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599发布日期:2018-08-28 23:4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综合考虑美观、便携的因素,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结构向着“超薄”方向发展。扬声器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现有技术中,扬声器与终端设备组配时,通常需要将扬声器置于模组壳体中,以扬声器模组的形式装配到终端设备中去。在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下,扬声器模组的模组壳体内的腔体容积也越来越小。

为了更好地发挥扬声器的性能,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扬声器模组的模组壳体中设置用于分隔的侧壁,并在该侧壁上方热熔网布等透气材料以封闭形成吸音材料的填充空间,虚拟增大腔体容积。但是使用网布等材料密封,网布的存在会占用一定的后声腔空间,限制了填充空间中吸音材料的填充量。而且,为了确保气流能够透过网布接触吸音材料,需要在网布与模组壳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狭缝,该狭缝一方面降低了后声腔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谐振的产生,影响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通过对扬声器模组结构的改进,以增加吸音材料的填充量,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以及设于模组壳体中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将所述模组壳体围成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具有通过分隔墙分隔出的具有端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端口与所述模组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腔体端口的透气弹性件,该透气弹性件通过模组壳体内壁和分隔墙的挤压被固定于所述间隙内;所述透气弹性件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腔体连通共同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盖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所述内腔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位于所述后声腔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分隔墙;所述分隔墙伸向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留有所述间隙。

优选地,所述透气弹性件的材料为吸音泡棉。

优选地,所述透气弹性件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间隙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透气弹性件通过粘接或热熔结合于所述分隔墙上。

优选地,所述透气弹性件通过粘接或热熔结合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对应所述填充空间的所述模组壳体上开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处覆盖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上形成与所述透气弹性件对应结合的围墙。

优选地,所述透气弹性件中空部的边缘位于所述分隔墙内侧壁的内侧,或与所述分隔墙内侧壁齐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扬声器模组,在围绕形成吸音材料填充空间的分隔墙与模组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具有中空部的透气弹性件,该透气弹性件受到模组壳体内壁与分隔墙的挤压呈压缩状态,从而固定于分隔墙端面与模组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分隔墙、透气弹性件和模组壳体共同形成用于填充吸音材料的填充空间,进入扬声器模组后声腔的声波可通过透气弹性件进入填充空间与吸音材料接触,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扬声器模组后声腔的空间,显著增加了吸音材料填充区的容量,增大了吸音材料的填充量,相当于增大了后声腔内的气流流动空间,有效提高了音质调节作用,提升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1、扬声器,200、前声腔,201、后声腔,21、第一壳体,210、填充口,211、密封件,212、分隔墙,22、第二壳体,220、泄漏孔,221、阻尼,3、吸音泡棉,31、中空部,4、吸音材料,5、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以及设于模组壳体中的扬声器1,所述扬声器1将所述模组壳体围成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200和后声腔201,所述后声腔201具有通过分隔墙212分隔出的具有端口的腔体,所述端口与所述模组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腔体端口的透气弹性件,该透气弹性件通过与模组壳体内壁和分隔墙212的挤压而被固定于所述间隙内;所述透气弹性件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空部31,所述中空部31与所述腔体连通共同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材料4。其中,所述分隔墙212可由模组壳体一体延伸形成,也可以先成型后再结合固定在模组壳体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墙212的底部还可向分隔墙212内部延伸形成用作填充空间底面的底壁部,所述底壁部与所述模组壳体固定。

在本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弹性件的材料为吸音泡棉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透气弹性件也可以选择其它具有透气功能的弹性可压缩材料,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的吸音泡棉3。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泡棉3的厚度大于所述间隙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吸音泡棉3与模组壳体的内壁以及分隔墙212之间紧密接触,以实现填充空间的密封,防止出现缝隙导致吸音材料泄漏。

在本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材料4为颗粒状的沸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该吸音材料4也可以选择活性炭或碳纳米管。在后声腔201中设置吸音材料4,可降低后声腔201的谐振频率,提升低频响应,起到类似扩大后声腔201的作用,提高低频性能,从而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由于近年来电子设备朝着超薄方向发展,所以对扬声器模组的体积要求也越来越高,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201体积也越来越小,用于填充吸音材料4的填充空间也因此受到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具有中空部31的吸音泡棉3连接分隔墙212的顶端和模组壳体内壁。扬声器模组组装时,吸音泡棉3在模组壳体内壁与分隔墙212的挤压下被固定于其间的间隙内,使得吸音泡棉3、分隔墙212和模组壳体共同围成一个用于填充吸音材料4的填充空间。同时,扬声器1传来的声波可以通过该吸音泡棉3进入填充空间内,实现与吸音材料4的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方案显著增加了吸音材料填充区的容量,更大幅度降低了产品f0,提高吸音材料4的扩容比,相当于增大了后声腔201内的气流流动空间,有效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频响,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模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1和盖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1上形成所述内腔的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的位于所述后声腔201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分隔墙212;所述分隔墙212伸向所述第二壳体22,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2之间留有所述间隙。例如:所述分隔墙212可以为自所述第一壳体21的底壁向所述第二壳体22方向延伸出的围墙;所述围墙、所述吸音泡棉3、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共同围成填充空间。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可通过粘合剂或胶水实现连接,当然,也可采用超声熔接等工艺实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一壳体21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将吸音泡棉3固定在所述间隙内:

方案一,所述吸音泡棉3先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分隔墙212的顶部端面上,在进行模组壳体组装时,通过第二壳体22的压覆作用将所述吸音泡棉3固定在分隔墙212和第二壳体22之间。

采用此方案时,吸音材料4的填充有两种方式:一、可以在连接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前,将吸音材料4填充进填充空间中,然后通过第二壳体22的扣压,实现对填充空间的封盖;二、对应所述填充空间的所述模组壳体上开设填充口210,所述填充口210处覆盖有密封件211。在模组组装完毕后,通过该填充口210填充吸音材料4,然后将密封件211覆盖在所述填充口210处对填充空间密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填充口210既可以选择开在第一壳体21上,也可以选择开在第二壳体22上,本发明对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制。所述密封件2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方案二,所述吸音泡棉3先通过粘接或热熔结合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内壁上,在进行模组壳体组装时,通过分隔墙212的挤压将所述吸音泡棉3固定在分隔墙212和第二壳体22之间。此时吸音材料4的填充需要在对应所述填充空间的所述模组壳体上开设填充口210,所述填充口210处覆盖有密封件211,以尽可能多地填充吸音材料4。在模组组装完毕后,通过该填充口210进行填充吸音材料4,然后将密封件211覆盖在所述填充口210处对填充空间密封。在上述方案一和方案二中,所述吸音泡棉3在间隙中受到模组壳体内壁与分隔墙212的挤压力而产生压缩变形。这样可使得吸音泡棉3与第二壳体22内壁或分隔墙212紧密贴合,以避免在吸音泡棉3与第二壳体22或分隔墙212之间形成缝隙,防止吸音材料4泄露进扬声器1单体内的磁路系统中,并且提高了吸音泡棉3固定的牢固度。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泡棉3包括中空部31,以进一步减小声音气流通过吸音泡棉3进入吸音材料填充空间的声音阻尼,提升吸音材料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泡棉3中空部31的边缘与所述分隔墙212内侧壁齐平,便于实现分隔墙212与吸音泡棉3的对应安装。当然,所述吸音泡棉3中空部31的边缘也可以位于所述分隔墙212内侧壁的内侧或外侧。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环形的吸音泡棉3的径向宽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当其宽度过大时,会占用后声腔201的空间,缩小吸音材料填充空间的体积;当其宽度过小时,在吸音泡棉3的延伸方向上难以提供支撑力,吸音泡棉3的抗变形能力减弱,容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形变,影响填充空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模组壳体上正对所述后声腔201的位置处设有泄漏孔220;所述泄漏孔220处覆盖有阻尼221。由于后声腔201中的空气会被压缩或扩张,因此,在模组壳体上设置泄漏孔220可方便空气的流通,以平衡扬声器模组内外气压。在泄漏孔220处覆盖阻尼221可增加泄漏孔220的声阻以减小泄漏孔220对声学性能带来的影响。阻尼221包括但不限于网布。

通常,扬声器模组内的扬声器需通过连接电路与外部电路实现电连接,例如: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上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图中未示出);所述柔性电路板5的一端伸入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模组壳体外。外部电路通过伸出模组壳体外的一端实现与扬声器的电连接。

上述的扬声器模组可以为侧出声扬声器模组,也可为正出声扬声器模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中频特性或为了实现手机等产品的轻薄化,扬声器模组优选地采用侧出声模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实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与所述透气弹性件对应结合的围墙,所述透气弹性件的两侧端部表面分别与所述分隔墙和所述围墙的端面紧密接触。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使透气弹性件位于所述后声腔的中间位置,从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和气流更容易进入所述填充空间之中与吸音材料充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中,扬声器模组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mp3等。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