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6833发布日期:2018-08-07 20:3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等终端的厚度要求也是越来越薄,而制约这些终端机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耳机座的厚薄,因此,将耳机座变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20420231.3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所述耳机插座具有容纳耳机插头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伸缩复位组件;所述伸缩复位组件在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时使所述空腔结构张开,在所述耳机插头拔出时使所述空腔结构闭合。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部件,所述部件之间通过所述伸缩复位组件连接,在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时使所述空腔结构张开,在所述耳机插头拔出时使所述空腔结构闭合。

虽然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厚度的问题,但是依然未能满足消费者的超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超薄结构的耳机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座,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座,用于插接一耳机插头,包括本体及一体成型于本体上的端子组,所述本体上设有耳机接口槽,所述耳机接口槽的第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耳机接口槽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本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耳机接口槽的相对的两槽壁形成有用于限位所述耳机插头的耳机插头空腔;

将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所述耳机插头空腔过程中,所述耳机插头逐渐向外推挤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所述耳机插头空腔的容积不断增大,直至所述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接口槽中。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一限制部,第一滑动部的一端和第一限制部的一端分别一体成型的固定连接于所述耳机接口槽的相对两槽壁;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第二滑动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滑动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一端分别一体成型的固定连接于所述耳机接口槽的相对两槽壁;

所述第一滑动部设有第一滑台,所述第一限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台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台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动部设有第二滑台,所述第二限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台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台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台从所述第一滑动部上向外侧伸出并限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二滑台从所述第二滑动部上向外侧伸出并限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

可选的,所述耳机座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二滑动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均不凸出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片在面对耳机插头插入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弹片在面对耳机插头插入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块。

可选的,在所述耳机接口槽的一槽壁上,从所述耳机接口槽的开口至槽底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在相对的另一槽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端子槽对应的第四端子槽;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及第五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一引脚暴露于所述本体外;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二引脚暴露于所述本体外;

所述第三端子包括第三接触部、第三固定部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端子槽内,所述第三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三引脚暴露于所述本体外;

所述第四端子包括第四接触部、第四固定部和第四引脚,所述第四接触部位于所述第四端子槽内,所述第四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四引脚暴露于所述本体外;

所述第五端子包括第五接触部、第五固定部和第五引脚,所述第五接触部位于所述第四端子槽内且间隔的位于第四接触部朝向耳机接口槽的槽壁的一侧,所述第五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五引脚暴露于所述本体外。

可选的,所述第三端子还包括卡合部,所述耳机接口槽的槽底偏向于第三端子槽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限制所述卡合部的运动。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耳机接口槽的开口处,另一个设置于耳机接口槽接近于槽底处。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向外延伸有暴露于所述本体外的接地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耳机插头插入时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发生形变,增大耳机插头空腔的容积,以供耳机插头进入;如此设计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耳机座的厚度,使得耳机座更轻薄化,还能在耳机插头插入时增加紧固力,防止耳机插头脱出耳机插头空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座在耳机插头插入时的结构示意图,为清楚显示耳机座的固定架的结构,将耳机插头和耳机座分开显示;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座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座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本体;11、第一端子槽;12、第二端子槽;13、第三端子槽;14、第四端子槽;15、阻挡部;16、耳机接口槽;17、第一表面;18、第二表面;21、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23、第三端子;231、卡合部;24、第四端子;25、接地脚;26、第五端子;30、固定架;31、第一弹片;311、第一滑动部;312、第一限制部;32、第二弹片;321、第二滑动部;322、第二限制部;40、耳机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耳机座,用于插接一耳机插头40,包括本体10及一体成型于本体上的端子组,本体10上设置有耳机接口槽16,耳机接口槽16的第一侧设有开口,耳机接口槽16贯穿本体的第一表面17和第二表面18,第一表面17和第二表面18为相对的两面。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将耳机接口槽16与开口相邻的两侧的壁定义为槽壁,与开口相对的壁定义为槽底;在耳机接口槽16的一槽壁上,从耳机接口槽16的开口至槽底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子槽11、第二端子槽12和第三端子槽13。在相对的另一槽壁上,设置有与第三端子槽13对应的第四端子槽14。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及第五端子26。

第一端子21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引脚,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端子槽11内,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第一引脚暴露于本体10外。第二端子22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引脚,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端子槽12内,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第二引脚暴露于本体10外。第三端子23包括第三接触部、第三固定部和第三引脚,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三端子槽13内,第三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第三引脚暴露于本体10外。第四端子24包括第四接触部、第四固定部和第四引脚,第四接触部位于第四端子槽14内,第四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第四引脚暴露于本体10外。

第五端子26包括第五接触部、第五固定部和第五引脚,第五接触部位于第四端子槽内且间隔的位于第四接触部朝向耳机接口槽的槽壁一侧,第五固定部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第五引脚暴露于本体10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将耳机插头40未插入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将耳机插头40插入后的状态定义为插入状态。初始状态时,第四接触部与第五接触部不接触。插入状态时,第四接触部受压产生形变,从而与第五接触部接触。

具体的,第三端子23还包括卡合部231,耳机接口槽16的槽底偏向于第三端子槽13的位置设置有阻挡部15,阻挡部15用于限制卡合部231的运动,防止长期的插拔导致第三端子23发生翘起,影响耳机座的插拔和接触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1为接地端子,第二端子22为麦克风端子,第三端子23为左声道端子,第四端子24为右声道端子,第五端子26为侦测端子,当耳机插头40插入时,第四端子24的第四接触部与第五端子26的第五接触部接触,从而接通电路,完成侦测信号的传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d为本体10的厚度方向,定义l为本体10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的耳机座,还包括两个沿本体10长度方向排列的固定架30,固定架30包括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沿本体10厚度方向设置,第一弹片31、第二弹片32与耳机接口槽16的两槽壁形成了用于限位耳机插头40的耳机插头空腔。

固定架30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是弹簧钢、铍青铜等等。

第一弹片31包括第一滑动部311和第一限制部312,第一滑动部311和第一限制部312分别固定连接于耳机接口槽16的相对两槽壁。第二弹片32包括第二滑动部321和第二限制部322,第二滑动部321和第二限制部322分别固定连接于耳机接口槽16的相对两槽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座包括两个固定架30仅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固定架30数量,其他还可以是一个、三个等,也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的,面对耳机插头40插入方向一侧的固定架30向外延伸有暴露于本体10外的接地脚25。

具体的,第一滑动部311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台,第一限制部3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滑台对应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台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滑台运动方向定义为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第一滑槽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滑台在耳机插头40完全插入后的运动距离。

具体的,第二滑动部32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台,第二限制部32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滑台对应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台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滑台运动方向定义为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第二滑槽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滑台在耳机插头40完全插入后的运动距离。

具体的,第一滑台从第一滑动部311上向外侧伸出并限位于第一滑动槽内;第二滑台从第二滑动部321上向外侧伸出并限位于第二滑动槽内。

具体的,第一弹片31在面对耳机插头40插入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弹片32在面对耳机插头40插入方向的设有第二导向块。

具体的,第一滑动部311、第一限制部312、第二滑动部321和第二限制部322均通过将一部分一体成型于本体10内进行固定。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均不凸出本体10的第一表面17和第二表面18。

工作原理为:耳机插头40插入时,在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导向下进入耳机插头空腔内,将耳机插头40插入耳机插头空腔过程中,耳机插头40逐渐向外推挤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此时,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发生形变,带动第一滑台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滑台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增大耳机插头空腔的容积,以供耳机插头40进入。在耳机插头40进入后,依次与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和第四端子24接触,第四端子24在形变下接触第五端子26,从而接通耳机工作的电路。同时,由于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的弹力作用,耳机插头40在耳机插头空腔内的固定变得较为稳定,不易使耳机插头40脱出耳机插头空腔。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阻挡部15,阻挡了第三端子23的卡合部231的运动,防止长期的插拔导致第三端子23发生翘起,影响耳机座的插拔和接触性能。

2、通过设置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耳机插头40插入时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发生形变,增大耳机插头空腔的容积,以供耳机插头40进入;如此设计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耳机座的厚度,使得耳机座更轻薄化,还能在耳机插头40插入时增加紧固力,防止耳机插头40脱出耳机插头空腔。

3、通过设置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给耳机插头的插入提供了导向作用,增加了耳机插头的插入体验。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