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2561发布日期:2018-10-26 18:0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进行请求其他车辆协同工作的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车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私家车的普及以及工程车辆的使用,相对于传统的出行方式,比如步行、骑行或者乘坐公交等,私家车不仅快捷,而且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乘坐者的需求,比如乘坐的舒适度要求以及停靠地点的需求等。而在工程运输方面,使用工程车辆对物品进行运输的有利之处多年前已经被发现,只是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用到运输车辆的地方越来越多,比如快递运输等。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或将会接触并控制各类车辆。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遍成为焦点问题。路网不顺畅、交通设施不足、及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认命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由此可见,交通问题已成为短时期无法立刻解决的全民大问题。因此,这种大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是时刻在发生着,由于上面列出的总总原因,导致人们要在出行或者上下班的路上耽误太多的时间,这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车辆的计算能力的限制等,人们在车辆中遇到交通拥堵时,再无奈也只能将时间白白消耗,这不能不说是对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换句话说,当前交通状况下,人们在出行过程中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而由于车辆自身计算能力的制约,人们又无法利用这些时间进行一些需要大型计算的工作任务,因此这些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发明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以使车辆能够通过该车辆协同工作方法以及请求协同工作系统而在行驶过程中处理工作任务或者其他需要大型计算能力的事情,以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用于至少一车辆请求至少一目标车辆共同完成大型工作内容,其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所述车辆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能够对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能力值进行计算,从而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车辆,因此能够提高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鞋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检测模块,所述车辆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目标车辆是否符合要求,因此能够提高所述车辆处理工作内容的速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所述目标车辆能够通过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对所述车辆的合法性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所述目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所述目标车辆通过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的第二信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车辆的合法性而提高所述目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所述车辆能够将其所有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计算系统进行整合而形成强大的计算能力,从而完成大型工作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车辆通过系统整合模块将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和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进行整合而形成一第三计算系统,从而完成对工作内容的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车辆能够通过语音发送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整合的请求,从而提高所述车辆的智能化程度以及人员的使用体验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车辆通过语音控制系统控制将系统整合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计算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车辆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对需求的计算能力值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能力值,因此能够提高所述车辆的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车辆通过容量确定模块确定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车辆只有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能力值符合需求才会与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计算系统通信连接,否则会重新寻找目标车辆,因此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能够提高所述车辆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能力之是否符合完成工作内容的要求,或者通过返回模块重新寻找目标车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目标车辆能够对第二通信连接请求进行动态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目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目标车辆通过数据设置模块对第二通信连接数据进行动态设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目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及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车辆能够根据工作内容的处理进度状况控制与所述目标车辆的通信连接状况,当工作内容完成之后,所述车辆能够及时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的通信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车辆即所述目标车辆的使用隐私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其中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中,所述车辆通过数据监控模块对工作内容的处理进度和状况进行监控,当工作内容完成后,通过通信结束模块及时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的通信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一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用于至少一车辆请求至少一目标车辆协同工作,所述车辆请求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车辆通信连接;

1002:所述车辆连接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

1003:所述车辆的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整合;

1004:所述车辆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所述车辆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

10012:所述目标车辆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

10013: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车辆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所述车辆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100112:所述车辆搜寻所述目标车辆;

100113:所述车辆确定所述目标车辆;

100114:所述车辆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1:所述目标车辆设置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1001112:所述车辆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3:所述目标车辆删除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100114中,所述车辆是通过语音方式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14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41:所述车辆采集至少一特定人员的语音并存储;

1001142:所述车辆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

1001143:所述车辆识别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

1001144:若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则所述车辆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反之,所述车辆不响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14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45:所述车辆清除语音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1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21:所述目标车辆将接收到的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与第一通信连接数据比对;

100122:所述目标车辆检测第一通信连接请求是否合法;

100123:若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合法,则所述目标车辆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反之,所述目标车辆不响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1:所述车辆获得所述目标车辆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22:所述车辆检测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10023:若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计算能力值符合要求,则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通信连接(100231);反之,所述车辆与所述目标车辆断开连接并返回步骤1001(10023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2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11:所述目标车辆将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

100212:所述车辆接收所述目标车辆发送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2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00221:所述车辆确定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100222:所述车辆根据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得出需求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223:所述车辆根据需求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检测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22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211:所述车辆获得工作任务;

1002212:所述车辆根据工作任务计算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23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311:所述车辆发送第二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

1002312: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接收所述车辆发送的第二通信连接请求;

1002313:所述车辆的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所述车辆发送整合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

10032: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接收所述车辆发送的请求;

10033:所述车辆的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整合而形成一第三计算系统。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3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1:所述车辆采集至少一特定人员的语音并存储;

100312:所述车辆接收语音整合请求;

100313:所述车辆识别语音整合请求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

100314:若语音整合请求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则所述车辆将语音整合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反之,所述车辆不响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3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31:所述车辆提取所述车辆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332:所述目标车辆将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

100333:所述车辆将其计算系统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合并形成所述第三计算系统。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33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321:所述目标车辆提取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3322:所述目标车辆将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

1003323:所述车辆接收所述目标车辆发送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04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41:所述车辆将工作任务导入第三计算系统;

10042:所述车辆对工作任务进行处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5:工作结束后所述车辆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的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的模拟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图3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图4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的进一步优选的步骤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的进一步优选的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及其请求协同工作系统,用于至少一车辆10请求至少一目标车辆20协同处理数据而完成工作内容,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

1002:所述车辆10连接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

1003:所述车辆10的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整合;

1004:所述车辆10进行工作。

在所述步骤1001中,所述车辆10通过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连接而搜寻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并在所述步骤1002中通过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连接而实现共同处理任务。

在所述步骤1003中,所述中,所述车辆10通过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进行整合而实现一个能够处理大型任务的计算系统,从而使所述车辆10在所述步骤1004中能够进行工作。

相应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通过一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完成,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能够将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实现通信连接而最终达成处理大型任务的效果。

详细而言,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车辆10,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包括至少一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用于使所述车辆10能够被通信连接,在所述步骤1001和所述步骤100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与所述目标车辆20实现通信连接。

所述车辆10包括至少一第一计算系统,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计算系统实现计算功能。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计算模块1102,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102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车辆10中的第一计算系统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102控制所述计算系统进行计算处理,在所述步骤1004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102进行工作。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系统整合模块1103,所述系统整合模块1103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车辆10的计算系统及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整合所述车辆10的计算系统和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在所述步骤1003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系统整合模块1103将所述车辆10的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系统整合。

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目标车辆20用于使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协同所述车辆10进行工作。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包括至少一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用于使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被通信连接,在所述步骤1001中,所述车辆10通过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而实现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

所述目标车辆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计算系统,所述目标车辆通过第二计算系统实现计算功能。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计算模块2102,所述第二计算模块2102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进行计算,在所述步骤1004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2102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102进行协同工作。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而实现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之后所述车辆10种的所述第一计算系统再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后,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系统整合模块1103将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进行整合,以使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和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能够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第一计算模块1102和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2102进行协同工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所述车辆10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

10012:所述目标车辆20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

10013: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

在所述步骤1001中,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第一通信连接数据的传输实现通信连接,除此以外,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也包括通过硬件连接实现通信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相应地,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进行发送,在所述步骤1001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

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接收信息,在所述步骤10012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发送的第一通信连接请求。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所述车辆10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并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以实现与所述车辆10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所述车辆10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100112:所述车辆10搜寻所述目标车辆20;

100113:所述车辆10确定所述目标车辆20;

100114:所述车辆10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

在所述步骤10011中,所述车辆10首先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才能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换句话说,所述车辆10发送的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与其获得的第一通信连接数据是相同的,所述车辆10才能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反之,所述车辆10是无法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的。

相应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105,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105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车辆10获取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在所述步骤10011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105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目标搜寻模块1106,所述目标搜寻模块1106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车辆10能够搜寻到所述目标车辆20,在所述步骤10011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目标搜寻模块1106搜寻所述目标车辆20。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目标确定模块1107,所述目标确定模块1107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目标搜寻模块1106通信连接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车辆20,在所述步骤100113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目标确定模块1107确定所述目标车辆20。

需要强调的是,在所述步骤10011中,所述步骤10011的顺序不受限制,只要在所述步骤100114之前完成即可,也就是说,在所述车辆10发送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之前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即可。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1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105获取第一通信连接数据之后,通过所述目标搜寻模块1106搜寻所述目标车辆20,并通过所述目标确定模块1107确定所述目标车辆20之后,再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1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1:所述目标车辆20设置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1001112:所述车辆10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其中,在所述步骤1001112中,所述车辆10包括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获得第一通信连接数据以及口授等任何方式获知,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应地,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数据设置模块2104,所述数据设置模块2104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用于设置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在所述步骤100111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数据设置模块2104设置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所述步骤10011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13:所述目标车辆20删除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所述步骤1001113是指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通信连接数据进行删除后重置,换句话说,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述目标车辆20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通信连接数据进行变更。

相应地,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数据删除模块2105,所述数据删除模块2105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用于删除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在所述步骤1001113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数据删除模块2105删除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因此,在所述步骤100111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数据设置模块2104设置第一通信连接数据后,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第一通信连接数据。此外,所述目标车辆20还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数据删除模块2105删除第一通信连接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114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141:所述车辆10采集至少一特定人员的语音并存储;

1001142:所述车辆10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

1001143:所述车辆10识别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

1001144:若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则所述车辆10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10011441);反之,所述车辆10不响应(10011442)。

其中,在所述步骤1001141中,所述特定人员包括驾驶员、或者对所述车辆10需要负责任的人员,比如教练等。

在所述步骤1001142中,所述语音通信连接请求包括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通信连接请求和来自于其他人员的语音通信连接请求。

在所述步骤1001144中,若所述语音通信连接请求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那么所述车辆10接收语音通信连接请求;反之,所述车辆10不响应。

需要强调的是,所述步骤1001141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中任何一步进行,也包括在所述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进行之前就进行。即所述车辆10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可以预设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以便于当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需要通过语音进行任何智能控制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的方式将接收到的语音信息与该语音数据进行直接比对识别。

相应地,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语音控制系统1108,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以使通信连接请求能够被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在所述步骤100114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并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将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

其中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包括一语音采集模块11081和一语音存储模块11082,所述语音采集模块11081和所述语音存储模块11082分别通信设置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分别用于对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进行采集和存储。在所述步骤10011441中,通过所述语音采集模块11081对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进行采集并通过所述语音存储模块11082进行存储。

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进一步一语音接收模块11083,所述语音接收模块11083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在所述步骤1001142中,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通过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中的所述语音接收模块11083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

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进一步包括一语音识别模块11084,所述语音识别模块11084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并与所述语音接收模块11083通信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语音通信连接请求进行识别。在所述步骤1001143中,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通过所述语音识别模块11084判定语音通信连接请求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

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进一步包括一语音控制模块11085,所述语音控制模块11085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并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在所述步骤10011441中,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通过所述语音控制模块11085将所述语音的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以使所述目标车辆20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语音。

1001145:所述车辆10清除语音数据。

所述清除语音数据的步骤1001145可以在所述步骤100114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中进行,从而实现对已有或错误的声音数据进行清除的目的。

相应地,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进一步包括一语音清除模块11086,所述语音清除模块11086被通信设置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用以对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中的所述语音数据进行清除。在所述步骤1001145中,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通过所述语音清除模块11086清除语音数据。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114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中的所述语音采集模块11081采集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数据并通过所述语音存储模块11082进行存储后,通过所述语音接收模块11083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并通过所述语音识别模块11084识别语音通信连接请求语音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若是,再通过所述语音控制模块11085控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语音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若不是,则所述车辆10不响应。此外,若所述车辆10需要对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中存储的特定人员的语音数据进行清除或修改,则通过所述语音控制系统1108中的所述语音清除模块11086将已有的语音数据进行清除后重新存储,从而提高所述车辆10的适用范围及智能化程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1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121:所述目标车辆20将接收到的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与第一通信连接数据进行比对;

100122:所述目标车辆20检测第一通信连接请求是否合法;

100123:若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合法,则所述目标车辆20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反之,所述目标车辆20不响应。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12中,所述目标车辆20是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之后再对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合法性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目标车辆20的使用安全性。

相应地,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信息检测模块2106,所述第二信息检测模块2106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通信连接,用于对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检测,在所述步骤100122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检测模块2106检测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合法性。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12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再通过所述第二信息检测模块2106检测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与第一通信连接数据是否一致以此检测第一通信连接请求的合法性,若第一通信连接请求与第一通信连接数据一致,则所述目标车辆20接收第一通信连接请求;反之,所述目标车辆20不响应。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00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1:所述车辆10获得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22:所述车辆10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10023:若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计算能力值符合要求,则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通信连接(100231);反之,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断开连接并返回步骤1001(100232)。

所述步骤1002是指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以后需要获得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以此判定所述目标车辆20是否合格,若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所述车辆10的需求,则所述目标车辆20符合所述车辆10的需求,反之,所述车辆10继续返回步骤1001寻找能够满足计算需求的目标车辆20。

相应地,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109,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109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在所述步骤1002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109获取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检测模块1110,所述第一信息检测模块1110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109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在所述步骤1002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检测模块1110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返回模块1111,所述返回模块1111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信息检测模块1110通信连接用于使所述车辆10返回步骤1001而继续寻找符合要求的目标车辆20,在所述步骤10023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返回模块1111返回所述步骤1001。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1109获取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并通过所述第一信息检测模块1110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若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符合要求,则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及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实现通信连接,反之,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返回模块1111返回所述步骤1001继续寻找符合要求的所述目标车辆20。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2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11:所述目标车辆20将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

100212:所述车辆10接收所述目标车辆20发送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相应地,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所述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用于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在所述步骤100211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

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接收信息,在所述步骤10021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接收所述目标车辆20发送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21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将第二计算系统中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接收所述目标车辆20发送的关于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2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00221:所述车辆10确定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100222:所述车辆10根据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得出需求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223:所述车辆10根据需求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所述步骤10022是指所述车辆10通过各种任务计算出总的需求计算能力值,再根据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计算出另外需求的计算能力值,最后再看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大于需求的计算能力值,从而判断所述目标车辆20是否符合要求。

相应地,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容量确定模块1113,所述容量确定模块1113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用于所述车辆10计算工作内容总的需求容量,在所述步骤10022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容量确定模块1113确定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容量计算模块1114,所述容量计算模块1114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容量确定模块1113通信连接用于计算需求的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能力值,在所述步骤10022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容量计算模块1114计算得出需求的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容量检测模块1115,所述容量检测模块1115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容量计算模块1114通信连接用于检测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需求的计算能力值,在所述步骤100223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容量检测模块1115检测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中的计算能力值是否符合要求。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22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容量确定模块1113确定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再根据所述容量计算模块1114计算得出除了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之外另需的计算能力值,最后通过所述容量检测模块1115得出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是否满足完成工作内容的另需的计算能力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22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211:所述车辆10获得工作内容;

1002212:所述车辆10根据工作内容计算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在所述步骤10022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105获取工作内容,并通过所述容量确定模块1113确定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23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2311:所述车辆10发送第二通信连接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

1002312: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接收所述车辆10发送的第二通信连接请求;

1002313: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步骤10023是指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进行通信连接以便于再接下来的步骤中共同参与完成工作内容。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23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将第二通信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第二通信连接请求,之后所述第一计算系统和所述第二计算系统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和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实现通信连接。

如图所示,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步骤100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所述车辆10发送整合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

10032: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接收所述车辆10发送的请求;

10033: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整合而形成一第三计算系统30。

所述步骤1003是指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进行整合而形成一用于处理工作内容的第三计算系统30。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3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发送整合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2103接收所述车辆10发送的请求之后,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系统整合模块1103将所述车辆10中的第一计算模块1102和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第二计算模块2102进行整合而形成第三计算系统30。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31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1:所述车辆10采集至少一特定人员的语音并存储;

100312:所述车辆10接收语音整合请求;

100313:所述车辆10识别语音整合请求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

100314:若语音整合请求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则所述车辆10将语音整合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反之,所述车辆10不响应。

所述步骤10031是指所述车辆10是通过语音方式发送整合请求至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计算系统,其中语音方式与上述语音方式一致。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3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语言控制系统中的所述语音采集模块11081采集所述特定人员的语音并通过所述语音存储模块11082进行存储,之后通过所述语音接收模块11083接收语音整合请求,再通过所述语音识别模块11084识别语音整合请求是否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若语音整合请求来自于所述特定人员,则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模块1104将语音整合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20;反之,所述车辆10不响应。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3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31:所述车辆10提取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332:所述目标车辆20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

100333:所述车辆10将第一计算系统和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合并形成第三计算系统30。

所述步骤10033是指所述车辆10通过将所述车辆10的所述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进行合并而形成的第三计算系统30,换句话说,第三计算系统30的计算能力值是第一计算系统和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之和,切第三计算系统30的计算能力值不小于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计算能力值。

需要强调的是,所述步骤100331和所述步骤100332没有先后之分,只要在所述步骤100333之前完成即可,换句话说,所述车辆10先得到所述车辆10的计算能力值还是所述目标车辆20的计算能力值并不重要,只要在所述车辆10通过整合而形成第三计算系统30之前得到即可。

相应地,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信息提取模块1116,所述第一信息提取模块1116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提取所述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在所述步骤10033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提取模块1116提取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换句话说,在所述步骤10033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提取模块1116提取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2108提取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并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接收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并通过所述系统整合模块1103将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与所述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进行合并而形成第三计算系统30。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332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321:所述目标车辆20提取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1003322:所述目标车辆20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

1003323:所述车辆10接收所述目标车辆20发送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相应地,所述目标车辆20中的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信息提取模块2108,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2108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并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模块2101通信连接用于提取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在所述步骤100332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2108提取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332中,所述目标车辆20通过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信息提取模块2108提取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再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发送模块2107将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发送至所述车辆10,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1112接收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1004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41:所述车辆10将工作内容导入第三计算系统30;

10042:所述车辆10对工作内容进行处理。

所述步骤1004是指所述车辆10通过第三计算系统30对工作内容进行处理,相应地,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数据导入模块1117,所述数据导入模块1117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用于导入数据,在所述步骤10041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数据导入模块1117将工作内容导入第三计算系统30。

也就是说,在所述步骤1004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数据导入模块1117将工作内容导入第三计算系统30,之后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中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102和所述第二车载中控系统21中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2102对工作内容进行处理。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5:工作结束后所述车辆10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

所述步骤1005是指当工作内容完成后,所述车辆10会自动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换句话说,所述车辆10无需再协同所述目标车辆20共同完成任务。

相应地,所述车辆10中的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数据监控模块1118和至少一通信结束模块1119,所述数据监控模块1118和所述通信结束模块1119分别被通信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载中控系统11并分别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模块1101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数据监控模块1118用于监控工作内容的处理进度及状况,所述通信结束模块1119用于断开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在所述步骤1005中,所述车辆10通过所述数据监控模块1118监控到工作内容结束后再通过所述通信结束模块1119断开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

接下来,结合图1所示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当本发明所述的车辆10需要处理大型工作内容而自身的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又达不到要求时,所述车辆10通过向所述目标车辆20发出协同请求而共同完成工作内容,其中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与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的计算能力值的总和的符合工作内容需求的总的工作能力值的,因此所述车辆10与所述目标车辆20通信连接后,所述车辆10的第一计算系统和所述目标车辆20的第二连接系统能够通信连接而形成第三计算系统30,从而完成工作内容。任务结束后,所述车辆10会自动断开与所述目标车辆20的通信连接,以此保证所述车辆10及所述目标车辆20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并且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请求协同工作方法是在所述车辆10和所述目标车辆20的行驶过程中完成工作内容,因此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时间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