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设备管理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9810发布日期:2018-11-14 01:3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设备的监控及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设备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大规模数据中心服务器节点的监控管理,都是基于服务器节点的bmc(baseboardmanagement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中设置的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互联协议)地址以访问网页的形式实现的,即,运维人员通过在网页上输入服务器bmc中设置的ip地址打开该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实现对相对应的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节点bmc中的ip地址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变化或更改,比如,数据中心为了扩容而增添设置一定数量的服务器节点,则针对新增添的服务器节点会在所使用的网段为各服务器分配并配置相对应的ip地址,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占用网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各服务器节点bmc中的ip地址等。因此,运维人员在对服务器节点进行访问时,需要实时获取这些服务器节点bmc中的ip地址,之后通过网页输入实时获取的ip地址实现对相对应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变化的服务器节点ip无疑会增加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为运维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且运维人员通过输入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方式也不够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服务器节点管理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减轻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为此,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备管理平台,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其中,每个设备对应一不变的唯一识别码;

基于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设备为服务器,所述唯一识别码为服务器出厂时为服务器分配的识别码;所述设备管理平台为云平台,所述统一管理接口为云平台统一接口;

所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服务器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服务器数据。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包括: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展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所述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对应的至少一个唯一识别码;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针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

当第二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第二服务器的异常报警。

优选的,在所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之前,还包括:

若服务器未向所述云平台注册,接收服务器通过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存储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以实现服务器的注册;

在服务器启动后,基于服务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及云平台存储的唯一识别码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针对认证通过的服务器触发执行接收服务器数据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达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向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管理指令,以使得对所述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一种设备管理平台,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其中,每个设备对应一不变的唯一识别码;

管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设备为服务器,所述唯一识别码为服务器出厂时为服务器分配的识别码;所述设备管理平台为云平台,所述统一管理接口为云平台统一接口;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至少一个服务器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服务器数据。

优选的,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展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所述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对应的至少一个唯一识别码;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针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

当第二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第二服务器的异常报警。

优选的,所述设备管理平台还包括:

注册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之前,若服务器未向所述云平台注册,接收服务器通过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存储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以实现服务器的注册;

身份认证单元,用于在服务器启动后,基于服务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及云平台存储的唯一识别码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针对认证通过的服务器触发执行所述接收单元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管理单元还用于:

在达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向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管理指令,以使得对所述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可应用于设备管理平台,该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本申请方案,可基于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接收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利用接收的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运维人员不需要核实每个设备如服务器节点的ip,并将获得的ip输入网页通过打开其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管理,而是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并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在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统一管理接口的登录更加方便,从而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云平台的服务器节点统一管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减轻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设备管理平台,以下将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及设备管理平台进行说明。

参考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中,该设备管理方法可应用于具有统一管理接口的设备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其中,每个设备对应一不变的唯一识别码。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在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设备管理时,所采用的从各服务器bmc中获取各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使用过程中,其ip地址可能会存在不同情况的变化或更改),并通过在网页上输入各服务器ip地址打开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进行管理的方式,本申请中,为各个待管理的设备分配了唯一识别码,该唯一识别码与所述ip地址的区别在于,其在设备自出厂之后的全生命周期中是唯一、不变的,且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分、识别不同的设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统一管理接口的设备管理平台以统一管理方式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

在利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时,首先可利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设备管理平台所接收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用于作为设备管理平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及管理的数据依据。

所述预定条件可以是当前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或者还可以是设备接收到运维人员触发的向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上报的上报数据指令等,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102、基于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在利用设备管理平台获得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后,可基于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利用获得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具体应用中,运维人员或管理人员可通过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登录设备管理平台,并可在登录设备管理平台后,利用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在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可应用于设备管理平台,该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本申请方案,可基于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接收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利用接收的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运维人员不需要核实每个设备如服务器节点的ip,并将获得的ip输入网页通过打开其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管理,而是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并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在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统一管理接口的登录更加方便,从而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所述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服务器,所述唯一识别码可以为服务器出厂时为服务器分配的识别码,其在服务器自出厂之后的全生命周期中是唯一、不变的,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分、识别不同的服务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可以是但不限于云平台,所述统一管理接口相对应地可以是云平台统一接口,云平台统一接口更具体地可以是用于登录云平台的云平台ip地址。

在接下来的各实施例中,将以服务器节点的监控、管理(如大规模数据中心中服务器节点的监控、管理)这一典型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处理过程实现:

步骤201、接收至少一个服务器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服务器数据。

具体地,在利用云平台等设备管理平台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等场景中的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的过程中,参考图3示出的基于云平台的服务器节点统一管理示意图,云平台可对接入的多个服务器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每当当前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服务器可通过其bmc将自身服务器数据发送至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如发送至云平台的ip地址等,以实现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节点对应的服务器数据的统一收集。

其中,不同的服务器所对应的所述周期性时间节点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即,不同的服务器可以采用预先约定的一个相同的周期性时间条件(例如各服务器基于一个统一的开始计时时间点,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发送数据等)进行数据发送,从而每当到达该条件所对应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各服务器同时利用各自的bmc向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服务器数据;或者,不同的服务器也可以各自维护不同的周期性时间条件(例如各服务器基于不同的开始计时时间点,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发送数据等),从而在达到各自维护的周期性时间条件所对应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各服务器利用各自的bmc向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服务器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

具体地,实际实施中,优选地可选择一较短的时长(如2s、3s等)作为所述周期性时间节点的时间间隔,以使得云平台尽可能实时地获得各服务器节点的服务器数据,进而使得云平台尽可能实时地基于所获得的服务器数据对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

其中,每个服务器都有一个bmc,bmc负责进行服务器数据的采集/收集及处理,并周期性地将采集/收集或处理所得的服务器数据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上报至云平台。

bmc向云平台上报的服务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扇数据(是否开启/运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温度、内存状态(是否溢出)、电流、电压、电源状态(是否上电、功率是否超负荷、温度是否过热,温度过热时是否有配合风扇的开启等),硬盘状态(是否在位即是否插入、是否能正常访问,是否读写错误等)等采集/收集数据,以及相应器件温度过高,不断重复开机、内存/硬盘/电源状态异常等对所采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所得的异常结果数据。

云平台在通过其云平台统一接口(如云平台ip地址)接收到各服务器的bmc上报的这些服务器数据后,可将接收的各服务器数据与各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对应存储,以使得能够为后续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提供所需的服务器数据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并不限定于必须采用周期性方式向云平台上报数据,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所需方式向云平台进行数据上报,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202、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展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所述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对应的至少一个唯一识别码。

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获得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基础上,运维人员或管理人员可基于云平台获得的各服务器数据,对各服务器进行监控、管理。

具体地,当运维人员需进行服务器的监控、管理时,可首先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如通过向网页中输入云平台ip地址进入云平台等。

相对应地,当云平台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会展示一个针对各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该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各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各个唯一识别码,如在统一管理界面上展示各个服务器的服务器图标,并在每个服务器图标上关联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等,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别不同的服务器,在此基础上,运维人员可基于该界面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步骤203、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针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

其中,当基于云平台展示的所述统一管理界面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时,运维人员可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通过对所需服务器执行相应操作,如点击/双击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等,来查看相对应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进而基于服务器数据进行服务器管理。

相对应地,当接收到运维人员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云平台会调出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如调出并展示该第一服务器的cpu温度、风扇数据、电流、电压、电源状态以及是否不断重复开机、内存/硬盘/电源状态是否异常等服务器数据等,从而运维人员可基于云平台所展示的这些服务器数据,对第一服务器进行管理。

显然,实际应用中,不必限定于通过对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操作来调出并展示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还可以采用其他所有可行的方式,例如,通过对关联有相应唯一识别码的服务器图标执行点击/双击等操作,调出相对应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等,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204、当第二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第二服务器的异常报警。

在获得各服务器上报的服务器数据基础上,当其中的第二服务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如第二服务器相应器件温度过高,或不断重复开机,或内存/硬盘/电源状态异常等等,云平台会针对数据异常的第二服务器进行异常报警。

示例性地,可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针对数据异常的第二服务器关联相应类型的异常标志,同时还可以辅助以声音报警等其他报警方式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醒运维人员。后续,当运维人员针对该关联了异常标志的第二服务器进行操作时(如点击/双击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图标或唯一识别码),可展开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详细异常信息进行查看,以方便运维人员针对该第二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异常处理。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运维人员可利用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并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不必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云平台统一接口的登录更加方便,从而本实施例方案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参考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在云平台接收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若服务器未向所述云平台注册,接收服务器通过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存储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以实现服务器的注册。

云平台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的前提是,服务器需将其唯一识别码导入云平台(如导入云平台的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等)以实现在云平台的注册,鉴于此,若具有监控、管理需求的服务器还未向云平台注册(如用户新采购的服务器还未来得及注册等),则服务器可通过其bmc向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其唯一识别码,云平台会获得云平台统一接口接收的所述唯一识别码,并对其作存储处理,如将获得的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添加存储至云平台的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等,后续,该已完成注册的服务器即可将其唯一识别码作为其身份信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通信。

在具体实施中,可在服务器的bmc中设置需接入的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如设置云平台ip地址等),在此基础上,当服务器联网时,服务器bmc会自动利用设置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向云平台上传其唯一标识码(加密或不加密的唯一标识码),如前文所述,云平台在基于其云平台统一接口获得服务器上报的唯一标识码后,会将唯一标识码作为服务器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至此,服务器就完成了在云平台的注册。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通过将其唯一识别码发送至云平台统一接口实现在云平台的身份注册,后续,服务器可利用注册的唯一识别码作为其身份信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通信,相对应地,云平台可对各个已注册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而不必通过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为运维人员的服务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参考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在云平台接收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在服务器启动后,基于服务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及云平台存储的唯一识别码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针对认证通过的服务器触发执行接收服务器数据的步骤。

在服务器完成向云平台的注册基础上,在服务器每次启动后,为了确保服务器是已注册的服务器,云平台可在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首先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

具体地,云平台可基于其云平台统一接口接收服务器在每次启动后自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将接收的该唯一识别码与其存储的各识别码信息(如在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中存储的各识别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认证通过即该服务器已注册,从而,可与该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接收该服务器周期性发送的服务器数据,并基于接收的服务器数据对其进行监控与管理;反之,若未匹配成功,则表示未认证通过即该服务器未注册,从而,不与该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本实施例通过在云平台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首先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才触发云平台与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增强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时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参考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在达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向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管理指令,以使得对所述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所述第三服务器可以是云平台统一管理的各服务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所述管理指令可以是但不限于用于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进行开机、关机等管理的开关机指令。

所述预定的管理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当前时间到达预先设定的管理时间,或者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在云平台提供的管理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所触发的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的管理指令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达到所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如到达预先设定的管理时间或者接收到运维人员触发的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的管理指令等,云平台可通过其云平台统一接口基于待管理的各个第三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向各个第三服务器(如各个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相对应的管理指令,如开关机指令等,以此实现在云平台对各个待管理的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作为一种典型的应用,可在云平台对已完成注册并接入的所有服务器统一发送开机指令及关机指令,从而,可实现通过云平台对各个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开关机管理,这样就不需要再由运维人员针对各个服务器一一执行开关机操作,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的管理工作量。显然,除了可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开关机管理,还可以有其他的管理形式,本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基于以上阐述,本申请中所述云平台可以具备但不限于对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进行收集、展示、服务器异常报警以及管理指令的下发/统一下发等各种监控与管理功能,运维人员可在云平台上对各个已注册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而不必通过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为运维人员的服务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参考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其中,每个设备对应一不变的唯一识别码。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在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设备管理时,所采用的从各服务器bmc中获取各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使用过程中,其ip地址可能会存在不同情况的变化或更改),并通过在网页上输入各服务器ip地址打开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进行管理的方式,本申请中,为各个待管理的设备分配了唯一识别码,该唯一识别码与所述ip地址的区别在于,其在设备自出厂之后的全生命周期中是唯一、不变的,且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分、识别不同的设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统一管理接口的设备管理平台以统一管理方式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

在利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时,首先可利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设备管理平台所接收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用于作为设备管理平台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及管理的数据依据。

所述预定条件可以是当前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或者还可以是设备接收到运维人员触发的向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上报的上报数据指令等,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管理单元702,用于基于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在利用设备管理平台获得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后,可基于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利用获得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数据,对所述至少一个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具体应用中,运维人员或管理人员可通过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登录设备管理平台,并可在登录设备管理平台后,利用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在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平台具有统一管理接口,利用本申请方案,可基于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接收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并利用接收的各设备的设备数据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运维人员不需要核实每个设备如服务器节点的ip,并将获得的ip输入网页通过打开其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管理,而是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接口并基于各设备的唯一识别码,在设备管理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统一管理接口的登录更加方便,从而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所述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服务器,所述唯一识别码可以为服务器出厂时为服务器分配的识别码,其在服务器自出厂之后的全生命周期中是唯一、不变的,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分、识别不同的服务器;所述设备管理平台可以是但不限于云平台,所述统一管理接口相对应地可以是云平台统一接口,云平台统一接口更具体地可以是用于登录云平台的云平台ip地址。

在接下来的各实施例中,将以服务器节点的监控、管理(如大规模数据中心中服务器节点的监控、管理)这一典型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的设备管理平台进行进一步说明。

其中,在本申请接下来的实施例七中,所述接收单元701,具体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服务器在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服务器数据。

具体地,在利用云平台等设备管理平台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等场景中的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的过程中,参考图3示出的基于云平台的服务器节点统一管理示意图,云平台可对接入的多个服务器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每当当前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服务器可通过其bmc将自身服务器数据发送至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如发送至云平台的ip地址等,以实现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节点对应的服务器数据的统一收集。

其中,不同的服务器所对应的所述周期性时间节点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即,不同的服务器可以采用预先约定的一个相同的周期性时间条件(例如各服务器基于一个统一的开始计时时间点,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发送数据等)进行数据发送,从而每当到达该条件所对应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各服务器同时利用各自的bmc向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服务器数据;或者,不同的服务器也可以各自维护不同的周期性时间条件(例如各服务器基于不同的开始计时时间点,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发送数据等),从而在达到各自维护的周期性时间条件所对应的周期性时间节点时,各服务器利用各自的bmc向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服务器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

具体地,实际实施中,优选地可选择一较短的时长(如2s、3s等)作为所述周期性时间节点的时间间隔,以使得云平台尽可能实时地获得各服务器节点的服务器数据,进而使得云平台尽可能实时地基于所获得的服务器数据对各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管理。

其中,每个服务器都有一个bmc,bmc负责进行服务器数据的采集/收集及处理,并周期性地将采集/收集或处理所得的服务器数据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上报至云平台。

bmc向云平台上报的服务器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扇数据(是否开启/运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温度、内存状态(是否溢出)、电流、电压、电源状态(是否上电、功率是否超负荷、温度是否过热,温度过热时是否有配合风扇的开启等),硬盘状态(是否在位即是否插入、是否能正常访问,是否读写错误等)等采集/收集数据,以及相应器件温度过高,不断重复开机、内存/硬盘/电源状态异常等对所采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所得的异常结果数据。

云平台在通过其云平台统一接口(如云平台ip地址)接收到各服务器的bmc上报的这些服务器数据后,可将接收的各服务器数据与各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对应存储,以使得能够为后续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监控及管理提供所需的服务器数据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并不限定于必须采用周期性方式向云平台上报数据,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所需方式向云平台进行数据上报,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所述管理单元702,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展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所述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服务器对应的至少一个唯一识别码;

当接收到运维人员针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

当第二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第二服务器的异常报警。

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获得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基础上,运维人员或管理人员可基于云平台获得的各服务器数据,对各服务器进行监控、管理。

具体地,当运维人员需进行服务器的监控、管理时,可首先通过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如通过向网页中输入云平台ip地址进入云平台等。

相对应地,当云平台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的指令时,会展示一个针对各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界面,该统一管理界面至少包括各服务器分别对应的各个唯一识别码,如在统一管理界面上展示各个服务器的服务器图标,并在每个服务器图标上关联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等,不同的唯一识别码能够用于区别不同的服务器,在此基础上,运维人员可基于该界面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其中,当基于云平台展示的所述统一管理界面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时,运维人员可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通过对所需服务器执行相应操作,如点击/双击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等,来查看相对应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进而基于服务器数据进行服务器管理。

相对应地,当接收到运维人员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对第一唯一识别码所触发的服务器管理指令时,云平台会调出并展示所述第一唯一识别码所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如调出并展示该第一服务器的cpu温度、风扇数据、电流、电压、电源状态以及是否不断重复开机、内存/硬盘/电源状态是否异常等服务器数据等,从而运维人员可基于云平台所展示的这些服务器数据,对第一服务器进行管理。

显然,实际应用中,不必限定于通过对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操作来调出并展示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还可以采用其他所有可行的方式,例如,通过对关联有相应唯一识别码的服务器图标执行点击/双击等操作,调出相对应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等,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获得各服务器上报的服务器数据基础上,当其中的第二服务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出现异常时,如第二服务器相应器件温度过高,或不断重复开机,或内存/硬盘/电源状态异常等等,云平台会针对数据异常的第二服务器进行异常报警。

示例性地,可在所述统一管理界面上针对数据异常的第二服务器关联相应类型的异常标志,同时还可以辅助以声音报警等其他报警方式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醒运维人员。后续,当运维人员针对该关联了异常标志的第二服务器进行操作时(如点击/双击第二服务器的服务器图标或唯一识别码),可展开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详细异常信息进行查看,以方便运维人员针对该第二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异常处理。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运维人员可利用云平台统一接口登录云平台,并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不必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云平台统一接口的登录更加方便,从而本实施例方案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参考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八中,所述设备管理平台还可以包括:

注册单元703,用于在所述接收至少一个设备在符合预定条件时向所述统一管理接口发送的设备数据之前,若服务器未向所述云平台注册,接收服务器通过bmc向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存储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以实现服务器的注册。

云平台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的前提是,服务器需将其唯一识别码导入云平台(如导入云平台的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等)以实现在云平台的注册,鉴于此,若具有监控、管理需求的服务器还未向云平台注册(如用户新采购的服务器还未来得及注册等),则服务器可通过其bmc向云平台统一接口发送其唯一识别码,云平台会获得云平台统一接口接收的所述唯一识别码,并对其作存储处理,如将获得的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添加存储至云平台的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等,后续,该已完成注册的服务器即可将其唯一识别码作为其身份信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通信。

在具体实施中,可在服务器的bmc中设置需接入的云平台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如设置云平台ip地址等),在此基础上,当服务器联网时,服务器bmc会自动利用设置的云平台统一接口向云平台上传其唯一标识码(加密或不加密的唯一标识码),如前文所述,云平台在基于其云平台统一接口获得服务器上报的唯一标识码后,会将唯一标识码作为服务器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至此,服务器就完成了在云平台的注册。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通过将其唯一识别码发送至云平台统一接口实现在云平台的身份注册,后续,服务器可利用注册的唯一识别码作为其身份信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通信,相对应地,云平台可对各个已注册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而不必通过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为运维人员的服务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参考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平台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九中,所述设备管理平台还可以包括:

身份认证单元704,用于在服务器启动后,基于服务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及云平台存储的唯一识别码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针对认证通过的服务器触发执行所述接收单元的功能。

在服务器完成向云平台的注册基础上,在服务器每次启动后,为了确保服务器是已注册的服务器,云平台可在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首先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

具体地,云平台可基于其云平台统一接口接收服务器在每次启动后自动发送的唯一识别码,并将接收的该唯一识别码与其存储的各识别码信息(如在服务器识别码数据库中存储的各识别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认证通过即该服务器已注册,从而,可与该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接收该服务器周期性发送的服务器数据,并基于接收的服务器数据对其进行监控与管理;反之,若未匹配成功,则表示未认证通过即该服务器未注册,从而,不与该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本实施例通过在云平台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首先对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才触发云平台与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增强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时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在本申请接下来的实施例十中,继续对所述管理单元702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单元702还可以用于:

在达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通过所述云平台统一接口向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管理指令,以使得对所述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所述第三服务器可以是云平台统一管理的各服务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所述管理指令可以是但不限于用于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进行开机、关机等管理的开关机指令。

所述预定的管理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当前时间到达预先设定的管理时间,或者接收到运维人员通过在云平台提供的管理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所触发的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的管理指令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达到所述预定的管理条件时,如到达预先设定的管理时间或者接收到运维人员触发的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三服务器的管理指令等,云平台可通过其云平台统一接口基于待管理的各个第三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向各个第三服务器(如各个第三服务器的bmc)发送相对应的管理指令,如开关机指令等,以此实现在云平台对各个待管理的第三服务器进行管理。

作为一种典型的应用,可在云平台对已完成注册并接入的所有服务器统一发送开机指令及关机指令,从而,可实现通过云平台对各个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开关机管理,这样就不需要再由运维人员针对各个服务器一一执行开关机操作,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对服务器进行管理时的管理工作量。显然,除了可在云平台对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开关机管理,还可以有其他的管理形式,本实施例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基于以上阐述,本申请中所述云平台可以具备但不限于对各服务器的服务器数据进行收集、展示、服务器异常报警以及管理指令的下发/统一下发等各种监控与管理功能,运维人员可在云平台上对各个已注册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而不必通过逐一获得各服务器bmc中的ip地址并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及打开各服务器的ip地址对各服务器进行管理,为运维人员的服务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减轻了运维人员对各服务器节点等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时的工作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