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带式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389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颈带式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颈带式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的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或者听音乐。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蓝牙耳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主要得益于蓝牙耳机的方便性、便携性等优点。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蓝牙耳机的功能得到大大加强,功耗大大降低,蓝牙耳机已经成为主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标准配置,这大大增加了人们使用蓝牙耳机的可能性。因此,蓝牙耳机会越来越普遍。

目前搭配在颈带蓝牙耳机的电位器上方的控制键通常为滑动按键。目前的滑动按键的内键和外键多为一体式里小外大结构,滑动按键的外键与耳机壳的外观面形成面接触,正常使用时会来回滑动。但由于目前的耳机壳多采用高光、亚光及喷涂形式的塑胶壳制成,在耳机的正常使用过程中,耳机壳的外观面与滑动按键的键面来回摩擦,如此极易对耳机壳的外观面造成划伤,从而极大影响蓝牙耳机的美观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带式蓝牙耳机,以解决现有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滑动按键容易对耳机壳的外观面造成划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可滑动的电位器,以及设置在电位器上方的对电位器进行滑动控制的滑动按键;其中,滑动按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滑动内键和与滑动内键相连的滑动外键,滑动外键具有键面和连接部;其中,在壳体内侧对应电位器的位置设置有滑道,滑动内键设置在滑道内,在壳体外侧对应滑道的位置设置有按键孔,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按键孔与滑动内键相连,且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相连后,滑动外键的键面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滑动外键的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滑动外键的键面相连,第二连接部为两个具有间隙的倒钩状凸起,通过两个具有间隙的倒钩状凸起使第二连接部具有弹性;在滑动内键与滑动外键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孔,第二连接部弹性穿过过孔与滑动内键相连。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滑动外键的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在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凸起;在滑动内键的过孔内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的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通过凸起与第一凹槽固定。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滑动内键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电位器的滑动部分对应接触。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滑动外键的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的一端与滑动外键的键面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凸起;在滑动内键与滑动外键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孔,在过孔内设置有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过孔,且连接部的凸起插入过孔的凹槽内。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滑动外键的键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结构。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内。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通过将滑动按键设计为包括滑动内键和滑动外键的分体式结构,滑动外键具有键面和连接部,在壳体内侧对应电位器的位置设置滑道,将滑动内键设置在滑道内,在壳体外侧对应滑道的位置设置按键孔,使得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该按键孔与滑动内键相连,且在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相连后,滑动外键的键面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在使用滑动按键时,滑动外键与壳体始终不接触,从而达到不划伤壳体表面的目的,进而极大提高蓝牙耳机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滑动按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图中:壳体1、滑道11、按键孔12、间隙13、电路板2、电位器3、滑动内键41、过孔411、第二凹槽412、滑动外键42、键面42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23、第三连接部424、凸起42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前述,现有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滑动按键容易对耳机壳的外观面造成划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动按键设计为包括滑动内键和滑动外键的分体式结构,滑动外键具有键面和连接部,在壳体内侧对应电位器的位置设置滑道,将滑动内键设置在滑道内,在壳体外侧对应滑道的位置设置按键孔,使得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该按键孔与滑动内键相连,且在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相连后,滑动外键的键面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在使用滑动按键时,滑动外键与壳体始终不接触,从而达到不划伤壳体表面的目的,进而极大提高蓝牙耳机的外观品质。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带式蓝牙耳机,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的滑动按键的分解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带式蓝牙耳机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1内的电路板2、设置在电路板2上的可滑动的电位器3、以及设置在电位器3上方的对电位器3进行滑动控制的滑动按键;其中,滑动按键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滑动内键41和与滑动内键41相连的滑动外键42,滑动外键42具有键面421和连接部;其中,在壳体1内侧对应电位器3的位置设置有滑道11,滑动内键41设置在滑道11内,在壳体外侧对应滑道11的位置设置有按键孔12,滑动外键42的连接部穿过按键孔12与滑动内键41相连,且滑动外键42与滑动内键41相连后,滑动外键42的键面421与壳体1之间具有间隙13。

由于滑动外键在穿过按键孔与滑动内键相连后,滑动外键的键面与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即使来回滑动滑动外键,滑动外键与壳体始终不会接触,如此滑动外键则不会造成对壳体的划伤。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将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进行连接,使滑动外键不从滑动内键中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滑动外键的连接部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部422和第二连接部423;其中,第一连接部422与滑动外键42的键面421相连,第二连接部423为两个具有间隙的倒钩状凸起,通过该两个具有间隙的倒钩状凸起使第二连接部423具有弹性;在滑动内键41与滑动外键42相连的位置设置有过孔411,第二连接部423弹性穿过过孔411与滑动内键相连。

具体地,由于第二连接部为两个具有间隙的倒钩状凸起,因此,在第二连接部穿过过孔411时,其必然会受到外力挤压使两个倒钩状凸起紧密贴合,从而使其顺利穿过过孔,而在穿过过孔之后,两个倒钩状凸起之间恢复间隙,两个倒钩状凸起分别与过孔的圆周边缘相接触,从而使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连接后,为了使滑动外键的不在滑动内键的过孔内转动,在滑动外键的连接部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24,该第三连接部42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22与第二连接部423之间,在第三连接部424上设置有凸起425;在滑动内键的过孔411内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424的凸起425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图中未示出),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通过凸起425与第一凹槽固定,从而防止滑动外键的连接部在过孔411内转动。

此外,为了进一步对滑动按键进行固定,在滑动内键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12,该第二凹槽412与电位器3的滑动部分对应接触,从而形成Z轴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带式蓝牙耳机中,上述滑动外键的键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结构,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蓝牙耳机在组装时,首先将滑动内键调整方向,将其装配到壳体内侧的滑道内,然后将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壳体外侧的按键孔,从而将滑动外键装配到滑动内键的过孔内,以实现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的连接;其次,将电路板上的电位器的滑动部分与滑动内键的第一凹槽对齐,然后装配电路板,并将其用螺丝固定到壳体内,此时,电位器的滑动部分与滑动内键的第一凹槽紧密接触,形成Z轴固定。由于滑动外键在与滑动内键连接后,滑动外键的键面与壳体之间有间隙,因此,滑动外键与壳体的表面始终不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划伤壳体。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除了采用倒钩状凸起的连接方式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实施例未以图示出),将滑动外键的连接部设置为柱状结构,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的一端(即柱状结构的一端)与滑动外键的键面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凸起;在滑动内键与滑动外键相连的位置设置过孔,在过孔内设置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滑动外键的连接部穿过过孔,且连接部的凸起插入该过孔的凹槽内,从而实现滑动外键与滑动内键的连接。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带式蓝牙耳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颈带式蓝牙耳机,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