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及电视机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2093阅读:1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及电视机主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及电视机主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或者DVD机等)内部一般会设有光纤接口电路或者同轴接口电路来与周边的设备进行信号(例如音频信号)传输,其中,光纤接口电路的优势在于可以对信号进行长距离传输,且在传输的过程中无损耗,但是需要经过两次光电转换;而同轴接口电路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传输信号,但是长距离传输会有损耗,因此同轴接口电路适合短距离的信号传输。

但是现有的电子设备内部的用于进行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端口并不会同时连接有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即现有的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并不会同时设有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因为这两个电路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相互影响,使得现有的电子设备只能通过其中一个接口电路进行信号输出。

例如,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个光纤接口电路与一个同轴接口电路,其中,光纤接口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光纤接口AV2、第一电阻R1以及5V电压输出端口,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与光纤接口AV2的Vin引脚连接,5V电压输出端口与光纤接口AV2的Vcc引脚连接,光纤接口AV2的接地引脚接地。而同轴接口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同轴接口AV1,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依次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与同轴接口AV1的同轴引脚连接,同轴接口AV2的接地引脚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容C1之间,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容C1与同轴引脚之间,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如果电子设备内部同时设有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即,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共用一个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当光纤接口电路工作时,由于同轴接口电路的并入,因此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会有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传输到地,因此会导致光纤接口AV2的Vin引脚的驱动能力不足以及会导致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信号的波形失真,从而影响到光纤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当同轴电路工作时,由于光纤接口电路的并入,因此会影响到同轴接口电路的输入电阻,而且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所得的信号的波形也会发生改变,使得同轴接口AV1的信号输出幅度改变并发生波形失真,从而影响到同轴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

由上分析可知,由于连接同一个信号输出端口的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相互影响,因此光纤接口电路与同轴接口电路并不能共存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系统中,即,现有的电子设备内部只能设有其中一个接口电路来进行信号输出,因此现有的电子设备不能同时进行同轴信号与光纤信号的输出,从而使得现有的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的方式单一,进而会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其能够使得光纤接口与同轴接口共存于同一个电路系统中,并可以同时进行同轴信号输出与光纤信号输出,从而可以增加信号的输出方式,进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的电视机主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其包括信号输出端口、同轴接口、光纤接口、第一电压输出端口、隔离放大电路、分压电路、隔直电路、滤波电路、第一限流电路以及第二限流电路;

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纤接口的信号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光纤接口的电压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光纤接口的接地引脚接地;

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还与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直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直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接口的同轴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同轴接口的接地引脚接地;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隔直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输入引脚之间,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流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接口的信号输入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流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受控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放大电路包括第二电压输出端口、NPN三极管以及第三电阻,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连接,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以及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至少一个第四电阻以及至少一个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直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隔直电路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隔直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同轴接口的同轴输入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隔直电路与所述同轴接口的同轴输入引脚之间,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视机主板,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路、所述隔离放大电路、所述分压电路、所述隔直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同轴接口连接,且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还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路与所述光纤接口连接。其中,在所述光纤接口工作时,所述第一限流电路可以对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的信号进行限流,从而使得所述光纤接口正常输出信号;此外,在所述同轴接口工作时,所述第二限流电路可以对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的信号进行限流,且所述放大隔离电路会对所述第二限流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分压电路将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分压,所述隔直电路滤除经过分压后的信号中的直流信号,所述滤波电路对隔直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这样使得所述同轴接口可以正常输出信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放大电路可以对连接在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输出端后边的所述同轴接口与连接在所述隔离放大电路前面的所述光纤接口进行隔离,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同轴接口与所述光纤接口在工作时两者之间不存在信号的相互影响,因此所述隔离放大电路可以保证所述同轴接口与所述光纤接口正常工作,即,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光纤接口与同轴接口共存于同一个电路系统中,并可以同时进行同轴信号输出与光纤信号输出,从而可以增加信号的输出方式,进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电路与光纤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其包括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同轴接口AV1、光纤接口AV2、第一电压输出端口Vn1、隔离放大电路1、分压电路2、隔直电路3、滤波电路4、第一限流电路5以及第二限流电路6;

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与所述第一限流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路5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纤接口AV2的信号输入引脚Vin连接,所述光纤接口AV2的电压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Vn1连接,所述光纤接口AV2的接地引脚接地;

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还与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接口AV1的同轴输入引脚COAX连接,所述同轴接口AV1的接地引脚接地;所述滤波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输入引脚COAX之间,所述滤波电路4的输出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口Vn1的输出电压为5V。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所述分压电路2、所述隔直电路3以及所述滤波电路4与所述同轴接口AV1连接,且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还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路5与所述光纤接口AV2连接。其中,在所述光纤接口AV2工作时,所述第一限流电路5可以对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信号进行限流,从而使得所述光纤接口AV2正常输出信号;此外,在所述同轴接口AV1工作时,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可以对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信号进行限流,且所述放大隔离电路会对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分压电路2将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分压,所述隔直电路3滤除经过分压后的信号中的直流信号,所述滤波电路4对隔直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这样使得所述同轴接口AV1可以正常输出信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可以对连接在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输出端后边的所述同轴接口AV1与连接在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前面的所述光纤接口AV2进行隔离,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同轴接口AV1与所述光纤接口AV2在工作时两者之间不存在信号的相互影响,因此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可以保证所述同轴接口AV1与所述光纤接口AV2正常工作,即,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光纤接口AV2与同轴接口AV1共存于同一个电路系统中,并可以同时进行同轴信号输出与光纤信号输出,从而可以增加信号的输出方式,进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举例。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第一限流电路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接口AV2的信号输入引脚Vin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电流信号经过所述第一电阻R1时被限流,从而可以防止所述光纤接口AV2的信号输入引脚Vin的电流过大而损坏所述光纤接口AV2。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的受控端连接。其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电流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电阻R2时被限流,从而可以保护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还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可以减少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信号在高频段的阻抗,使得所述信号输出端口SPDIF OUT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响应更快。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包括第二电压输出端口Vn2、NPN三极管Q1以及第三电阻R3,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Vn2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NPN三极管Q1可以对从所述第二限流电路6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第三电阻R3可以对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Vn2输出的电流进行限流,从而可以避免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流过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Vn2的输出电压为3V。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还包括第二电容C2以及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口Vn2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感L1与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电感L1起到限流的作用,所述第二电容C2可以对电路中的信号进行杂波滤除处理。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分压电路2包括第至少一个第四电阻R4以及至少一个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隔直电路3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五电阻R5之间为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所述隔离放大电路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分压后输出到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入端。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以调节输出到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入端的信号的电压大小。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隔直电路3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同轴接口AV1的同轴输入引脚COAX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容C3可以将所述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所输出的信号中的直流信号滤除。

请参见图2,在本举例中,所述滤波电路4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隔直电路3与所述同轴接口AV1的同轴输入引脚COAX之间,所述第四电容C4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四电容C4可以对所述隔直电路3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进行杂波滤除,从而可以保证输入到所述同轴接口AV1的同轴输入引脚COAX的信号不存在杂波。

本举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举例通过在所述光纤接口AV2与所述同轴接口AV1两者之间设置有所述NPN三极管Q1,这样在所述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正常工作时,由于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c、发射极e与基极b三者电流的关系为:Ic≈Ie=βIb,也就是说流过集电极的电流和流过发射极的电流是流过基极电流的β倍,且β通常很大,约100左右。所以,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电流基本对其基极的电流不造成影响,即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后面的所述同轴接口AV1电路不会对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前面的光纤接口AV2电路造成影响,即所述NPN三极管Q1可以对所述光纤接口AV2与所述同轴接口AV1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因此,所述NPN三极管Q1可以使得所述同轴接口AV1与所述光纤接口AV2在工作时两者之间不存在信号的相互影响,因此所述NPN三极管Q1可以保证所述同轴接口AV1与所述光纤接口AV2均可以正常工作。

由此可见,本举例能够使得光纤接口AV2与同轴接口AV1共存于同一个电路系统中,并可以同时进行同轴信号输出与光纤信号输出,从而可以增加信号的输出方式,进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另外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视机主板,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视机主板,由于应用了上述的同轴与光纤共存电路,因此能够使得光纤接口AV2与同轴接口AV1共存于同一个电路系统中,并可以同时进行同轴信号输出与光纤信号输出,从而可以增加信号的输出方式,进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