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输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8916发布日期:2018-07-13 19: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备屏幕的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者智能终端上的按键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交互操作。然而,在进行较为复杂的交互操作时,例如打游戏,仅依靠智能终端自身的输入设备,也就是触摸屏和有限的按键,很难满足交互操作的需求,存在手持舒适度不足、触摸屏操控中拇指遮挡屏幕以及游戏控制的精准度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现有技术对于上述问题采用了增加外部输入设备的方式,例如游戏手柄,图1、图2及图3分别给出了现有的3种外部输入设备。图1中将智能终端嵌入输入设备内部,也就是将智能终端和输入设备整合成一体式的,智能终端的两端均有输入设备的操作部件,用户通过输入设备上的方向键和功能键进行操作。图2中智能终端单独连接外置输入设备,智能终端仅实现一个显示屏的功能,所有的操作都在外置输入设备上完成。图3展示了用于单独替换方向键的摇杆装置,这类摇杆装置直接贴合在屏幕上,代替了通过触摸屏显示的虚拟摇杆,将虚拟摇杆键变成实体的摇杆。上述三种输入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操控时会遮挡屏幕,影响对显示内容的判断,例如图3中摇杆装置会遮挡屏幕;

2.设备握持不舒适,长时间手持不舒适,例如图1中增大了原智能终端的握持尺寸。

3.交互操作不精准,操作技巧性无法完全体现,例如图2中无法进行触摸屏辅助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遮挡触摸屏的输入设备,支持用户同时操作输入设备及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将接收的输入操作发送到所述智能终端内,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上显示所述输入操作,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操作部;所述输入设备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容纳所述智能终端的顶部或底部;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的顶部或底部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处于同一侧,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的显示界面露出于所述操作部的投影范围。

优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对应的侧壁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的边缘形状相适应;

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缺口露出所述屏幕。

优选地,所述缺口的形状为与所述屏幕的边缘形状相适应的矩形。

优选地,所述输入设备为长方体。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设有圆角。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摇杆、按钮或旋钮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电位器构成的方向控制键。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当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的摄像头和麦克风通过前述孔露出。

优选地,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至少二个操作部,所有操作部设于所述输入设备的同一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上设有相配合的连接机构,所述输入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固定;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导槽、卡扣、螺丝、磁铁、插销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效果:

1、采用单侧安装方式,支持用户同时对输入设备及触摸屏进行交互操作;

2、不遮挡屏幕,方便用户观察全部的显示内容;

3、方便用户握持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输入设备;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输入设备;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再一种输入设备;

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智能终端的输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智能终端、2-输入设备、3-操作部、4-凹槽、5-缺口、6-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4,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智能终端1的输入设备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通信连接,将接收的输入操作发送到所述智能终端1内,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6上显示所述输入操作。所述智能终端1与所述输入设备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蓝牙连接,连接时需要进行蓝牙配对设置。

所述输入设备2包括:

-操作部3

所述操作部3是用于接收用户操作的部件,可以是摇杆、按钮或旋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输入设备2上可仅布设一个操作部3,也可布设多个操作部3。所述操作部3设于所述输入设备2的同一侧面上,以便集中分布,方便用户操作。

所述输入设备2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4,所述凹槽4容纳所述智能终端1的顶部或底部。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1的顶部插入所述凹槽4内,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6处于同一侧,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6的显示界面露出于所述操作部3的投影范围,也就是所述操作部3未对所述屏幕6遮挡,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看到所述屏幕6的全部显示界面。图4中所述智能终端1的外形为扁长型的长方体,故所述凹槽4设计为具有对应尺寸的扁长型长方体空间,所述凹槽4入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智能终端1的顶部或底部的端面面积相等。所述智能终端1根据生产厂商及型号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外形尺寸,所述凹槽4则设计为与所述智能终端1的顶部相配合的外形尺寸。所述凹槽4的深度应当设计为保证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连接时确保所述输入设备2连接牢固,能够负载所述输入设备2的重量。

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连接时,应保持所述操作部3所在的侧面与所述屏幕6同侧,这样用户可以在观察屏幕的同时看到所述操作部3,方便操作。同时所述凹槽4的设计应保证所述屏幕6不被遮挡,以免影响用户观看,例如所述凹槽4的深度应当确保所述凹槽4的侧壁不遮挡所述屏幕6,即所述凹槽4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屏幕6至所述智能终端1的顶部端缘或底部端缘的距离。所述屏幕6也可以是触摸屏,用户使用所述输入设备2进行交互操作时,将所述智能终端1横置,一只手操作所述输入设备2,另一只手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操作,实现多种输入操作同时进行。由于本实施例仅在所述智能终端1的一端连接了所述输入设备2,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小了用户操作时所述智能终端1的整体尺寸,方便用户握持。

作为所述输入设备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4与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6对应的侧壁具有一缺口5;所述缺口5的形状与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6的边缘形状相适应;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连接时,通过所述缺口5露出所述屏幕。主流的智能终端1往往采用窄边设计,所述屏幕6与所述智能终端1顶部端缘的距离较短,为了保持所述凹槽4具有足够的深度以满足连接牢固的需求,也就是保证力学性能,同时还不遮挡所述屏幕6,故在所述凹槽4对应于所述屏幕6的侧壁上设置一缺口5,以便将所述屏幕6露出。同时,与所述智能终端10的背面(与所述屏幕6相对的一侧面)及窄侧面对应的所述凹槽4的3面侧壁保持足够的延伸长度,以提供较多的接触面积,增强力学性能。所述操作部3布设于与所述缺口5同一侧面上,以保持与所述屏幕6处于同侧。所述缺口5的形状与所述屏幕6的边缘形状相适应,主流的屏幕6常常设计为矩形,因此所述缺口5也设计为与屏幕6尺寸相适应的矩形。

作为所述输入设备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设备2为长方体,该长方体的一侧面上布设所述操作部3,与布设所述操作部3垂直的侧面设有所述凹槽4的开口。由于所述智能终端1,特别是智能手机常设计为长方体,为了保持整体的视觉效果一致,也将所述输入设备设计为长方体。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的手感,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设有圆角,用户在握持所述输入设备2时会感觉舒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手柄式的外形设计,选用长方形的输入设备2外形能够配合所述智能终端1的形状尺寸,且具有小型化的特点,方便用户握持。

作为所述输入设备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设备2可布设不同种类的操作部3,例如摇杆与按钮的组合,或者旋钮与按钮的组合;也可仅布设其中一种操作部3。所述操作部3可以包括电位器构成的方向控制键,这种方向控制键方便用户进行多个方向的操作,是目前外部操作设备中的主流设备。

作为所述输入设备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4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当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1的摄像头和麦克风通过前述孔露出。根据所需露出的智能终端1的部件位置不同,所述孔的开孔位置也不同,例如对于所述智能终端1的主摄像头,常设于所述智能终端1的背面,因此需要在所述凹槽4对应所述智能终端1背面的侧壁上开孔,且所述孔的位置与所述主摄像头的位置相对应。同样地,所述智能终端1的屏幕一侧还可能具有前摄像头或麦克风,或者听筒,也需要通过所述孔露出,以保证上述部件的功能不被影响。

作为所述输入设备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上设有相配合的连接机构,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固定;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导槽、卡扣、螺丝、磁铁、插销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在所述凹槽4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本改进实施例进一步在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上增设了相配合的连接机构,以对所述输入设备2及所述智能终端1进行连接固定,防止所述智能终端1从所述凹槽4中滑脱。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至少相互配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设于所述输入设备2与所述智能终端1上,当所述智能终端1插入所述凹槽4中时,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配合固定,使得所述智能终端1与所述输入设备2牢固固定。所述连接机构可以是导槽、卡扣、螺丝、磁铁、插销等具体实现构造,可选用其中任一种构造进行连接,也可选用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造组合作为所述连接机构。当所述连接机构为导槽时,所述智能终端1或所述输入设备2中的一方设有导槽,另一方设有与导槽配合的凸起部;当所述连接机构为卡扣时,所述智能终端1或所述输入设备2中的一方设有卡扣,另一方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合部;当所述连接机构为螺丝时,所述智能终端1或所述输入设备2中的一方设有与螺丝配合螺孔,另一方设有允许螺丝穿过的螺丝固定位;当所述连接机构为磁铁时,所述智能终端1或所述输入设备2中的一方设有磁铁,另一方设有铁磁性金属或磁铁;当所述连接机构为插销时,所述智能终端1或所述输入设备2中的一方设有与插销配合插孔,另一方设有允许插销穿过的插销固定位。

所述屏幕6可以是触摸屏,用户使用时,将所述智能终端1横置,可一只手对所述输入设备2进行操作,另一只手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操作。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