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井下广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87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指挥通信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用井下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作业地点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所以容易发生事故。目前煤矿行业逐步完善自动化、安全化、科学化,井下语音扩播在皮带集控、水泵自动化等系统中作用日趋重要。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作为电话调度系统的有效补充。一旦井下发生突发情况,通过井下应急广播系统是有效下发撤人指令、逃生路线指令的快捷手段。

但是,目前大多数煤矿内存在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与皮带集控系统两套系统,具有以下缺点:1、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没有融合;2、系统重复投入,造成资金浪费;3、井下巷道现场扩播喇叭重复布置,相互干扰;以上原因给矿井调度应急指挥带了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充分发挥井下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煤矿用井下广播系统,解决现有煤矿存在的资源浪费、井下巷道现场扩播喇叭之间易产生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用井下广播系统,其中:包括井下扩播系统、皮带集控系统和OPC数据转换接口;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包括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井下扩播喇叭和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所述皮带集控系统包括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和皮带扩播喇叭;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井下扩播喇叭的信号端和OPC数据转换接口的一个信号端连接,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与扩播系统调度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皮带扩播喇叭的信号端和OPC数据转换接口的另一个信号端连接;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用于接收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或井下扩播喇叭发送的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还用于接收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的信号,并通过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或井下扩播喇叭播放;

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用于接收皮带扩播喇叭发送的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还用于接收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的信号,并通过皮带扩播喇叭播放。

进一步,所述井下扩播系统中的井下扩播喇叭有若干个;所述皮带集控系统中的皮带扩播喇叭有若干个。

本实用新型中OPC数据转换接口的设置,避免了井下皮带集控系统与矿井扩播系统扩音喇叭的相互干扰,为应急指挥提供了良好的通讯环境;井下皮带集控系统与矿井扩播系统的融合,避免设备在相同巷道内的重复布置,节约了资金;实现了井下皮带集控系统与矿调度室的语音通信,为应急指挥提供了便捷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省资金、扩音喇叭之间的干扰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煤矿用井下广播系统,其中:包括井下扩播系统1、皮带集控系统2和OPC数据转换接口3;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1包括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井下扩播喇叭和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所述皮带集控系统2包括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和皮带扩播喇叭;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井下扩播喇叭的信号端和OPC数据转换接口的一个信号端连接,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与扩播系统调度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皮带扩播喇叭的信号端和OPC数据转换接口的另一个信号端连接;

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用于接收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或井下扩播喇叭发送的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所述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还用于接收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的信号,并通过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或井下扩播喇叭播放;

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用于接收皮带扩播喇叭发送的信号,然后将该信号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所述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还用于接收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的信号,并通过皮带扩播喇叭播放。

进一步,所述井下扩播系统1中的井下扩播喇叭有若干个;所述皮带集控系统2中的皮带扩播喇叭有若干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扩播系统调度终端或井下扩播喇叭将语音信号发送至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然后通过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将该信号发送至皮带扩播喇叭进行播放;皮带扩播喇叭将语音信号发送至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皮带集控系统控制器将该语音信号通过OPC数据转换接口发送至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然后通过井下扩播系统控制器将该信号发送至井下扩播喇叭或扩播系统调度终端进行播放;实现扩播系统调度终端与皮带扩播喇叭之间的通信以及井下扩播喇叭与皮带扩播喇叭之间的通信。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