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936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属于教学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俗称“扩音机”,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任务是把来自信号源(专业音响系统中则是来自调音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1084006.2的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扬声器和插板,所述机体通过连接环连接有腰带,所述机体一侧设有耳麦插孔和USB接口,所述机体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板一端插于插槽内,所述机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机体上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延伸到安装腔内,且按键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上移动体,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与上移动体对应的下移动体,所述上移动体和下移动体上对称设有滑槽,但是该现有技术在降噪方面存在缺陷,时常导致教师在使用该设备教学时发出杂音,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降噪方面存在缺陷,时常导致教师在使用该设备教学时发出杂音,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其结构包括挂杆、转换盒、导线、传输线、双麦降噪装置、扬声器、接头、控制按钮、显示灯、调节旋钮、主机外壳,所述挂杆左端安装于转换盒上表面,所述导线连接于转换盒下方,所述双麦降噪装置与传输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设于主机外壳表面,所述接头垂直嵌入安装于主机外壳右侧表面并与导线相连接,所述控制按钮安装于主机外壳右侧表面并设于接头上方,所述显示灯嵌于主机外壳上表面并设于调节旋钮右侧,所述调节旋钮安装于主机外壳上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双麦降噪装置由壳体、柔性织物、场效应管、收音孔、空腔、引脚、后电极、前电极、振动膜片组成,所述壳体外表面与柔性织物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场效应管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收音孔与壳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腔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引脚两侧分别与后电极相连接,所述后电极嵌于场效应管内部,所述前电极安装于振动膜片中央,所述振动膜片设于收音孔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0.8CM。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盒左侧表面设有传输线。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外壳上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旋钮下端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与传输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外壳采用PVC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双麦降噪装置,将挂杆挂于教师耳部,并通过控制按钮使整体装置开始运作,同时显示灯亮起,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旋钮来调节扩音效果,当教师的声音通过收音孔到达振动膜片时,声音带来的振动将由前电极传递至场效应管并到达后电极,并由引脚传递信号至传输线并传出,由于采用了双麦结构,可由双麦间的音差来进行降噪,最后由扬声器将扩大后的声音传出,由此弥补了整体装置在降噪上的缺陷,减小了教师在使用该设备教学时发出的杂音,并提高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降噪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挂杆-1、转换盒-2、导线-3、传输线-4、双麦降噪装置-5、扬声器-6、接头-7、控制按钮-8、显示灯-9、调节旋钮-10、主机外壳-11、壳体-501、柔性织物-502、场效应管-503、收音孔-504、空腔-505、引脚-506、后电极-507、前电极-508、振动膜片-5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乐教学扩音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挂杆1、转换盒2、导线3、传输线4、双麦降噪装置5、扬声器6、接头7、控制按钮8、显示灯9、调节旋钮10、主机外壳11,所述挂杆1左端安装于转换盒2上表面,所述导线3连接于转换盒2下方,所述双麦降噪装置5与传输线4电连接,所述扬声器6设于主机外壳11表面,所述接头7垂直嵌入安装于主机外壳11右侧表面并与导线3相连接,所述控制按钮8安装于主机外壳11右侧表面并设于接头7上方,所述显示灯9嵌于主机外壳11上表面并设于调节旋钮10右侧,所述调节旋钮10安装于主机外壳11上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双麦降噪装置5由壳体501、柔性织物502、场效应管503、收音孔504、空腔505、引脚506、后电极507、前电极508、振动膜片509组成,所述壳体501外表面与柔性织物502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场效应管503安装于壳体501内部,所述收音孔504与壳体5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腔505设于壳体501内部,所述引脚506两侧分别与后电极507相连接,所述后电极507嵌于场效应管503内部,所述前电极508安装于振动膜片509中央,所述振动膜片509设于收音孔504内侧,所述接头7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0.8CM,所述转换盒2左侧表面设有传输线4,所述主机外壳11上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旋钮10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引脚506与传输线4相连接,所述主机外壳11采用PVC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所述调节旋钮10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

本专利所说的扬声器6又称“喇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在发声的电子电气设备中都能见到它,所述控制按钮8主要用于远距离控制接触器、电磁起动器、继电器线圈及其他控制线路,也可用于电气联锁线路等。

在进行使用时先将挂杆1挂于教师耳部,并通过控制按钮8使整体装置开始运作,同时显示灯9亮起,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旋钮10来调节扩音效果,当教师的声音通过收音孔504到达振动膜片509时,声音带来的振动将由前电极508传递至场效应管503并到达后电极507,并由引脚506传递信号至传输线4并传出,由于采用了双麦结构,可由双麦间的音差来进行降噪,最后由扬声器6将扩大后的声音传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降噪方面存在缺陷,时常导致教师在使用该设备教学时发出杂音,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双麦降噪装置,将挂杆挂于教师耳部,并通过控制按钮使整体装置开始运作,同时显示灯亮起,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旋钮来调节扩音效果,当教师的声音通过收音孔到达振动膜片时,声音带来的振动将由前电极传递至场效应管并到达后电极,并由引脚传递信号至传输线并传出,由于采用了双麦结构,可由双麦间的音差来进行降噪,最后由扬声器将扩大后的声音传出,由此弥补了整体装置在降噪上的缺陷,减小了教师在使用该设备教学时发出的杂音,并提高了使用范围,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双麦降噪装置5由壳体501、柔性织物502、场效应管503、收音孔504、空腔505、引脚506、后电极507、前电极508、振动膜片509组成,所述壳体501外表面与柔性织物502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场效应管503安装于壳体501内部,所述收音孔504与壳体5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空腔505设于壳体501内部,所述引脚506两侧分别与后电极507相连接,所述后电极507嵌于场效应管503内部,所述前电极508安装于振动膜片509中央,所述振动膜片509设于收音孔504左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