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0805发布日期:2018-07-25 00:3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器。



背景技术:

发声器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属于最基本的发声单元,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终端设备中。近年来,为了满足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外观要求,电子产品的体积不断减小,外形趋于轻薄化,因此,安装在电子产品中的发声器的体积也趋于小型轻薄化。

目前现有发声器基本包括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结合在振膜一侧的音圈,磁路系统形成收容音圈的磁间隙。音圈在磁路系统安培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带动振膜振动发声实现发声器的发声功能。

当前发声器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音圈引线的顺线方式是引线搭在磁路系统中的边导磁板上,引线与边导磁板贴合在一起并涂布引线固定胶水;其缺陷在于,当发声器主体磁路结构为常规的五磁路方案时,由于需要给引线振动做避让,边导磁板上需要设计避让结构,这就导致了磁路系统无法形成通畅的导磁回路,发声器侧面出现漏磁,降低了音圈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导致发声器BL值损失很大,影响发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如果边导磁板上不设置避让结构或者边导磁板避让引线较少时,发声器在通电工作过程中,由于引线悬空部较短,当引线随音圈上下振动时拉扯音圈的作用力较大,易导致音圈产生不平衡振动,从而引起偏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结构,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声器,该发声器在满足边导磁板上具有避让音圈引线振动的避让结构同时,通过对下导磁板结构的改进,一方面使得发声器磁路系统具有通畅的导磁回路,提升了发声器的BL值,发声器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解决了发声器中音圈受力不平衡,易产生偏振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发声器的稳定性和声学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发声器,包括外壳和收容于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具有音圈引线的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有容纳音圈的磁间隙;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具有平板状导磁底壁的下导磁板;及

位于导磁底壁上的多个边磁路部分;

所述音圈引线包括与音圈连接的迂回悬空部;

相邻的两个边磁路部分之间具有容置迂回悬空部的缺口部,所述两个边磁路部分为第一边磁路部分和第二边磁路部分,所述音圈引线还包括沿第一边磁路部分的延伸方向顺线且固定于第一边磁路部分上方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边磁路部分靠近所述缺口部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迂回悬空部的末端的避让部;

在所述避让部处,下导磁板包括有由导磁底壁向振膜方向延伸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位于音圈引线靠近音圈的一侧。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发声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边和相对的两个第二边;

所述音圈具有两条音圈引线;两条音圈引线分别沿第一边侧顺线,且两条音圈引线的迂回悬空部位于第二边侧的两个端部;

所述第一边磁路部分和所述弯折部位于第一边侧,所述第二边磁路部分位于第二边侧。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于导磁底壁中央的中心磁铁和中心导磁板;

所述第一边磁路部分包括:位于第一边侧导磁底壁边缘的第一边磁铁;以及结合固定在第一边磁铁上方的第一边导磁板;

所述第二边磁路部分包括:位于第二边侧导磁底壁边缘的第二边磁铁;以及结合固定在所述第二边磁铁上方的第二边导磁板;

中心磁铁、第一边磁铁、第二边磁铁以及下导磁板弯折部共同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第二边导磁板之间设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

所述缺口部和避让部位于连接板的内侧。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弯折部的顶部表面不超过边磁路部分的顶部表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弯折部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第一边导磁板的顶部表面齐平。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弯折部的内侧表面不超过边磁路部分的内侧边沿表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弯折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边导磁板的内侧边沿表面齐平。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弯折部通过对导磁底壁边缘切割且将切割部向振膜方向弯折形成。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两条音圈引线的迂回悬空部呈镜像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发声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声器在满足边导磁板上具有避让音圈引线振动的避让结构同时,通过对下导磁板结构的改进,一方面利用下导磁板弯折部与中心导磁板形成了完整通畅的导磁回路,避免了发声器的侧面漏磁,提升了音圈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发声器的BL值及灵敏度,另一方面该发声器边导磁板上避让音圈引线振动的避让部还有效减小了振动时音圈引线拉扯音圈的作用力,降低了音圈引线对音圈的影响,使得产品在工作时,音圈受力平衡,不易发生偏振,从整体上提高了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声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声器的主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声器的后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发声器中下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传统发声器边导磁板上设计避让音圈引线的避让结构,易导致磁路系统无法形成通畅的导磁回路,发声器侧面出现漏磁,降低音圈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发声器BL值损失很大。如果边导磁板上不设置避让结构或者边导磁板避让引线较少时,发声器在通电工作过程中,由于引线悬空部较短,当引线随音圈上下振动时拉扯音圈的作用力较大,易导致音圈产生不平衡振动,从而引起偏振。

基于上述传统发声器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结构,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4,一种发声器,所述发声器包括外壳1和收容于外壳1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在图示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具体示出的发声器整体结构为矩形,可以理解的,该发声器壳体的结构样式可为圆角长方体型、正方体型或圆角正方体型等结构样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具体地,所述发声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边和相对的两个第二边;为了阐述更加清楚避免歧义,下述文中将如上所述的第一边侧统称为短轴边侧,第二边侧统称为长轴边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器磁路系统为五磁路结构,其包括具有平板状导磁底壁21的下导磁板2;设于导磁底壁21中央的中心磁铁3和中心导磁板31;及位于导磁底壁21上的多个边磁路部分;其中边磁路部分分为第一边磁路部分和第二边磁路部分,所述第一边磁路部分位于短轴边侧,所述第二边磁路部分位于长轴边侧。具体地,第一边磁路部分包括沿短轴边侧方向设置的第一边磁铁4和结合固定在第一边磁铁4上方的第一边导磁板41,第二边磁路部分包括沿长轴边侧方向设置的第二边磁铁5和结合固定在第二边磁铁5上方的第二边导磁板5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与所述振膜结合固定的音圈6,所述音圈6具有两条音圈引线61,每条音圈引线61包括迂回悬空部611和固定部612;两条音圈引线61分别沿短轴边侧顺线,且两条音圈引线61的迂回悬空部位于长轴边侧的两个端部,音圈引线61的固定部612与第一边磁铁4上方第一边导磁板41上表面结合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声器包括有由边导磁板上方的壳体内侧表面向靠近音圈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时,音圈引线的固定部可结合固定于延伸部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此外为了防止音圈6产生偏振,优选地,两条音圈引线61的迂回悬空部611呈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边磁路部分之间具有容置迂回悬空部611的缺口部7,且第一边磁路部分靠近所述缺口部7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迂回悬空部611的末端的避让部8;在所述避让部8处,下导磁板2包括有由导磁底壁21向振膜方向延伸的弯折部22,该弯折部22位于音圈引线61靠近音圈6的一侧,优选地,为了简化下导磁板2的加工制作,并保证下导磁板2的整体性能,所述弯折部22通过对导磁底壁21边缘切割且将切割部向振膜方向弯折形成。并且为了在获得完整通畅的导磁回路,提升发声器的BL值及灵敏度的条件下,装配方便,避免音圈受力不平衡,发生偏振,所述弯折部22的顶部表面不超过边磁路部分的顶部表面,优选地,所述弯折部22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第一边导磁板41的顶部表面齐平。此外所述弯折部22的内侧表面不超过边磁路部分的内侧边沿表面,优选地,所述弯折部22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边导磁板41的内侧边沿表面齐平。在本实施方式所提供发声器中,所述中心磁铁3、第一边磁铁4、第二边磁铁5以及下导磁板2弯折部22共同形成容纳所述音圈6的磁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声器在满足边磁路部分具有避让音圈引线6振动的避让结构同时,通过对下导磁板2结构的改进,一方面利用下导磁板2弯折部22与中心导磁板31形成了完整通畅的导磁回路,避免了发声器的侧面漏磁,提升了音圈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发声器的BL值及灵敏度,另一方面该发声器第一边磁路部分上避让音圈引线61振动的避让部8还有效减小了振动时音圈引线61拉扯音圈6的作用力,降低了音圈引线61对音圈6的影响,使得产品在工作时,音圈6受力平衡,不易发生偏振,从整体上提高了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获得完整通畅的导磁回路,以提升音圈6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以及发声器的BL值及灵敏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导磁板为连续的环状结构;该边导磁板还包括将第一边导磁板41与第二边导磁板连接51为一体的连接板9;优选地,所述缺口部7和避让部8位于连接板9的内侧。

综上所述,与现有发声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声器能够在保证引线迂回悬空部长度与固定部长度之间相对配合关系的条件下,利用与第一边磁路部分上避让部对应的由导磁底壁向振膜方向延伸的弯折部,实现下导磁板与中心导磁板形成完整通畅的导磁回路,避免了发声器的侧面漏磁,提升了音圈对于磁体磁力线的利用效率,发声器的BL值及灵敏度,且产品工作时音圈振动平衡,不发生偏振,从整体上提高了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