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接收方法及信号接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15702发布日期:2019-10-08 23: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信号接收方法及信号接收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信号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除了使用传统的低频(<3ghz)传输外,还在研究高频(高于6ghz)传输的可行性。相对于低频传输,高频有较多可用的且连续的无线频谱资源(尤其是在毫米波频段),可支持提供更宽的物理信道。但是高频信号自由空间损耗大,受遮挡影响比较严重,穿透能力也要比低频信号差。因此当前主要引入波束赋形技术来应对这些挑战。波束赋形利用了波形的干涉原理,信号经过加权后,形成窄带波束。其中,不同天线的波峰与波峰相遇位置叠加增强,波峰与波谷相遇位置叠加减弱。在多个天线的共同波峰叠加方向,从而使得信号强度得到显著增强。然而,由于天线阵列的天线规模的增大,天线和射频前端器件的功耗占终端设备功耗的比重不断的增加,尤其是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时,射频前端器件的功耗大小与天线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本申请具体研究了在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时,如何降低射频前端器件的功耗。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信号接收装置,在不同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天线,可以使得信号接收装置在满足一定接收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优化射频前端功耗,有效避免了均使用同样的天线来接收信号而增加射频前端功耗。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天线获取信号接收装置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所述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含第二数量的天线,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同;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据信号接收装置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的不同,来确定第二天线,也就是说,该信号接收装置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决定了该信号接收装置的天线中的第二天线配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信号接收装置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关不同数量的天线,从而达到动态改变波束增益和覆盖方位大小的目的,不仅能够满足信号接收装置的收发性能,而且尽最大可能地优化了信号接收装置的射频前端功耗。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包括: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所述第一天线确定所述第二天线。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小区所提供的信号强度,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包括: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其中,在信号接收装置驻留服务小区后,如信号接收装置在待机状态,按协议要求信号接收装置需要周期性测量该服务小区的质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依据服务小区的质量信号强度信息来动态改变工作天线的数量,若该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则可以使用少量的天线接收信号,从而降低信号接收装置的功耗;而若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差,则可以使用更多天线接收信号,从而来获得更多的信号增益。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包括: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所述目标方位,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信号接收装置搜索服务小区时,先利用第一天线进行搜索,以达到使用宽波束尽快完成一轮全方位覆盖的要求;而若在某个方位(如目标方位)上的信号强度较强,则使用第二天线进一步搜索该方位上的服务小区,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区搜索性能并节省功耗。具体地,所述工作场景包括:初始搜索所述服务小区;或者所述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或者小区切换且未接入所述服务小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包括: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所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所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天线获取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所述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含第二数量的天线,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同;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信号。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所述第一天线确定所述第二天线。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小区所提供的信号强度,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所述目标方位,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包括:初始搜索所述服务小区;或者所述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或者小区切换且未接入所述服务小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所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有所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收发器中包含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含第二数量的天线,且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通过第一天线获取信号接收装置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接收信号。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所述第一天线确定所述第二天线。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小区所提供的信号强度,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所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所述目标方位,所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具体地,所述工作场景包括:初始搜索所述服务小区;或者所述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或者小区切换且未接入所述服务小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所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所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所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所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示的实施例是以信号接收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示出的,但是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赋形的原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阵列结构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数量与波束形状以及增益的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数量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获得明显的信号增益,又可以称为波束增益或阵列增益。如图1所示,图1利用了波束赋形的原理,通过调整终端设备中各天线(antenna,简称a)的相位,使得终端设备发射(transmit,tx)的信号经过加权后能量叠加,形成指向接收端的窄带波束。其中,φ表示移相器,通过控制(control,简称c)可改变移相器的相位大小,从而调整天线的相位,进而达到调整波束方向的目的。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形成的指向接收端的波束方向,θ表示形成的指向接收端的波束的方向。同样地,在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调整各天线的相位,使到达各天线的信号波峰和波谷分别叠加,来形成指向发送端的波束,从而使得能够有效地接收信号。即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通过形成不同方向的接收波束,尝试从不同方向上接收信号,从而得到接收能量最好的方向来接收信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在波束赋形的技术上形成的指向接收端的波束。在收发天线规模较大时,基于降低成本和实现的复杂度的考虑,一般要使用模拟波束收发信号。其中,模拟波束使用的天线阵列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地,图2中波阵面为天线阵列的接收平面,天线孔径为天线阵列中各天线阵子的间距,受空间传播路径影响,终端设备发射的信号并不是正对着波阵面,各天线接收同一信号时存在相位差,因此可通过移相器来调节到达各天线的波形相位,使相互对齐。即终端设备使用一组等间距的天线,在每个天线(或每组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上配置移相器,通过改变各接收天线的相位,达到调整波束方向的目的。其中,终端设备的每个天线阵列中所有工作的天线对应的移相器配置参数,称为模拟波束的码本。即在天线阵列中,可通过改变码本配置生成不同的模拟收发波束,也就是说,码本的配置决定了波束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拟波束是通过模拟方式生成波束。尽管模拟波束和数字波束都属于波束赋形技术,但是以模拟方式生成波束不同于以数字方式生成波束,两者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同。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是在模拟波束的场景下示出的信号接收方法。参见图3,图3通过仿真示出了不同的天线数量对波束形状和增益的影响。其中,横轴表示波束的覆盖范围,纵轴表示信号增益。从中可以看出,天线的数量和终端设备获得的信号增益成正比,和天线形成的波束的空间覆盖范围成反比。也就是说,天线的数量越多,终端设备获得的信号增益就越强,但是该天线形成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就越窄。在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时,同时工作的天线数量直接决定了射频前端器件的功耗大小。因此在上述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射频前端器件的功耗,避免终端设备中的天线全部用来接收信号时的功耗损失。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阵列面板中的各天线可配置独立开关或多个天线共享配置开关,这样可以依据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的不同,来设置不同数量的天线参与信号的收发。可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移相器对应一个天线,或者一个移相器对应多个天线。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通过一定数量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可以将通过该一定数量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发送到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rfic)。可理解,图4中示出的是多个天线共享一个配置开关,但是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具有限定,如图4中一个开关也可对应一个天线(图中未示出)。具体地,图中一个开关对应了3个天线或2个天线,或者,也可理解为一个移相器对应2个天线,或者一个移相器对应3个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为一种示例,不应将图4中数量上的对应关系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限定。同时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向包含关系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一个波束和三个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相对来说,无颜色波束对应的天线数量小于条纹色波束对应的天线数量。若无颜色波束对应的天线为第一天线,条纹色波束(其中的一个)对应的天线为第二天线,则从中可看出,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具有包含关系。如下表1所示,表中示出了不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方向包含关系,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方向包含关系来为不同天线配置码本。可以理解的是,表1仅仅为一个示例,不应将表1示出的天线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限定意义。表1天线数量码本索引方向包含4cb41cb81,cb82…4cb42cb83,cb84…8cb81cb161,…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通过码本cb41和码本cb42分别为四个天线对应的移相器配置参数,且通过码本cb41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方向与通过码本cb42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方向不同。可理解,该四个天线对应的移相器可能为一个移相器,也可能为两个移相器,又或者为四个移相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终端设备可通过码本cb81和码本cb82分别为八个天线对应的移相器配置参数,且通过码本cb81配置的天线所形成的波束方向与通过码本cb82配置的天线所形成的波束方向不同。可理解,该八个天线对应的移相器可能为八个移相器,也可能为六个移相器,又或者为四个移相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通过码本cb81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可包含在通过码本cb41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中。为了更形象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向包含关系,现以图5为例来说明,如无颜色波束可为通过码本cb41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而条纹色波束可分别为通过码本cb81、码本cb82和码本cb83配置的天线形成的波束。也就是说,无颜色波束可为四个天线形成的波束,条纹色波束可分别为八个天线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波束。因此从中可看出,四个天线形成的波束与八个天线形成的波束可具有包含关系。可理解,以上仅为示例,在具体实现中,四个天线形成的波束可能不是图5所示的大小或形状,以及八个天线形成的各个波束也可能不是图5所示的大小或形状。可以理解的是,表1所示的方向包含关系表仅为一种示例,在具体实现中,可能不止这些方向包含关系,因此,不应将表1所示的内容理解为对本申请具有限定意义。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选择不同天线时,可以依据表1来配置码本,以达到动态改变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形状。在上述所描述的背景的基础上,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号接收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任意具有天线的设备,如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智能终端。具体地,该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内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如飞机、气球等)。该终端设备除了上述智能终端,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具有收发功能的终端。如图6所示,该信号接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601、通过第一天线获取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上述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可具体分为终端设备驻留服务小区的场景和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的场景。其中,在终端设备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信号强度信息为该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在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信号强度信息可为终端设备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可理解,在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需要搜索服务小区,且该终端设备未搜索到服务小区,但是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其中,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该第一数量可为预设的天线的数量,如终端设备出厂设置的天线的数量;或者,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所在的工作场景而自动设置的天线数量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该第一数量不作限定。602、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其中,上述第二天线为上述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天线,上述第二天线包含第二数量的天线,上述第一数量与上述第二数量不同。其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获取信号强度信息后,便可以依据该信号强度信息来确定第二天线,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所获取的信号强度对应了终端设备的天线中的第二天线,也即终端设备可以依据信号强度来确定使用多少天线来接收信号。具体地,上述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包括: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上述第一天线确定上述第二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信号强度信息后,可以对比该信号强度信息是否匹配当前的业务需求,在该信号强度信息不匹配当前的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则说明通过第一天线所获得的信号增益已无法匹配当前的业务需求,因此该终端设备就需要调整天线为第二天线,从而使得通过第二天线获得的信号增益能够匹配当前的业务需求。具体地,当前的业务需求可为以下任意一种:驻留服务小区的需求、进行业务的需求、打电话的需求、上网的需求等。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需求,又或者还可以细分为其他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以上示例不作限定。可理解,当前的业务需求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正在进行的业务的需求。可理解,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储信号强度与业务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与天线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之后,能够直接根据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与天线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第二天线,提高确定第二天线的效率。举例来说,参见表2,表2示出了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与天线数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表2如第一天线的数量为2,终端设备确定的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为3db,则根据表2,可以确定第二天线的数量为4。又如,第一天线的数量为4,终端设备确定的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为3db,则可以确定第二天线的数量为8。又如,第一天线的数量为4,终端设备确定的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为6db,则可以确定第二天线的数量为16。可理解,以上是在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为需要增加的信号增益的情况下示出的,在具体实现中,也可能需要降低信号增益。可理解,在具体实现中,也可能不止以上几种天线数量的变化,还可能有其他数量的变化。在包含其他数量变化时,可根据天线与增益之间的关系,来得到与表2对应的关系图。举例来说,从n1个天线切换到n2个天线,则n1天线与n2天线之间的信号增益差值的计算方式可为10log(n1/n2)。通过计算信号增益差值,则终端设备在需要增加信号增益时,可直接依据该信号增益差值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可理解的是,在计算信号增益差值时,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计算,如通过信道误码率等,本申请不作唯一性限定。可理解,以下将以表2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在具体实现中,在不同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不同的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何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的方法,如下所示:上述工作场景为驻留在服务小区,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服务小区所提供的信号强度,上述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包括:在上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上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具体地,该第一阈值与该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需求自动配置,更具体地,不同的业务也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在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所获取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通过第一天线所获得的信号增益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终端设备需要获得更大的信号增益,进而该终端设备便可以根据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至于增加多少信号增益,则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业务需求以及信号强度来确定。参见表3,表3示出了信号强度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当前正在打电话,则信号强度需要大于等于-110。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获得的信号强度为-115,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需要增加信号增益,如为3db,则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3db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可理解的是,若增加3db的信号增益后,所获得的信号强度仍然小于第一阈值,则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再增加3db的信号增益,即再增加天线的数量,最后所确定的天线即为第二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现中,在增加天线数量时,第二天线的最高数量具体为多少,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该第二天线的数量可为终端设备天线数量的最高规格。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强度的单位为dbm,以上未示出,但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限定。表3信号强度(dbm)满足的业务>-115满足小区驻留业务>=-110满足打电话要求>=-108满足上网要求>=-90可满足所有业务要求其中,在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所获取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则说明通过第一天线所获得的信号增益能够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则终端设备可以降低信号增益,即根据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当前正在打电话,信号强度为大于等于-110。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获得的信号强度为-108,则从节省功耗角度,该终端设备可以降低信号增益,如降低3db,则该终端设备便可以根据3db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可理解,表3所示出的例子仅为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理解的是,上述根据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详述。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何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的方法,如下所示:上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上述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包括:根据上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上述目标方位,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信号强度时,则可能是由于终端设备获得的信号增益不够,而导致搜索遗漏,因此可以增加信号增益,如增加天线的数量,从而再通过第二天线获取信号强度。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增加3db的信号增益,也可以增加6db的信号增益。从而根据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以及第一天线来确定第二天线。可理解,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目标方位,从而可以使得该第二天线在目标方位上有针对性地获取信号强度。其中,根据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以及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在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第一天线的数量小于第二天线的数量。在终端设备上电开机初始搜索服务小区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先通过第一天线来进行全方位的搜索,由于第一天线的数量小于第二天线的数量,因此,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宽度大于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宽度,这样在终端设备初始搜索时,便可以快速地完成一轮全方位搜索过程。如果搜索失败,且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信号强度,则可以增加天线的数量,使用第二天线进行搜索。同样地,在终端设备驻留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时,该终端设备也可以先通过第一天线进行搜索,若搜索失败,且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信号强度,则可以通过第二天线进行搜索。可理解,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以为定向天线,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存在数量上的区别,但是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类型和/或功能上是否完全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工作场景包括:初始搜索上述服务小区;或者上述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或者小区切换且未接入上述服务小区。其中,在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且未接入服务小区的场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位置变换时,需重新选择服务小区,且未接入新的服务小区的场景;或者,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当前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变差,需重新选择服务小区,且未接入新的服务小区的场景。在上述情况下,在终端设备搜索失败时,则终端设备可以将天线由第三天线切换为第四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信号增益。如下所示:上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上述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包括:在上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根据上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上述目标方位,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其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三阈值,可以由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rssi)来衡量,在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方位的rssi较强(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但是没有接收到波束搜索需要的信息(即未搜索到服务小区的波束)时,则可能是由于获得的信号增益不够而导致无法搜索成功,因此,通过增加天线的数量,可以增加接收增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阈值,可以进一步增加信号增益不够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终端设备通过增加信号增益而搜索到服务小区的可能性增大,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搜索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目标方位不作唯一性限定,该目标方位可以为任意检测到信号强度超过第三阈值的方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阈值可以预先预置于终端设备中,如终端设备出厂时设置等。603、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具体地,上述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包括: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上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上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范围上存在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若第二天线对应图5中的条纹色波束对应的天线,第一天线对应图5中无颜色波束对应的天线,则可以看出,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包含了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已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天线之后,就需要从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其中,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第一天线的数量。在终端设备由第一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的过程中,该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方向为第二天线配置码本,由于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宽度与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宽度不同,即该终端设备需要在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的覆盖宽度范围内部进行细扫对准,从而确定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具体方位。如图5所示,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为无颜色波束,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则可以在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内进行细扫对准,从而来确定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的最终方位。可理解,在为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之后,该终端设备通过第二天线获取到服务小区所提供的信号强度后,该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则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具体实现方式来确定第三天线,其中,该第三天线的数量小于第二天线的数量。该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从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三天线,而由第二天线切换为第三天线的过程中,该终端设备可根据方向包含关系直接为第二天线配置码本。可理解,上述第三天线可以与第一天线相同,也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可理解,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场景下的码本配置方法,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604、通过上述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据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的不同,来确定第二天线,也就是说,该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对应了该终端设备的天线中的第二天线;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关不同数量的天线,从而达到动态改变天线数量的目的,不仅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收发性能,而且尽最大可能地优化了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功耗。以下将结合具体场景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场景一、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该场景是在终端设备未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示出的例子,如图7所示,该信号接收方法至少包括:701、终端设备上电开机初始搜索需驻留小区的波束或驻留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702、使用第一天线进行搜索。在终端设备上电开机初始搜索需驻留小区的波束或驻留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时,因天线个数少,此时使用少量的天线以形成较宽的波束可以快速完成全方位覆盖的一轮搜索过程。703、当搜索成功,可继续使用第一天线进行后续通信过程的处理,如使用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可理解,在搜索成功后,该终端设备便测量服务小区的质量,这时,该终端设备便可以利用本申请提供的当终端设备接入服务小区时的方法来实现,这里不再一一详述。704、当搜索失败(可能因信号增益不够而导致搜索遗漏或确实没有信号),则检测目标方位的rssi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705;否则执行步骤706。705、增加天线数量,使用第二天线进行搜索;其中,该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目标方位。706、增加天线数量,使用第四天线再次启动搜索;可以理解的是,步骤706中的第四天线可以与步骤705中的第二天线不同,至少可以在形成的波束方向上可以不同。如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目标方位,而第四天线形成的波束可以指向其他方位,从而通过该第四天线搜索其他方位上的信号强度。707、若仍未搜索成功,则再次增加天线的数量进行搜索,直到天线数量增加到终端设备最高规格为止。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支持能够动态改变天线的天线阵列,可以在使用第一数量的天线,即第一天线搜索服务小区不成功,但搜索到目标方位上的信号强度时,确定第二天线,通过第二天线搜索服务小区。实施本实施例,在满足终端设备的收发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最大化地优化射频前端器件。场景二、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该场景是在终端设备已驻留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示出的例子,如图8所示,该信号接收方法至少包括:801、通过第一天线获取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即终端设备处于正常工作场景(包括待机态和连接态)时,按协议要求会周期性测量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其中,待机态可表示终端设备已接入服务小区,即已该服务小区中的网络设备(如基站)进行连接,但是并没有与该网络设备进行数据(或信令)交互。而连接态则表示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进行了数据(或信令)交互。802、检测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803;否则,执行804。803、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以及根据表2和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804、检测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805;否则,执行806。805、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以及根据表2和第一天线确定第二天线。806、继续使用第一天线进行后续通信过程的处理,如使用第一天线接收信号。807、在确定第二天线后,该终端设备便可以通过第二天线获取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来动态改变天线的数量,信号强度较好时,尽可能使用少量的天线以降低功耗。而在信号强度较差时,使用多数量的天线以获得高的信号增益。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信号接收方法,以下将具体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装置。可以理解的是,该信号接收装置是以终端设备为例示出的,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至少包括:获取单元901,用于通过第一天线获取上述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上述第一天线包含第一数量的天线;确定单元902,用于依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其中,上述第二天线为终端设备中的部分或全部天线,上述第二天线包含第二数量的天线,上述第一数量与上述第二数量不同;配置单元903,用于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接收单元904,用于通过上述第二天线接收信号。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关不同数量的天线,从而达到动态改变波束覆盖宽度和增益的目的,不仅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收发性能,而且尽最大可能地优化了终端设备的射频前端功耗。具体地,上述确定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上述第一天线确定上述第二天线。具体地,上述工作场景为驻留在服务小区,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述服务小区提供的信号强度,上述确定单元902,具体用于在上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以及在上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具体地,上述工作场景为未驻留在服务小区,上述信号强度信息永固指示上述终端设备在目标方位上搜索到的信号强度,上述确定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上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上述目标方位,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具体地,上述工作场景包括:初始搜索上述服务小区;或者上述服务小区的波束跟踪丢失;或者小区切换且未接入上述服务小区。具体地,上述配置单元903,具体用于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上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有上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其中,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至图8所示的信号接收方法,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这里不再详述。以信号接收装置为终端设备为例,图10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终端设备以手机1000作为例子。该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图6至图8所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或者,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执行图9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操作。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例如该处理器可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6至图8所描述的方法。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例如,可以接收信号等。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阵列可为如图4所示的天线阵列。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0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0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上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array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用于通过第一天线获取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处理器,用于依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第二天线,以及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收发器还用于接收信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上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待调整的信号增益;根据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和上述第一天线确定上述第二天线。处理器,具体用于在上述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上述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待降低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小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上述信号强度确定待增加的信号增益作为上述待调整的信号增益,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指向上述目标方位,上述第二天线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天线的数量。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依据方向包含关系为上述第二天线的移相器配置码本,上述方向包含关系中包含上述第一天线形成的波束与上述第二天线形成的波束在空间覆盖面上的包含关系。可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和收发器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可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中,获取信号强度信息,也可理解为收发器,通过第一天线获取终端设备所在工作场景的信号强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获取信号强度信息由收发器获取还是由处理器获取不作唯一性限定。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也可以统称为收发单元10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1002。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001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4(如通过第二天线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002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2。又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02还可用于执行图9所示的确定单元902和配置单元903所执行的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