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1918发布日期:2018-10-19 19:5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路由器的使用场景中,终端是各种各样的,包括手机(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等),平板,电脑,网卡等。路由器与终端的兼容性情况,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因而在测试路由器与终端的兼容性情况时,应该尽力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需要测试的终端数目比较多。除此以外,即便是对于单个终端来说,兼容性的测试也是较为复杂,一方面为了涵盖2.4G与5G的测试范围,需要手动切换2.4G与5G的连接,另一方面,为了涵盖不同频宽20MHz,40MHz等;的测试,需要手动切换不同的频宽。而且在一个终端测试完成后需要手动更换为下一个终端,即使是单个终端的测试,其复杂度也使得测试效率很低且人力成本巨大,更何况多个终端的测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试路由器兼容性的方法及系统[公开号:CN107864067A]包括:通过路由器与多个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同时通过所述路由器向所述多个终端发送ping包,并每隔预设时间周期从所述路由器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的连接时长信息;获取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对所述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对所述路由器的兼容性进行分析。

上述方案可用于路由器在长时间多终端情况下的兼容性测试,测试过程自动化,减少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以及测试的准确性。但是其主要针对长时间多终端的情况下的兼容性测试,没有提出在测试过程中自动进行2.4G与5G,以及不同带宽之间的自动切换方式,存在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等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本方案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

S1:设置无线模式及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带宽;

S2:遍历测试所有待测终端与路由器的兼容性;

S3:判断是否遍历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所有带宽,若否,将所述带宽切换为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另一带宽,执行步骤S2;若是,执行步骤S4;

S4:判断是否遍历所有无线模式,若否,切换所述无线模式,设置相适应的带宽,执行步骤S2~S3;若是,保存测试数据。

在上述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中,在步骤S3中,通过一抓包工具提取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以切换带宽。

在上述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中,通过带宽切换函数模拟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且所述带宽信息包括代表不同带宽对应的标记数。

在上述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中,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无线模式:

将一待测终端连接至当前无线模式,并设置下次自动连接使所述当前无线模式对应的SSID名称作为特有SSID名称。

在步骤S4中,通过以下方法切换无线模式:

S41:检测当前无线模式是否为最后一个无线模式,若否,则执行步骤S42;

S42:更改当前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非特有SSID名称,同时更改待切换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所述特有SSID名称,以使所述待切换无线模式被切换为当前无线模式,执行步骤S2~S3。

在上述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中,在步骤S2中,通过依次从包含有所有待测终端名称的待测终端列表中提取待测终端的方式遍历待测终端;

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

判断完整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否,执行步骤S0~S4。

在上述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中,所述无线模式包括2.4G无线和5G无线;

且所述2.4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20/40MHz带宽和40MHz带宽;5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和20/40/80MHz带宽。

一种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主控电脑、待测路由和至少一个待测终端,所述待测路由和所有待测终端均位于一屏蔽室内,所述主控电脑通过局域网接口与所述待测路由连接,且所述主控电脑中安装有用于自动测试兼容性,自动切换无线模式,自动切换带宽和自动切换待测终端的自动化脚本。

在上述的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中,所述自动化测试脚本为基于python的自动化编程语言,且所述自动化测试脚本包括:

测试模块,用于自动测试路由器与待测终端的兼容性;

终端切换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有待测终端,若否,切换待测终端;

带宽切换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所有带宽,若否,将所述带宽切换为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另一带宽;

无线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有无线模式,若否,切换所述无线模式,设置相适应的带宽。

在上述的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中,所述带宽切换模块包括模拟模块和post信息抓取模块,其中,

模拟模块,用于模拟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且所述带宽信息包括代表不同带宽对应的标记数;

post信息抓取模块,用于提取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以切换带宽;

所述终端切换模块包括列表模块和表格遍历模块,其中,列表模块用于保存包含有所有待测终端名称的待测终端列表;表格遍历模块用于依次从待测终端列表中提取待测终端;

所述自动化测试脚本还包括测试次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完整的兼容性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否,则告知系统对所有待测终端在所有无线模式中的所有带宽测试模块下进行再一次的兼容性测试。

在上述的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中,所述测试模块包括无线模式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具有特有SSID名称的无线模式为当前无线模式;

所述无线模式切换模块包括SSID名称修改模块,用于修改当前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非特有SSID名称,同时更改待切换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所述特有SSID名称,以使所述待切换无线模式被切换为当前无线模式。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力介入带来的巨大的人力成本与人工误差,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由于自动化的特点,测试可以在夜晚执行,缓解了测试资源的紧张问题,节省了人力资源;

2、测试次数不受限,多次重复测试成为可能,自动化测试的“极小人员操作压力”与“可在夜晚执行测试”的特点使得多次重复测试具有了实际操作性,而多次测试对于兼容性测试来说非常有益,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兼容性问题遗漏的可能性;

3、测试灵活度高:不再局限于手工测试的“顺序逐个”测试,可以按照实际的测试情况任意选择单个或多个终端一次性完成兼容性测试;

4、模式切换次数少,效率高:在本方案中,无论测试多少个终端,都只需要进行一次2.4G与5G的切换,以及带宽的切换,不会因为终端的增加而成倍数递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测试拓扑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总体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自动化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自动化测试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主控电脑PC;待测路由DUT;待测终端STA;屏蔽室100;自动化脚本200;测试模块201;无线模式设置模块2011;终端切换模块202;列表模块2021;表格遍历模块2022;带宽切换模块203;模拟模块2031;post信息抓取模块2032;无线模式切换模块204;SSID名称修改模块2041;测试次数判断模块205。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本发明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主要应用于自动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测试效率低,测试结果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以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路由器与终端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主控电脑PC、待测路由DUT和至少一个待测终端STA,所述待测路由DUT和所有待测终端STA均位于一屏蔽室100内,主控电脑PC通过局域网接口LAN与待测路由DUT连接,且所述主控电脑PC中安装有用于自动测试兼容性,自动切换无线模式,自动切换带宽和自动切换连接待测路由DUT的待测终端STA的自动化脚本200,主控电脑PC作为执行自动化脚本200的控制电脑,同时作为打流测试吞吐量的起始点。

主控电脑PC可以位于屏蔽室100内,也可以位于屏蔽室100外,但是为了操作人员的健康,这里将主控电脑PC设置在屏蔽室100外。此外,屏蔽室100内的待测终端STA可以包括有各种各样的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和网卡等,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更改放置的实际终端种类与数目,也可以按照测试经验调整各待测终端STA相对摆放位置。如图1所示,屏蔽室100里放置有10个待测终端STA,分别为STA1~STA10,其中STA10可以用于承载网卡,以用于测试与外接网卡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这里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为基于python的自动化编程语言,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强大和丰富的库,且如图2所示,这里的自动化测试脚本包括:

测试模块201,用于自动测试路由器与待测终端STA的兼容性;

终端切换模块202,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有待测终端,若否,切换待测测终端STA;

带宽切换模块203,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所有带宽,若否,将所述带宽切换为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另一带宽;

无线模式切换模块204,用于判断是否遍历所有无线模式,若否,切换所述无线模式,设置相适应的带宽,若是,则保存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切换的待测终端STA是指屏蔽室100内本次测试还没有轮到过的任意一个待测终端STA,也就是说,例如屏蔽室100内具有SAT1~STA10十个待测终端STA,当前STA2正在进行兼容性测试,STA1已完成兼容性测试,那么在STA2完成兼容性测试后,剩余的STA3~STA10当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被切换以供系统检测其与路由器的兼容性。

同样地,另一带宽也是指当前无线模式下还没有用过的带宽,切换的无线模式指本次测试还没有用过的无线模式,并且,通常,无线模式有两种模式,2.4G无线和5G无线,而一开始连接的是2.4G无线,在一次测试中的切换无线模式是指切换为5G无线无线。其中,2.4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20/40MHz带宽和40MHz带宽;5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和20/40/80MHz带宽。也就是说,在在2.4G模式下,控制带宽从20MHz,20/40MHz,40MHz的循环;在5G模式下,控制带宽从20MHz,40MHz,20/40/80MHz的循环。

进一步地,带宽切换模块203包括模拟模块2031和post信息抓取模块2032,其中,

模拟模块2031,用于模拟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且带宽信息包括代表不同带宽对应的标记数;

post信息抓取模块2032,用于提取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以切换带宽;

进一步地,终端切换模块202包括列表模块2021和表格遍历模块2022,其中,列表模块2021用于保存包含有所有待测终端STA名称和/或其IP地址的待测终端STA列表;表格遍历模块2022用于需要切换待测终端STA的时候依次从待测终端STA列表中提取待测终端STA;

同样地,自动化测试脚本还包括测试次数判断模块205,用于判断完整的兼容性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否,则告知系统对所有待测终端STA在所有无线模式中的所有带宽测试模块201下进行再一次的兼容性测试,以实现自动多次的兼容性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模块201包括无线模式设置模块2011,用于设置具有特有SSID名称的无线模式为当前无线模式;

所述无线模式切换模块204包括SSID名称修改模块2041,用于修改当前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非特有SSID名称,同时更改待切换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所述特有SSID名称,以使所述待切换无线模式被切换为当前无线模式。或者说直接通过交换SSID名称的方式修改各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例如无线模式有2.4G无线和5G无线,一开始设置2.4G无线的名称为特有SSID名称A,5G无线的名称为非特有SSID名词B,那么通过交换的方式可以使5G无线的名称变为A,2.4G无线的名称变为B。

本实施例实现了将所有待测终端STA一次性安置于测试的屏蔽室100内,依次进行兼容性测试,过程中无需人力介入去进行终端的更替,也无需手动切换无线模式及带宽。如此,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使得多次重复测试成为可能,有利于最终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中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

S1:设置无线模式及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带宽;

S2:遍历测试所有待测终端STA与路由器的兼容性;

S3:判断是否遍历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所有带宽,若否,将所述带宽切换为所述无线模式相适应的另一带宽,执行步骤S2;若是,执行步骤S4;

S4:判断是否遍历所有无线模式,若否,切换所述无线模式,设置相适应的带宽,执行步骤S2~S3;若是,保存测试数据。

具体地,这里的无线模式包括2.4G无线和5G无线;而2.4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20/40MHz带宽和40MHz带宽;5G无线下的带宽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和20/40/80MHz带宽。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

判断完整测试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否,执行步骤S0~S4;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多次重复测试,直至测试次数达到用户设定的次数,通过多次重复自动测试的方式提高测试准确率。

具体地,在步骤S3中,通过一抓包工具提取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以切换带宽,并且这里的抓包工具使用fiddler工具,它是一个http协议调试代理工具,能够记录并检查电脑和互联网之间的http通讯,设置断点,查看所有的“进出”Fiddler的数据。

此外,这里通过编写带宽切换函数模拟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且带宽信息包括代表不同带宽对应的标记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无线模式:

将一待测终端连接至当前无线模式,并设置下次自动连接使所述当前无线模式对应的SSID名称作为特有SSID名称。

这里需要测试的有2.4G无线和5G无线,假设先测试2.4G,那么将2.4G无线连接至待测终端以使2.4G无线作为当前无线模式,由于设置为下次自动连接,并且,这个自动连接的识别对象是SSID名称,所以2.4G无线对应的SSID名称就被作为了特有SSID名称,需要切换5G无线的时候,只需要将5G无线的名称改为原本2.4G无线的SSID名称即可。

具体地,在步骤S4中,通过以下方法切换无线模式:

S41:检测当前无线模式是否为最后一个无线模式,若否,则执行步骤S42;

S42:更改当前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非特有SSID名称,同时更改待切换无线模式的SSID名称为所述特有SSID名称,以使所述待切换无线模式被切换为当前无线模式,执行步骤S2~S3。且本实施例通过自行编写的命名交换函数互换2.4G无线与5G无线的命名以实现2.4G无线与5G无线的自动化切换。

并且,在步骤S2中,通过依次从包含有所有待测终端STA名称的待测终端STA列表中提取待测终端STA的方式遍历待测终端STA。

为了使用户更清楚地理解本方案,下面结合图4和图5进行自动化测试说明:

第1步:初始变量赋值:为了自动化脚本200的灵活设置,将一些可调变量做了汇总,例如CycleNum用于控制测试重复次数;,name_test_index包含有此次需要测试兼容性的所有待测终端STA名称的待测终端列表;,e1_ip主控电脑PC的IP地址;等。自动化脚本200的主程序运行时会调用这些变量;

第2步:文件夹及文件初始处理:利用Python的xlsxwriter库的Workbook函数和add_worksheet及write函数做Excel文件的建立与写入操作;Python对Excel的读写主要有xlrd、xlwt、xlutils、openpyxl、xlsxwriter几种,这里使用最后一种。

第3步:i=0:循环控制变量,用于控制不同带宽;

第4步:flag=0:用于标记2.4G测试阶段还是5G无线测试阶段,flag=0表示2.4G无线测试阶段,flag=1表示5G无线测试阶段;

第5步:BandwidthNum=BandwidthNum_2.4G:BandwidthNum表示需要测试的不同带宽的数量,BandwidthNum_2.4G表示需要测试的2.4G无线模式下不同带宽的数量,BandwidthNum初始赋值成BandwidthNum_2.4G,为2.4G无线测试阶段;

第6步:i<BandwidthNum:为判断条件,控制不同带宽的循环,结合图5来看,在2.4G模式下,控制带宽从20MHz,20/40MHz,40MHz的循环;在5G模式下,控制带宽从20MHz,40MHz,20/40/80MHz的循环。以图5的实例来说,BandwidthNum均为3,当判断条件不满足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其他判断,考虑是否需要切换2.4G与5G,而当条件满足的时候,就进入第7步;

第7步:更改带宽:更改带宽的自动化操作主要是通过编写的带宽切换函数bandwidth_change;模拟修改带宽信息的post请求命令,而带宽信息包括代表不同带宽对应的标记数,通过fiddler提取post请求命令,这里的带宽切换函数具有2个参数,分别为bandwidth2G和bandwidth5G,bandwidth2G和bandwidth5G参数分别代表着2.4G和5G模式下对应的不同带宽的标记数。一般来说,2.4G模式下,20MHz对应的标记数bandwidth2G为0。但不同产品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标记数以fiddler抓取到的post请求命令里面的具体值为准。当运行bandwidth_change(0,0)时,一般意味着将2.4G和5G都调整为20MHz的带宽;而当运行bandwidth_change(1,1)时,一般意味着将2.4G和5G分别调整为20/40MHz,40MHz的带宽。如此通过调节参数bandwidth2G和bandwidth5G,可以实现不同带宽的自动化更改操作。此外,在带宽切换函数的编写中运用urllib2库的Request和urlopen函数来模拟post请求,为了修改带宽参数,需要发送两次post请求,第一次为登陆请求,第二次为带宽信息等的修改请求。如果登陆请求附带stok的话,第二次请求中需要附带stok信息。

第8步:sleep_time等待时间:修改带宽之后,终端有一个重新连接的过程,等待一段时间,确保均连接上并且达到预期的协商速率;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第9步:j=0:初始赋值,j代表对于不同待测终端STA的控制标记;

第10步:j<EndpointNum:循环控制条件,用于遍历所有待测终端STA,结合图5来看,就是遍历STA1~STA10的各个待测终端;

第11步:Ixchariot TX,RX,TX+RX打流与存储数据:通过调用Ixchariot的API接口来进行自动化打流操作,通过test_type参数的控制来实现业务流方向的控制;

第12步:j=j+1:循环加1,确保循环可以退出,且不同的j对应着不同的待测终端STA;

第13步:i=i+1:循环加1,确保循环可以退出,且不同的i对应着不同的带宽;

第14步:flag==1:判断此时的flag是否为1,如果为1,因为2.4G无线对应的flag为1,测试开始由2.4G无线开始,此时flag为1则代表2.4G与5G均已测试完毕,可以保存数据进而结束,如果不为1,说明下一步需要进行2.4G与5G的切换操作,flag的存在,确保程序不会进入死循环;

第15步:2.4G与5G连接切换:2.4G与5G连接切换的自动化操作主要依赖于自行编写的SSID_change(SSID1,SSID2)函数实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SSID1和SSID2分别表示着2.4G和5G的SSID名称。

例如一开始2.4G无线和5G无线的SSID名称分别为A和B,并且在测试执行之前将待测终端STA手动进行2.4G无线连接并且设置下次自动连接,也就是说A为这里的特有SSID名称,那么当需要让终端自动化连接5G SSID进行测试的时候,只需要执行SSID_change('A','B')函数,这时候5G无线的SSID名称与之前2.4G无线相同,由于设置了自动连接,有记忆功能,终端将会自动连接上5G无线,如此便实现了2.4G与5G的自动化切换。

第16步:BandwidthNum=BandwidthNum_5G:BandwidthNum表示需要测试的不同带宽的数量,BandwidthNum_5G表示需要测试的5G模式下不同带宽的数量,BandwidthNum更改赋值成BandwidthNum_5G,为5G无线测试阶段,如此便可以进入新的测试阶段了;

第17步:flag=1:将flag标记为1,确保在5G阶段测试完成后,在第14步可以通过判断结束程序;

第18步:i=0:i重新赋值为0,确保在结束2.4G无线,开始5G无线测试时,恢复到最初始状态,确保第6步可以正常进行;

第19步:保存数据,利用close()等函数将记录数据的Excel等文件进行关闭保存操作,并存储在预定的目录下,方便查询结果。

第20步,第21步,第22步:用于控制大循环,即以上的第2-19步循环的次数。由于自动化的便捷性,我们可以设置多次重复测试,在这里CycleNum就是这样的作用,当CycleNum设置成2的时候,就可以重复测试两次,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区别不同次测试结果,可以利用Python中time库strftime函数进行了时间标定,用于区分。

本实施例能够通过一次自动化实现所有待测终端STA的兼容性测试吞吐量测试,在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实现终端的2.4G与5G连接的自动化切换;第二,如何实现带宽的自动化切换。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通过采用自动化交替更改2.4G与5G的SSID名称的方式实现待测终端STA的2.4G与5G连接的自动化切换;第二个问题,通过提取修改带宽等信息的post请求实现带宽的自动化切换。

本发明基于python和fiddler,通过对待测路由DUT的post请求命令的提取与自动化模拟,实现了待测路由DUT器与待测终端STA兼容性的自动化测试。通过自动化模拟对待测路由DUT器的post请求命令,实现了2.4G与5G的自动化切换,带宽的自动化切换,进而实现了终端的全自动化兼容性测试。这种方式摆脱了原先笨拙的手工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使得多次重复测试变为可能。

并且,本发明除了实现了自动化以外,在测试方法与流程方面具有较大的改进:

第一,原先手工测试流程中,是测试完成一个终端后再进行下一个终端的测试,每个终端的测试都要进行一次2.4G与5G的切换,以及带宽的切换。当有多个终端的时候,这种切换的操作次数就会成倍的递增,造成时间的浪费与操作失误的增加。而由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自动化方案中,无论测试多少个终端,都只需要进行一次2.4G与5G的切换,以及带宽的切换,不会因为终端的增加而成倍数递增;

第二,在自动化测试开发探索初期,还有一种思路可以进行2.4G与5G的切换,以及带宽的切换的自动化操作。这种思路是利用网页的元素定位方法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更改。但是元素定位的方法相对于本发明的方法来说,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元素定位在页面进行元素搜索时效率较低,要找到需要的元素,常常要先经过许多无用元素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元素定位方法是过程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耗费很多时间,例如登陆浏览器等,而本发明的方法是结果型的,把最终需要修改的信息结果统一发送请求即可,反应非常及时。此外,由于两种方法之间的过程型与结果型的特点差异,在移植代码到其他产品时,本发明方法移植效率更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此外,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控电脑PC;待测路由DUT;待测终端STA;屏蔽室100;自动化脚本200;测试模块201;无线模式设置模块2011;终端切换模块202;列表模块2021;表格遍历模块2022;带宽切换模块203;模拟模块2031;post信息抓取模块2032;无线模式切换模块204;SSID名称修改模块2041;测试次数判断模块20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