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区检测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860发布日期:2018-08-08 00:35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领域,尤其是一种盲区监测摄像机。



背景技术:

驾驶员坐在车辆的驾驶室内,不可避免的有许多视线看不到的盲区。由于盲区的存在,车辆启动、运行时意外剐蹭、冲撞甚至碾压动物行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

而且现有摄像机只提供图像给驾驶员,判断路况车况依旧需要驾驶员自己。而驾驶员要同时处理许多信息,不一定能及时的判断图像出内的信息是否代表着危险。而且,摄像机本身也有盲区,需要转动才能全部覆盖,但同一时刻只能传递其当时所对应的区域的图像。

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出不同波段、不同能量密度的红外线,这些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是可以通过设备检测形成可见的图像。而且这种红外辐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不需要外在光源照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探测活体的带有主动报警的盲区监测摄像机。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区监测摄像机,其包括:控制模块、摄像头、红外热能检测器、屏幕和报警器;所述摄像头和红外热能检测器的检测范围至少有一部分重叠;所述摄像头、屏幕、报警器均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摄像头检测的图像在屏幕上显示;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摄像头和/或红外热能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操作模块、成像模块、处理模块和信号接受发射模块;所述操作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摄像头和/或红外热能检测器,还用于操作报警器;所述成像模块用于将所述摄像头和红外热能检测器接受检测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电信号,并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所述处理模块基于数字信号控制报警器的工作;所述信号接受发射模块与上位机通讯连接,并用于数据交互。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固定在载具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所述摄像头和红外热能检测器固定在外壳上,随外壳转动。

优选的,所述红外热能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包括所述摄像头的检测范围的盲区;所述盲区内出现信号源,该信号源被所述红外热能检测器检测到后,所述红外热能检测器将信号源的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并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摄像头朝向信号源的范围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转动机构和电机;所述转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圆周形的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电机轴包括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或不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竖直旋转机构,所述底座固定在竖直旋转机构上,所述竖直旋转机构设置在载具上。

进一步的包括两个所述红外热能检测器,分别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所述红外热能检测器,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下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行车动作检测模块,所述行车动作检测模块检测行车信号,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摄像头和/或红外热能检测器的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话筒、播放器;所述播放器设置于车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区检测摄像机,通过摄像头与红外热能检测器的配合,能更全面的覆盖盲区,同时更准确的分辨行人和障碍物。并且能根据检测信号判断是否要发出警报提醒司机。

成像模块可以将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上,还可以有一块屏幕来呈现红外热能检测器的拍摄画面。

通过外壳和底座的转动,可以使摄像头覆盖从车尾转到车头更大的观测区间。

红外热能检测器覆盖到摄像头检测范围之外的范围,能更有效的防范意外。正常行车时,只需观察摄像头所提供的图像即可,但是有红外热能检测器作为辅助,可以发现正常行车时不注意的死角。

转动机构方便操控,电机可以实现精确转动。配合竖直旋转机构,可以观测到车辆正下方的区域。

通过设置多个红外热能检测器,可以满足不同行车状态时,不同实现盲区的检测需求。话筒可以采摘车外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盲区监测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盲区监测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红外热能检测器;2:摄像头;3:控制模块;41:电机;42: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机械结构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包括一个圆盘和一个安装管,圆盘中心有孔和安装管内径连通,便于安装线路。外壳为一个一端是半球形的筒型,具体的可以是由被对称面分割成的两半组合而成,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圆盘外圈与外壳内圈组成转动连接,同时构成了摄像机的内腔。底座固定在载具上。

转动机构42固定于底座的圆盘内侧,其包括圆周形的第一啮合部,可以是内圆周也可以是外圆周。第一啮合部与底座外壳之间的转动连接同轴。外壳上固定有电机41,电机轴包括第二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可以直接啮合,比如行星轮式;或者间接啮合,比如借助齿形带。电机轴的转动可以驱动电机41及外壳相对底座正转、反转。

摄像头2安装在外壳上,其镜头前方同一时间内覆盖的区域为其检测范围,检测范围之外的区域为盲区。随着外壳的转动,可以观察到横面上360度的范围。如果底座安装在车身侧面,实际只需观察车尾转到车头180度的范围即可。若是需要观测的范围较小,也可以不设置转动的外壳,摄像头2固定对正待观测区域即可。

摄像头2傍边还设置有红外热能检测器1。摄像头2的检测范围和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检测范围至少有一部分重叠。控制模块3也安装在外壳上,屏幕和报警器设置在车内。至少有一个用来显示摄像头画面的屏幕,还可以设置屏幕来显示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画面。

控制模块3包括操作模块、成像模块、处理模块和信号接受发射模块。操作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摄像头2和/或红外热能检测器1,还用于操作报警器;成像模块用于将所述摄像头2和红外热能检测器1接受检测的光信号(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但也算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电信号,并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处理模块基于数字信号控制报警器的工作;信号接受发射模块与上位机通讯连接,并用于数据交互。上位机可以是手持客户端,也可以是总控台等。

还包括行车动作检测模块,行车动作检测模块检测行车信号,并传递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控制摄像头2和/或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开关。当然也可以单独或同时设置有手动开关。这样可以在倒车时自动开启车后摄像头或旋转车侧面摄像头。

基于摄像头2和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检测范围,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作说明:

如图1,红外热能检测器1在摄像头2的侧面,摄像头2的检测区间与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检测区间重合较小但中间无缝隙。启动汽车时摄像头2转向前方,则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检测范围覆盖了摄像头2的检测范围的后侧。控制模块3可以基于摄像头2检测的图像判断是否有异常、是都需要发出警报。而且正常行车驾驶员只需观看摄像头2提供的画面。同时控制模块3还监控着红外热能检测器1。

出现有信号源满足预设条件,疑似行人或动物后,红外热能检测器1检测到该信号源,然后将该信号源的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同时控制电机转动摄像头2,使得摄像头2的检测区域对正信号源方位。

由于摄像头2需要转动,其左右都包括盲区,则在其左右各设置一个红外热能检测器1。

如图2所示,底座安装在一个竖直旋转机构上,摄像机还可以竖直面内旋转,其检测范围可以覆盖到车下,则在摄像头2下方也设置一个红外热能检测器1。

还可以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检测范围完全覆盖摄像头2的检测范围,控制模块3基于摄像头2的信号同时,参考红外热能检测器1的信号,二者相互印证时,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上还可以设置话筒,同时在车内设置播放器。可由控制模块3控制话筒是否工作。由于车体都会有隔音效果,通过设置话筒和播放器可以更好的接受外界的声音,不用时可以关闭话筒或播放器。

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