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处理装置、发送装置、控制程序及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1181发布日期:2019-02-10 13:4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影像处理装置、发送装置、控制程序及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影像处理装置、发送装置、控制程序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有关声音的技术,已知有使用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响度,而将视听者对每个内容的声音大小的感受进行均匀化的技术。又,在有关影像(视频)的技术,可为hdr等的高亮度的显示,且视听者在每个内容的明亮度的感受大幅改变的机会变多。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550号公报(2009年2月5日公开)。

发明概要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当在每个内容视听者的明亮度的感受大幅变化时,存在有视听者的心理性负担变大的情况。例如,在无法显示影像的时机即频道切换时或内容切换时,通常显示黑画面。但是,与sdr相比,由于hdr的亮度的变动幅度大,因此在切换前的内容亮度高的情况下,当显示黑画面时,亮度差大,会有视听者感到不调和感的情形。

本发明是有鉴于前述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内容切换时视听者对明亮度的感受大幅变化的技术。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态样的影像处理装置,具备:计算发送用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的计算部;以及生成插入至所述影像信号的消音(mute)影像的消音影像生成部;所述消音影像生成部,将所述消音影像的亮度,以成为与在时间上较所述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的方式进行设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态样,能够使得在内容切换时视听者对明亮度的感受大幅改变的情况消失,减轻视听者无益的心理性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消音影像生成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的变化的图,(a)及(c)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b)及(d)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

图4是表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

图5是用以计算maxfall的伪码(pseudocode)的一例。

图6-1是用以计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感知亮度值的伪码的一例。

图6-2是用以计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感知亮度值的伪码的一例。

图7是用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感知亮度值的计算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a)及(b)是排除已定范围的亮度值之前的图,(c)及(d)是排除已定范围的亮度值之后的图。

图8是表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发送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

图9是表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发送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

图10是表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发送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

图11是表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发送装置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

图12是表示显示影像的色度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a)是现有的影像处理装置的色度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b)、(c)、及(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的色度的随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其只不过仅是说明例。

本发明的影像处理装置,具备计算部,计算发送用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以及消音影像生成部,生成插入至影像信号的消音影像;消音影像生成部,将消音影像的亮度,以成为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的方式进行设定。

在此,影像特征量是指表示影像的感觉性的明亮度的指标。作为影像特征量的例子,能够列举出感知亮度值等。感知亮度值是指表示从影像信号中的亮度值计算出的明亮度的感觉的指标。作为感知亮度值的例子,能够列举出平均亮度值、最大亮度值、亮度值柱状图的中位数、maxfall(maximumframeaveragelightlevel)及这些的组合等。再者,影像特征量,不仅是如感知亮度值般从影像信号中的亮度值计算出的指标,也包含从影像信号中的色度计算出的指标。

在本说明书中,“消音影像”是指在两个不同的内容之间或内容中的场景切换等的时机中,插入于显示影像的影像数据、或通过该影像数据而表现的图像。

[实施方式一]

(发送装置)

参照图1,针对具备有本实施方式一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有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发送装置1,具备影像处理装置10、元信息(metainformation)生成部20、编码器30及发送部40。

作为发送装置1的外部结构,例如,可列举出照相机50及录制器(recorder)60。照相机50拍摄影像,且将已拍摄的影像的影像信号向录制器60输出。录制器60,记录已输入的影像信号,且将已记录的影像信号向发送装置1输出。发送装置1,利用影像处理装置10与元信息生成部20取得已输入的影像信号。再者,影像信号,也可以不经由录制器60,而从照相机50直接输出至发送装置1。

(影像处理装置)

影像处理装置10,是通过对影像信号进行解码,将构成影像的多个帧依序输出的装置,包含有取得部11、计算部12、消音影像生成部13及消音影像插入部14。

取得部11,取得从录制器60或照相机50输入的影像信号。取得部11,将已取得的影像信号,向计算部12及消音影像插入部14输出。

计算部12,在已输入的影像信号中,参照影像数据的平均亮度、最大亮度、亮度值的中位数、及maxfall的至少任一者,来计算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各内容(节目或广告)中的影像特征量。换句话说,计算部12,计算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在此,作为亮度值的中位数,也可以为对每一帧的亮度值的中位数遍及多个帧进行平均而得的平均中位数、或基于每一帧的平均亮度值的遍及多个帧的柱状图的中位数、的任一者。再者,关于影像特征量的计算例于后述。

计算部12,也可以在已输入的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多个帧中,分别计算每帧的平均亮度值即第二平均亮度值,且针对该多个帧对该第二平均亮度值进行平均,由此计算第一平均亮度值,将该第一平均亮度值作为影像特征量。再者,计算部12,也可以在计算第二平均亮度值时,如后述,在排除已定值以上的亮度值的有源图像区域中,计算第二平均亮度值。

计算部12,将计算出的影像征量输出至消音影像生成部13。再者,影像特征量的具体性的说明于后述。

消音影像生成部13,以成为与已输出的各内容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生成具有该亮度值的消音影像。又,消音影像生成部13,针对于影像信号中所含有的最后的内容之后被插入的消音影像,以该消音影像成为与最后的内容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生成具有该亮度值的消音影像。例如,消音影像生成部13,以将

(1-1)消音影像的亮度、与

(1-2)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

的差异成为已定范围内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在此,“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是指例如为紧接于消音影像之前。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也称为“第一影像信号”。在此,“于第一影像信号之后”是指例如紧接于第一影像信号之后,但不限定于此。又,将“较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也称为“第二影像信号”。又,不附加“第一”及“第二”而使用“影像信号”的表现,有时会有作为包含第一影像信号及第二影像信号的至少任一者而使用的情形。

又,“以成为已定的范围内的方式”是指,包含成为

消音影像的亮度值=影像数据的感知亮度值

的情况,或包含表现为

|消音影像的亮度值-感知亮度值|/感知亮度值≦a(例如a=0.1)的情况(在此,记号|x|,表示x的绝对值)。又,也能够适宜地设定已定的影像数据的范围。又,在已定的范围,也包含伴随于起因于四舍五入等的计算误差的值的变动。

消音影像生成部13,将已生成的消音影像输出至消音影像插入部14。

消音影像插入部14,使用从取得部11输入的影像信号与从消音影像生成部13输入的消音影像,于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各内容之间插入消音影像。消音影像插入部14,将已插入消音影像的影像信号向编码器30输出。

(其他部件)

元信息生成部20,基于已输入的影像信号,生成影像信号的元信息。元信息生成部20,将已生成的元信息向发送部40输出。于元信息,包含表示各内容的亮度值的平均亮度、最大亮度、亮度值的中位数、及maxfall等。

编码器30,将已从影像处理装置10插入消音影像的影像信号输出。编码器30,将已输入的影像信号进行编码,生成影像数据。编码器30,将已生成的影像数据向发送部40输出。

发送部40,使

(1-3)从元信息生成部20输入的元信息、与

(1-4)从编码器30输入的影像数据,

包含于发送用影像信号中,将该发送用影像信号向显示装置发送。

在此,发送部40发送的发送用影像信号,可为基于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规格的hdmi信号、tuner信号(通过调谐器接收到的信号)及cvbs(compositevideo,blanking,andsync:混合的影像信号)信号等的hdr信号。

(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具备接收部、影像控制部、操作接受部、面板控制部及显示面板。接收部,接收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发送用影像信号,且输出至影像控制部。影像控制部,对已输入的影像信号进行解码,将已解码的影像数据向面板控制部输出。面板控制部,通过将从影像控制部输入的影像数据进行色调映射(tonemapping),而能够将影像数据以适当的亮度在显示面板中显示。色调映射是指对影像信号所含有的亮度信息,决定分配于在显示面板能够表现的何种亮度。操作接受部,接受用户的操作。作为操作接受部接受的操作的一例,可列举出开始影像的显示的操作、及停止显示影像的操作等。

(消音影像生成处理)

参照图2,针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执行的消音影像生成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消音影像生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通过执行在以下说明的步骤s0~s4,生成已设定亮度值的消音影像。

首先,取得部11,取得影像信号(步骤s0)。取得部11,将已取得的影像信号,向计算部12及消音影像插入部14输出。

接着,计算部12,从已从取得部11输入的影像信号,确定与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各内容对应的影像特征量(步骤s1)。

接着,消音影像生成部13,从计算部12取得影像特征量。消音影像生成部13,对于各内容之间插入的消音影像,以成为与已取得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值。消音影像生成部13,生成具有该亮度值的消音影像(步骤s2)。

接着,消音影像插入部14,将已从消音影像生成部13输入的消音影像,向已从取得部11输入的影像信号插入。消音影像插入部14,将该消音影像,插入至于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各内容之间及最后的内容之后(步骤s3)。

接着,消音影像插入部14,将已插入消音影像的影像信号,向编码器30输出。编码器30,将该影像信号进行编码,生成影像数据。编码器30,将该影像数据向发送部40输出。发送部40,从元信息生成部20,取得该影像信号的元信息。发送部40,使该影像数据与该元信息包含于发送用影像信号,并将该发送用影像信号向显示装置发送(步骤s4)。

如以上,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影像生成处理中,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设成为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相应的值,因此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在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由此,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接着,参照图3及图4,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已设定亮度值的消音影像生成处理的一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3的(a)及(c),示出在以往的显示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3的(b)及(d),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

如图3的(a)及(c)所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为0nit,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大。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影像生成部13,如图3的(b)及(d)所示,以消音影像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成为已定的范围内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值。其结果,如图3的(b)及(d)所示,与图3的(a)及(c)进行比较,降低内容切换时的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

图4示出显示影像(内容及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图4的(a)示出现有的显示装置中设定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4的(b)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中设定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如图4的(a)所示,在以往的显示装置,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变大。另一方面,如图4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消音图像生成部13,以

(1-1)消音影像的亮度、与

(1-2)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

的差异成为已定的范围的方式,设定消音影像的亮度值,其结果,在图4的(b),与图4的(a)进行比较,降低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虽然列举出将消音影像插入至各内容之间的情况作为例子,但插入消音影像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在影像信号所包含的最后的内容之后插入消音影像。

如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数据的感知亮度值设成为已定的范围的值,因此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在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数据的亮度值的差异,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影像特征量的计算例)

在以下,参照图5及图6,针对由计算部12进行的影像特征量的计算例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影像特征量是指与成为对象的影像的明亮度有关联的特征量。作为影像特征量的一例,能够列举出在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的感知亮度值(cpl:contentsperceptualluminance)。再者,以下的说明终究只不过是感知亮度值的计算的例子,并非通过这些来限定本案说明书的记载。

(例一:使用maxfall的计算方法)

在本例,计算部12,计算最大帧平均亮度maxfall(maximumframeaveragelightlevel),将计算出的maxfall作为感知亮度值而进行设定。在此,maxfall是指构成影像的全帧中的平均亮度的最大值,通过cea861.3规定运算法。于图6,示出用以计算maxfall的伪码。

如图5所示,计算部12,在某帧中的有源图像区域(activeimagearea)所含有的每一个像素,将为非线性像素值的(r’,g’,b’),转换为以cd/m2(每平方米的烛光)为单位的线性亮度值(r,g,b)。并且,将(r,g,b)中的最大值,设定为该像素中的最大亮度值maxrgb。

并且,计算部12,将有源图像区域所含有的所有的像素的最大亮度值maxrgb的平均,作为该帧中的平均亮度flameaveragelightlevel而进行设定。

进而,计算部12,在影像序列所含有的所有的帧之中,将最大平均亮度flameaveragelightlevel设定成maxfall,将该maxfall设定成对象影像的感知亮度值。

再者,有源图像区域,例如如后述,虽然是指通过从对象的帧排除已定的亮度值以上的区域而获得的区域,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宜地设定。

(例二:排除黑画面及白画面的方法)

在影像序列所含有的所有的帧之中,在包含具有白画面(平均亮度在阈值wt(bk<wt)以上的画面)的帧的情况,由于maxfall的值成为非常大的值,因此会有计算部23中计算出的影像特征量,不适合作为该影像序列整体的特征的情形。

在本例,计算部12,通过排除黑画面(平均亮度在阈值bk以下的画面)、及白画面(平均亮度在阈值wt(bk<wt)以上的画面)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计算感知亮度值。通过使用本例于感知亮度值的计算,能够计算出更合适的感知亮度值。

在图6,示出用于计算部12计算本例的感知亮度值的伪码。如图6所示,计算部12,对某帧中的有源图像区域(activeimagearea)所含有的每一个像素,计算该像素(pixel)的线性亮度值y(linearluminancevaluey)。线性亮度值y的计算,通过在图6的点线框内所示的伪码而进行。更具体而言,计算部12,通过针对该像素的像素值(rin,gin,bin)应用eotf(electro-opticaltransferfunction)转换,计算亮度值(r,g,b),进而,通过:

y=0.2627r+0.6780g+0.0593b

而计算出亮度值y。

然后,计算部12,如图6所示,将有源图像区域所含有的所有的像素的亮度值y的平均,作为该帧中的平均亮度flameaverageluminance而进行设定。

进而,计算部12,如图6所示,在影像序列所含有的所有的帧之中,排除黑画面(平均亮度为阈值bk以下的画面)、及白画面(平均亮度为阈值wt(bk<wt)以上的画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前提下,通过取得平均亮度flameaverageluminance的平均,计算对象影像的感知亮度值。再者,阈值bk(第一阈值)及wt(第二阈值)的具体的值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设为bk=50,wt=2000即可。

(有源图像区域)

在以下,针对在前述的说明中已出现的有源图像区域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计算部12,优选为在计算每一帧的帧亮度值时,排除具有已定的阈值以上的亮度的区域,而计算该帧亮度值。在此,将已排除具有已定的阈值以上的亮度的区域以外的图像区域,称为有源图像区域。

作为有源图像区域的一例,针对显示面板的可显示最大亮度为1000nit,且将已定阈值设为200nit的情况下的计算部12的处理,参照图7进行说明。

在图7的(a)及(b)所示的例子,沿着线l1的亮度中,存在有超过200nit的亮度。计算度12,在欲沿着如图7的(a)所示的线l1而计算亮度的平均的情况,针对已定的亮度即200nit以上的高亮度区域,不使用该区域的亮度值,来计算帧亮度值。

更具体而言,计算部12,如图7的(c)所示,将具有已定的阈值以上的亮度的区域设为排除区域,如图7的(d)所示,在帧亮度值的计算不使用该排除区域所含有的亮度。换句话说,计算部12,参照排除区域以外的区域所含有的亮度,而计算帧亮度值。

[实施方式二]

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二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参照图8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针对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并针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代替前述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1具备的消音图像生成部13,而具备消音图像生成部13a。

图8示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图8的(a)示出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8的(b)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如图8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成为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逐渐降低的结构。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使亮度值逐渐降低是指包含:

·使亮度值阶段性地降低

·使亮度值线性地或非线性地降低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亮度值降低的比率,能够根据消音影像的显示时间的长度或应降低的亮度值等适宜地设定。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图像生成部13a,以

(2-1)消音影像的亮度、与

(2-2)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第一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

的差异成为已定的范围的方式,对消音影像的亮度的初始值进行设定,以从该消音影像的亮度的初始值,沿着时间序列而降低的方式,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设定。其结果,在图8的(b),成为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逐渐降低的结构,而抑制亮度值的急剧变动。由此,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虽然列举出将消音影像插入至各内容之间的情况作为例子,但消音影像插入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于影像信号所含有的最后的内容之后插入消音影像。又,使亮度值降低的降低率,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宜地设定。

[实施方式三]

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三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参照图9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针对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并针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代替在前述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1具备的消音图像生成部13,而具备消音图像生成部13b。

图9示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图9的(a)示出在现有显示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9的(b)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如图9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影像生成部24b,以成为与

(3-1)某内容的影像特征量、和

(3-2)下一个内容的影像特征量

相应的值的方式,作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而进行设定,生成消音影像。换句话说,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为与第一影像信号及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亮度。例如,消音影像生成部24b,将前述(3-1)与前述(3-2)的平均值作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而进行设定。再者,“某内容”是指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第一影像信号)对应者,“下一个内容”是指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第二影像信号)对应者。

如图9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由于将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平均值设定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因此降低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亮度值的差异。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不仅降低消音影像与在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数据的亮度值的差异,还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在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数据的亮度值的差异。由此,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实施方式四]

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四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参照图10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针对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并针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代替在前述实施方式一的发送装置1具备的消音影像生成部13,而具备消音影像生成部13c。

图10示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图10的(a)示出在现有显示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10的(b)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如图10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影像生成部13c,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沿着时间序列,以从某内容的影像特征量往下一个内容的影像特征量改变的方式进行设定,生成消音影像。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第一影像信号)的亮度值,往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第二影像信号)的亮度值逐渐变化,而抑制亮度值的急剧变动。由此,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实施方式五]

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五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参照图11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针对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并针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具备的计算部12及消音影像生成部13,而具备计算部12d及消音影像生成部13d。

图11示出显示影像的亮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再者,图11的(a)示出在现有显示装置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图11的(b)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中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了设定时的亮度值的变化。如图11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基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特征量而进行设定。在此,t1表示消音影像之前的内容的最终的已定期间,t2表示消音影像之后的内容的一开始的已定期间。

计算部12d,在计算各内容的影像特征量时,除了在实施方式一计算出的各内容的影像特征量之外,还计算:

·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

·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后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

。计算部12d,将该影像特征量向消音影像生成部13输出。在此,更具体而言,“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的”是指“紧接于消音影像之前的”,“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后的”是指“紧接于消音影像之后的”。又,“已定时间”,例如,能够适宜地设定如1秒、3秒、10秒。又,也可以根据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内容而对已定期间进行设定。

消音影像生成部13d,以成为与

(5-1)某内容(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和

(5-2)下一个内容(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

相应的值的方式,作为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而进行设定。在此,消音影像生成部13d,将前述(5-1)及(5-2)的影像特征量的至少任一个设为前述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并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设定。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消音影像生成部13d,除了将影像特征量设为前述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以外,能够利用与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的处理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设定。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由于能够基于消音影像附近的影像特征量,而对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进行设定,因此能够更降低消音影像与在消音影像前后显示的影像数据的亮度值的差异。由此,能够减轻因亮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实施方式六]

针对具备本实施方式六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发送装置1,参照图12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针对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并针对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代替前述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1所具备的计算部12及消音影像生成部13,而具备计算部12e及消音影像生成部13e。

计算部12e,参照已从取得部11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平均色度、最大色度、色度值的中位数、及maxfall等的色域信息中至少任一者,来计算影像信号所含有的各内容中的感知色度值。

计算部12e,将计算出的感知色度值输出至消音影像生成部13e。消音影像生成部13e,以成为与已输入的感知色度值相应的值的方式,对消音影像的色度值进行设定,生成具有该色度值的消音影像。

作为消音影像生成部13e所设定的色域,使用遵循itu-rbt.2020或itu-rbt.709的色域即可。

如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代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而设定消音影像的色度,生成消音影像。

图12示出显示影像的色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再者,图12的(a)示出现有的影像处理装置中的色度值的随时间变化,图12的(b)、(c)、及(d)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中的色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一例。再者,在图12中作为色度值的随时间变化的一例,而示出在将现在时点的内容的颜色设为绿,将下一个内容的颜色设为蓝时的随时间变化。

在现有的影像处理装置,由于色度及亮度的值为0,因此,如图12的(a)所示,消音影像的颜色为黑。又,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色度值的差异变大。

如图12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一例,将消音影像的颜色设为青色(cyan)。即,在本例,将消音影像的色度值,设为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色度值的平均值。由此,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色度值的差异。

如图12的(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一例,使消音影像的颜色从绿往蓝逐渐变化。即,在本例,使消音影像的色度值,从在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显示影像的色度值往在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显示影像的色度值逐渐变化。由此,能够抑制色度值的急剧变动。

如图12的(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一例,使消音影像的颜色从绿往灰逐渐变化,其后从灰往蓝逐渐变化。即,在本例,使消音影像的色度值,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显示影像的色度值往0逐渐变化,其后从0往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显示影像的色度值逐渐变化。由此,能够在抑制色度值的急剧变动时,减轻因消音影像前后的内容的颜色产生的影响。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处理装置10,能够减轻因色度差造成的对用户的心理性负担。

[软件的实现例]

影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模块(尤其是计算部12、消音影像生成部13、及消音影像插入部14),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而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并通过软件而实现。

后者的情况,影像处理装置10,具备实现各功能的软件即执行程序的命令的cpu、以可由计算机(或cpu)读取的方式存储有前述的程序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onlymemory)或存储装置(将这些称为「存储介质」)、展开前述程序的ram(randomaccessmemory)等。而且,通过计算机(或cpu)从前述存储介质读取前述程序并加以执行,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前述的存储介质,能够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介质”,例如,磁带、磁盘、卡片、半导体记忆体、可编程逻辑电路等。又,前述程序,也可以经由可传送该程序的任意的传送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供给至前述计算机。再者,本发明的一态样,也可以以前述程序通过电子性的传送而被体现的、埋入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方式实现。

[注记事项]

在本说明书中,“计算”是指包含导出、运算、计算、归纳等。

又,在本说明书中,“生成”是指包含作成、制作、作出、创建、创造等。

又,在本说明书中,“插入”是指包含导入、夹入、插入、组入等。

又,本说明书中的“感知亮度值”是指包含视觉亮度、视觉补正亮度、感受性亮度、官能亮度等。

[总结]

本发明态样一的发送装置1,具备:计算部12,计算发送用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以及消音影像生成部13,于第一影像信号之后生成消音影像;所述消音影像的亮度,为与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的值相应的亮度。

根据前述结构,由于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相对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而设为已定的范围的值,因此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

本发明态样二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一中,所述消音影像生成部13,于第二影像信号之前生成所述消音影像,所述消音影像的亮度,为与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及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的值相应的亮度。

根据前述结构,不仅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还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

本发明态样三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一或二的态样中,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为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特征量,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为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特征量。

根据前述结构,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往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逐渐变化,能够抑制亮度值的急剧变动。

本发明态样四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一至三的任一态样中,所述影像特征量,为表示明亮度的感觉的感知亮度值。

本发明态样五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四中,所述计算部12,参照所述影像信号的平均亮度、最大亮度、亮度值的中位数、及maxfall的至少任一者,来计算所述感知亮度值。

本发明态样六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四或五中,所述计算部12,在所述影像信号表示的显示影像中,排除平均亮度在第一阈值以下的画面、与平均亮度在第二阈值以上的画面之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计算所述感知亮度值,且该第一阈值为黑画面的阈值,该第二阈值为白画面的阈值。

本发明的态样一至六的发送装置1,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在此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所述影像处理装置20所具备的各部(软件要素)而动作而使所述影像处理装置20在计算机实现的影像处理装置20的控制程序、及存储有其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的态样九的发送装置1,于第一影像信号之后生成的所述消音影像的亮度,为与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相应的值。

根据前述结构,由于将消音影像的亮度值,相对于在时间上较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感知亮度值而设为已定的范围的值,因此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

本发明的态样十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九中,于第二影像信号之前生成所述消音影像,且所述消音影像的亮度为与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及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的值相应的亮度。

根据前述结构,不仅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还能够降低消音影像与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的差异。

本发明的态样十一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九或十一中,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为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特征量,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影像特征量,为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的已定期间内的影像特征量。

根据前述结构,使消音影像的亮度值,从于消音影像之前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往于消音影像之后显示的影像信号的亮度值逐渐变化,能够抑制亮度值的急剧变动。

本发明的态样二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九至十一的任一态样中,所述影像特征量,为表示明亮度的感觉的感知亮度值。

本发明的态样十三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十二中,参照所述影像信号的平均亮度、最大亮度、亮度值的中位数、及maxfall的至少任一者,来计算所述感知亮度值。

本发明的态样十四的发送装置1,在所述态样十二或十三中,在所述影像信号表示的显示影像中,排除平均亮度在第一阈值以下的画面、与平均亮度在第二阈值以上的画面之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计算所述感知亮度值。

本发明的态样九至十四的发送装置1,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在此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所述影像处理装置20所具备的各部(软件要素)而动作而使所述影像处理装置20在计算机实现的影像处理装置20的控制程序、及存储有其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并非被限定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且关于适宜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所分别揭示的技术性手段所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进而,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性手段,能够形成新的技术性特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发送装置

10影像处理装置

11取得部

12计算部

13消音影像生成部

14消音影像插入部

20元信息生成部

30编码器

40发送部

50照相机

60录制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