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0710阅读:1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箱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双喇叭音箱每个喇叭外都设有一个外壳,外壳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前、后声波,因为所有的扬声器的振膜前、后都会产生声波,但其相位相反,不加隔断的话,因前后压力抵消,输出几近于零,因此在升压、音质上有所牺牲,其音质一般都是差强人意,双喇叭的设计将一个喇叭音箱设计为低音喇叭,另一个设计为高音喇叭,也无法实现各音频的加载,音质无法保证,未经过声学相位调整,发生相互冲突,致使音频质量劣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喇叭设置为同轴、同向,并通过之间的声学加载的相位调整板连接,保证低音加载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音箱壳体内前、后设置有两个喇叭,后喇叭固定在音箱壳体内,在其同向、同轴的前方设有前喇叭,所述前喇叭与号角接连并置于圆柱形相位塞中,所述圆柱形相位塞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中轴线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喇叭侧面与壳体相邻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三角形低音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相位塞的后端设有与后喇叭的前端相对应的凸出锥体,用于控制后喇叭的前缘与圆柱形相位塞后端的之间的间隔距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后喇叭之间设有后喇叭声学加载的相位调整板,所述相位调整板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箱体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后喇叭和所述三角形低音导流板之间设有缝隙作为低音相位调整孔;在所述相位调整板的中心通孔与边缘之间形成若干通孔作为高音相位调整孔;在所述相位调整板的边缘形成弧形通孔作为中音相位调整孔。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调整板为边缘为六边形,通过螺丝连接或栓接、或黏接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调整板与圆柱形相位塞通过插接或螺栓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轴、同向双喇叭同加载的音箱结构,能够调整两个喇叭的声学相位,保证各音频的声学加载,调整声学需要加载的频率,避免相位冲突,保证音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音箱壳体和后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喇叭、号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相位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相位调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音箱壳体、2-后喇叭、3-前喇叭、4-号角、5-圆柱形相位塞、6-低音导流板、7-相位调整板、71-低音相位调整孔、72、高音相位调整孔、73-中音相位调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图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同向的双喇叭音箱,音箱壳体1内前、后设置有两个喇叭,后喇叭2固定在音箱壳体内,在其同向、同轴的前方设有前喇叭3,前喇叭3与号角4接连并置于圆柱形相位塞5中,圆柱形相位塞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中轴线位置。圆柱形相位塞的后端设有与后喇叭的前端相对应的凸出锥体,用于控制后喇叭的前缘与圆柱形相位塞后端的之间的间隔距离。实际生产中,后喇叭的前缘与圆柱形相位塞后端的之间的间隔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能相互接触。

优选地,后喇叭侧面与壳体相邻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三角形低音导流板6。前后两个喇叭形成同轴、同向、同加载的结构关系,保证各音频的加载,避免相位冲突,保证音频质量。

实施例2

优选地,如图4、5所示,在前、后喇叭之间设有后喇叭声学加载的相位调整板7,相位调整板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箱体上,相位调整板可以是边缘为六边形的形状,通过螺丝连接或栓接、或黏接固定在后喇叭前端的箱体上。

在后喇叭声学加载的相位调整板7的中心设有通孔,圆柱形相位塞5中装有前喇叭和号角后,再固定在相位调整板的中心通孔内。相位调整板与圆柱形相位塞通过插接或螺栓连接固定。

如图4所示,后喇叭和三角形低音导流板之间设有缝隙作为低音相位调整孔71;在相位调整板的中心通孔与边缘之间形成若干通孔作为高音相位调整孔72;在相位调整板的边缘形成弧形通孔作为中音相位调整孔73。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