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2141发布日期:2018-08-24 21: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已由最初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单一服务迎来了新的衍生模式,也即,混合云模式。混合云以一种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方式提供多种类型计算资源共享池,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

混合云在安全性、灵活度以及成本开销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由于云计算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云服务商提供的云平台在整体架构、数据结构、功能设计、对外接口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导致不同的云平台之间在各个层次都存在广泛的异构性。这种异构性进一步导致各云平台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

为了解决上述云平台之间存在的异构性问题,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云平台管理方案,该方案需要针对每个云服务商的接口调用方式分别定制开发对应各个云服务商的业务管理逻辑,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开发较为复杂,并且未能对异构平台的软件和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及方法,以消除混合云之间的异构性,且能够能对异构的云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响应云服务商的服务变化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界面模块、混合云驱动模块和多个云适配模块;

所述用户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所述混合云驱动模块;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云平台标识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

所述混合云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访问请求,根据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将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与所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云适配模块;

所述云适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混合云驱动模块的资源访问请求后,将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所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并将所述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云平台标识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

将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所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将所述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到所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界面模块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混合云驱动模块根据该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对应的云适配模块,云适配模块则能够将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并将该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至对应的云平台,也即,本公开实施例基于用户界面模块、混合云驱动模块以及云适配模块构成统一的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通过云适配模块将混合云驱动模块转发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以对对应的云平台进行操作,操作简单,且能够对异构的云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响应云服务商的服务变化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

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云适配模块还能够在接收到云平台返回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后,将该信息转换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并将该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依次通过混合云驱动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返回给用户端以便用户查看,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中混合云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中云适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用户界面模块;12、混合云驱动模块;13、云适配模块;121、统一北向接口;122、url路由单元;123、统一南向接口;131、统一操作接口;132、消息处理单元;133、云平台接口;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的云平台管理方案,需要针对每个云服务商的接口调用方式分别定制开发对应各个云服务商的业务管理逻辑,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开发较为复杂,并且未能对异构平台的软件和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成本较高。基于此,本公开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以消除混合云之间的异构性,且能够能对异构的云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响应云服务商的服务变化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详见下述实施例。

参见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用户界面模块11、混合云驱动模块12和多个云适配模块13;

用户界面模块11,用于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并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混合云驱动模块12;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云平台标识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

混合云驱动模块12,用于接收资源访问请求,根据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云适配模块13;

云适配模块13,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混合云驱动模块12的资源访问请求后,将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并将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这里,用户界面模块11可以是用户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的窗口,且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用户端在上述窗口上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调用混合云驱动模块12的统一北向接口121等。其中,上述用户端可以是web页面,还可以是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者其他用户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制。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统一门户平台实现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其中,上述统一门户平台是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服务集成和部署的平台,能够为各类用户(如不同权限的各种用户)提供统一的管理服务入口以实现不同的业务需求。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混合云驱动模块12作为一个综合管理模块,其主要功能在于,在接收到用户界面模块11传输的资源访问请求时,将基于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与上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适配模块13,也即,上述混合云驱动模块12能够基于来自统一北向接口121的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调用云适配模块13的统一操作接口131。另外,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对上述混合云驱动模块12进行功能性的横向扩展。

其中,上述云适配模块13能够根据来自统一操作接口131的资源访问请求,实现底层云平台的云平台接口133的调用,且能够将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并将适配请求参数信息通过上述云平台接口133的调用发送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操作简单,访问效率较高。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可以为多个,且各个云适配模块13可以是与各类云平台对应的,也即,一个云平台对应一个云适配模块13,另外,用户在通过用户端发送资源访问请求时,可以只对一个目标云平台进行访问,还可以同时对多个目标云平台进行访问。可见,其通过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至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转换,可以访问任意云平台,从而消除了异构云之间的差异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不仅能够通过标准请求参数信息与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转换实现对各类云平台的访问,还能够通过适配响应参数信息与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之间的转换实现各类云平台对用户的无差异性的响应,具体的:

上述云适配模块13可以在接收到云平台返回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后,将适配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并将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依次传输给混合云驱动模块12和用户界面模块11以便用户通过用户端查看上述标准响应信息。

可见,上述云适配模块13能够将各类云平台反馈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转化为混合云驱动模块12能够认知的数据结构,即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从而解决多云融合时所带来的不兼容现象,消除异构云之间的差异性。

值得提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框架设计,上述用户界面模块11、混合云驱动模块12以及云适配模块13可以独立部署,两两模块之间可以通过restful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形式实现交互。其中,混合云驱动模块12可以与各个云适配模块13保持心跳,单一云适配模块13出现问题后自动下线,不影响其他云平台的正常运行,待问题云适配模块13重新部署后能够自动上线,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系统部署灵活度,应用的可扩展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便于实现混合云驱动模块12的管理功能,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混合云驱动模块12包括统一北向接口121、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路由单元122和统一南向接口123,如图2所示。

上述统一北向接口121能够将接收的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url路由单元122,该url路由单元122能够根据各个云平台标识与云适配模块13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适配模块13,统一南向接口123则基于url路由单元122指示的资源访问请求以及确定的云适配模块13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url路由单元122确定的云适配模块13。

其中,统一北向接口121可以是面向用户端的北向api调用接口,且支持上述统一门户平台的portal端入口的调用,另外,上述统一北向接口121还可以开放给第三方合作方以针对用户端进行定制开发,url路由单元122则能够根据统一北向接口121传输的云平台标识确定目标云适配模块13和对应的资源访问请求,统一南向接口123则能够基于url确定的云适配模块13调用该云适配模块13对应的统一操作接口131。

对于同一业务需求(如创建主机)而言,不同云平台所需的请求参数信息可能并不相同,因此,为了便于满足不同云平台对于标准请求参数信息的需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既包括第一预定义请求参数,又包括第一自定义请求参数,其中,第一预定义请求参数可以是对所有云平台具有普遍意义的参数,比如:主机名、用户名、主机创建时间等,第一自定义请求参数则可以是针对某些云平台的特有参数,比如:驱动配置信息等,以方便用户提供附加参数,增强本公开实施例对异构云平台的兼容性。

对于第一预定义请求参数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可以基于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与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比如,上述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为主机身份标识(id),其参数值为“eae6f6dd-1b9f-469e-b10e-bd34c12a80fb”,而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为主机号码(number),其参数值也为“eae6f6dd-1b9f-469e-b10e-bd34c12a80fb”,可见,仅需通过主机id与主机number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可将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对于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可以根据预定义的第一转换格式将上述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考虑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各模块之间可以通过restfulapi进行通信,也即,本公开实施例中,混合云驱动模块12可以通过http的post或者put请求方式将相应的参数信息上传给对应的服务器(也即云适配模块13)进行处理,那么,为了便于实现混合云驱动模块12与云适配模块13之间的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采用javascript对象表示(javascriptobjectnotation,json)格式进行上述参数信息的传输。基于上述内容,本公开实施例为了确定对应于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可以采用json格式至键值对(key-value)格式的第一转换格式进行实现,如将json格式的驱动配置信息(即"configdrive":true)转换为key-value格式的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即configdrive=true)。

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便可以将上述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和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均发送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以进行平台访问。

类似的,对于同一业务需求(如创建主机)而言,不同云平台所返回的响应参数信息也可能并不相同,因此,为了便于满足不同云平台对于适配响应参数信息的需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既包括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又包括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其中,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可以是对所有云平台具有普遍意义的参数,比如,主机状态信息、主机创建时间、接入网络信息等,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则可以是针对某些云平台的特有参数,比如,云平台返回的请求号(云平台为每次请求编辑的序号)等,以方便异构云平台提供附加参数,增强本公开实施例对异构云平台的兼容性。

对于第二预定义响应参数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可以基于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与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比如,上述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为主机号码(number),其参数值为“eae6f6dd-1b9f-469e-b10e-bd34c12a80fb”,而对应的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为主机身份标识(id),其参数值也为“eae6f6dd-1b9f-469e-b10e-bd34c12a80fb”,可见,仅需通过主机number与主机id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可将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对于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可以根据预定义的第二转换格式将上述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参照上述请求参数信息的处理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待响应的云平台的响应参数信息而言,其响应参数信息中的部分附加参数可以以键值对格式进行存储,另外,为了确定对应于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可以采用键值对格式至json格式的第二转换格式进行实现,如将键值对格式的请求号(即requestid=1110101010)转换为json格式的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即"requestid":1110101010)。

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便可以将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和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均传输至混合云驱动模块12,以通过混合云驱动模块12返回标准响应参数信息至用户界面模块11,从而通过该用户界面模块11实现用户在用户端查看标准响应参数的目的。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见图3,上述云适配模块13具体包括:统一操作接口131、消息处理单元132和云平台接口133;其中:

统一操作接口131,用于接收来自混合云驱动模块12的资源访问请求,并将资源访问请求传输至消息处理单元132;

消息处理单元132,用于根据预定义参数信息与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一预定义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转换格式,将第一自定义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将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和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传输至云平台接口133;

云平台接口133,用于将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和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给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另外,上述云平台接口133,还用于在接收到云平台返回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后,将适配响应参数信息传输至消息处理单元132;

上述消息处理单元132,还用于根据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与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第二转换格式,将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将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和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传输至统一操作接口131;

上述统一操作接口131,还用于将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和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传输至混合云驱动模块12。

可见,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统一操作接口131能够接受混合云驱动模块12统一南向接口123的调用,还能够返回消息处理单元132进行响应参数信息转换后的处理结果。消息处理单元132主要负责业务处理,按照第一预定义参数信息至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以及第一自定义参数信息至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的转换,提供底层云平台所需要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除此之外,还负责将底层云平台返回的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至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以及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至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的转换,转换为混合云驱动模块12能够认知的数据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云适配模块13对不同的云平台所具有的接口进行了封装,设计了对云资源操作一致的统一操作接口131,且动态匹配每个虚拟云对象。另外,为支持更多的云平台,云适配模块13可以设计成插件的方式,可动态地扩展接入统一规范的混合云驱动模块12,实现整个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可伸缩性和高可用性。其中,上述云适配模块13的可动态配置性体现在不同云平台中云资源操作部件的统一操作接口131设计,各部件整合自身云平台完成接口实现,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对不同虚拟云平台进行统一及时的管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对应的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混合云平台管理系统相似,因此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包括:

s401、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云平台标识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

s402、将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s403、将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标准请求参数信息包括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和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参见图5,上述s402包括:

s501、根据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与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第一转换格式,将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s502、将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和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作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参见图6,上述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还包括:

s601、接收云平台返回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

s602、将适配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s603、将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适配响应参数信息包括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和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参见图7,上述s602包括:

s701、根据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与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第二转换格式,将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s702、将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和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作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如图8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总线803,存储器802存储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801与存储器802之间通过总线803通信,处理器801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如下执行指令:

接收用户端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有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云平台标识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

将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的标准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将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发送到云平台标识对应的云平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标准请求参数信息包括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和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上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根据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与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第一转换格式,将自定义请求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将第一适配请求参数信息和第二适配请求参数信息作为与云平台标识对应的适配请求参数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处理器801还用于,接收云平台返回的适配响应参数信息;

将适配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将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适配响应参数信息包括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和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上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根据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与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预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以及,根据预定义的第二转换格式,将自定义响应参数信息转换为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将第一标准响应参数信息和第二标准响应参数信息作为标准响应参数信息。

对应于图4至图7中的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从而解决目前云平台管理方案开发较为复杂且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而达到消除混合云之间的异构性,且能够能对异构的云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响应云服务商的服务变化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的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云平台管理方法及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