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1421发布日期:2018-10-19 19:54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行业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网络化。以监控设备为主的安防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模块化、数字化到现在的网络化。监控设备的用途从之前的政府机关、金融行业、大型商场等场合到现在的每个家庭,说明了人们的安全意思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然后监控设备可谓是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保护用户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泄漏用户隐私的风险。物体只要联网毕竟会有被攻击的风险,然而如何有效的利用摄像头尤为关键。

目前的摄像头包括以下几种:

1、非智能监控设备:单纯的机械结构,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在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持续录像。

2、智能监控设备:摄像头联网化实现多种视频数据存储方式,以及多种查看形式,对视频持续录像。

现有的监控设备,在视频录像机制上是持续录像形式,当牵涉到用户隐私不想监控设备录像时,需要手动切断监控设备的电源或者网络,操作起来相当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功能性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包括服务中心、移动设备和安防设备;

服务中心包括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和指令管理模块,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地理围栏数据和管理安防设备位置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进行操作;指令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移动设备,接收并转发到指定安防设备;

移动设备,移动设备连接GPS定位装置,移动设备用于发送指令到服务中心,与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连接,从服务中心获取到的安防设备位置点,与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并根据距离生成指令;

安防设备,安防设备连接GPS定位装置,安防设备用于上报自身位置,并接收服务中心转发的指令并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中,用户自定义设置阀值,用阀值判断间距大小,如间距小于阀值,则发送指令1到服务中心,如间距大于阀值,则发送指令2。

作为优选,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安防设备的位置数据和移动设备的地理围栏参数。

作为优选,移动设备通过无线发送生成地理围栏指令至服务中心,移动设备设置感应区域半径并上报到服务中心,移动设备采用自身的GPS或基站定位或北斗卫星定位功能,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作为优选,距离计算过程包括:①根据设置的阀值和安防设备的位置信息,生成圆形感应区域半径;②获取移动设备与安防设备的直线距离减去圆形感应区域半径生成距离差,若距离差小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进入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进入不工作状态;若距离差大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离开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快捷实现监控设备在不需断电、断网的情况下,满足用户自动关闭监控设备录像操作的方式。当用户靠近监控设备一定距离时监控设备自动关闭录像操作,当用户离开监控设备到一定距离时再打开监控设备的录像操作,这样既满足保护用户隐私,又实现智能控制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监控系统,包括服务中心、移动设备和安防设备;

服务中心包括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和指令管理模块,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地理围栏数据和管理安防设备位置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进行操作;指令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移动设备,接收并转发到指定安防设备;

移动设备,移动设备连接GPS定位装置,移动设备用于发送指令到服务中心,与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连接,从服务中心获取到的安防设备位置点,与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并根据距离生成指令;

安防设备,安防设备连接GPS定位装置,安防设备用于上报自身位置,并接收服务中心转发的指令并进行操作。

位置信息数据进行判断中,用户自定义设置阀值,用阀值判断间距大小,如间距小于阀值,则发送指令1到服务中心,如间距大于阀值,则发送指令2。

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安防设备的位置数据和移动设备的地理围栏参数。

移动设备通过无线发送生成地理围栏指令至服务中心,移动设备设置感应区域半径并上报到服务中心,移动设备采用自身的GPS或基站定位或北斗卫星定位功能,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距离计算过程包括:①根据设置的阀值和安防设备的位置信息,生成圆形感应区域半径;②获取移动设备与安防设备的直线距离减去圆形感应区域半径生成距离差,若距离差小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进入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进入不工作状态;若距离差大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离开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快捷实现监控设备在不需断电、断网的情况下,满足用户自动关闭监控设备录像操作的方式。当用户靠近监控设备一定距离时监控设备自动关闭录像操作,当用户离开监控设备到一定距离时再打开监控设备的录像操作,这样既满足保护用户隐私,又实现智能控制方式。

距离计算过程包括:①根据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和安防设备的位置信息,生成圆形感应区域半径;②根据设置的阀值与圆形感应区域半径进行比较生成距离差,若距离差小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进入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进入不工作状态;若距离差大于0,则判定移动设备离开感应区域,安防设备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现有实施过程,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x1,y1):安防设备(经度,维度),B(x2,y2):移动设备(经度,维度);d:安防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m:安防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与感应半径的距离差。

记A(x1,y1),B(x2,y2),则A,B之间的距离为:

d=√[(x1-x2)^2+(y1-y2)^2],

r:用户开启地理围栏功能时上报到服务中心的感应区域半径;

m=d-r;

当m<0,代表移动设备进入感应区域,发送指令1,安防设备自动进入不工作状态。

当m>0,代表移动设备离开感应区域,发送指令2,安防设备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快捷实现监控设备在不需断电、断网的情况下,满足用户自动关闭监控设备录像操作的方式。当用户靠近监控设备一定距离时监控设备自动关闭录像操作,当用户离开监控设备到一定距离时再打开监控设备的录像操作,这样既满足保护用户隐私,又实现智能控制方式。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