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4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显示屏组件的盖板411的非显示区域404位于显示区域403的上侧与下侧,其左右两侧无非显示区域而形成无边框的终端装置400。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411也可以不设置对应按键模块的开孔,使得所述按键模块为隐藏式设计或者所述终端装置400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按键模块。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500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5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显示屏组件的盖板511的非显示区域504位于显示区域503的一侧(如下侧),其三侧无非显示区域而形成三侧无边框的全面屏终端装置500。具体地,所述显示区域503包括顺序设置且首尾相连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所述非显示区域504位于所述显示区域503第一侧,第一粘结剂533对应的粘接区对应所述显示区域503的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设置,可以形成“门”字型。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511也可以不设置对应按键模块的开孔,使得所述按键模块为隐藏式设计或者所述终端装置500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按键模块。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600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6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按键模块620对应设置于盖板611下侧的非显示区域604下方,即所述盖板611不具有对应所述按键模块620的开孔,其中所述按键模块620优选为指纹识别模块。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700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70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点在这里不做赘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显示模组713与底板797之间的第一粘接剂733为矩形环状,即所述显示模组713背面的粘接区域为矩形环状区域,且对应显示区域703的四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