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1221发布日期:2019-08-20 20:1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与检测设定信息分别记录,并通过相关身份认证而能达到信息管控与保护的网络架构与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普遍地使用各种相关的电脑及其周边、通信和消费电子装置等所谓的3c产品。通常这类产品在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往往得通过不止一家的企业或公司甚至是不止一处的地点,方能完成包括最后出厂检测在内的产品制造流程,也就是须有赖于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才可生产出品质高且具竞争力的商品。

也由于各个团队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企业、公司或生产单位,所以在完成某一产品的过程中须有良好的信息传递与指示,方能有利于工作的进行。甚至是进一步还要兼顾信息的保护与管控,以避免可能的信息窃用行为。

举例来说,某甲方所挂名设计的一电子产品交由某乙方进行制造、生产时,所完成的产品就须符合甲方的标准及规格。因此,乙方会以甲方所提供的检测程序对所完成的产品进行检测。然而,为了推出更好的产品或满足用户需求,所检测的内容可能会被改变与更新。换句话说,其检测的标准及规格会不时地被甲方所调整,或是乙方得经常提供其检测结果予甲方评估,使得所使用的该检测程序常须由乙方再次进行重新包装。如此,将造成乙方作业上的困扰。

更进一步来说,检测上所作的各种设定通常都是乙方人员在反复的检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努力成果,而重新包装的该检测程序也包含了这些设定。一旦甲方更换制造的合作单位,这些成果反而都会直接被这些新单位整个拿去运用,且不同的制造商通常又多半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因而造成乙方的损失。然而,若是要为相关的信息或检测设定做一密码保护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则除了会让整体作业更加复杂外,密码也可能遭到破解而被竞争对手窃用所欲保护的信息。

是以,如何解决此一问题并同时能促进其生产及检测上的便利性,即为本公开发展的主要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该网络架构与管控方法是将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与检测设定信息分别记录,并根据其中检测用的各电脑装置所具有的装置识别码与网络地址值进行身份认证,从而能达到信息管控与保护。

本发明为一种信息管控方法,应用于一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上。该架构包含有一第一服务器与至少一电脑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使该至少一电脑装置下载并执行一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使该至少一电脑装置连线至该第一服务器并分别将所具有的一装置识别码与一网络地址值提供给该第一服务器;以及当该第一服务器判断相应的该装置识别码符合一第一预设条件且相应的该网络地址值符合一第二预设条件时,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符合认证,并由该第一服务器将一检测设定信息提供给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进行下载,用以执行一检测作业。其中该检测设定信息对应于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

本发明另一方面为一种具信息管控功能的检测作业网络架构,包含有一第一服务器以及至少一电脑装置。该至少一电脑装置用以下载并执行一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且用以连线至该第一服务器并分别将所具有的一装置识别码与一网络地址值提供给该第一服务器。其中,当该第一服务器判断相应的该装置识别码符合一第一预设条件且相应的该网络地址值符合一第二预设条件时,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符合认证,并由该第一服务器将一检测设定信息提供给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进行下载,用以执行一检测作业,且该检测设定信息对应于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优选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检测作业网络架构100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信息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检测作业网络架构1、2、3:网域

10:第一服务器20:第二服务器

30:第三服务器11、12、13、31:电脑装置

90:网际网络91:虚拟私有网络

s1~s6: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是省略不必要或以通常技术即可完成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现以一优选实施例进行本发明所提出的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的实施说明。请参见图1,为该优选实施例的一检测作业网络架构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检测作业网络架构100主要由多个网络系统所组成,即该架构100包含有多个电脑装置与分属不同网域1、2、3的一第一服务器10、一第二服务器20、一第三服务器30,且其中的该第一服务器10与电脑装置11、12、13是属同一网域1,而该第三服务器30则与电脑装置31属同一网域3。

于此实施例中,该些电脑装置11~13应用于一检测作业的执行,例如在一产线上对相关电子产品进行出厂前的功能测试以确认其品质。如现有技术所述,完成此类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通常是从多个不同单位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例如软件层面的开发单位、硬件层面的开发单位和制造单位等,而图1所示的该架构100中的三个网络系统可代表着分属三种不同网域1~3的作业单位或制造地点。

承上所述,在图1中所示的电脑装置的数量是依产线的设置情形或产品的制造情形而定,且通常是以多个电脑装置与检测人员的搭配作设置。但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所设置的检测用的电脑装置仅为一台,亦可完成指定的该检测作业,也就是本发明所提出的该检测作业网络架构100可仅包含有至少一个电脑装置以执行该检测作业。

于此实施例中,该架构100中的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二服务器20被设计成分别属于不同的公司或企业,而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则被设计成属于相同的公司或企业。举例来说,该第二服务器20所代表的是挂名设计一电子产品的公司或企业,例如甲方;而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所代表的则是由甲方所委托负责制造、生产与检测的公司或企业,例如乙方。此外,该第三服务器30可代表着乙方作为后端监控的总公司,而该第一服务器10则可代表着乙方作为产线所在地的分公司。

其次,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二服务器20之间可通过一网际网络90(例如internet)形成连线,且这种连线于此实施例中可采用开放式网络的设计,也就是在该第二服务器20上所记录的信息或文件呈现为公开而可提供各方下载。当然,也由于该第一服务器10所代表的乙方与该第二服务器20所代表的甲方之间有合作关系,因而也可规划成该第一服务器10具有权限(或可采用相关密码)而方能连线至该第二服务器20。

而本发明的其一特征在于,在另一方面的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封闭式网络的设计,也就是设计成运行上需要满足相关的身份认证后才可完成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之间的连线。

如图1所示,该第三服务器30与该第一服务器10之间的连线是以一虚拟私有网络91(virtualprivatenetwork,简称vpn)的形态进行说明。根据目前技术,vpn是一种利用穿隧和加解密等方式而能在公共的网际网络90(例如internet)上建构出虚拟的封闭网络架构,从而达到兼具便利性与安全性的目的。再者,vpn技术也具有较易扩充与低成本的特性。

当然,本发明对于该第三服务器30与该第一服务器10之间的连线形态的设计并不限于此;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可考量在有优选的通信品质下采用一专线通信管道来形成连线,但相对的可能会造成建构成本的增加。

而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将各电脑装置所执行的该检测作业所必须使用到的相关资源分开成两部分。其一,是程序方面的一检测作业应用程序,这部分主要已可由该第二服务器20的代表(即甲方)负责提供;其二,是检测方面的一检测设定信息,而这部分则是由制造、生产与检测其产品的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的代表(即乙方)负责提供。

其中的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如现有技术所述,是由产品的设计商(即甲方)在合作关系之下提供给制造商(即乙方)。但于此实施例中,当甲方改变与更新其检测的内容或调整其检测的标准及规格时,乙方于检测上所做的各种对应设定的信息(例如鼠标产品于灵敏度(dpi)上的各种检测设定参数)仍是独立的,并不会因此再重新包装甲方所提供的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

承上所述,该检测设定信息是对应于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也就是该检测设定信息可直接以参数方式套入至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之中进行应用。换句话说,虽然该检测设定信息可能会因为检测的各种实际情况而不断地被乙方修正,但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仍是甲方所提供的版本,乙方可以不用对其作内容的变动,只是所产生的该检测设定信息可以应用在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上而已。唯有在乙方所允许的情况下,反复检测所得到的该检测设定信息才会提供终端装置来应用与下载,从而得以形成信息的管控与保护。

于此实施例中,是规划将该检测设定信息记录于该第三服务器30中,并在允许的情况下与该第一服务器10形成连线而提供其对符合认证的电脑装置做进一步的下载。

根据目前技术,可将该检测设定信息设计为一属性列表(propertylist)文件档或一初始(initial)设定档。以一般的作业系统来说,该检测设定信息也就是一种以「.plist」或「.ini」为扩展名的文件,且其内容可以只是文字而不包含程序,并能对相应的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进行套用。另一方面,在该第三服务器30与该第一服务器10皆代表着制造商(即乙方)的情形下,该第三服务器30还能提供乙方的管理者对该检测设定信息进行更新,以反应检测结果。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信息管控方法的流程图。首先,使各电脑装置11~13下载并执行一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步骤s1);其次,使各电脑装置11~13连线至一第一服务器10并分别将所具有的一装置识别码与一网络地址值提供给该第一服务器10(步骤s2);接着,由该第一服务器10根据各装置识别码与各网络地址值判断各电脑装置11~13是否符合认证(步骤s3);其中,当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符合认证时,由该第一服务器10将一检测设定信息提供给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进行下载(步骤s5);接着,执行一检测作业(步骤s6);另外,当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不符合认证时,使相应的该电脑装置结束执行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步骤s4)。

在所述步骤s1中,如前所述,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是由产品的设计商(即甲方、该第二服务器20的代表)所提供,故在此实施例中可规划成使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例如电脑装置11~13)与该第二服务器20形成连线,而由该第二服务器20提供其进行下载。于图2的示意中,因所属的网域1的各电脑装置11~13是利用有线方式进行连线,且可能不具备无线上网的功能,故这些装置是经由该第一服务器10再经由该网际网络90连线至该第二服务器20。

承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在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与该检测设定信息分开提供的情形下,甲方所提供的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较不常更新,也就是其程序的版本可长期保持相同;或者即使有更新,但旧的版本仍能被有效执行。是以,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的下载方式可不限于与该第二服务器20连线才能得到。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设计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是由一数据记录单元电连接于指定的电脑装置所提供。

举例来说,由于一般的应用程序的文件大小并不会太大,故当其他的电脑装置已有成功下载的情形时,也可直接从该电脑装置以一数据记录单元(例如一u盘或一光盘片)加以读取与存储后,再转移至其他需要应用的电脑装置上来完成下载。进一步来说,该第一服务器10在与该第二服务器20进行连线的期间,也可同时备份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使得当有电脑装置需要下载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时,就可自该第一服务器10上进行下载,而不用再连线至该第二服务器20。

在所述步骤s2中,特别是针对该第一服务器10所属的网域1的各电脑装置11~13,且于此实施例中可设计成当相关的电脑装置成功下载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后,便会自动执行的,并通过其程序内相关的预设连线信息寻找并连线到该第一服务器10上。接着,于完成连线后,即自动地将其所具有的该装置识别码与该网络地址值提供给该第一服务器10,以准备进行身份认证。

于此实施例中,该装置识别码为各电脑装置所分别具有的一网络卡的地址或编号。详细来说,各电脑装置通过其中的该网络卡而能进行网络连线,且目前技术针对现行所通用的每一张网络卡理论上都各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mediaaccesscontroladdress,简称mac地址),或亦可称为区域网络地址(lanaddress)、以太网地址(ethernetaddress)或实体地址(physicaladdress)。该mac地址是一组12码的16进位数字。该装置识别码即为该mac地址,用来表示装置在网络上的身份,且由于设计的不重复性,使其在网络上得以作为区分每一台电脑装置或网络产品的识别码,从而能确认其使用者。

另一方面,该网络地址值为各电脑装置在网络上的连线地址,即为一网际网络协定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简称ipaddress)。ip地址实际上包括了网络位元与主机位元,所以通过该网络地址值的呈现便能确认各电脑装置从哪里进行连线,也就是可以知道各电脑装置每次连线上网际网络时的来源为何。

在所述步骤s3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当该第一服务器10判断相应的该装置识别码符合一第一预设条件且相应的该网络地址值符合一第二预设条件时,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符合认证;以及当该第一服务器10判断相应的该装置识别码不符合该第一预设条件或相应的该网络地址值不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时,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不符合认证。是以,该第一服务器10必须同时考量所连线的电脑装置的该装置识别码与该网络地址值,也就是要判断这两者是否满足相关的条件。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为相应的该装置识别码与一注册数据比对为有列入,该第二预设条件为相应的该网络地址值出现于一预定网域内。

详细来说,乙方可规划要用来进行检测的电脑装置有哪些(特别是针对该网域1内的电脑装置11~13),并将这些电脑装置的装置识别码整理成该注册数据。是以,针对该第一预设条件,当有任一电脑装置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时,该第一服务器10就可将该电脑装置的装置识别码比对是否有列入在该注册数据中,如此便可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可以理解的是,有列入在该注册数据中的电脑装置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将会被判断为符合条件;未列入在该注册数据中的电脑装置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将会被判断为不符合条件。

另一方面,乙方可规划要用来进行检测作业的网域在哪(特别是针对该网域1),并将其设为该预定网域,例如作为产线所在地的分公司的网域。是以,针对该第二预设条件,当有任一电脑装置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时,该第一服务器10就可查看该电脑装置的网络地址值是否有出现于该预定网域内,如此便可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可以理解的是,于该预定网域内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的电脑装置将会被判断为符合条件;不在该预定网域内连线上该第一服务器10的电脑装置将会被判断为不符合条件。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只要在该第一预设条件(即针对装置识别码)与该第二预设条件(即针对网络地址值)之中有任一者有条件不符合的情形时,便会判断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为不符合认证。代表其为一不被允许的非法装置或为非法连线状态,从而不能对其提供该检测设定信息的下载。

是以,在所述步骤s3至步骤s4中,当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被判断为不符合认证时,便使其结束执行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并也可同时结束连线,从而达到信息管控与保护的目的。而在所述步骤s4中,还可在相应的该电脑装置上显示出错误或是异常情形的提示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或可排除此一状态后再进行重新判断。

相对地,在所述步骤s3与步骤s5中,当相应的该电脑装置的装置识别码与网络地址值能分别符合该第一预设条件与该第二预设条件时,才被判断为符合认证。其次,于此实施例中便由该第一服务器10与该第三服务器30形成连线,例如使用该虚拟私有网络91(vpn),而在符合认证之下向其请求该检测设定信息,并进而提供给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进行下载。

接着,在所述步骤s6中,当相应的该电脑装置完成该检测设定信息的下载后,即可将该检测设定信息套入至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中而准备就绪,也就是可开始执行该检测作业。

换句话说,此实施例是由例如分公司所在的该第一服务器10先进行装置的身份认证,之后再连线至例如总公司所在的该第三服务器30来取得该检测设定信息。由此可知,于此实施例中要能取得该检测设定信息的关键除了该装置识别码与该网络地址值外,还在于要使用该第三服务器30与该第一服务器10之间这样的封闭连线路径。这样的配置形成了一种两层式的网络架构,即第一层的该第一服务器10的身份认证管控以及第二层的该第三服务器30的后端更新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应用情形,例如有一电脑装置是经过注册的,故在该预定网域内能正常下载。然而,一旦该电脑装置离开了该预定网域,例如有人将其拿到产线以外的地方,就会不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而无法下载。此时的该电脑装置可能会以其他路径,例如经由该网际网络90来试图从外面连线至该第一服务器10,但这并不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的方式,所以将会被判断为不符合认证。

需注意的是,在该预定网域外也有可能无法连线至该第一服务器10,使得该第一服务器10无从进行判断。然而,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检测设定信息必须通过该第一服务器10来下载,所以既然无法与该第一服务器10形成连线,在上述实施例的架构下自然也就不会造成该检测设定信息外流,故可不必对此类情形进行身份认证。

本发明还可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概念作其他相关的变化实施。举例来说,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由该第一服务器10来进行认证,但还可以进一步设计针对特殊或紧急情况时,能由制造商(即乙方)的管理者对该第三服务器30进行关闭,也就是无论认证成功与否都无法下载该检测设定信息,从而达到信息管控与保护的目的。

或者,相关的电脑装置(例如电脑装置31)也可直接拿到该第三服务器30所属的网域3,来直接连线该第三服务器30以取得该检测设定信息。举例来说,产品的设计商(即甲方)或其他厂商可能会到制造商(即乙方)的总公司进行讨论而欲下载该检测设定信息。在此一情况下,可设计该第三服务器30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该第一服务器10的身份认证功能或信息管控功能,也就是能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判断。需注意的是,这种应用必须一并将相关电脑装置的装置识别码进行注册,同时还要将该第三服务器30所属的网域3设为该预定网域。

再或者,所述的检测设定信息也可以直接记录于该第一服务器10中,而不必记录于该第三服务器30中。如此,当该第一服务器10完成对各电脑装置的身份认证的判断后,就可以直接将该检测设定信息提供给相应的该电脑装置进行下载,而无需再另外与该第三服务器30形成连线。需注意的是,这种应用虽然简化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架构而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目的,但由于该第三服务器30与该第一服务器10分属不同单位,所以可能会有不受后端管控而外流信息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检测作业网络架构与应用于其上的信息管控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能达到以下几点的技术增进:其一,当设计商(即甲方)的检测作业应用程序或检测的标准及规格有所改变时,制造商(即乙方)的检测设定信息仍是采取独立方式加以记录,并提供下载以进行更新,不须要再重新包装整个程序;其二,该检测设定信息下载后可直接套入至该检测作业应用程序之中进行应用,无须手动输入各项设定参数就可开始执行检测作业,能有效节省时间;其三,根据装置识别码与网络地址值能有效地进行身份认证,并可确认下载该检测设定信息的对象为何,从而达到信息管控与保护的目的。

是故,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而能成功地达到本公开发展的主要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