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纤的双端时间同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126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光纤的双端时间同步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力系统包含各种系统和自动化装置,诸如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交换网等,因此,电力系统对时钟同步的要求愈加严格。特别是故障定位系统,时间同步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定位的准确性。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精准的时钟同步有利于实现全站在统一的时间标准下进行监控运行和事后的故障分析。

目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基于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授时来实现时间同步,但从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来说,上述方法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而传统NTP协议只能实现ms级别的时间同步,GPS等卫星同步方式又存在诸多限制,均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高精度时间同步要求。目前各系统装置的厂家不同,设备各异,难以保障故障定位系统的时间精度问题。故障定位系统中,光、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对时间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都要求达到纳秒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提供的时间同步系统或方法时间同步的精度不足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的双端时间同步系统。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光纤的双端时间同步系统,包括主设备、从设备和光纤;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微处理器、电源模块、光电转换模块、物理网卡芯片PHY和MII接口,其中微处理器通过MII接口与物理网卡芯片PHY连接,物理网卡芯片PHY与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微处理器、物理网卡芯片PHY、光电转换模块供电;主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纤与从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上述方案中,主设备或从设备均可以发起时间同步请求,比如,主设备发起时间同步请求后,具体的命令从主设备的微处理器中发出,并经过MII接口、物理网卡芯片PHY后传输至光电转换模块,命令经光电转换模块进行光电转换后通过光纤传输至从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从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通过物理网卡芯片PHY和MII接口传输至从设备的微处理器,从设备的微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完成一次时间同步。从设备的时间同步过程也如上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时间同步系统通过设置在主设备、从设备之间的光纤来完成时间同步请求命令在两者之间的传输过程,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时间同步系统同步的时间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得到了提高、易于实现,满足故障定位系统对于时间同步精度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光纤的双端时间同步系统包括主设备、从设备和光纤;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微处理器、电源模块、光电转换模块、物理网卡芯片PHY和MII接口,其中微处理器通过MII接口与物理网卡芯片PHY连接,物理网卡芯片PHY与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微处理器、物理网卡芯片PHY、光电转换模块供电;主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纤与从设备的光电转换模块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微处理器为STM32单片机,其输入输出接口通过MII接口与物理网卡芯片PHY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物理网卡芯片PHY包括DP83640 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外围电路包含一个25MHz±10ppm的高精度晶振。DP83640芯片配置成100BASE-FX工作模式,并使能PTP功能,以便在发送和接受的数据包中附加时间戳。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SFP光模块。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光纤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20km。为保持信号的稳定,光纤的长度一般需小于或等于120km。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电源模块为3.3v直流电源。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