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卡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3671发布日期:2018-10-02 19: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卡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最不可缺少,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子卡是装载于移动设备上,可以自由装取的部件,所以移动设备上装载电子卡的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如电子卡托、电子卡支架等使用寿命是很重要的。为了要识别感应用户装取电子卡的相关动作,在电子卡支架设置弹片,并通过弹片与设置于主板的馈点的接通或断开,来判断用户装卡与取卡。电子卡支架的弹片的寿命,直接影响了用户装取电子卡的识别功能,一旦弹片失效,将影响用户使用,造成不识卡无信号等,甚至会烧坏手机或电子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卡支架结构,以解决电子卡支架的弹片发生疲劳而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电子卡支架结构,该电子卡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弹性片、馈点及回复组件;该支架本体设有卡托进出仓,该卡托进出仓的一端设有敞口,该敞口供卡托进出该卡托进出仓,该弹性片以及该馈点均设置于该支架主体与该敞口相邻的一侧,且该馈点对应该弹性片设置,该回复组件对应该弹性片或/和该馈点设置;该弹性片在该卡托进入该卡托进出仓时被该卡托挤压形变并接触该馈点;该回复组件在该卡托从该卡托进出仓退出时对该弹性片施加促使该弹性片与该馈点分离的作用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卡支架结构的弹性片与/或馈点对应设置回复组件,能够实现电子卡支架结构的弹性片发生疲劳时弹性片仍能与馈点分离,避免弹性片发生失效,延长电子卡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区域的组装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

图4是卡托插设于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区域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区域的使用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e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立体图、图1的a区域的组装图、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及卡托插设于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电子卡支架结构1设置于移动设备的主板2上,承载电子卡的卡托3插设于电子卡支架结构1。电子卡支架结构1包括支架本体10、二个弹性片11、二个馈点12及二个回复组件13。支架本体10设有卡托进出仓101及敞口102,敞口102位于卡托进出仓101的一端,并与卡托进出仓101连通。二个弹性片11对称设置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及第二侧10b,二个馈点12也对称设置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及第二侧10b,并分别与对应的弹性片11相对。在本实施例中,二个弹性片11连接支架本体10上,二个馈点12均位于支架本体10外。二个回复组件13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弹性片11及馈点12。当本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设置于移动设备的主板2时,支架本体10及二个馈点12固定于主板2上,二个馈点12与主板2的驱动芯片的正极及负极连接。主板2的驱动芯片通过弹性片11与馈点12接触而判断卡托3是否位于电子卡支架结构1的卡托进出仓101内。

位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的弹性片11、馈点12及回复组件13的结构与位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二侧10b的弹性片11、馈点12及回复组件13的结构一样。下述仅对位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的弹性片11、馈点12及回复组件1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更进一步,回复组件13具有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第一回复件131设置于弹性片11,第二回复件132设置于馈点12,并对应第一回复件131。本实施例的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分别为磁性体,第一回复件131对应第二回复件132的表面的磁极与第二回复件132对应第一回复件131的表面的磁极相同。换句话说,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的相同磁极面对面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5,其是图4的b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在卡托3从敞口102进入卡托进出仓101时,卡托3的两侧分别挤压对应的弹性片11,使对应的弹性片11产生形变。产生形变的弹性片11与对应的馈点12接触,在弹性片11与对应的馈点12接触时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相互靠近,因为第一回复件131对应第二回复件132的表面的磁极与第二回复件132对应第一回复件131的表面的磁极相同,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产生互斥力。在卡托3未从卡托进入仓101退出时,卡托3持续施加挤压力于弹性片11,挤压力大于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所产生的互斥力,使弹性片11持续与馈点12接触。

在卡托3从敞口102退出卡托进出仓101时,卡托3不再施加挤压力于弹性片11,弹性片11本身的弹力可主动带动其与馈点12分离,同时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所产生的互斥力提供另一个促使弹性片11与馈点12分离的作用力,换句话说,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所产生的互斥力分别施加于弹性片11及馈点12,以分离弹性片11与馈点12。在弹性片11发生疲劳时,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间的互斥力仍可分离弹性片11与馈点12,如此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可以准确判断卡托3已从卡托进出仓101退出,同时避免卡托未设置于卡托进出仓101内时弹性片11仍与馈点12接触而导致主板2因短路而烧毁。

复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弹性片11具有第一连接片111及第一接触部112,第一连接片111的一端固定于支架本体10,其未与支架本体10连接的一端是自由端。第一接触部112设置于第一连接片111未与支架本体10连接的一端。第一连接片111背离卡托进出仓101的中心的表面为第一连接平面113。第一接触部112从第一连接片111往卡托进出仓101的中心突出。馈点12具有固定片121及接触片122,固定片121设置于主板2上。接触片122的一端连接固定片121,并与弹性片11对应。接触片122具有与第一连接片111对应的第二连接片123及与第一接触部112对应的第二接触部124,同样的,第二连接片123的一端连接固定片121,其未与固定片121连接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连接片123背离卡托进出仓101的中心的表面为第二连接平面125。第二接触部124设置于第二连接片123未与固定片121连接的一端,并从第二连接片123往卡托进出仓101的中心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复件131通过双面胶133粘接于第一连接平面113,第二回复件132通过双面胶133黏接于第二连接平面125。在卡托3进入卡托进出仓101时,卡托3先挤压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12,第一接触部112带动第一连接片111,使第一连接片111产生形变,同时第一接触部112与馈点12的第二接触部124接触,第一连接片111往第二连接片123靠近。

因第一连接平面113及第二连接平面125为平整表面,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方便固定第一连接平面113及第二连接平面125上,增加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设置于弹性片11及馈点12的稳固性。因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也避免设置于弹性片11的第一接触部112与馈点12的第二接触部124,而使弹性片11无法与馈点12接触,使移动设备的主板2的驱动芯片无法判断卡托3是否在卡托进出仓1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回复件132设置于馈点12的接触片122的内侧,因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均为磁性体,所以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不用直接对应或接触,第一回复件131隔着馈点12一样能与第二回复件132间产生互斥力,也能实现分离弹性片11与馈点12的作用。当然也可将接触片122的第二连接片123朝向卡托进出仓101的中心的表面作为第二连接平面125,第二回复件132设置第二连接平面125,让第二回复件132直接对应第一回复件131,因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无任何物件阻隔,有效增强第一回复件131与第二回复件132间所产生的互斥力,更能促使弹性片11与馈点12分离。

上述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可使用其他胶体或粘接方式粘接于第一连接平面113及第二连接平面125,不应以上述为限。上述馈点12的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其接触片122的两端与固定片121连接并做成固定不活动,或者其也可采用不具弹性的实心体,其具有供第二回复件132设置的第二连接平面125及第二接触部124即可,也能达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此外,第二回复件132也可以不设置于馈点12上,可以设置于与第一回复件131对应的位置上,让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可产生互斥力的位置即可,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及第二侧10b均设有回复组件1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回复组件13也可以仅设置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或第二侧10b,二个弹性片111发生疲劳时,可让二个弹性片111的一者与对应的馈点12分离,如此让支架本体10的二个弹性片111通过二个馈点12与主板2的驱动芯片的电通路断开,使驱动芯片还是能判断卡托3已从卡托进出仓101退出。

然后,本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更包括二个定位弹臂14,二个定位弹臂14分别设置于支架本体10与敞口102相邻的第一侧10a及第二侧10b,并分别具有定位凸部141。在卡托3从敞口102进入卡托进出仓101时,二个定位凸部141抵接于卡托3的两侧,以定位卡托3于卡托进出仓101内。

请参阅图6及图7,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示意图及图6的c区域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均使用回弹速率高回弹性的弹性体。在卡托3从敞口102进入卡托进出仓101时,卡托3施加挤压力于弹性片11,并使弹性片11形变且与馈点12接触,同时第一回复件131挤压第二回复件132,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均被压缩,被压缩的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产生弹力,此弹力为促使弹性片11及馈点12分离的作用力。在卡托3从敞口102退出卡托进出仓101时,卡托3停止施加挤压力弹性片11,第一回复件131停止挤压第二回复件132,第一回复件131及第二回复件132所产生的弹力分别施加于弹性片11及馈点12,使弹性片11与馈点12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使用发泡体,当然弹性体也可使用弹性垫、弹簧或其他经压缩后能产生弹力的弹性体,能达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作用,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其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的立体图、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及图9的d区域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仅设置于弹性片11朝向馈点12的表面,在卡托3从敞口102进入卡托进出仓101时,弹性片11受到卡托3挤压形变而与馈点12接触,同时为弹性体的回复组件13与馈点12的表面接触并被压缩。在卡托3从敞口102退出卡托进出仓101时,弹性片11停止受到卡托3挤压,此时被压缩的回复组件13的弹力带动弹性片11与馈点12分离。当然回复组件13也能选择仅设置于馈点12,弹性片11产生挤压形变时,将挤压设置于馈点12的回复组件13,被压缩回复组件13施加弹力于弹性片11,以分离弹性片11与馈点12。

请参阅图11及图12,其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安装于主板的示意图及图11的e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卡支架结构1不同在于,上述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选择同时设置于弹性片11及馈点12,或者仅单设置于弹性片11或馈点12。本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设置于主板2上,并位于弹性片11及馈点12间的对应位置上,不与弹性片11及/或馈点12直接连接。本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对应弹性片11的表面为弹性体133,也表示回复组件13包括刚性支撑体134,刚性支撑体134支撑弹性体133。本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的回复组件13的作用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卡支架结构,其通过回复组件对应弹性片或/及馈点设置,回复组件通过非接触方式或接触方式产生促使弹性片与馈点分离的作用力,在弹性片发生疲劳时,能辅助弹性片与馈点分离,使电子卡支架结构能正常运作,避免在卡托未在电子卡支架结构内时弹性片仍与馈点接触,并使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能准确判断卡托是否存插设于电子卡支架结构内,也防止移动设备的主板因短路而毁损,有效延长电子卡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