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50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其体形小巧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此外,无论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187996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外壳以及收容在耳机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耳机外壳形成的腔体分为隔耳机前声腔和耳机后声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音机构;其中,在扬声器单体后声腔上设置有后声腔出声孔,扬声器单体后声腔通过后声腔出声孔与耳机后声腔连通;调音机构设置在后声腔出声孔与耳机外壳之间,调音机构用于调整扬声器单体的后声腔出声孔的大小。但是现有的耳机存在着不方便携带,容易划伤以及容易遗失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以解决现有的耳机存在着不方便携带,容易划伤以及容易遗失的问题。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包括防护套,耳机外壳,耳机主板,L型挂板,耳塞,抗干扰磁杆和防护罩,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耳机外壳的外部;所述的耳机主板螺钉连接在耳机外壳的内部;所述的L型挂板注塑在耳机外壳的左上部;所述的耳塞通过抗干扰磁杆安装在耳机外壳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罩套接在耳塞的外部;所述的耳机外壳还设置有夜光贴,弹性拉带,固定板,正L型集线板,倒L型集线板和可旋转环装置,所述的夜光贴粘贴在耳机外壳的正表面上部;所述的弹性拉带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螺钉连接在耳机外壳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正L型集线板和倒L型集线板从上到下依次注塑在耳机外壳的左下部;所述的可旋转环装置粘贴在耳机外壳的正表面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可旋转环装置包括贴片,贴板,挂环,连接块,转轴和U型卡块,所述的贴片粘贴在贴板的底部;所述的挂环焊接在连接块的下部;所述的连接块通过转轴安装在U型卡块的内部;所述的U型卡块焊接在贴板的内侧中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耳机主板还设置有充电转接口,音频处理模块,显示屏,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微处理器和蓝牙传输主芯片,所述的充电转接口焊接在耳机主板的内侧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和显示屏横向并列焊接在耳机主板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焊接在耳机主板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微处理器和蓝牙传输主芯片横向并列焊接在耳机主板的内侧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的L型挂板具体采用L型PVC弹性塑料板。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具体采用半圆形PVC软塑料罩。

优选的,所述的夜光贴具体采用蓝光发光贴。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拉带具体采用尼龙松紧带。

优选的,所述的正L型集线板和倒L型集线板均采用L型PVC硬塑料板。

优选的,所述的挂环采用直径为二厘米至三厘米的光滑不锈钢环。

优选的,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的显示屏和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音频处理模块均和蓝牙传输主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微处理器均和充电转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的耳塞和音频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转接口和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广泛应用于耳机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L型挂板具体采用L型PVC弹性塑料板,有利于便于悬挂耳机,可防止耳机遗失。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罩具体采用半圆形PVC软塑料罩,有利于配合防护套具体采用橡胶套的设置,防止耳机坠落造成划伤影响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夜光贴具体采用蓝光发光贴,有利于便于夜间寻找耳机,以使使用更加方便。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拉带具体采用尼龙松紧带,有利于便于悬挂耳机,可套在手机上或者其他设备上,以使使用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正L型集线板和倒L型集线板均采用L型PVC硬塑料板,有利于便于对其他耳机的数据线进行集中收集,可防止发生缠绕影响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挂环采用直径为二厘米至三厘米的光滑不锈钢环,有利于便于提携该耳机,以使携带更加方便,可防止耳机遗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护套;2、耳机外壳;21、夜光贴;22、弹性拉带;23、固定板;24、正L型集线板;25、倒L型集线板;26、可旋转环装置;261、贴片;262、贴板;263、挂环;264、连接块;265、转轴;266、U型卡块;3、耳机主板;31、充电转接口;32、音频处理模块;33、显示屏;34、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5、微处理器;36、蓝牙传输主芯片;4、L型挂板;5、耳塞;6、抗干扰磁杆;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滑伤的便携式耳机,包括防护套1,耳机外壳2,耳机主板3,L型挂板4,耳塞5,抗干扰磁杆6和防护罩7,所述的防护套1套接在耳机外壳2的外部;所述的耳机主板3螺钉连接在耳机外壳2的内部;所述的L型挂板4注塑在耳机外壳2的左上部;所述的耳塞5通过抗干扰磁杆6安装在耳机外壳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罩7套接在耳塞5的外部;所述的耳机外壳2还设置有夜光贴21,弹性拉带22,固定板23,正L型集线板24,倒L型集线板25和可旋转环装置26,所述的夜光贴21粘贴在耳机外壳2的正表面上部;所述的弹性拉带22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23螺钉连接在耳机外壳2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正L型集线板24和倒L型集线板25从上到下依次注塑在耳机外壳2的左下部;所述的可旋转环装置26粘贴在耳机外壳2的正表面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旋转环装置26包括贴片261,贴板262,挂环263,连接块264,转轴265和U型卡块266,所述的贴片261粘贴在贴板262的底部;所述的挂环263焊接在连接块264的下部;所述的连接块264通过转轴265安装在U型卡块266的内部;所述的U型卡块266焊接在贴板262的内侧中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耳机主板3还设置有充电转接口31,音频处理模块32,显示屏33,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4,微处理器35和蓝牙传输主芯片36,所述的充电转接口31焊接在耳机主板3的内侧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32和显示屏33横向并列焊接在耳机主板3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4焊接在耳机主板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微处理器35和蓝牙传输主芯片36横向并列焊接在耳机主板3的内侧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1具体采用橡胶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L型挂板4具体采用L型PVC弹性塑料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罩7具体采用半圆形PVC软塑料罩。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夜光贴21具体采用蓝光发光贴。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弹性拉带22具体采用尼龙松紧带。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正L型集线板24和倒L型集线板25均采用L型PVC硬塑料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挂环263采用直径为二厘米至三厘米的光滑不锈钢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4和微处理器35电性连接;所述的音频处理模块32和微处理器35电性连接;所述的显示屏33和和微处理器35电性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35、音频处理模块32均和蓝牙传输主芯片36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4、微处理器35均和充电转接口31电性连接;所述的耳塞5和音频处理模块32电性连接;所述的充电转接口31和电池及电池管理芯片34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L型挂板4具体采用L型PVC弹性塑料板,有利于便于悬挂耳机,可防止耳机遗失;通过防护罩7具体采用半圆形PVC软塑料罩,有利于配合防护套1具体采用橡胶套的设置,防止耳机坠落造成划伤影响使用;通过夜光贴21具体采用蓝光发光贴,有利于便于夜间寻找耳机,以使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弹性拉带22具体采用尼龙松紧带,有利于便于悬挂耳机,可套在手机上或者其他设备上,以使使用更加方便。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