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喇叭及其音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019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喇叭及其音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喇叭及其音盆。



背景技术:

音盆是应用于扬声器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起到声辐射的作用。由其震动产生各种频率的声音,由于声音的频率范围大,音盆的振动频率从低频到高频,频率越高,对音盆的结构强度要求越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容易发生变形,导致音效变差。

现有的音盆其形状一般为圆锥形,其锥面为一平滑曲面,强度低、脆性大,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且对声音的分割振动较大而易造成音效失真,从而影响到整个扬声器的使用效果。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专利号为201410096823.9、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音盆”的V型槽音盆(如图1所示),该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圆锥音盆因强度低、脆性大而引起的分割振动问题,提高了振膜的刚性。但是V型槽结构的音盆又会带来音盆侧板之间在周向上的易变形问题(图1中的箭头所示)以及这种复杂的V型槽端部结构与喇叭的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结合部位长且形状不规则),又会面临潜在的分割振动和音效失真,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减小对声音的分割振动,其刚性好、失真度低、音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盆,包括基本呈喇叭型的第一振膜(10),所述第一振膜(10)包括复数个开口由小渐大的V型槽(120),相邻V型槽(120)的上棱边(122)相接构成所述第一振膜(10),所述音盆还包括第一环形加强筋(20),所述第一振膜(10)的喇叭型开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横截面为拱形。

所述的音盆,还包括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一支撑面(130)和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二支撑面(140),所述相邻V型槽(120)的相邻侧板(123)的一端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面(130),所述相邻V型槽(120)的相邻侧板(123)的另一端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面(140),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圆弧边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

所述的音盆,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两个斜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板(123)的一端部相接,以密封相邻V型槽(120)端部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二支撑面(140)的两个斜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板(123)的另一端部相接,以密封相邻V型槽(120)端部之间的空隙。

所述的音盆,还包括圆筒形连接部(30),所述圆筒形连接部(30)由所述第二支撑面(140)延伸而成,以便于连接音圈。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振膜(10)的V型槽(120)、第一支撑面(130)、第二支撑面(140)、第一环形加强筋(20)和圆筒形连接部(30)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上或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0)。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0)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顶部或外壁的顶部。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中部或外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0)。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底部或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加强筋(60)。

所述的音盆,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0)从第一振膜(10)的内壁底部螺旋缠绕至内壁顶部,或者,第一加强筋(40)从第一振膜(10)的外壁底部螺旋缠绕至外壁顶部。

所述的音盆还包括基本呈喇叭型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内壁上,第二振膜的外壁与第一振膜V形槽(120)的上棱边(122)相接;或者,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外壁上,第二振膜的内壁与第一振膜V形槽(120)的下棱边(121)相接。

一种喇叭,包括如上所述的音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通过在V型槽的端部设置第一环形加强筋,解决了V型槽结构的喇叭振膜在端部开口的圆周方向上的易变形问题,加强了各个V型槽在圆周方向上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尤其是采用拱形结构的第一环形加强筋,无论是抗折能力还是抗拉伸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音频的失真度低、音质效果好。特别是高音部分效果更明显。

通过设置密封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一是解决了V型槽与V型槽之间的侧向变形问题,二是避免了声短路;三是复数个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一支撑面和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二支撑面构成的V型槽喇叭具有非常美观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V型槽音盆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喇叭的立体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音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图4一实施例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5b是图4一实施例中C-C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喇叭的立体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喇叭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喇叭(扬声器),如图2所示,包括音盆、悬边70和壳体80,所述音盆通过悬边70固定在壳体80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音盆包括:呈喇叭型的第一振膜10,呈扇面结构的第一支撑面130,呈扇面结构的第二支撑面140,第一环形加强筋20以及圆筒形连接部30。所述第一振膜10包括复数个开口由小渐大的V型槽120,所述V型槽120包括两个成一定夹角的侧板123,两侧板123长边相接处为下棱边121,两侧板123的另一长边为上棱边122。相邻V型槽120的上棱边122相接构成所述第一振膜10。该第一振膜10的侧面类似于锥形,适用于锥形喇叭中。第一振膜10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端部,为便于描述,将第一振膜10开口大的端部称之为喇叭型开口端。所述第一振膜10的喇叭型开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设置,解决了V型槽结构的喇叭振膜在端部开口的圆周方向上的易变形问题,加强了各个V型槽120在圆周方向上的结构强度和刚性,从而能承受长时间的高频振动而不变形,失真度低、音质效果好。第一振膜10的端部通常为圆形,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为圆环加强筋。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横截面(即轴截面)为拱形。第一环形加强筋20采用拱形,其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压力或拉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例如,从顶部下压时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无论是抗折能力还是抗拉伸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得喇叭音频的失真度低、音质效果好。特别是高音部分效果更明显。

所述音盆还包括用于与喇叭的悬边(70)连接固定的圆环(21),所述圆环(21)的内圈与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外圈连接。所述圆环(21)的横截面为矩形,换而言之,其表面水平,便于与喇叭悬边(70)粘接,使得第一振膜10平稳的固定在一个面上,不产生偏移。

所述相邻V型槽120的相邻侧板123的一端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面130,所述相邻V型槽120的相邻侧板123的另一端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面140,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圆弧边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

通过在相邻V型槽的相邻侧板的两端部之间设置呈扇面结构的第一支撑面130和第二支撑面140,使得V型槽120不论端部还是中部在圆周方向受力后都无法沿折线弯折变形,解决了V型槽与V型槽之间的侧向变形问题。而且第一支撑面130和第二支撑面140呈扇面结构,不仅强度好,而且各个支撑面的圆弧边形状规则,可围绕成圆,相比于现有技术的V形,圆弧边易于连接固定,各个第一支撑面130的圆弧边与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可以稳定可靠的连接固定,从而能承受长时间的高频振动而不变形,另外,复数个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一支撑面130和基本呈扇面结构的第二支撑面140构成的V型槽喇叭具有非常美观的视觉效果。

所述圆筒形连接部30由所述第二支撑面140延伸而成,以便于连接音圈,同时能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两个斜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板123的一端部相接,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圆弧边的弧度与第一环形加强筋20的内圈弧度相同,以密封相邻V型槽120端部之间的空隙,避免了声短路。同样的,所述第二支撑面140的两个斜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板123的另一端部相接,以密封相邻V型槽120端部之间的空隙,避免了声短路。

所述第一振膜10的V型槽(120)、第一支撑面130、第二支撑面140、第一环形加强筋20、圆筒形连接部30和圆环21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便于区分,图5采用不同的剖面线来标识120、130、140、20、21和30,实际上材料均相同)。通常喇叭的各部分的连接采用粘接,工序复杂且粘接部位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容易变形,成本高。本实用新型的音盆包括多个呈圆周排布的V型槽120,故而转折面非常多,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工艺简单可靠,不存在接合处强度不足的问题,刚性好,不会发生V形槽120沿折线弯折的情况。传统的音盆,其内圈与音圈粘接,通过音圈的振动带动音盆振动,从而发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振膜10的底端一体成型一个圆筒形连接部30,刚性好,通过圆筒形连接部30与音圈粘接,提高了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粘接处的强度,避免了分割振动,第一振膜10无法沿折线弯折变形。

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径向方向可与V形槽的上棱边122不平行,且与圆环21的径向方向不平行,如图5a所示,第一支撑面130作为一个过渡,使得V形槽120与第一环形加强筋20之间接合处的夹角不至于太突兀,在频繁振动的情况下保证结构强度。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面130的径向方向也可与圆环21的径向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上或外壁上还可以设置第一加强筋40,以增强音盆的结构强度和刚性,避免分割振动、沿折线弯折变形。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0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顶部或外壁的顶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0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外壁的顶部,且为圆环形。通过第一加强筋40可进一步加强音盆的强度和刚度,使得音盆可以小型化、轻薄化,非常适合用在对音盆刚度要求非常高的喇叭中,例如耳机(如入耳式、耳塞式耳机等)上。

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中部或外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0,通过第二加强筋50可有效的加强第一振膜10中部的结构强度。较佳的,第二加强筋50为圆环形,有利于增强圆周方向上的强度。

所述第一振膜10的内壁的底部或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加强筋60,通过第三加强筋60可有效的加强第一振膜10底部的结构强度。较佳的,第三加强筋60为圆环形,有利于增强圆周方向上的强度。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筋40从第一振膜10的内壁底部螺旋缠绕至内壁顶部,或者,第一加强筋40从第一振膜10的外壁底部螺旋缠绕至外壁顶部,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筋40为螺旋形的加强筋,其起到了第一实施例中40、50和60的作用。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音盆还包括呈喇叭型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内壁上,第二振膜的外壁与第一振膜V形槽120的上棱边122相接。如此同样增强了音盆的强度和刚度。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一振膜10的外壁上,第二振膜的内壁与第一振膜V形槽120的下棱边121相接。如此同样增强了音盆的强度和刚度。

所述音盆可以由纸制成,质量较轻,且原材料价格便宜,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该音盆还可以由金属制成,具有较好的刚性,进一步的,可以采用轻质金属制成,如金属铝,可以将音盆做得更薄更轻,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效果。

当然,该音盆还可以由铝合金、复合材料或碳纤维等制成,刚性非常好,且重量轻,音盆更薄更轻。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