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20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音响。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响的结构都为多面拼接结构。如图1-2所示,音响为矩形结构多面拼接结构,这样的音响后部会产生开裂、加工复杂、震动、扬声器工作会产生严重的驻波干涉破坏音质。如图3-4所示,梯形拼接结构,扬声器工作产生的驻波干涉相对比图1-2所示所示方案要少,音质有改善,但是需要6个拼接面,同样音响后部会产生开裂、加工复杂、震动。从而降低音响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音响,解决了音响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音响,包括前板和设于前板后面的后壳板,所述后壳板上面设有顶板,所述后壳板下面设有底板,所述后壳板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板为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板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杨木层、杂木层和桦木层。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板内设有主板和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上设有与所述扬声器相配合的喇叭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上设有控制板安装口,所述控制板安装口上设有控制板。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为液晶控制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壳板采用一体加工成型,这样的结构的驻波干涉有效降低,线性失真减少,音质的清晰度好,而且后壳板的机械强度明显加强,不会产生结构性开裂和震动,这样只需要四个拼接面,减少工艺生产流程,减少组装难度,前期生产投入成本较低,选材方便,从而提高了音响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矩形拼接结构音响的驻波干涉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矩形拼接结构音响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梯形拼接结构音响的驻波干涉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梯形拼接结构音响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音响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音响的后壳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音响的后壳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音响的后壳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现有技术中拼接结构音响的驻波干涉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音响的驻波干涉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其说明:

1、喇叭口;2、控制板安装口;3、前板;4、顶板;5、隔板;6、后壳板;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音响,包括前板3和设于前板3后面的后壳板6,后壳板6上面设有顶板4,后壳板6下面设有底板7,后壳板6一体加工成型。后壳板6采用弯曲工艺进行弯曲,并通过模具进行板材定型,这样做成的后壳板6结构稳定,驻波干涉有效降低,线性失真减少,音质的清晰度好,而且后壳板6的机械强度明显加强,不会产生结构性开裂和震动,这样只需要四个拼接面,减少工艺生产流程,减少组装难度,前期生产投入成本较低,选材方便,从而提高了音响的使用性能。

前板3、后壳板6、顶板4和底板7采用粘接、螺丝连接、嵌接等现有连接方式连接,在此不做赘述。后壳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的物理特性的要求来设定。

后壳板6为弧形板。弧形板的结构能够降低驻波干涉,提高音响的音质,提高音响的使用性能。当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成带弧形的曲面结构,这样能够尽量降低驻波干涉来保证音响的使用性能。

后壳板6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板5。隔板5设于后壳板6的中间,这样隔板5既能作为主板的支撑板,又能作为加强板防止后壳板6在使用过程中变形,保证音响的音质。

后壳板6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杨木层、杂木层和桦木层。杨木层用于调节箱体内部的阻尼系数改善音质特性;杂木包括有桉木,桦木,杨木等,杂木层是把多种不同的杂木分层1mm的薄皮压制而成,用于调节韧性及机械强度;白桦木层做为外表层,用于增加箱体的刚性和耐磨性。

后壳板6内设有主板和扬声器。前板上设有与扬声器相配合的喇叭口。扬声器和喇叭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定。

前板3上设有控制板安装口2,控制板安装口2上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为液晶控制板。这样方便对音响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后壳板采用一体加工成型,这样的结构的驻波干涉有效降低,线性失真减少,音质的清晰度好,而且后壳板的机械强度明显加强,不会产生结构性开裂和震动,这样只需要四个拼接面,减少工艺生产流程,减少组装难度,前期生产投入成本较低,选材方便,从而提高了音响的使用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