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电子装置、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7706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系统、电子装置、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72376.8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jp2011/066343,申请日:2011年07月19日,发明名称:系统、电子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的分案申请。

本实施方式涉及系统、电子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网等无线广域网(wideareanetwork;以下称作“无线wan”)中进行通信的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pc)等信息终端中,分别使用了加入者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以下称作“sim”)卡。

sim卡是无线wan通信运营商发行的存储部,被安装在移动电话等信息终端上进行使用。sim卡中记录有与通信运营商的签约者有关的信息。各sim卡被赋予了被称作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以下称作“sim信息”)的固有号码,该号码与电话号码关联。通过向位于信息终端的sim卡槽插入sim卡,能够在该信息终端中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并且利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反之,用户如果持有sim卡而不插入到电子设备,则无法利用该电子设备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并且无法利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服务。

而且,通过将将sim卡拔入插出信息终端,将电话号码转移到另一信息终端,或者切换几张sim卡,由此能够在1台信息终端中使用多个电话号码。

另外,由于sim卡关联了1个电话号码,因此按照每个sim卡收取信息终端的基本使用费、以及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服务的使用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53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信息终端中,例如为了在多个信息终端中使用相同的sim卡,需要进行sim卡的更换。

此外,针对1个sim信息仅存在一个sim卡,因此在将sim卡安装到某个信息终端时,无法同时将该sim卡安装到另一信息终端。因此,为了在多台信息终端中使用1个sim卡,必须进行sim卡的更换。此时产生的信息终端间的连接切换非常烦杂。

此外,在多台信息终端间的切换时,产生重新连接这样的时间上的中断,因此存在无法顺畅接收服务这样的问题。

或者,由于按照每个信息终端安装sim卡,因此在各个信息终端中分别提供通信服务。因此,有时存在按照每个信息终端(即每个sim卡)支付基本使用费的情况。

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多个电子装置中收发1个使用者信息,能够在不进行烦杂的sim卡的拔插的情况下切换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

另外,不限于上述目的,通过后述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示出的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且通过现有技术不能得到的作用效果也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目的之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该系统具有第1电子装置和第2电子装置,该系统的必要条件在于,所述第1电子装置具有:第1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第2通信部,其以能够与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2电子装置连接;判定部,其在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经由所述网络的数据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使用者信息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转移部,其抑制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所述第2电子装置具有:第3通信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所述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网络连接;第4通信部,其以能够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连接;使用者信息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使用者信息发送部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接收处理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此外,电子装置的必要条件在于,具有:第1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第2通信部,其以能够与第2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第2电子装置连接;判定部,其在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经由所述网络的数据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使用者信息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转移部,其抑制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此外,电子装置的必要条件在于,具有:第3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第4通信部,其以能够与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第2电子装置连接;使用者信息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接收处理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数据。

并且,具有第1电子装置和第2电子装置的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的必要条件在于,由所述第1电子装置利用使用者信息从网络取得数据,在所述数据的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由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到所述第2电子装置,抑制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并且,通信程序的必要条件在于,在由电子装置执行该通信程序时,使所述电子装置进行以下步骤: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在经由所述网络的数据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由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经由终端间通信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抑制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其具有第1电子装置和第2电子装置,该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子装置具有:

第1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

第2通信部,其以能够与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2电子装置连接;

判定部,其在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经由所述网络的数据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

使用者信息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

第1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

转移部,其抑制所述第1通信部进行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所述第2电子装置具有:

第3通信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所述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网络连接;

第4通信部,其以能够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连接;

使用者信息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使用者信息发送部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

接收处理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所述判定部根据下载中的数据的种类,判定是否应该由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取得,

所述第2电子装置还具有对由所述使用者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使用者信息进行存储的第2存储部,其中,

在所述接收处理部进行的所述数据的取得结束后,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知,并且通过用具有预定模式的连续序列替换所述使用者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来使所述第2存储部中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化,

在所述第1电子装置中,当判定为下载中的数据为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连接请求,在所述第2电子装置能够响应的情况下,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在所述第2电子装置不能够响应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子装置处理所述数据,

所述第2电子装置还具有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再现的处理部,

当检测到由所述处理部进行的所述数据的再现结束时,所述第2电子装置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指示使所述第1电子装置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有效,并使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所述第2电子装置还具有第3存储部,该第3存储部存储表示所述使用者信息激活或去激活的信息,通过在所述第3存储部设定表示所述去激活的信息,使所述第1存储部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

第2通信部,其以能够与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连接,所述第1电子装置是处理性能比所述电子装置低的装置;

使用者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接收所述使用者信息;

第1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使用者信息;

处理部,其根据来自所述第1电子装置的请求,利用所述第1通信部经由所述网络进行数据的取得,对取得的所述数据进行再现;

通信移动部,当检测到所述处理部进行的所述数据的再现结束时,所述通信移动部通过用具有预定模式的连续序列替换所述使用者信息的至少一部分而使所述第1存储部中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去激活,由此抑制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向所述第1电子装置指示所述使用者信息的激活,通过将所述第1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去激活,使得经由所述网络的通信返回至所述第1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3通信部,其利用使用者信息以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连接;

第4通信部,其以能够与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信的方式与所述第1电子装置连接;

使用者信息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以及

接收处理部,其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数据,

所述电子装置还具有存储接收到的所述使用者信息的第2存储部,

在所述接收处理部进行的数据取得结束后,所述电子装置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知,并且通过用具有预定模式的连续序列替换所述使用者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来使所述第2存储部中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化,

在所述第1电子装置中,当判定为下载中的数据为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子装置进行连接请求,在所述电子装置能够响应的情况下,向所述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在所述电子装置不能够响应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子装置处理所述数据,

所述电子装置还具有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再现的处理部,

当检测到由所述处理部进行的所述数据的再现结束时,所述电子装置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指示使所述第1电子装置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有效,并使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所述电子装置还具有第3存储部,该第3存储部存储表示所述使用者信息激活或去激活的信息,通过在所述第3存储部设定表示所述去激活的信息,使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其是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系统具有第1电子装置和第2电子装置,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1电子装置利用使用者信息从网络取得数据,

在所述数据的取得时,根据该数据,判定是否应该由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

在判定为应通过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该数据的取得的情况下,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到所述第2电子装置,

抑制由第1通信部进行的与所述网络的通信,并且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利用所述使用者信息经由所述网络取得所述数据,

由判定部根据所述数据的种类,判定是否应该由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取得,

在由接收处理部进行的数据取得结束后,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进行通知,并且通过用具有预定模式的连续序列替换所述使用者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来使所述第2电子装置中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化,

在所述第1电子装置中,当判定为下载中的数据为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电子装置进行连接请求,在所述第2电子装置能够响应的情况下,向所述第2电子装置发送所述使用者信息,在所述第2电子装置不能够响应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子装置处理所述数据,

当检测到所述数据的再现结束时,所述第2电子装置对所述第1电子装置指示使所述第1电子装置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有效,并使从所述第1电子装置发送的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存储表示所述使用者信息激活或去激活的信息,通过设定表示所述去激活的信息,使所述使用者信息无效。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公开的技术,能够通过在电子装置间收发1个使用者信息,切换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子终端的pc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的(a)、(b)是示出将通信从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移动到作为子终端的pc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将通信从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移动到作为子终端的pc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的(a)、(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将通信从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移动到作为子终端的pc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7的(a)、(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将通信从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移动到作为子终端的pc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在父终端和子终端中切换收取数据的终端时的父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在父终端和子终端中切换收取数据的终端时的子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可用作父终端和子终端的组合的各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的变形例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1的功能框图。图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1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中的作为子终端的pc2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系统1具有:终端(信息终端;电子装置;第1电子装置)10,其安装有sim卡,且进行无线wan通信功能;终端(信息终端;电子装置;第2电子装置)20,其安装有sim卡,且进行无线wan通信;以及无线wan基站40。

本实施方式使用终端间无线通信将终端10的sim卡的sim卡信息复制到终端20。

另外,以下将sim卡信息的复制源的信息终端称作“父终端”、sim卡信息的复制目的地的信息终端称作“子终端”。

此外,将复制源的sim卡称作“父sim卡”、复制目的地的sim卡称作“子sim卡”。

无线wan基站40例如是基于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或者hspa(highspeedpacketaccess:高速分組接入)、hspa+(hspaevolution:hspa演进)等无线wan方式的无线基站,具有无线wan天线41。无线wan基站40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使用已知的各种结构和功能实现,此处省略这些说明。

无线wan基站40经由互联网50与各种服务器51连接。服务器51是存储有声音、动态图像和文本数据等介质数据并提供这些数据的服务器。

父终端10例如是除了无线wan通信功能以外还安装有终端间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10。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父终端10称作“移动电话10”。

移动电话10例如是能够进行基于gsm方式的无线wan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其能够经由无线wan基站40,借助无线wan进行与其他移动电话10的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

而且,移动电话10还能够经由无线wan进行无线分组通信。通过无线分组通信,移动电话10能够收发移动电话邮件、并且阅览移动电话专用的站点。此外,移动电话10还能够通过无线分组通信,从发布站点下载音乐和动态图像等各种数据。

子终端20例如是除了无线wan通信功能以外还安装有终端间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20。例如,子终端20是笔记本pc、台式pc、移动pc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子终端20称作“pc20”。

如前所述,无线wan通信是指例如基于gsm方式或lte方式等进行的无线wan通信。

另外,在父终端10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的无线wan通信的标准也可以与后述的在pc20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的无线wan通信的标准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移动电话10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的无线wan通信可以是gsm方式,在pc20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的无线wan通信可以是lte方式。lte方式的带宽比gsm方式宽,因此能够进行尺寸(size)较大的动态图像数据等的高速通信。

此外,用于父终端10和子终端20进行sim卡信息的交换的终端间无线通信是基于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或无线lan等的无线通信。

pc20能够经由无线wan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例如,pc20是能够进行基于lte方式的无线wan通信的笔记本pc。

并且,pc20能够经由无线wan基站40在无线wan上进行无线分组通信。通过无线分组通信,pc20能够从后述的发布站点等的服务器51下载音乐和动态图像的数据等。

此处,参照图2说明移动电话10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移动电话10具有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sim卡12、终端间通信端口14、中央处理装置(cpu)15、存储器16、输入输出(i/o)接口17、无线wan天线18和总线210。

无线wan通信部电路(第1通信部)11是用于根据后述的sim卡12所存储的信息(sim信息)进行无线wan通信的电路。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进行移动电话10向无线wan基站40的位置信息的发送、来自无线wan基站40的电波的接收以及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有关的控制。例如,在移动电话10的电源接通时,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向无线wan基站40发送用于通知自身的位置的信息。此外,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在由于移动电话10的移动等而从无线wan基站40接收到的电波的电平降低的情况下,进行向电波强度高的近邻的无线wan基站40的越区切换处理。

sim卡(第1存储部)12例如是安装于移动电话10的可插拔的接触型ic卡。sim卡12被赋予了用于识别移动电话10的签约者(使用者)的被称作imsi(sim信息;使用者信息)的固有号码,移动电话10能够通过将imsi与电话号码进行关联来进行无线wan通信。sim卡12中存储有该sim信息。移动电话10从sim卡12读出sim信息等(以下称作“sim信息”),并存储到后述的存储器16。由此,移动电话10作为具有使用者所签约的电话号码和sim信息的移动电话进行动作。

终端间通信端口(第2通信部)14是用于进行终端间无线通信的通信端口。该终端间无线通信可以是通信距离比无线wan通信短的无线通信。例如,终端间通信端口14是用于进行基于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端口。该终端间通信端口14经由后述的pc2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24与pc20之间实现终端间无线通信。

cpu15是用于执行移动电话10的各种动作的处理装置。cpu15通过执行存储器16所存储的程序,实现移动电话10的各种功能。例如cpu15从存储器16中读出通信程序,并执行通信程序,实现后述的通信控制部13的功能。

存储器16是存储用于执行移动电话10的各种动作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器16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

此外,存储器16还存储各种数据。作为进行存储的数据的例子,有地址簿、发送接收到的移动电话邮件、用移动电话10附属的照相机(未图示)拍摄的图像数据、下载的音乐数据等。cpu15从存储器16读出各种程序并执行。

i/o接口17是用于进行移动电话10与外部外围设备(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的接口。作为i/o接口17,例如是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或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接口等。

无线wan天线18是用于进行电波的收发以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无线wan通信的天线。

总线210将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sim卡12、终端间通信端口14、cpu15、存储器16、i/o接口17和无线wan天线18相互连接。

接着,参照图1说明移动电话10的功能。

如图1所示,移动电话10具有通信控制部13。

通信控制部13担负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通信功能,具有数据处理部101、移动判定部102、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sim信息收发部104和通信移动部105。

数据处理部101经由无线wan通信从服务器51下载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移动判定部(判定部)102在数据处理部101进行的下载中,判断是应该由移动电话10处理该数据、还是应该由pc20处理该数据。

另外,该判定可以根据用移动电话10事先进行的设定自动进行,或者还可以通过移动电话10的用户进行的操作手动进行。

在用移动电话10事先进行设定的情况下,由用户事先对移动电话10进行设定,使得例如在下载数据是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由pc20处理该数据,在下载数据是动态图像数据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由移动电话10处理该数据。该设定结果(设定值)例如被保存到移动电话10的存储器16中。

并且,移动判定部102在数据的下载中调查数据的种类,在下载数据是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应该由pc20处理该数据,使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开始与pc20的终端间通信。

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在通过移动判定部102判定为下载数据的处理终端应设为pc20的情况下,建立移动电话10与pc20之间的终端间通信。具体而言,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使上述终端间通信端口14向pc20发送终端间通信请求。并且,在接收到来自pc20的针对连接请求的响应、从而pc20能够进行终端间连接的情况下,建立移动电话10与pc20之间的终端间通信。

此外,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在从pc20接管无线wan通信时,如果从pc20接收到终端间通信请求,则建立与pc20的终端间通信。

sim信息收发部(使用者信息发送部)104在使无线wan通信移动到pc20的情况下,经由通过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建立的终端间通信,将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的sim信息发送到pc20。

通信移动部(转移部)105激活所复制的pc20的sim卡22,并且将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去激活,切断移动电话10与无线wan通信基站40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无线wan通信移动到pc20。即,不进行移动电话10与无线wan通信基站40的无线wan通信,而在无线wan通信基站40与pc20之间进行无线wan通信。

另外,“sim卡的激活”是指将sim卡内的sim信息设定为可使用的状态(有效化),“sim信息的去激活”是指将sim卡内的sim信息设定为不可使用的状态(无效化)。该sim卡的激活和去激活能够通过sim卡的内部标志的设定等进行。

sim卡的去激活例如能够如下进行:用具有例如“0000”、“1111”那样的预定模式的连续序列改写sim卡12、22的sim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使得不能读取sim信息。另外,在该去激活之前,例如将sim卡12或22的sim信息备份到存储器16或26等。

反之,为了激活sim卡12、22,能够通过将sim卡12、22内的sim信息设定为正确的值来进行。

或者,如图11所示,可以分别为移动电话10和pc20设置用于存储表示sim信息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标志的缓冲器106、206。例如,在将缓冲器106、206的标志设定为“1”的情况下将sim卡内的sim信息设定为可使用,在将标志设定为“0”的情况下将sim卡内的sim信息设定为不可使用。

或者,可以替代将sim卡去激活,而删除sim卡内的sim信息。此时,替代激活sim卡,而从其他sim卡等将sim信息复制到sim卡。该情况下,sim信息收发部104有时还接收后述的pc20的sim卡22的sim信息,并将接收到的sim信息写入到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

上述通信控制部13、数据处理部101、移动判定部102、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sim信息收发部104和通信移动部105的功能通过由移动电话10的cpu15读出并执行移动电话10的存储器16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另外,关于移动电话10的其他的功能和结构,能够使用已知的各种功能实现,从而省略其说明。

接着,参照图3说明pc20的硬件结构。

如图3所示,pc20具有无线wan模块21、sim卡22、终端间通信端口24、cpu25、存储器26、i/o接口27、无线wan天线28、硬盘驱动器(hdd)29、29和总线310。

无线wan模块(第3通信部)21是用于根据后述的sim卡22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无线wan通信的电路。无线wan模块21进行与无线wan基站的通信相关的控制。无线wan模块21可以内置在pc20中,或者还可以作为外装模块安装到pc20的pc卡槽(未图示)或usb接口(未图示)内。

sim卡22(第2存储部)是安装于无线wan模块21的可插拔的接触型ic卡。但是,与上述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不同,pc20的sim卡22是在初始状态下未记录sim信息、或者记录有sim信息也不可使用的sim卡。对于sim卡22,将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的sim信息传送到pc20的sim卡22。即,sim卡22是存储有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的sim信息的复制用sim卡。

终端间通信端口24(第4通信部)是用于进行终端间无线通信的通信端口。该终端间无线通信可以是通信距离比无线wan通信短的无线通信。例如,终端间通信端口24是用于进行基于蓝牙(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端口。该终端间通信端口24经由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14与移动电话10之间实现终端间无线通信。

cpu25是用于执行pc20的各种动作的处理装置。cpu25通过执行存储器26和后述的hdd29所存储的程序,实现pc20的各种功能。例如cpu25将通信程序从hdd29读出到存储器26,执行通信程序,实现后述的通信控制部23的功能。

存储器26是存储用于执行pc20的各种动作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此外,存储器26还存储各种数据。存储器16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

i/o接口27是用于进行pc20与外部外围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的接口。作为i/o接口27,例如是usb接口、或nfc接口等。

无线wan天线28是用于进行电波的收发以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无线wan通信的天线。

hdd29是用于存储pc20的操作系统(os)、或者在pc20中执行的各种程序和执行该程序所需的数据的存储装置。此外,hdd29还存储其他各种数据。另外,图3中图示了两台hdd29,但hdd29的台数不限于两台,可以设置任意台数的hdd。

总线310将无线wan模块21、sim卡22、终端间通信端口24、cpu25、存储器26、i/o接口27、无线wan天线28和hdd29、29相互连接。

另外,关于pc20的其他的功能和结构,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功能实现,从而省略其说明。

接着,参照图1说明pc20的功能。

如图1所示,pc20具有通信控制部23。

通信控制部23担负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通信的功能,并具有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sim信息收发部202、通信移动部203、数据处理部204和移动判定部205。

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在上述终端间通信端口24中从移动电话10接收到了终端间通信请求的情况下,建立与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

此外,在通过后述的移动判定部205判定为应将下载数据的处理终端恢复为移动电话10的情况下,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建立pc20与移动电话10之间的终端间通信。具体而言,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使上述终端间通信端口24向移动电话10发送终端间通信请求。并且,在接收到来自移动电话10的针对连接请求的响应、且移动电话10能够进行终端间连接的情况下,建立pc20与移动电话10之间的终端间通信。

sim信息收发部(使用者信息接收部)202在使无线wan通信移动到pc20的情况下,经由通过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建立的终端间通信,接收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的sim信息,并将该内容写入到pc20的sim卡22。

通信移动部203激活通过sim信息收发部202写入的sim卡22,并且根据写入到sim卡22的sim信息,进行与无线wan通信基站40的无线wan通信。

此外,通信移动部203在pc20进行了与无线wan通信基站40的无线wan通信的期间,通过后述的移动判定部205判定为应该将无线wan通信返回给移动电话10的情况下,将pc20的sim卡22去激活。由此,切断pc20与无线wan通信基站40之间的连接,将无线wan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

数据处理部(接收处理部)204经由从移动电话10接管的无线wan通信而下载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另外,数据的再现可以根据对移动电话10和pc20进行的事先设定或用户的指示,从移动电话10接管无线wan通信的时刻起进行,也可以从数据的起始起进行。

移动判定部205判定是否应该将无线wan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该判定可以根据对移动电话10和pc20进行的事先设定来进行、或者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进行。

作为用于判定是否将无线wan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的事先设定,例如考虑对移动电话10和pc20进行设定,使得在下载中的数据的下载结束的时刻,将无线wan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该设定可以预先由用户在pc20中进行设定,也可以在从移动电话10接管无线wan时,通过移动电话10发送给pc20。

并且,在通过移动判定部205判定为应将无线wan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的情况下,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指示为建立与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并且,通信移动部203对移动电话10进行指示,以经由终端间通信使移动电话10的sim卡激活。并且,通信移动部203将pc20的sim卡12去激活,而使无线wan通信移动到移动电话10。

上述通信控制部13、移动判定部102、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sim信息收发部104和通信移动部105的功能通过由pc20的cpu15读出并执行pc20的存储器16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接着,参照图4的(a)、(b)~图5,示出在本系统1中从移动电话10将无线wan通信移动到pc20的例子。此处,“将无线wan通信移动”是指在不进行sim卡的拔插的情况下,使用1个sim卡的使用者信息(sim信息)在父子终端间切换进行无线wan通信的终端。

图4(a)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移动电话10正在进行无线wan通信的状态。图4(b)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移动电话10正在进行无线wan通信、同时移动电话10与pc20正在进行终端间通信的状态。图5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pc20正在进行无线wan通信的状态。

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下,移动电话10与无线wan基站40之间进行无线wan通信。移动电话10的sim卡(父sim)12中存储有sim信息,且该sim卡被激活,由此移动电话10能够与无线wan基站40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安装到pc20(子终端)的无线wan模块21的sim卡(子sim)22(图中用斜线进行显示)被去激活,因此pc20无法连接到无线wan基站40。

此处,例如认为用户希望使无线wan通信从移动电话10(父终端)移动到pc20(子终端)(即不希望由移动电话10而希望由pc20进行无线wan通信)。用户通过移动电话10和pc20的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按钮操作等,进行用于使无线wan通信移动的操作。

该操作由移动电话10的移动判定部102进行检测。

接着,如图4(b)所示,通过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连接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13和pc2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23。

并且,移动电话10的sim信息收发部104将自身的sim卡12的sim信息发送给pc20的sim卡22。进而,pc20的sim收发部202接收发送的sim信息,写入到sim卡22。

如果在多个终端中使用了相同的sim信息,则无线wan基站40无法正常进行无线wan通信。为了阻止这种状态产生,如图5所示,在sim信息从sim卡12到sim卡22的复制结束后,移动电话10的通信移动部105使父sim卡12去激活(图中用灰色图示),从而停止与移动电话10的通信。同时,pc20的通信移动部203激活子sim卡22,开始与pc20的通信,从而使得无线wan基站40能够与pc20进行通信。这样进行通信终端的移动。

另外,在该例中,用户手动进行了无线wan通信的移动,但无线wan通信的移动可以根据数据等自动进行。例如还能够根据要进行通信的数据的种类,选择是由移动电话10进行通信、还是使通信从移动电话10移动到pc20。例如,在要进行通信的数据是数据尺寸较大的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由(lte方式等)无线wan的通信频带较宽、且处理能力较高的pc20进行动态图像的下载和再现。此外,对于动态图像以外的图像、声音或文本等数据尺寸较小的数据,考虑由(gsm方式等)无线wan的通信频带较狭、且处理能力较低的移动电话10进行下载、再现或处理。

参照图6(a)、(b)~图7(a)、(b),示出根据进行通信的数据的种类,将无线wan通信从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父终端的移动电话10移动到作为子终端的pc20的例子。

图6(a)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移动电话10进行无线wan通信、且下载了声音数据52的状态。图6(b)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移动电话10进行无线wan通信、且动态图像数据53的下载开始后的状态。图7(a)示出将无线wan通信从移动电话10移动到了pc20的状态。图7(b)示出无线wan基站40与pc20进行无线wan通信、且下载了动态图像数据53的状态。

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移动电话10(父终端)与无线wan基站40连接。

移动电话10的用户使用浏览器阅览互联网50上的信息,但由于移动电话10的显示器(未图示)较小,因此一次可阅览的信息有限。

此外,用户从互联网50将例如音乐等声音数据52取到移动电话10中,声音数据52的数据尺寸较小,即使如移动电话10那样通信频带较狭、或处理能力较低也经得起充分使用。

接着,设为用户要使用移动电话10的浏览器从互联网50下载动态图像数据53。例如,用户使用浏览器,进入下载动态图像数据53的站点,并点击“下载”按钮。

如图6(b)所示,移动电话10从服务器51借助互联网50,接收经由无线wan基站40发送的数据。移动电话10的移动判定部102参照该数据的报头信息(例如在数据是动态图像数据53的情况下,是关于文件自身记载的元数据)和文件后缀信息,确认数据的种类是否为动态图像。

在数据的种类是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使用终端间通信端口14与pc2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24进行终端间无线通信。并且,移动电话10的sim信息收发部104将处于自身的父sim卡12的sim信息发送给pc20。pc20的sim信息收发部202接收该sim信息,并写入到pc20的无线wan模块21的子sim卡22。

接着,移动电话10的通信移动部105将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去激活。同时,pc20的通信移动部203激活pc20的无线wan模块21的sim卡22。由此,pc20能够与无线wan基站40进行通信,移动电话10不能与无线wan基站40进行通信。

然后,pc20的数据处理部204接收来自无线wan基站40的电波,接管由移动电话10实施的通信,从而继续数据通信。此时,不需要进行与无线wan基站40的重新连接处理(例如无线wan通信中为一般的握手(handshaking)等)。通过该处理,之后无线wan基站40不与移动电话10而与pc20连接来进行通信。

在pc20中启动浏览器或动态图像数据的浏览器而再现动态图像数据53。

接着,在图7(b)所示的状态下,当pc20的移动判定部205检测到动态图像数据53的再现已结束时,开始将通信返回到移动电话10的处理。

如图7(b)所示,pc2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使用终端间通信端口24与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端口14建立终端间无线通信。并且,pc20的通信移动部203对移动电话10进行指示,以经由终端间通信激活移动电话10的sim卡12。移动电话10的通信移动部105依照经由终端间通信接收到的来自pc20的该指示,激活sim卡14。

同时,pc20的通信移动部203将pc20的sim卡22去激活。然后,移动电话10接收来自无线wan基站40的电波,接管由pc20的无线wan模块21实施的通信,从而继续数据通信。此时,不需要进行与无线wan基站40的重新连接处理(例如在无线wan通信中为一般的握手等)。通过该处理,无线wan基站40不与pc20而与移动电话10连接来进行通信。

通过重复上述处理,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能够根据数据的种类,在父终端和子终端中切换收取数据的终端。

图8示出作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1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切换接收终端时的父终端中的处理。

在本例中,在父终端是移动电话10、子终端是笔记本pc20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在步骤s61中,用户对移动电话10进行设定,使得用笔记本pc20进行动态图像的再现处理,用移动电话10进行除此以外种类的数据的处理。该设定使用移动电话10的设定用的gui进行。而且,为了使得sim卡12不可使用,将sim卡12去激活、或者删除sim卡12的sim信息。这些设定需要在移动电话10和pc20中进行结合,将其设定值存储在移动电话10的存储器16等中。

接着在步骤s62中,用户使用移动电话10连接到无线wan基站40,开始数据通信。

然后在步骤s63中,移动电话10使用无线wan天线18和无线wan通信部电路11进行数据通信。此时,经由无线wan基站40接收的数据是在步骤s61中设定的、由移动电话10进行接收和处理的数据。例如,接收数据是动态图像以外的数据,该数据通过移动电话10的数据处理部101处理,并进行再现等。

在步骤s64中,每当接收数据时,移动电话10的移动判定部102依照步骤s61的设定,判定接收数据中是否含有动态图像。该判定例如通过参照接收数据的报头信息(例如关于文件自身记载的元数据)和文件后缀信息进行。在接收数据中不含有动态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64的“否”路径),返回步骤s63,继续进行数据通信。

另一方面,在步骤s64中接收数据中含有动态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64的“是”路径),在步骤s65中,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对作为子终端的笔记本pc20进行终端间通信端口24的连接请求。

在步骤s66中,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接收来自笔记本pc20的针对终端间通信端口24的连接请求的响应,判定笔记本pc20是否可进行终端间连接。在笔记本pc20不可进行终端间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66的“否”路径),移动电话10用移动电话10再现动态图像(步骤s67),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66中笔记本pc20可进行终端间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66的“是”路径),在步骤s68中,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针对作为子终端的笔记本pc20进行借助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的连接。

在步骤s69中,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判定是否可与笔记本pc2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在无法与笔记本pc2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69的“否”路径),移动电话1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3返回步骤s68而重新尝试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

另一方面,在步骤s69中可与笔记本pc2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69的“是”路径),在步骤s70中,移动电话10的sim信息收发部104经由终端间通信端口14将sim卡12内的sim信息发送到笔记本pc20。

然后,在步骤s71中,移动电话10的通信移动部105将sim卡12去激活。

进而,为了将sim卡12去激活,在步骤s72中,切断移动电话10与无线wan基站40的无线wan通信并结束处理。

接着,图9示出作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系统1中的、根据数据的种类切换接收终端时的子终端中的处理。

在本例中,也针对父终端是移动电话10、子终端是笔记本pc20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81中,用户对笔记本pc20进行设定,使得用笔记本pc20进行动态图像的再现处理,用移动电话10进行除此以外的种类的数据的处理。该设定使用笔记本pc20的设定用的gui进行。而且,为了使得不可使用sim卡22,将sim卡22去激活、或者删除sim卡22的sim信息。这些设定需要在移动电话10和pc20中进行结合,将其设定值存储到pc20的存储器26、hdd29等中。

接着,在步骤s85中,笔记本pc2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判定是否从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10中接收到了终端间通信端口24的连接请求。在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未从移动电话10接收到终端间通信端口24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85的“否”路径),返回到步骤s85,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等待连接请求的接收。

在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从移动电话10接收到了终端间通信端口24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85的“是”路径),在步骤s86中,笔记本pc2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发送是否可进行终端间连接的响应。在笔记本pc20不可进行终端间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86的“否”路径),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86中笔记本pc20可进行终端间连接可能的情况下(步骤s86的“是”路径),在步骤s88中,笔记本pc2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针对作为父终端的移动电话10进行借助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的连接。

在步骤s89中,笔记本pc20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判定是否可与移动电话1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在无法与移动电话1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89的“否”路径),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1返回步骤s88而重新尝试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

另一方面,在步骤s89中可与移动电话10建立终端间通信端口14、24间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89的“是”路径),在步骤s90中,笔记本pc20的sim信息收发部202经由终端间通信端口24从移动电话10接收sim信息。笔记本pc20的sim信息收发部202将接收到的sim卡信息写入到笔记本pc20的sim卡22内。

接着,在步骤s92中,笔记本pc20的通信移动部203激活sim卡22,开始与无线wan基站40的无线wan通信。

然后,在步骤s93中,笔记本pc20的数据处理部204从无线wan基站40接收动态图像,对动态图像进行再现并结束处理。

由此,与无线wan基站40的连接最先由父终端进行。在希望变更要进行通信的终端的情况下,将变更目的地终端的sim卡激活,而将原来终端的sim卡去激活。由此,能够对可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至少任意1个作用效果。

(1)通过在信息终端间来回使用sim卡的信息,能够在不进行烦杂的sim卡的拔插的情况下切换通信。

(2)能够在信息终端中自动切换识别数据的种类并进行通信的信息终端,能够提供对于用户而言便利的系统。

(3)能够通过在带宽较大的网络中对尺寸较大的数据进行通信,使通信速度高速化。

(4)能够通过由处理能力高的信息终端对处理的负荷高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处理高速化。

(5)在使用多台信息终端的同时仅对1个sim卡的使用费用进行计费,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b.其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父终端是移动电话、子终端是p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父终端和子终端只要是具备无线wan通信功能和终端间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则可以是任何电子装置。此外,该切换的组合不限于移动电话10和pc20,只要是可进行大范围通信的终端,则可以是任何组合。

图10示出这种终端的组合的例子。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图示了移动电话10、笔记本pc20、电子书阅读器300和平板型(slatetype)pc301。

可在这些设备之间相互形成父终端和子终端的对。

此外,在无线通信频带按照每个终端而不同的情况下(例如一个终端是以gsm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电话10,另一个终端是以lte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pc20的情况等),还能够创建利用了频带性能差的服务。

此外,列举子终端的台数是1台的例子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但子终端的台数不限于1台,可以使用同一种类的多台子终端,也可以使用种类不同的多台子终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与移动电话(父终端)的无线wan通信是gsm方式、与pc(子终端)的无线wan通信是lte方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无线wan通信的通信标准不限于此。只要无线wan基站是对应的通信方式,则能够使用任何通信标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蓝牙(bluetooth)为例作为终端间通信的通信标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终端间通信的通信标准。例如,还可以使用基于ieee802.11标准中的任意一个的无线局域网(lan)通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接收数据的种类在父子终端间切换通信,但还可以对应于其他条件而根据数据的种类在父子终端间切换通信。例如,可以在接收数据的尺寸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通信从父终端切换到子终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数据的接收时在父子终端间切换了通信,但也可以在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双向的数据通信时在父子终端间切换通信。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用1个sim信息在多个信息终端中进行无线wan通信,因此不用向通信运营商多重支付基本费用而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运用。以往,为了进行这样的运用,需要移动电话用的sim信息、和pc的无线wan通信卡用的sim信息,需要分别对各sim信息支付基本费用。

(a)使移动电话10接收声音数据和文本数据,使pc20接收动态图像数据、和处理负荷高的地图信息等丰富内容。例如,在游戏等中用pc20再现图像数据那样的处理负荷高的数据,用移动电话10听其声音。

(b)通过用带照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10拍摄相片、并经由无线wan基站将相片数据上传到pc20,能够取代存储器而使用pc20。此时,与相片拍摄同时地向pc20上传相片数据。

(c)在用移动电话10进行检索时,设定为在检索结果中出现特定的关键词或特定容量的数据的情况下,将该检索结果自动发送到pc20并进行显示。

(d)由pc20生成在出差目的地使用的发言数据,并将该数据保存到公司的服务器。在回家途中的电车内使用移动电话10对发言数据进行轻微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发言数据上传到公司的服务器。

另外,尽管上述实施方式如此,但能够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

例如,终端间无线通信不被限定为蓝牙(bluetooth)或无线lan。

标号说明

1:系统;10:移动电话(电子装置;第1电子装置);11:无线wan通信部电路(第1通信部);12:sim卡(第1存储部);14:终端间通信端口(第2通信部);15:cpu;16:存储器;17:i/o接口;18:无线wan天线;20:pc(电子装置;第2电子装置);21:无线wan模块(第3通信部);22:sim卡(第2存储部);24:终端间通信端口(第4通信部);25:cpu;26:存储器;27:i/o接口;28:无线wan天线;29:hdd;40:无线wan基站;52:声音数据;53:动态图像数据;101:数据处理部;102:移动判定部(判定部);103:终端间通信控制部;104:sim信息收发部(使用者信息发送部);105:通信移动部(转移部);201:终端间通信控制部;202:sim信息收发部(使用者信息接收部);203:通信移动部;204:数据处理部(接收处理部);205:移动判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