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826发布日期:2018-06-12 22:1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机顶盒是信号转换设备,其接收从地波电缆或卫星发送的广播信号,以使得该信号能够通过显示设备,比如电视(TV),进行显示。

常规的机顶盒的导光圈是通过烙铁高温熔融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比较麻烦,影响安装效率,增加人工成本,并且出现问题返修时不能拆卸,只能丢弃,同时,固定后可能会造成导光圈损坏,增加不良损耗和产品不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导光圈本体上的卡板、设置在卡板上的出光定位柱,设置在机顶盒内的出光定位孔和固定结构,所述导光圈本体和出光定位柱分别设置在卡板两侧,所述卡板远离所述出光定位柱的前端凸出导光圈本体设置,其中,所述出光定位柱能够安装入所述出光定位孔中,所述卡板能够以出光定位柱为旋转轴旋转,并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机顶盒内。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机顶盒的侧面,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机顶盒上的限位骨和支撑骨,所述卡板的前端能够通过旋转,卡接在限位骨和支撑骨之间。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骨上设有便于卡板卡入限位骨和支撑骨之间的第一斜坡面。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骨设置在所述限位骨的下方,所述限位骨设置在机顶盒侧面上,所述支撑骨设置在所述机顶盒侧面和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限位骨和支撑骨相对出光定位孔的另一侧,所述限位挡板与限位骨、支撑骨和侧壁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卡板的容纳槽,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支撑骨和限位骨之间的同时,卡板前端能够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挡板上设有便于卡板滑入容纳槽的第二斜坡面。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的设置,便于卡板滑入容纳槽,提高卡板的安装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定位、限位的方式进行组装,设计合理,并且可以实现随拆随装,无不良损耗,保证机顶盒壳体和导光圈的完好无损,省时省人工,省物料,从而节省成本,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机顶盒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光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光圈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6为导光圈未固定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光圈固定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上盖1、PCB主板2、散热器4和底壳5,上盖1和底壳5固定连接,散热器4、导光圈3和PCB主板2固定在底壳5内。

如图1-7所示,本例的导光圈3通过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固定,具体地,本例的机顶盒导光圈组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光圈本体34上的卡板32、设置在卡板32上的出光定位柱31,设置在机顶盒底壳5上的出光定位孔51和固定结构,所述导光圈本体34和出光定位柱31分别设置在卡板32两侧,所述卡板32远离所述出光定位柱31的前端33凸出导光圈本体34设置,其中,所述出光定位柱31能够安装入所述出光定位孔51中,所述卡板32能够以出光定位柱31为旋转轴旋转,并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机顶盒内。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光定位孔51设置在所述机顶盒底壳5的侧面,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机顶盒上的限位骨53和支撑骨52,所述卡板32的前端33能够通过旋转,卡接在限位骨53和支撑骨52之间。为了便于所述卡板32前端33旋转卡入,所述限位骨上设有便于卡板卡入限位骨和支撑骨之间的第一斜坡面。

本例支撑骨52设置在所述限位骨53的下方,所述限位骨53设置在机顶盒底壳5的侧面上,所述支撑骨52设置在所述机顶盒底壳5的侧面和底面上。

本例的限位骨53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伸缩的弹性体、弹片或者采用弹簧柱塞,收到卡板32前端33的压力产生形变,往回缩,从而便于卡板32的卡入,当卡板32越过限位骨53时,所述限位骨53恢复常态,从而对卡板32进行卡接。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使导光圈3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挡板54,所述限位挡板54设置在限位骨53和支撑骨52相对出光定位孔51的另一侧,并且相对于限位骨53和支撑骨52的固定面设置,所述限位挡板54与限位骨53、支撑骨52和底壳5侧壁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卡板前端33的容纳槽55,所述卡板32卡接在所述支撑骨和限位骨之间的同时,卡板前端33能够固定在所述容纳槽55内。

同样地,所述限位挡板54上设有便于卡板前端33滑入容纳槽的第二斜坡面。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的设置,便于卡板滑入容纳槽,提高卡板的安装效率。

本例通过出光定位孔51限制导光圈3的Y向移动,通过出光定位孔51、底壳5侧壁和限位挡板54限制导光圈3的X向移动,通过限位骨53和支撑骨52限制导光圈3的Z向移动,从而很好地对导光圈3进行固定。当然,本例的固定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机顶盒的其他地方。

如图6和图7所示,导光圈3装配时,首先将所述导光圈3的出光定位柱31装入底壳5的出光定位孔51后,此时导光圈卡板32朝上,随后转动卡板32,使得导光圈3的卡板前端33顺着底壳5上的限位骨53和限位挡板54的斜坡面滑入限位骨53、支撑骨53、底壳5侧面及限位挡板54形成的容纳槽55内,从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限位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组装,设计合理,并且可以实现随拆随装,无不良损耗,保证机顶盒底壳5和导光圈3的完好无损,省时省人工,省物料,从而节省成本,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